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章 稻麦轮作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盛唐风华、银狐、续南明、唐砖
一秒记住【阿里文学 www.alwx.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reax; 听得宇文温不怀好意的发问,杨济心中咯噔一声暗道不妙,走又不能走,再说躲得了一时躲不了一世,无奈之下他只能硬着头皮说略通一二。
宇文温见杨济如此识相,直接将他今日的一个重大发现说了出来:秋收过后无论是官田还是农田都闲下来了。之前他一直忙着练兵打仗,直到现在亲临官田才发觉这一情况。
“使君,此时水稻一年一熟很正常。”杨济答道,对面这位似乎什么都懂,唯独农学几乎是白丁,这让他颇为自豪,“若要一年两熟,得到宋以后了。”
“本官知道,只是觉得太浪费了,又找不到一年两熟的稻种。”
“使君的意思”
“要想办法增产啊。”宇文温面露凝重。
水稻有早、中、晚之分,早稻一般在六七月间收获,余者在月间,但无论如何,这个时代江南种植的水稻大部分是一季稻,也就是一年一熟。
这样问题就来了,过了秋收后农田就闲置下来,当然也是征发农民去打仗的大好时节,但是宇文温不这么想,他觉得打一般的仗用职业的脱产兵就行,农民还是多种地为好,农田闲置就是浪费。
见着空荡荡的农田他就郁闷:有没有搞错,地本来就少,你还给我闲置几个月,为了想办法囤积粮食养兵,我都已经掉头发了魂淡
宇文温要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农田这么宝贵的资源自然是不能浪费,能够一年两熟甚至三熟的稻种不是没有,大名鼎鼎的占城稻就是其一,但是他暂时弄不到。
占城稻在中原的大规模推广是在宋代,当然并不是说要到宋代时占城才会有这种水稻,所以如今这个时代也有可能弄到,但关键是时间问题。
占城远在东南亚也就是交趾以南,大约陈国的日南郡能接触到,虽说让无利不起早的商人去弄也行,但谁知拿到手上会是猴年马月,更别说被人用山寨货行骗,一切皆有可能。
岭南一带应该是有一年两熟的本地稻种,但是宇文温不是农学专家,与其走遍山山水水去找这种稻子,还不如直接弄占城稻划算。
稻种无法在短时间内解决,那么在土地上做文章就成了必然,有句话说得好,“没法换女朋友,那就换姿势呗”。
如今的时代关于农作物有句俗语叫做“南稻北粟”,当然麦类的种植也开始普及,北方的麦类种植面积在扩大,而南方也开始有少数地方开始种植,宇文温打得就是小麦的主意。
“使君莫非是想稻麦轮作”杨济问道,面前这位果然是不折腾不甘心的主,为了增产真是无所不用其极。
稻麦轮作,一般认为兴起于唐朝,在两宋普及,尤其是南宋对江南流域大开发后,稻麦轮作成为普遍现象,顾名思义,稻麦轮作就是同一块地上轮换着种稻子和小麦。
听起来很简单,做起来就有些麻烦,南方有水泽之便所以种的大多是水稻,水稻自然是长在水田里,而小麦是旱地作物,要想实现稻麦轮作就得解决这个问题。
水稻秋收过后,将水田排干成为旱田,然后赶紧种上冬麦,到了来年春天收完麦子,赶紧蓄水变成水田,然后也是马上种水稻,直到秋天收获,再次循环。
这样同一块地的收成就明显增加,宇文温思来想去,觉得只有这样才能解决农田闲置的问题,然后杨济直接泼了一盆冷水:仓促下实施的话怕是不行。
见着宇文温追问其中原因,杨济便一项一项说开来:
稻麦轮作,关键两种作物的收获和播种之间能否顺利衔接,尤其秋收后再种麦子其时间间隔很短,这样会增加劳动量,加上水田排水变旱田,十分考验排水沟渠的排水能力。
水田排水,要过多久才能适合种麦子,这没人知道所以要摸索,时间短了万一麦子长不好怎么办,时间长了耽误播种又怎么办。
到了春天,麦子要收割然后种水稻,又得折腾一番,旱田要放水变水田,如果操作不当导致影响当年的水稻收成,那就得不偿失了。
当然农民对于能增产很欢迎,累些都无所谓,但这样一来全年大部分时间都在农忙,州衙要征发力役、兵役势必受时段限制。
还有一点,按照如今各国律法,每年的租调只在秋收后征收一次,种植冬麦所得那就是不用上缴的,如果想以此增加州衙收入,强行加租的后果就是激起民变。
“使君,当务之急是普及插秧法,百姓们若是还没熟悉插秧法,又来个稻麦轮作,一旦中间衔接不上怕是会歉收。”
“若是在官田试行呢”宇文温问道,不过随后便自己否决了自己的想法,现在秋收已过,要想种麦子一来要把水田排干,二来没有准备充足的麦种,今年是不可能实行的。
“使君,贪多嚼不烂,还是以普及插秧法为先。”杨济劝道,明年开春要让巴州地界普及插秧法,还有其他州的吏员过来学习,正所谓一心不能两用,他觉得还是做好准备,明年秋天再试行稻麦轮作比较好。
“也罢,留一年时间好好规划,争取明年秋后能够试行。”宇文温点点头,粮食生产事关重大,当务之急是先把水利修好,让三台河北岸免受水患影响,增加可开荒的土地面积。
刚开垦的农田其粮食产量肯定不高,要过上几年才能达到普通水准,其间还得精耕细作,不是一觉醒来就能产量翻番的。
“使君先前所说,要到那...西夷所说的新大陆寻找玉米、番薯、土豆,此话当真”杨济又问道,他来自明末,知道西夷在东海以东极远之地找到了新大陆,上面有许多类似玉米之类的神奇作物。
玉米、番薯、土豆,在明末开始推广种植,奈何天灾没能尽早起到作用,连年大旱让庄稼绝收,愈发沉重的辽饷逼反了无数饥肠辘辘的北方百姓。
杨济一直觉得,若是朝廷能尽早推广这些作物种植,到了崇祯年间想必能熬得过去,如果不是内外交困,陛下也不会在煤山殉国。
又来了,又来我大明了...宇文温无语,面前这位口中的朝廷可不是如今的朝廷,陛下也不是如今的陛下,不过他之前所说要找辣椒、玉米、番薯、土豆,这也不完全是戏言。
玉米、番薯、土豆推广种植是明末清初人口大幅增长的原因,这些作物的优点是产量高,对耕地的要求低,能够极大增加土地利用率。
但是这些作物的热量不高,只有同样重量稻米的一半甚至三分之一,也就是说要维持人体基本热量需求,消耗的玉米、番薯、土豆要明显多于稻米,当然这是通常而言,特别品种另当别论。
所以被誉为穿越神器的玉米、番薯、土豆,其最大的作用是救荒,它们不需要完整的土地,即便是零星破碎的土地、坡地都能种,单位热量不高但胜在量大,能让饥肠辘辘的百姓们填饱肚子。
而玉米有个缺点,那就是生长时需水大,容易造成土地水分流失,清朝时推广玉米种植,许多山林被砍伐化作坡耕地,大量种植的玉米反而导致水土流失加重。
所以要种田增收还得靠水稻,如今这个年代两湖地区开发度还不高,只要能兴修水利、治理血吸虫,荒地变良田,产出的水稻就足以养活这个时代的天下百姓。
“湖广熟,天下足”,这是宋以后的事情,如今的湖广地区还是处于初步开发的阶段。
宇文温对远在美洲的玉米、番薯、土豆不感兴趣,修水利开荒种水稻才是王道,他最纠结的就是辣椒,辣椒原产于中美洲,后世要到明朝中晚期才传入中原,但这个玩意真是好东西。
没有辣椒,吃货帝国是不完整的,更别说风靡无数人的辣条了未完待续。
reax; 听得宇文温不怀好意的发问,杨济心中咯噔一声暗道不妙,走又不能走,再说躲得了一时躲不了一世,无奈之下他只能硬着头皮说略通一二。
宇文温见杨济如此识相,直接将他今日的一个重大发现说了出来:秋收过后无论是官田还是农田都闲下来了。之前他一直忙着练兵打仗,直到现在亲临官田才发觉这一情况。
“使君,此时水稻一年一熟很正常。”杨济答道,对面这位似乎什么都懂,唯独农学几乎是白丁,这让他颇为自豪,“若要一年两熟,得到宋以后了。”
“本官知道,只是觉得太浪费了,又找不到一年两熟的稻种。”
“使君的意思”
“要想办法增产啊。”宇文温面露凝重。
水稻有早、中、晚之分,早稻一般在六七月间收获,余者在月间,但无论如何,这个时代江南种植的水稻大部分是一季稻,也就是一年一熟。
这样问题就来了,过了秋收后农田就闲置下来,当然也是征发农民去打仗的大好时节,但是宇文温不这么想,他觉得打一般的仗用职业的脱产兵就行,农民还是多种地为好,农田闲置就是浪费。
见着空荡荡的农田他就郁闷:有没有搞错,地本来就少,你还给我闲置几个月,为了想办法囤积粮食养兵,我都已经掉头发了魂淡
宇文温要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农田这么宝贵的资源自然是不能浪费,能够一年两熟甚至三熟的稻种不是没有,大名鼎鼎的占城稻就是其一,但是他暂时弄不到。
占城稻在中原的大规模推广是在宋代,当然并不是说要到宋代时占城才会有这种水稻,所以如今这个时代也有可能弄到,但关键是时间问题。
占城远在东南亚也就是交趾以南,大约陈国的日南郡能接触到,虽说让无利不起早的商人去弄也行,但谁知拿到手上会是猴年马月,更别说被人用山寨货行骗,一切皆有可能。
岭南一带应该是有一年两熟的本地稻种,但是宇文温不是农学专家,与其走遍山山水水去找这种稻子,还不如直接弄占城稻划算。
稻种无法在短时间内解决,那么在土地上做文章就成了必然,有句话说得好,“没法换女朋友,那就换姿势呗”。
如今的时代关于农作物有句俗语叫做“南稻北粟”,当然麦类的种植也开始普及,北方的麦类种植面积在扩大,而南方也开始有少数地方开始种植,宇文温打得就是小麦的主意。
“使君莫非是想稻麦轮作”杨济问道,面前这位果然是不折腾不甘心的主,为了增产真是无所不用其极。
稻麦轮作,一般认为兴起于唐朝,在两宋普及,尤其是南宋对江南流域大开发后,稻麦轮作成为普遍现象,顾名思义,稻麦轮作就是同一块地上轮换着种稻子和小麦。
听起来很简单,做起来就有些麻烦,南方有水泽之便所以种的大多是水稻,水稻自然是长在水田里,而小麦是旱地作物,要想实现稻麦轮作就得解决这个问题。
水稻秋收过后,将水田排干成为旱田,然后赶紧种上冬麦,到了来年春天收完麦子,赶紧蓄水变成水田,然后也是马上种水稻,直到秋天收获,再次循环。
这样同一块地的收成就明显增加,宇文温思来想去,觉得只有这样才能解决农田闲置的问题,然后杨济直接泼了一盆冷水:仓促下实施的话怕是不行。
见着宇文温追问其中原因,杨济便一项一项说开来:
稻麦轮作,关键两种作物的收获和播种之间能否顺利衔接,尤其秋收后再种麦子其时间间隔很短,这样会增加劳动量,加上水田排水变旱田,十分考验排水沟渠的排水能力。
水田排水,要过多久才能适合种麦子,这没人知道所以要摸索,时间短了万一麦子长不好怎么办,时间长了耽误播种又怎么办。
到了春天,麦子要收割然后种水稻,又得折腾一番,旱田要放水变水田,如果操作不当导致影响当年的水稻收成,那就得不偿失了。
当然农民对于能增产很欢迎,累些都无所谓,但这样一来全年大部分时间都在农忙,州衙要征发力役、兵役势必受时段限制。
还有一点,按照如今各国律法,每年的租调只在秋收后征收一次,种植冬麦所得那就是不用上缴的,如果想以此增加州衙收入,强行加租的后果就是激起民变。
“使君,当务之急是普及插秧法,百姓们若是还没熟悉插秧法,又来个稻麦轮作,一旦中间衔接不上怕是会歉收。”
“若是在官田试行呢”宇文温问道,不过随后便自己否决了自己的想法,现在秋收已过,要想种麦子一来要把水田排干,二来没有准备充足的麦种,今年是不可能实行的。
“使君,贪多嚼不烂,还是以普及插秧法为先。”杨济劝道,明年开春要让巴州地界普及插秧法,还有其他州的吏员过来学习,正所谓一心不能两用,他觉得还是做好准备,明年秋天再试行稻麦轮作比较好。
“也罢,留一年时间好好规划,争取明年秋后能够试行。”宇文温点点头,粮食生产事关重大,当务之急是先把水利修好,让三台河北岸免受水患影响,增加可开荒的土地面积。
刚开垦的农田其粮食产量肯定不高,要过上几年才能达到普通水准,其间还得精耕细作,不是一觉醒来就能产量翻番的。
“使君先前所说,要到那...西夷所说的新大陆寻找玉米、番薯、土豆,此话当真”杨济又问道,他来自明末,知道西夷在东海以东极远之地找到了新大陆,上面有许多类似玉米之类的神奇作物。
玉米、番薯、土豆,在明末开始推广种植,奈何天灾没能尽早起到作用,连年大旱让庄稼绝收,愈发沉重的辽饷逼反了无数饥肠辘辘的北方百姓。
杨济一直觉得,若是朝廷能尽早推广这些作物种植,到了崇祯年间想必能熬得过去,如果不是内外交困,陛下也不会在煤山殉国。
又来了,又来我大明了...宇文温无语,面前这位口中的朝廷可不是如今的朝廷,陛下也不是如今的陛下,不过他之前所说要找辣椒、玉米、番薯、土豆,这也不完全是戏言。
玉米、番薯、土豆推广种植是明末清初人口大幅增长的原因,这些作物的优点是产量高,对耕地的要求低,能够极大增加土地利用率。
但是这些作物的热量不高,只有同样重量稻米的一半甚至三分之一,也就是说要维持人体基本热量需求,消耗的玉米、番薯、土豆要明显多于稻米,当然这是通常而言,特别品种另当别论。
所以被誉为穿越神器的玉米、番薯、土豆,其最大的作用是救荒,它们不需要完整的土地,即便是零星破碎的土地、坡地都能种,单位热量不高但胜在量大,能让饥肠辘辘的百姓们填饱肚子。
而玉米有个缺点,那就是生长时需水大,容易造成土地水分流失,清朝时推广玉米种植,许多山林被砍伐化作坡耕地,大量种植的玉米反而导致水土流失加重。
所以要种田增收还得靠水稻,如今这个年代两湖地区开发度还不高,只要能兴修水利、治理血吸虫,荒地变良田,产出的水稻就足以养活这个时代的天下百姓。
“湖广熟,天下足”,这是宋以后的事情,如今的湖广地区还是处于初步开发的阶段。
宇文温对远在美洲的玉米、番薯、土豆不感兴趣,修水利开荒种水稻才是王道,他最纠结的就是辣椒,辣椒原产于中美洲,后世要到明朝中晚期才传入中原,但这个玩意真是好东西。
没有辣椒,吃货帝国是不完整的,更别说风靡无数人的辣条了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