第118章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弃宇宙、夜的命名术、最强战神、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花娇
一秒记住【阿里文学 www.alwx.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四狗子兄妹买了豆腐连声道谢,这就出村去尚县卖了。
王海家来买豆腐的是丰氏、王燕,母女推着板车。板车一车能装二百多斤。
别看两人都是女流之辈,力气可不小,特别是丰氏,以前在娘家就是干活的好手,嫁给王海后也不偷懒,常在地里干活,手劲比村里一些男人都大。
母女把一板车豆腐拉到家,早就有族人推着独轮车、提着木桶在大门口等待买豆腐。
母女以前替李家收购过鸡蛋、面粉,在买卖上轻车熟路,两人分工,丰氏称豆腐,王燕收钱。
丰氏眼力有准头,比纸厚不了多少的铁片往豆腐上面切下去,心里估计多少斤称出来的重量误差半斤左右。
“嫂子,多给我家称点豆腐。”
“婶,我起个大早就是为了多买些豆腐,你这铁片往那边去一点多给点可好。”
族里的青壮年都去砌火炕了,来的族人都是妇人、半大的孩子。谁都想多买些豆腐多赚点银钱,跟丰氏、王燕说话的语气好得不能再好了。
一车二百多斤豆腐,很快就卖光了。买到的族人拿着豆腐就要出村去卖了。买不到的族人催促丰氏母女赶紧去李家进豆腐。
李如意朝丰氏母女道:“别着急,这锅豆腐马上就出来。你们在外面等会儿。”
从大清早一直忙碌到上午一个多时辰,丰氏母女从李家到自己家来回折腾了三回卖出去了七百一十六斤,包括王立冬、王春分在内的族人都买到了豆腐。
母女也是累了,稍坐片刻就去了李家,这最后一车豆腐是母女留着自己家卖的。
李如意指着一版版的豆腐,“一千豆腐还差二百八十四斤豆腐,刚才煮了一锅豆腐多出了几十斤,现在是三百二十斤豆腐,多出来的三十六斤豆腐你们要不要?”
丰氏犹豫了一下,方道:“要。”
李如意知道丰氏是担心豆腐太多了卖不出去,微笑道:“六斤就算送你们的,总共是一千零三十斤豆腐,三两六钱五个铜钱,哼,五个铜钱也抹了,你们就给三两六钱银子。”
钱都在王燕身上,这就拿银子付给李如意。
李如意问道:“你们母女去县城路远,用我家驴车吗?”
丰氏答道:“不用了,我花了三个铜钱雇了个人帮我们把板车推到县城,回来豆腐卖完了板车空的就不用这人了。”李山把驴子宝贝的不得了,丰氏就不借驴子惹李山心里不快了。再说了,就算借,也不能天天都借。
王族人以礼村为中心,朝东南西北方圆四十里的县、镇、村卖豆腐。
可别小看村里的人,有些地主就居住在村里,还有告老还乡的官员也是住在村里的祖宅,这些人的购买能力比县城里的百姓还要高。
最先走出去卖豆腐的那拨王族的妇人孩子在丰氏母女还没有去县城卖豆腐时就已经回来了。
独轮车、木桶都空了,妇人孩子如同凯旋而归的战士,个个脸上带着自豪得意的笑容。
“我去卖豆腐,人家问这是哪里的豆腐,我说天下独一无二的礼村李家豆腐,人家一听二话不说就掏银钱买。”
“我家三十八斤豆腐,全部卖光了。”
“我家三十七斤豆腐还没走出十里地就被官道上骑马的贵人买了,连木桶都拿去了。”至于木桶肯定是得给钱,且给的钱不低,瞧这妇人喜得嘴合不拢。
一个胖呼呼的妇人十分激动的跟丰氏道:“伯娘,三十几斤豆腐哪里够卖,依我看一百斤豆腐也能卖得出去。你给李家说说多卖给我们家族豆腐。”
丰氏见这胖妇人是以前跟曲红走的近的堂侄媳妇,心里一阵厌恶,没好气道:“我没有你脸大,你去跟李家说。”
“李家的门不对我开着,只对你开着。”胖妇人一点都不觉得尴尬,还给丰氏拍马屁。
王燕等几位妇人走后,忍不住跟丰氏道:“娘,我们的豆腐在县城肯定好卖。”
丰氏心里没底,只是不想打击王燕,便道:“以前你李叔每天下午去县城卖,一个时辰不到就卖完,今个我们上午就去县城,应是能卖完。”
被雇佣的赵老头是几年前从外地流浪到礼村的人,当时饿的连话都说不出来,是丰氏给了他半个黑面饼、一碗水吃才活了下来。
赵老头无房无地,就给别人家当短工,好不容易攒了一些钱在礼村买了半亩地种菜,又在菜地旁边支着一间茅草屋过活。
别看他岁数大,个子高骨头架子大,干瘦却有力气,生命力特别顽强,一年到头不怎么得病,推一车几百斤的豆腐轻松自如,还让丰氏也坐上板车。
丰氏怕把赵老头累着,宁愿走路一瘸一拐也不坐板车。
三人说着话不知不觉就到了长平县城。
这个时辰没有小集市,不过城门外几十丈远的官道两旁有几个村人摆着摊子卖鸡、蛋、菜,竟然还有卖鞋子的。
丰氏给了赵老头三个铜钱让他回村,赵老头一直把丰氏当救命恩人,不放心母女俩在这里卖豆腐,不肯走就站在一旁守着。
之前王海跟族人说好了,丰氏在长平县城外卖豆腐,族人不要去那里卖。
县城里出来买菜的县民瞧到有卖豆腐的,都有些惊喜,围了上来好奇的问道:“瞧着你们面生,你们是哪个村的?”
王燕羞得低下头。
丰氏大大方方的答道:“我们是礼村人,卖的豆腐是李家豆腐。李家人以后不到县城卖豆腐,由我们家来卖。”
“原来你们与李家人是一个村的,怪不得你们能卖李家的豆腐。”
“我正想着中午吃啥,来,给我来一块豆腐。”
丰氏见刚来就有买卖了,心里窃喜,不过有些话还是要说在前头,别引起误会,特意道:“豆腐一斤五个铜钱。”
“李家人卖的李家豆腐一斤四个铜钱。怎么你们卖豆腐就成了一斤五个铜钱?”
“一个铜钱能买一斤菜,五个铜钱都能买一捆菜了。”
几个县民一听涨价了,都有些不高兴,语气带着两分埋怨。
王燕心里一阵紧张。
丰氏细声细语的跟几人解释道:“我从李家进豆腐价钱高,卖出去要是少于五个铜钱,就得赔死了,再说现在天冷了,地里的菜没了,连萝卜都涨价了,一斤得两个铜钱,大葱也涨钱了,一斤得三个铜钱。”
四狗子兄妹买了豆腐连声道谢,这就出村去尚县卖了。
王海家来买豆腐的是丰氏、王燕,母女推着板车。板车一车能装二百多斤。
别看两人都是女流之辈,力气可不小,特别是丰氏,以前在娘家就是干活的好手,嫁给王海后也不偷懒,常在地里干活,手劲比村里一些男人都大。
母女把一板车豆腐拉到家,早就有族人推着独轮车、提着木桶在大门口等待买豆腐。
母女以前替李家收购过鸡蛋、面粉,在买卖上轻车熟路,两人分工,丰氏称豆腐,王燕收钱。
丰氏眼力有准头,比纸厚不了多少的铁片往豆腐上面切下去,心里估计多少斤称出来的重量误差半斤左右。
“嫂子,多给我家称点豆腐。”
“婶,我起个大早就是为了多买些豆腐,你这铁片往那边去一点多给点可好。”
族里的青壮年都去砌火炕了,来的族人都是妇人、半大的孩子。谁都想多买些豆腐多赚点银钱,跟丰氏、王燕说话的语气好得不能再好了。
一车二百多斤豆腐,很快就卖光了。买到的族人拿着豆腐就要出村去卖了。买不到的族人催促丰氏母女赶紧去李家进豆腐。
李如意朝丰氏母女道:“别着急,这锅豆腐马上就出来。你们在外面等会儿。”
从大清早一直忙碌到上午一个多时辰,丰氏母女从李家到自己家来回折腾了三回卖出去了七百一十六斤,包括王立冬、王春分在内的族人都买到了豆腐。
母女也是累了,稍坐片刻就去了李家,这最后一车豆腐是母女留着自己家卖的。
李如意指着一版版的豆腐,“一千豆腐还差二百八十四斤豆腐,刚才煮了一锅豆腐多出了几十斤,现在是三百二十斤豆腐,多出来的三十六斤豆腐你们要不要?”
丰氏犹豫了一下,方道:“要。”
李如意知道丰氏是担心豆腐太多了卖不出去,微笑道:“六斤就算送你们的,总共是一千零三十斤豆腐,三两六钱五个铜钱,哼,五个铜钱也抹了,你们就给三两六钱银子。”
钱都在王燕身上,这就拿银子付给李如意。
李如意问道:“你们母女去县城路远,用我家驴车吗?”
丰氏答道:“不用了,我花了三个铜钱雇了个人帮我们把板车推到县城,回来豆腐卖完了板车空的就不用这人了。”李山把驴子宝贝的不得了,丰氏就不借驴子惹李山心里不快了。再说了,就算借,也不能天天都借。
王族人以礼村为中心,朝东南西北方圆四十里的县、镇、村卖豆腐。
可别小看村里的人,有些地主就居住在村里,还有告老还乡的官员也是住在村里的祖宅,这些人的购买能力比县城里的百姓还要高。
最先走出去卖豆腐的那拨王族的妇人孩子在丰氏母女还没有去县城卖豆腐时就已经回来了。
独轮车、木桶都空了,妇人孩子如同凯旋而归的战士,个个脸上带着自豪得意的笑容。
“我去卖豆腐,人家问这是哪里的豆腐,我说天下独一无二的礼村李家豆腐,人家一听二话不说就掏银钱买。”
“我家三十八斤豆腐,全部卖光了。”
“我家三十七斤豆腐还没走出十里地就被官道上骑马的贵人买了,连木桶都拿去了。”至于木桶肯定是得给钱,且给的钱不低,瞧这妇人喜得嘴合不拢。
一个胖呼呼的妇人十分激动的跟丰氏道:“伯娘,三十几斤豆腐哪里够卖,依我看一百斤豆腐也能卖得出去。你给李家说说多卖给我们家族豆腐。”
丰氏见这胖妇人是以前跟曲红走的近的堂侄媳妇,心里一阵厌恶,没好气道:“我没有你脸大,你去跟李家说。”
“李家的门不对我开着,只对你开着。”胖妇人一点都不觉得尴尬,还给丰氏拍马屁。
王燕等几位妇人走后,忍不住跟丰氏道:“娘,我们的豆腐在县城肯定好卖。”
丰氏心里没底,只是不想打击王燕,便道:“以前你李叔每天下午去县城卖,一个时辰不到就卖完,今个我们上午就去县城,应是能卖完。”
被雇佣的赵老头是几年前从外地流浪到礼村的人,当时饿的连话都说不出来,是丰氏给了他半个黑面饼、一碗水吃才活了下来。
赵老头无房无地,就给别人家当短工,好不容易攒了一些钱在礼村买了半亩地种菜,又在菜地旁边支着一间茅草屋过活。
别看他岁数大,个子高骨头架子大,干瘦却有力气,生命力特别顽强,一年到头不怎么得病,推一车几百斤的豆腐轻松自如,还让丰氏也坐上板车。
丰氏怕把赵老头累着,宁愿走路一瘸一拐也不坐板车。
三人说着话不知不觉就到了长平县城。
这个时辰没有小集市,不过城门外几十丈远的官道两旁有几个村人摆着摊子卖鸡、蛋、菜,竟然还有卖鞋子的。
丰氏给了赵老头三个铜钱让他回村,赵老头一直把丰氏当救命恩人,不放心母女俩在这里卖豆腐,不肯走就站在一旁守着。
之前王海跟族人说好了,丰氏在长平县城外卖豆腐,族人不要去那里卖。
县城里出来买菜的县民瞧到有卖豆腐的,都有些惊喜,围了上来好奇的问道:“瞧着你们面生,你们是哪个村的?”
王燕羞得低下头。
丰氏大大方方的答道:“我们是礼村人,卖的豆腐是李家豆腐。李家人以后不到县城卖豆腐,由我们家来卖。”
“原来你们与李家人是一个村的,怪不得你们能卖李家的豆腐。”
“我正想着中午吃啥,来,给我来一块豆腐。”
丰氏见刚来就有买卖了,心里窃喜,不过有些话还是要说在前头,别引起误会,特意道:“豆腐一斤五个铜钱。”
“李家人卖的李家豆腐一斤四个铜钱。怎么你们卖豆腐就成了一斤五个铜钱?”
“一个铜钱能买一斤菜,五个铜钱都能买一捆菜了。”
几个县民一听涨价了,都有些不高兴,语气带着两分埋怨。
王燕心里一阵紧张。
丰氏细声细语的跟几人解释道:“我从李家进豆腐价钱高,卖出去要是少于五个铜钱,就得赔死了,再说现在天冷了,地里的菜没了,连萝卜都涨价了,一斤得两个铜钱,大葱也涨钱了,一斤得三个铜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