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文学 > 三国全史:全两册 > 六十一、孙权的海上冒险

六十一、孙权的海上冒险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盛唐风华银狐续南明唐砖

一秒记住【阿里文学 www.alwx.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就在诸葛亮去世前后,孙权还摊上了另一件闹心事。

    孙权应诸葛亮之约亲征合肥的前一年,即嘉禾二年(233)的年初,辽东的公孙渊突然派人坐着船从海上来到江东,表示要向孙权称臣。这是一件挺稀罕的事,自汉末以来公孙氏三代统治辽东,他们都听命于曹氏,曹丕称帝后直接接受曹魏的任命,与孙吴并无来往。

    魏明帝继位后拜公孙渊为扬烈将军,仍兼辽东郡太守。公孙渊这个人生性不安分,早晚会闹出事来,必成曹魏的心腹大患,侍中刘晔曾一针见血地指出:“公孙氏在汉朝时依附,其后世代相承,他们凭恃山海阻隔,如胡夷一样难以制约,随时会发动叛乱,如不早些诛伐,以后必成大患,到那时,如果他们已心怀二心再出兵,麻烦会更大。不如趁公孙渊新立,其内部既有反对势力也有仇人,干脆先动手,大兵压境,不必动刀动枪,只需悬出重赏、分化瓦解即可成功。”

    但魏明帝没有接受刘晔的建议,仍延续之前对辽东的政策。公孙渊可能意识到自己处境不妙,所以在努力扩充势力的同时,他也积极拉拢曹魏的敌人,试图建立一个反曹魏的联盟。

    曹魏的敌人其实不用费心去找,都在那里摆着,一个是蜀汉,一个是孙吴,蜀汉距离辽东太远,中间全是陆路,想去也去不了,与孙吴虽然陆路也不通,但从海路可直达,公孙渊决定先联络孙吴。

    公孙渊派来的使者是校尉宿舒和郎中令孙综,他们带着厚礼,还有写给孙权的奏章,表示愿意臣服。孙权很高兴,欣然接受,为表示庆贺,孙权特意下诏大赦。孙权准备封公孙渊为燕王,加九锡,派太常卿张弥、执金吾许晏和将军贺达率领一支上万人的船队去辽东,宣布对公孙渊的任命。

    孙权这边热血沸腾,但孙吴的大臣们却反应冷淡,自丞相顾雍以下,群臣几乎一致反对这么做,他们都认为公孙渊此人反复无常,信誉很差,对他不能太轻信,更不能过于厚待。群臣建议,即使接受公孙渊称臣,顶多派个低级官员和少数人马就可以了,没有必要这么隆重,但孙权仍坚持己见。

    这件事成了孙吴上下争论的热点,不仅在建业,孙吴在各地的许多重要官员也都参与了讨论,他们纷纷建议孙权慎重处理辽东问题。远在交州的虞翻也听到了,虞翻之前因得罪孙权被流放到了交州,他也认为这件事不靠谱,想上书劝谏又有点儿害怕,不说又不甘心,于是写了封信,请负责交州事务的吕岱替他转呈。

    赋闲在家的辅吴将军张昭也跑来劝谏,张昭认为公孙渊称臣只是权宜之计,这种事最不可靠,按照公孙渊的性格,说不定哪一天又会轻易倒向曹魏一边,到那时派去的使者都回不来,将被天下耻笑。孙权还是不听,反而想尽办法去说服张昭,张昭也更加坚持自己的观点。

    谁都说服不了谁,孙权急了,手握刀柄,生气地说:“吴国士人入宫拜我,出宫就拜先生,我敬先生,已经到了极限,但你多次在公开场合顶撞我,我真怕做出不愿意做的事!”张昭愣住了,望了望孙权,最后说:“臣虽然知道有些话陛下不会采纳,但我仍然竭尽忠心,不敢不说,这是因为太后临终前呼老臣于床前,吩咐我辅佐陛下的那些话犹在耳边啊!”

    张昭一边说一边涕泗横流,这让孙权也大受感动,把刀扔在地上,与张昭对泣,但哭归哭,孙权仍然一意孤行。

    就这样,孙权派张弥、许晏等人出发了,这两位“部长级”的特使率领着一支船队由海路前往辽东,随行携带着大量赏赐给公孙渊的金银财宝和江东特产,还有册封公孙渊的诏书以及各项九锡用具,之前介绍过九锡的具体内容,又是车马、仪仗,又是衣服用具,仅这一套东西估摸着就得装好几船。

    但到了辽东,果然与张昭预言的一样,公孙渊反悔了。

    联络孙权的想法大概是公孙渊一时冲动下做出的,看到孙吴把场面做得这么大,又要封他为燕王,公孙渊有些害怕了,冷静下来想了想,公孙渊觉得孙吴路途遥远,无法作为依托,还是跟着曹魏更安全。结果,公孙渊把张弥、许晏等人杀了,把首级送往洛阳,上表魏明帝报告此事,当然得隐去派人联络孙权的这一段,把自己包装成拒绝孙权拉拢、坚定站在曹魏一边的形象。魏明帝接到报告后很高兴,派傅容、聂夔为使者,拜公孙渊为大司马,晋封为乐浪公,持节,仍兼任辽东郡太守。

    公孙渊的这一手玩得真不错,孙权的礼物照单全收,魏明帝这边加官晋爵,如果事情就此了结,这笔买卖就赚大了。然而事情无法了结,因为孙权肯定不干。

    消息传回建业,孙权如五雷轰顶,咆哮道:“我活了60岁,人间的艰难困苦全都尝过,现在居然被鼠辈玩弄,要把人气死!不把这个鼠辈的头砍下来扔到海里,就没脸君临万国。即使把国家搞亡了,我也要干!”

    盛怒之下,孙权决定亲自率兵讨伐公孙渊,主意打定,谁都劝不住,群臣吓傻了,不知道该怎么办,只得不停地上疏劝谏。朝廷尚书仆射薛综在上疏里写道:“水火无情,十分危险,帝王不宜接受。辽东是一个蛮荒小国,如果陛下决心攻打,一定能把它征服,但辽东地方贫苦寒冷,那里的人都擅长骑马,听说大军来到,将一哄而散,到时候占了一块空地,毫无意义。”

    远在武昌的上大将军陆逊听到消息也大吃一惊,立即上表劝道:“陛下有神武之姿,承天受命,开创基业,破曹操于乌林,败刘备于夷陵,擒关羽于荆州。这几个人都是当世雄杰,陛下皆摧其锋。眼下正要扫荡中原,统一天下,却不能忍耐小小的气愤而发雷霆之怒。陛下乘船跨海远征,敌人定会抓住这个机会。臣听说立志行万里路的人不会中途停步,胸怀四海的人不会因细小的事危害大局。如果大事告捷,公孙渊不讨自服,何必为了辽东的人口马匹而对江东万世基业毫不珍惜呢?”

    陆逊的弟弟陆瑁时任尚书台选曹尚书,上疏道:“曹魏是与我们土地相接的强敌,稍有疏忽,他们就会抓住,所以现在不应该越海求马征讨公孙渊,应该把重点放在眼前,除腹心之疾。公孙渊老奸巨猾,跟曹魏没有完全决裂,他们可以唇齿相依,而我们孤立无助,短时间无法把他消灭,到那时山越趁机起事,恐怕不是万安之策啊!”

    孙权怒气难消,不听不听,全不听!

    大家只好接着劝,陆瑁又上疏劝道:“现在元凶未灭,边境上不断传来敌情,不应当把公孙渊作为优先考虑对象。愿陛下息怒,暂时停止出兵,然后秘密策划,等条件成熟再做打算。”

    最后,在众人的不懈努力下孙权终于冷静下来,取消了亲征辽东的计划。孙权是性情中人,但却不是愣头青,待怒气消散一些他也能想到,此时发兵辽东并没有多少胜算,反而会引来大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