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四章:马车论道(上)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盛唐风华、银狐、续南明、唐砖
一秒记住【阿里文学 www.alwx.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天才壹秒記住『愛♂去÷小?說→網』,為您提供精彩小說閱讀。
陆承启听到这,忍不住就问了:“为何先前戴罪却不能科考?”
张载一愣,他没想到眼前这个未及弱冠的小皇帝,连科考的禁考之人都不知道,当下便把七不准考说了一遍。陆
承启听了,愣在当场。官和吏的区别,他也略有耳闻。可余下的六大不准考,除了僧侣以外,其余的都有些匪夷所
思。
不过转念一想,不准工商类,不准祖上有犯罪记录者,不准守孝者科考,不准曾受刑罚者,不准不孝不悌者等科
考,也是有他的道理在的。中国人向来信奉百善孝为先,不孝者自然不肯给他做官。不说科举了,就是九品中正制
,察举制,都是把孝悌放在第一位的。其余的,虽然有武断之嫌,可也自有他的道理在。
心中暗暗记住了这七不准考,陆承启想着以后如何改变。嘴上说道:“原来如此。先生不必在意这些功名小节,
若是像古之圣贤,哪怕身在江湖之远,亦能教化万民。”
若说以前还有功名的欲望,顿悟之后,张载的思想境界已经脱离凡俗了,接近了通达神明,为官也好,为民也罢
,总能在最适合自己的位置上,为教化万民,子孙后代留下些什么东西。
听得小皇帝这般说,张载引为知音,说道:“陛下所言,亦是草民心中所想也。若能回到关中,自是开办义学,
广为授徒。孔子曾曰,有教无类。草民愚见,以德育人,使之变化气质,求为圣人。若人人如此,天下太平矣!”
若是以往,陆承启肯定是嗤之以鼻的。但亲眼见到了这样的圣贤,陆承启也不由地相信。但良知告诉他。国与国
之间,不同人与人之间。人可以教化,但国却只能通过文化去渗透。
保持着清醒,陆承启也点头认同了他的这番话。确实。不管是人性本善论还是人性本恶论,而后都会说到,人是
可以通过教化,从而达到至善的境界的。至善者,便是遵循了自然规律。通晓了自然规律,便成神成圣了。若是按
照西方无神论的观点,中国上下五千年的文化,根本解释不通。可中华文化,却能传承千年之久,若不是中间被打
倒了一百多年,恐怕后世主流的价值观不是西方提倡的金钱至上,而是以儒家、佛家、道家为代表的中华文化了。
常言道,三日不读圣贤书,便觉面目可憎。中国的圣贤书。是一本教化万民,通过自身观察,体悟自然的至高无
上的智慧。只是师傅领进门,修行看个人,能领悟,体悟多少,全凭资质而定。但不可否认的是,只要不是智商残
缺之人,是能一步步教化的。
通过大半年来通读圣贤书的陆承启,一来是看奏折无聊。二来是古代的乐趣实在太少,唯有读书解闷。有着后世
思想的他,竟然也能把四书五经看得津津有味。一来二去,竟也有了自己一些体悟。
是以。听得张载的观点,不算太新奇,但在这个时代来说,也是很难得的了。陆承启当即向他请教如何教书育人
的问题。
因为陆承启毫无皇帝高高在上的架子,就如同学术交流一样,平等相待。渐渐的。张载也没有了拘束之感。再加
上刚刚顿悟,心中有太多东西想要吐露。要是向别人说,效果肯定不佳。但要是向陆承启这个皇帝说,那效果不敢
说立竿见影,却也能施加一点影响。
张载整理了一下自己的育人观念,缓缓地说道:“陛下,草民愚见,窃以为育人一道,须自幼教之,长而学之。
”
陆承启点了点头,这确实是很好的教育观念,示意自己已经了解,让张载继续说下去。得到了陆承启的肯定,张
载也来了精神,这样的机会可不多,要是不捉住,可真的枉费老天的巧合安排了。
“若说长而学之,须得立志。草民愚见,立志乃成才之机要也。不论求知为学,求官为民,皆须立其志,正其志
,方能有所成。若只为读书不求甚解,便是通篇背诵,亦是无用。人若志趣不远,心不在焉,虽学无成。立志而后
,孜孜不倦,勤勉不息,方能求得正道。”
陆承启听了这话,又是满意的点了点头。这番话,在论语里面也有,张载这么说出来,肯定是不会错的。子曰: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说的便是这个。
张载继续说道:“立志此乃万里之行始步也,而后须循序渐进,博学精思。草民愚见,窃以为学贵心悟,去疑求
新。”
说到这,已经涉及到学习方法上面了。陆承启听到后面,鼓掌说道:“不错,学贵心悟,去疑求新。朕常说,大
胆质疑,小心求证,大抵也是这个意思。先生所见,果然比朕尚高一层,朕拜服。”
张载连忙起身作揖,奈何马车太过窄小,他一起身便撞到了头,不敢呼痛,说道:“草民惶恐,陛下乃今世圣人
,若无陛下建立武功,为大顺百姓换取三年太平,辽人不知猖獗到几时。陛下为万民着想,草民仅仅悟到一些不足
为道之理,愧对陛下口称先生……”
陆承启示意他不须多礼,眼睛却看着窗外倒飞的景致,竟有坐上火车的错觉。暗暗计算了一下有轨马车的时速,
竟也不在每小时四十公里之下。知道这驰道算是成功了,有了皇帝带头坐,大顺百姓还有什么理由拒绝呢?
张载自然不会知道,陆承启的心思已经跑偏了,惶恐地坐下之后,等着陆承启说话。
好在陆承启的出神不过一会儿,意识到还要对面前这个大贤讨教,陆承启立即回到正题,说道:“朕称先生,先
生自然是能对得住此名。无须拘谨,畅所欲言,朕当洗耳恭听。”
张载又谦虚了一番,才继续说道:“孔子曰,有教无类,草民深以为是。若能启发诱导,耐心教诲,则无人不可
教也。叩其两端,则有不知则有知,无不知则无知,是以鄙夫有问,仲尼竭两端而空空。扣钟者,而洪钟未尝有声
,由扣乃有声;圣人未尝有知,由问乃知,当其可,乘其间而施之,不待彼有求有为后教之也。适时而教,当可而
告,及时答问,方可收良效。圣人于文章不讲而学,盖讲者有可否之疑,须问辨而后明,学者有所不知,问而知之
,则可否自决,不待讲论。”
陆承启听得有些吃力,毕竟是文言文,即便写在纸上,也有些难以理解,更何况是直接说出来。陆承启也听了个
半懂,当即再次请教。(未完待续。)
天才壹秒記住『愛♂去÷小?說→網』,為您提供精彩小說閱讀。
陆承启听到这,忍不住就问了:“为何先前戴罪却不能科考?”
张载一愣,他没想到眼前这个未及弱冠的小皇帝,连科考的禁考之人都不知道,当下便把七不准考说了一遍。陆
承启听了,愣在当场。官和吏的区别,他也略有耳闻。可余下的六大不准考,除了僧侣以外,其余的都有些匪夷所
思。
不过转念一想,不准工商类,不准祖上有犯罪记录者,不准守孝者科考,不准曾受刑罚者,不准不孝不悌者等科
考,也是有他的道理在的。中国人向来信奉百善孝为先,不孝者自然不肯给他做官。不说科举了,就是九品中正制
,察举制,都是把孝悌放在第一位的。其余的,虽然有武断之嫌,可也自有他的道理在。
心中暗暗记住了这七不准考,陆承启想着以后如何改变。嘴上说道:“原来如此。先生不必在意这些功名小节,
若是像古之圣贤,哪怕身在江湖之远,亦能教化万民。”
若说以前还有功名的欲望,顿悟之后,张载的思想境界已经脱离凡俗了,接近了通达神明,为官也好,为民也罢
,总能在最适合自己的位置上,为教化万民,子孙后代留下些什么东西。
听得小皇帝这般说,张载引为知音,说道:“陛下所言,亦是草民心中所想也。若能回到关中,自是开办义学,
广为授徒。孔子曾曰,有教无类。草民愚见,以德育人,使之变化气质,求为圣人。若人人如此,天下太平矣!”
若是以往,陆承启肯定是嗤之以鼻的。但亲眼见到了这样的圣贤,陆承启也不由地相信。但良知告诉他。国与国
之间,不同人与人之间。人可以教化,但国却只能通过文化去渗透。
保持着清醒,陆承启也点头认同了他的这番话。确实。不管是人性本善论还是人性本恶论,而后都会说到,人是
可以通过教化,从而达到至善的境界的。至善者,便是遵循了自然规律。通晓了自然规律,便成神成圣了。若是按
照西方无神论的观点,中国上下五千年的文化,根本解释不通。可中华文化,却能传承千年之久,若不是中间被打
倒了一百多年,恐怕后世主流的价值观不是西方提倡的金钱至上,而是以儒家、佛家、道家为代表的中华文化了。
常言道,三日不读圣贤书,便觉面目可憎。中国的圣贤书。是一本教化万民,通过自身观察,体悟自然的至高无
上的智慧。只是师傅领进门,修行看个人,能领悟,体悟多少,全凭资质而定。但不可否认的是,只要不是智商残
缺之人,是能一步步教化的。
通过大半年来通读圣贤书的陆承启,一来是看奏折无聊。二来是古代的乐趣实在太少,唯有读书解闷。有着后世
思想的他,竟然也能把四书五经看得津津有味。一来二去,竟也有了自己一些体悟。
是以。听得张载的观点,不算太新奇,但在这个时代来说,也是很难得的了。陆承启当即向他请教如何教书育人
的问题。
因为陆承启毫无皇帝高高在上的架子,就如同学术交流一样,平等相待。渐渐的。张载也没有了拘束之感。再加
上刚刚顿悟,心中有太多东西想要吐露。要是向别人说,效果肯定不佳。但要是向陆承启这个皇帝说,那效果不敢
说立竿见影,却也能施加一点影响。
张载整理了一下自己的育人观念,缓缓地说道:“陛下,草民愚见,窃以为育人一道,须自幼教之,长而学之。
”
陆承启点了点头,这确实是很好的教育观念,示意自己已经了解,让张载继续说下去。得到了陆承启的肯定,张
载也来了精神,这样的机会可不多,要是不捉住,可真的枉费老天的巧合安排了。
“若说长而学之,须得立志。草民愚见,立志乃成才之机要也。不论求知为学,求官为民,皆须立其志,正其志
,方能有所成。若只为读书不求甚解,便是通篇背诵,亦是无用。人若志趣不远,心不在焉,虽学无成。立志而后
,孜孜不倦,勤勉不息,方能求得正道。”
陆承启听了这话,又是满意的点了点头。这番话,在论语里面也有,张载这么说出来,肯定是不会错的。子曰: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说的便是这个。
张载继续说道:“立志此乃万里之行始步也,而后须循序渐进,博学精思。草民愚见,窃以为学贵心悟,去疑求
新。”
说到这,已经涉及到学习方法上面了。陆承启听到后面,鼓掌说道:“不错,学贵心悟,去疑求新。朕常说,大
胆质疑,小心求证,大抵也是这个意思。先生所见,果然比朕尚高一层,朕拜服。”
张载连忙起身作揖,奈何马车太过窄小,他一起身便撞到了头,不敢呼痛,说道:“草民惶恐,陛下乃今世圣人
,若无陛下建立武功,为大顺百姓换取三年太平,辽人不知猖獗到几时。陛下为万民着想,草民仅仅悟到一些不足
为道之理,愧对陛下口称先生……”
陆承启示意他不须多礼,眼睛却看着窗外倒飞的景致,竟有坐上火车的错觉。暗暗计算了一下有轨马车的时速,
竟也不在每小时四十公里之下。知道这驰道算是成功了,有了皇帝带头坐,大顺百姓还有什么理由拒绝呢?
张载自然不会知道,陆承启的心思已经跑偏了,惶恐地坐下之后,等着陆承启说话。
好在陆承启的出神不过一会儿,意识到还要对面前这个大贤讨教,陆承启立即回到正题,说道:“朕称先生,先
生自然是能对得住此名。无须拘谨,畅所欲言,朕当洗耳恭听。”
张载又谦虚了一番,才继续说道:“孔子曰,有教无类,草民深以为是。若能启发诱导,耐心教诲,则无人不可
教也。叩其两端,则有不知则有知,无不知则无知,是以鄙夫有问,仲尼竭两端而空空。扣钟者,而洪钟未尝有声
,由扣乃有声;圣人未尝有知,由问乃知,当其可,乘其间而施之,不待彼有求有为后教之也。适时而教,当可而
告,及时答问,方可收良效。圣人于文章不讲而学,盖讲者有可否之疑,须问辨而后明,学者有所不知,问而知之
,则可否自决,不待讲论。”
陆承启听得有些吃力,毕竟是文言文,即便写在纸上,也有些难以理解,更何况是直接说出来。陆承启也听了个
半懂,当即再次请教。(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