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弃宇宙、夜的命名术、最强战神、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花娇
一秒记住【阿里文学 www.alwx.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第171章
已是春寒料峭二月天,李二陛下叫人把长孙无忌几人叫来,和他们说起李元婴的建港计划。
本来长孙无忌几人看到李二陛下手里的信心里都咯噔一跳,觉得李元婴那厮莫不是又写了什么恶心的马屁信,结果一看,觉得还不如看李元婴拍马屁!
房玄龄首先开口:“哪怕滕王殿下的人在高丽带回些货物,想建个新海港也是不够的。”接着他把建港成本简单地给李二陛下说了说,并表示春耕在即,不能纵容李元婴这么胡闹。要知道河南道可是重要的粮食基地,可不能让李元婴为了搞大动作耽误了春耕!
李二陛下道:“确实不够,但元婴说不会影响春耕,让他试试也无妨。”
李二陛下之所以同意,是李元婴大夸特夸,说修个大海港好,可以设置个税关,管控海上贸易。这个海港一定要大,要气派,要彰显大唐气派!
河南道先挑个好地方修一个试试看,要是搞起来没问题,如江浙、福广、崖州、安南都护府那些地方也都修起来,连成海上贸易链,搞好港口配套服务,让大家放心大胆地走海路。
李元婴把这个计划称之为“东方之珠”计划。
按照李元婴的说法,他们大唐处于东方日出之处,他们的海岸大多处于整个大陆的东边,他想把把这些海港打造出一颗颗璀璨的东方明珠,让它们源源不断地为大唐输送数不尽的物资和财富。
为了护卫好这些海港,他们得训练出强悍的水师,每日在海上巡逻兼训练,让所有踏入海港的人都能感受到大唐的强盛与悍勇!
这个蓝图太美好了,李二陛下舍不得放弃,所以他想让李元婴去试试。反正李元婴信誓旦旦地表示建港是不会亏的,甚至都不用朝廷出一个铜板!
房玄龄几人对视一眼,知晓李二陛下主意已决,便都不再多劝,由着李二陛下给李元婴写了批复意见:港口可以建,钱反正没有,春耕不能耽误,赚的钱要上交朝廷。
魏征脸皮抽了抽。
难怪李元婴能掰扯出什么“引人向善”的理论来,原来是家学渊源,李二陛下这话无耻得连房玄龄和长孙无忌都不阻拦他惯着李元婴胡闹了!
虽然朝廷不给人也不给钱,但李二陛下还是答应让李淳风跑一趟,去帮李元婴择期,挑个好日子让港口开工。这样一来,李元婴的要求就全部被满足了!
至于李元婴对戴亭天花乱坠的一通夸,李二陛下没理会。
戴亭这人有能力也有想法,却不适合放到明面上来,一来他是内侍出身,入朝天生不占优势;二来他所做的事本就不是能光明正大去做的,过了明路反而不好发挥。
李二陛下叫人把回信送去给李元婴,顺便把李淳风也打包过去。
这次去滕州的还有老神医孙思邈。孙思邈本就不爱和朝廷打交道,屡次拒绝入太医院,长留长安是为了修《千金方》。
今年开春孙思邈已经把《千金方》献给朝廷,让太医院那边审核校对、刊行天下。这是李元婴答应过他的事,书修好了,孙思邈也不想留在长安了,索性跟李淳风一起去河南道,帮李元婴开医学院。
李二陛下虽舍不得放神医离开,却也知道强留不可能把人留下,只能在亲自召见过孙思邈之后把人放走了。
到了二月中旬,万物复苏,蔬菜瓜果多了,飞禽走兽都肥了,山上长的山下结的、天上飞的水里游的都透出一股子能吃的气息。本来就生意红火的丰泰楼搞了个大动作,几十家分店同时开张,同时推出一种全新的菜系:炒菜!
这段时间各个分号的掌厨们都在忙着练习炒菜方法,上手之后,他们很快把应季的食材都来回蹂躏,因地制宜地发展出当地的特色。
李元婴当初说让他们回家乡独自掌一家丰泰楼,他们还以为李元婴是在哄他们卖力干活,现在居然真的成真了!
这让他们干劲十足!
比起出去单打独斗,傍着丰泰楼这棵大树可舒坦多了,利润他们可以分红,多赚多得。而且有李元婴在,没人来找他们麻烦,他们可以全心投入到研发新菜色、提升自己厨艺上头。只要有脑子的人都会看到,他们的未来会越来越好!
所以大伙都憋足劲等着自家分号开张的这一天到来。
热油下锅,急火猛炒,做出来的菜色虽不不如精烹细炖好看,却胜在快、胜在香,更胜在别处没有!
丰泰楼分号统一时间开张,炒菜果然在各地引起一阵热潮,新鲜的事物刚出来,大伙的好奇心都非常旺盛,何况丰泰楼很少让人失望,食客们自然都蜂拥而至,争相品尝香喷喷的炒菜。
许是因为价格低廉、吃得起的人比较多,蛋炒饭居然成了最受欢迎的新菜!
这股子蛋炒饭热潮从长安一路热到滕州,又由各地商贾游人传往各地,很快地,但凡看到丰泰楼的人都想进去叫上一盘尝鲜!
魏征等人一般自是不会到外面吃饭的,所以得知炒菜风潮的时间反倒要晚一些,反而家里的晚辈先得知消息。
魏征一听说这事,眉头紧皱,很不满意李元婴动不动就搞出这样的事儿来。别人都是闷声赚大钱,他倒好,捞钱捞得沸沸扬扬,人人都在讨论!
没过几天,许多人都打听到更多消息了:原来这菜要配上特制的炒锅才方便做出来!
现在问题来了,丰泰楼一下子开那么多分号,每天出的炒菜又能供那么多食客享用,李元婴到底叫人打造了多少铁锅?
最关键的是,铁哪里来的?难道去年他在太原那边发现了铁矿,自己开采来用了?
魏征是不能坐视李元婴犯这种大错的,马上着人去太原彻查,顺便再把李元婴各地的产业都跑一遍,看看有没有没上报的矿藏。李元婴爱玩爱闹可以,铁矿绝对不能碰!
结果魏征一查,就查到李二陛下头上,把他们兄弟俩密谋造锅的事追查得清清楚楚!
这兄弟俩可真够不要脸的!
古往今来独一份!
魏征气得坐到议事堂里不走了,也不骂人,只坐在那里看着李二陛下,跟看个负心汉似的,怪渗人。
李二陛下见东窗事发,只好把锅都推到李元婴头上,唉声叹气地表示自己没钱给李元婴,也不能在封地大小上给他特殊对待,别人发现铁矿献上来还能给点补偿,总不能让李元婴白把自己的产业给出来不是吗?
李承乾也帮着劝,说他幺叔也就要了那么一点点铁,没多少的,就那么几口锅,很多吗?一点都不多,要不是丰泰楼分号开业的动静太大,都没人发现这事!
魏征真想告老还乡算了。
爱惯着就让他们惯着吧,到时惯出事来了看他们怎么收场!
李淳风和孙思邈抵达滕州时,滕州书院已经差不多落成了。
阳春三月,正是春暖花开的好时节,李淳风看着沿途忙碌的春耕景象,觉得风景很不错。他与孙思邈才刚到城外,李元婴已经远远地迎上来,十分热情地引他们入城,口里说道:“孙师,小李,我早等着你们来了!正巧书院快建好了,可以开始招生,孙师您一会去看看医学院够不够大,不够我再叫人扩建!”
孙思邈捋须道:“若想栽培出好大夫,学生贵精不贵多。”学生多了,一来人多不好教,不能做到因材施教;二来难以判断他们的品行,若是收了心术不正的学生,谁知道他们是拿医术来救人还是害人?
李元婴听得直点头,没领孙思邈去王府,直接领他去了医学院那边让孙思邈看看有没有需要改进的地方。
孙思邈更直接,看过之后就说自己不走了,要在医学院这边住下。这地方又宽敞又明亮,还很清净。后头圈了一大片园子,种着河南道盛产的各种药材,已有专门的药童悉心照料。再往后则连着后山,上头葱葱郁郁,显见长着不少野树野草,野药材怕也能找到一些。
孙思邈年纪大了,很喜欢这个半田园风格的住处,他想研究的东西李元婴也都给他找齐了,他还有什么烦恼的?至于到城里扬一扬名、赴宴显一显威风,孙思邈一点兴趣都没有!
见孙思邈对自己的安排很满意,李元婴高兴地领着李淳风走了。
这段时间戴亭已经把从高丽那边弄回来的好东西都换成了现钱,万事俱备,只等着最忙碌的春耕结束开始李元婴宏大的“东方之珠”计划。
李淳风只是被李二陛下派过来选日子的,并不知晓李元婴和李二陛下吹了什么样的牛逼。听李元婴说要给大唐沿岸都修上大海港,让蜿蜒的海岸把一颗颗“东方明珠”串起来,李淳风免不了在心里计算一下那得花多少钱。
李淳风道:“你开这么多丰泰楼分号,为的就是建这个海港吗?”
李元婴说:“才不是,丰泰楼赚的钱我早就想好要怎么用了。”既然李淳风提到了丰泰楼,李元婴就给李淳风说起他的另一个宏伟计划:他要修一条从泰山通往长安的、宽敞又好走的大路,给沿途驿站配上最多最好的畜力。这样一来,他皇兄想去泰山玩几回就去泰山玩几回,一点都不劳民伤财!
李淳风算是明白李二陛下为什么这么纵容李元婴了。
李淳风道:“那你准备从哪里找钱修海港?”
李元婴卖关子:“很快你就知道了。”
李淳风见李元婴不说,便也不再多问,安心在滕州住下。
人力暂时还没到位,李元婴只叫人准备好扩建大海港的物资和钱帛,没急着马上让李淳风挑日子动工。
李元婴全心投入到滕州书院的筹办之中。萧德言给他推荐的人陆陆续续到位,但想要满足他家大书院的要求还是不够,哪怕还没招来学生,他也要弄到足够强的师资!
李元婴早已发布招贤令,让人自由举荐各地遗才,自荐他荐都可以,哪怕是邻州的,只要肯过来,他也可以帮忙把过所之类的办妥!
李元婴给出的薪酬十分丰厚,年后过来应聘的人不少,李元婴让武媚她们轮番负责挑人,倒还真挑出不少适合的人。这些人不用有多高的才华,只要学问过得去、人品没问题,留下来当夫子都足够了。
李元婴还让人去河南道各州县宣讲,把一些家境贫寒、失父失母的孩子都接到书院来,这些人虽能得些救济,读书却是不用想的了。现在书院之中建了不少宿舍,条件虽然不算特别好,却也能挡风挡雨;书院提供的饭食虽不算特别丰富,却也不会让任何学生饿着。
李元婴许他们到滕州游学,不必在滕州落籍,若是他们将来有出息了,还得起书院供他们吃喝的银钱,他们大可用手里的余钱反哺书院;若是还不起,那就不用还了,想办法养活自己吧!
教育不是生意,李元婴从一开始就没想着让书院赚钱。养一个书院,他还养得起!
随着书院竣工,从河南道各州县涌向滕州的人也日益增多。接下来的日子里李元婴时不时要接见一批定下来的夫子人选,与他们促膝长谈,明确书院的教育理念,坚决不让自己人拖了后腿。
这天李元婴刚见完一批人,就看到高阳跑来了,笑盈盈地和他说她们发现了一个有趣的人才,连卢照邻都说他才思敏捷,诗文写得非常好。高阳说:“我听了他七岁时写的诗,写得确实朗朗上口,连我都能记住!”
李元婴觉得很稀奇:“那你背给我听听。”
高阳觉得李元婴在怀疑自己,不高兴了。她现在也是爱读书爱诗文的人!
高阳哼道:“少瞧不起人,我听一遍就记住了!”她当场把刚才记下来的《咏鹅》给李元婴背了一遍。
李元婴听到“鹅鹅鹅”时觉得高阳在瞎闹,等听到“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才觉得这人确实很有灵气,若当真是七岁时写的,那的确称得上是人才!李元婴问道:“这诗他七岁写的,现在他几岁了?”
高阳道:“我怎么知道他几岁!不过他看起来和我们不多大,应该也是十四五岁。”
李元婴点点头。他今天的正事忙完了,闷在王府里没意思,索性跟高阳一起溜达去书院那边和魏姝她们会合,准备认识一下那个据说七岁就能写诗的少年天才。
第171章
已是春寒料峭二月天,李二陛下叫人把长孙无忌几人叫来,和他们说起李元婴的建港计划。
本来长孙无忌几人看到李二陛下手里的信心里都咯噔一跳,觉得李元婴那厮莫不是又写了什么恶心的马屁信,结果一看,觉得还不如看李元婴拍马屁!
房玄龄首先开口:“哪怕滕王殿下的人在高丽带回些货物,想建个新海港也是不够的。”接着他把建港成本简单地给李二陛下说了说,并表示春耕在即,不能纵容李元婴这么胡闹。要知道河南道可是重要的粮食基地,可不能让李元婴为了搞大动作耽误了春耕!
李二陛下道:“确实不够,但元婴说不会影响春耕,让他试试也无妨。”
李二陛下之所以同意,是李元婴大夸特夸,说修个大海港好,可以设置个税关,管控海上贸易。这个海港一定要大,要气派,要彰显大唐气派!
河南道先挑个好地方修一个试试看,要是搞起来没问题,如江浙、福广、崖州、安南都护府那些地方也都修起来,连成海上贸易链,搞好港口配套服务,让大家放心大胆地走海路。
李元婴把这个计划称之为“东方之珠”计划。
按照李元婴的说法,他们大唐处于东方日出之处,他们的海岸大多处于整个大陆的东边,他想把把这些海港打造出一颗颗璀璨的东方明珠,让它们源源不断地为大唐输送数不尽的物资和财富。
为了护卫好这些海港,他们得训练出强悍的水师,每日在海上巡逻兼训练,让所有踏入海港的人都能感受到大唐的强盛与悍勇!
这个蓝图太美好了,李二陛下舍不得放弃,所以他想让李元婴去试试。反正李元婴信誓旦旦地表示建港是不会亏的,甚至都不用朝廷出一个铜板!
房玄龄几人对视一眼,知晓李二陛下主意已决,便都不再多劝,由着李二陛下给李元婴写了批复意见:港口可以建,钱反正没有,春耕不能耽误,赚的钱要上交朝廷。
魏征脸皮抽了抽。
难怪李元婴能掰扯出什么“引人向善”的理论来,原来是家学渊源,李二陛下这话无耻得连房玄龄和长孙无忌都不阻拦他惯着李元婴胡闹了!
虽然朝廷不给人也不给钱,但李二陛下还是答应让李淳风跑一趟,去帮李元婴择期,挑个好日子让港口开工。这样一来,李元婴的要求就全部被满足了!
至于李元婴对戴亭天花乱坠的一通夸,李二陛下没理会。
戴亭这人有能力也有想法,却不适合放到明面上来,一来他是内侍出身,入朝天生不占优势;二来他所做的事本就不是能光明正大去做的,过了明路反而不好发挥。
李二陛下叫人把回信送去给李元婴,顺便把李淳风也打包过去。
这次去滕州的还有老神医孙思邈。孙思邈本就不爱和朝廷打交道,屡次拒绝入太医院,长留长安是为了修《千金方》。
今年开春孙思邈已经把《千金方》献给朝廷,让太医院那边审核校对、刊行天下。这是李元婴答应过他的事,书修好了,孙思邈也不想留在长安了,索性跟李淳风一起去河南道,帮李元婴开医学院。
李二陛下虽舍不得放神医离开,却也知道强留不可能把人留下,只能在亲自召见过孙思邈之后把人放走了。
到了二月中旬,万物复苏,蔬菜瓜果多了,飞禽走兽都肥了,山上长的山下结的、天上飞的水里游的都透出一股子能吃的气息。本来就生意红火的丰泰楼搞了个大动作,几十家分店同时开张,同时推出一种全新的菜系:炒菜!
这段时间各个分号的掌厨们都在忙着练习炒菜方法,上手之后,他们很快把应季的食材都来回蹂躏,因地制宜地发展出当地的特色。
李元婴当初说让他们回家乡独自掌一家丰泰楼,他们还以为李元婴是在哄他们卖力干活,现在居然真的成真了!
这让他们干劲十足!
比起出去单打独斗,傍着丰泰楼这棵大树可舒坦多了,利润他们可以分红,多赚多得。而且有李元婴在,没人来找他们麻烦,他们可以全心投入到研发新菜色、提升自己厨艺上头。只要有脑子的人都会看到,他们的未来会越来越好!
所以大伙都憋足劲等着自家分号开张的这一天到来。
热油下锅,急火猛炒,做出来的菜色虽不不如精烹细炖好看,却胜在快、胜在香,更胜在别处没有!
丰泰楼分号统一时间开张,炒菜果然在各地引起一阵热潮,新鲜的事物刚出来,大伙的好奇心都非常旺盛,何况丰泰楼很少让人失望,食客们自然都蜂拥而至,争相品尝香喷喷的炒菜。
许是因为价格低廉、吃得起的人比较多,蛋炒饭居然成了最受欢迎的新菜!
这股子蛋炒饭热潮从长安一路热到滕州,又由各地商贾游人传往各地,很快地,但凡看到丰泰楼的人都想进去叫上一盘尝鲜!
魏征等人一般自是不会到外面吃饭的,所以得知炒菜风潮的时间反倒要晚一些,反而家里的晚辈先得知消息。
魏征一听说这事,眉头紧皱,很不满意李元婴动不动就搞出这样的事儿来。别人都是闷声赚大钱,他倒好,捞钱捞得沸沸扬扬,人人都在讨论!
没过几天,许多人都打听到更多消息了:原来这菜要配上特制的炒锅才方便做出来!
现在问题来了,丰泰楼一下子开那么多分号,每天出的炒菜又能供那么多食客享用,李元婴到底叫人打造了多少铁锅?
最关键的是,铁哪里来的?难道去年他在太原那边发现了铁矿,自己开采来用了?
魏征是不能坐视李元婴犯这种大错的,马上着人去太原彻查,顺便再把李元婴各地的产业都跑一遍,看看有没有没上报的矿藏。李元婴爱玩爱闹可以,铁矿绝对不能碰!
结果魏征一查,就查到李二陛下头上,把他们兄弟俩密谋造锅的事追查得清清楚楚!
这兄弟俩可真够不要脸的!
古往今来独一份!
魏征气得坐到议事堂里不走了,也不骂人,只坐在那里看着李二陛下,跟看个负心汉似的,怪渗人。
李二陛下见东窗事发,只好把锅都推到李元婴头上,唉声叹气地表示自己没钱给李元婴,也不能在封地大小上给他特殊对待,别人发现铁矿献上来还能给点补偿,总不能让李元婴白把自己的产业给出来不是吗?
李承乾也帮着劝,说他幺叔也就要了那么一点点铁,没多少的,就那么几口锅,很多吗?一点都不多,要不是丰泰楼分号开业的动静太大,都没人发现这事!
魏征真想告老还乡算了。
爱惯着就让他们惯着吧,到时惯出事来了看他们怎么收场!
李淳风和孙思邈抵达滕州时,滕州书院已经差不多落成了。
阳春三月,正是春暖花开的好时节,李淳风看着沿途忙碌的春耕景象,觉得风景很不错。他与孙思邈才刚到城外,李元婴已经远远地迎上来,十分热情地引他们入城,口里说道:“孙师,小李,我早等着你们来了!正巧书院快建好了,可以开始招生,孙师您一会去看看医学院够不够大,不够我再叫人扩建!”
孙思邈捋须道:“若想栽培出好大夫,学生贵精不贵多。”学生多了,一来人多不好教,不能做到因材施教;二来难以判断他们的品行,若是收了心术不正的学生,谁知道他们是拿医术来救人还是害人?
李元婴听得直点头,没领孙思邈去王府,直接领他去了医学院那边让孙思邈看看有没有需要改进的地方。
孙思邈更直接,看过之后就说自己不走了,要在医学院这边住下。这地方又宽敞又明亮,还很清净。后头圈了一大片园子,种着河南道盛产的各种药材,已有专门的药童悉心照料。再往后则连着后山,上头葱葱郁郁,显见长着不少野树野草,野药材怕也能找到一些。
孙思邈年纪大了,很喜欢这个半田园风格的住处,他想研究的东西李元婴也都给他找齐了,他还有什么烦恼的?至于到城里扬一扬名、赴宴显一显威风,孙思邈一点兴趣都没有!
见孙思邈对自己的安排很满意,李元婴高兴地领着李淳风走了。
这段时间戴亭已经把从高丽那边弄回来的好东西都换成了现钱,万事俱备,只等着最忙碌的春耕结束开始李元婴宏大的“东方之珠”计划。
李淳风只是被李二陛下派过来选日子的,并不知晓李元婴和李二陛下吹了什么样的牛逼。听李元婴说要给大唐沿岸都修上大海港,让蜿蜒的海岸把一颗颗“东方明珠”串起来,李淳风免不了在心里计算一下那得花多少钱。
李淳风道:“你开这么多丰泰楼分号,为的就是建这个海港吗?”
李元婴说:“才不是,丰泰楼赚的钱我早就想好要怎么用了。”既然李淳风提到了丰泰楼,李元婴就给李淳风说起他的另一个宏伟计划:他要修一条从泰山通往长安的、宽敞又好走的大路,给沿途驿站配上最多最好的畜力。这样一来,他皇兄想去泰山玩几回就去泰山玩几回,一点都不劳民伤财!
李淳风算是明白李二陛下为什么这么纵容李元婴了。
李淳风道:“那你准备从哪里找钱修海港?”
李元婴卖关子:“很快你就知道了。”
李淳风见李元婴不说,便也不再多问,安心在滕州住下。
人力暂时还没到位,李元婴只叫人准备好扩建大海港的物资和钱帛,没急着马上让李淳风挑日子动工。
李元婴全心投入到滕州书院的筹办之中。萧德言给他推荐的人陆陆续续到位,但想要满足他家大书院的要求还是不够,哪怕还没招来学生,他也要弄到足够强的师资!
李元婴早已发布招贤令,让人自由举荐各地遗才,自荐他荐都可以,哪怕是邻州的,只要肯过来,他也可以帮忙把过所之类的办妥!
李元婴给出的薪酬十分丰厚,年后过来应聘的人不少,李元婴让武媚她们轮番负责挑人,倒还真挑出不少适合的人。这些人不用有多高的才华,只要学问过得去、人品没问题,留下来当夫子都足够了。
李元婴还让人去河南道各州县宣讲,把一些家境贫寒、失父失母的孩子都接到书院来,这些人虽能得些救济,读书却是不用想的了。现在书院之中建了不少宿舍,条件虽然不算特别好,却也能挡风挡雨;书院提供的饭食虽不算特别丰富,却也不会让任何学生饿着。
李元婴许他们到滕州游学,不必在滕州落籍,若是他们将来有出息了,还得起书院供他们吃喝的银钱,他们大可用手里的余钱反哺书院;若是还不起,那就不用还了,想办法养活自己吧!
教育不是生意,李元婴从一开始就没想着让书院赚钱。养一个书院,他还养得起!
随着书院竣工,从河南道各州县涌向滕州的人也日益增多。接下来的日子里李元婴时不时要接见一批定下来的夫子人选,与他们促膝长谈,明确书院的教育理念,坚决不让自己人拖了后腿。
这天李元婴刚见完一批人,就看到高阳跑来了,笑盈盈地和他说她们发现了一个有趣的人才,连卢照邻都说他才思敏捷,诗文写得非常好。高阳说:“我听了他七岁时写的诗,写得确实朗朗上口,连我都能记住!”
李元婴觉得很稀奇:“那你背给我听听。”
高阳觉得李元婴在怀疑自己,不高兴了。她现在也是爱读书爱诗文的人!
高阳哼道:“少瞧不起人,我听一遍就记住了!”她当场把刚才记下来的《咏鹅》给李元婴背了一遍。
李元婴听到“鹅鹅鹅”时觉得高阳在瞎闹,等听到“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才觉得这人确实很有灵气,若当真是七岁时写的,那的确称得上是人才!李元婴问道:“这诗他七岁写的,现在他几岁了?”
高阳道:“我怎么知道他几岁!不过他看起来和我们不多大,应该也是十四五岁。”
李元婴点点头。他今天的正事忙完了,闷在王府里没意思,索性跟高阳一起溜达去书院那边和魏姝她们会合,准备认识一下那个据说七岁就能写诗的少年天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