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文学 > 逍遥侯 > 第453章 故技重施

第453章 故技重施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盛唐风华银狐续南明唐砖

一秒记住【阿里文学 www.alwx.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从中京道运进关内的牛羊草料等物,以及从南京道运往中京的粮食、布匹等物,全部被李中易截留在了榆关之中。⊥,

    再加上,榆关原本就囤积的大量军需物资,带来了喜闻乐见的后果:李中易统帅的北进大军,其粮草辎重、弓弩军器等物堆积如山,异常之充裕。

    距离榆关最近的契丹城市,共有四座,西边的望都县,西北的卢龙平州,西南的营州,东北的润州。

    李中易高坐于帅案之后,一边品茶,一边倾听参议司诸位仁兄的争论。

    既然已经拿下了险要的榆关,战局出现了显著的变化,参议司的参议官们,也跟着分成了两派。

    一派主张,大军出榆关西进,以迅雷不及眼耳之势,先取营州,再拿下卢龙的平州,以便对白沟河一线的契丹人,造成侧翼危险之势。其目的是,逼迫契丹人,往东边调兵,以减轻白沟河以南的周军主力的压力。

    另一派参议官们,则主张避开契丹人的主力,以羽林右卫一部驻守地势异常险要的榆关,然后集中飞龙骑军、党项骑兵教习,以及羽林右卫的主力部队,东出润州和迁州,彻底解除北进大军向东登舟南撤的通道。

    这两派,争得面红耳赤,互不相让,甚至有人不顾体统的拍了桌子。

    李中易一直不动声色的喝茶,看戏,静观其变。从李中易的初衷来说,参而不议,那就没必要成立所谓的参议司了。

    在李中易的军中。一直有个很好的传统,那就是。他没有拍板之前,无论是谁都可以畅所欲言。百无禁忌。

    杨烈一边轻摇折扇,一边磕着香喷喷的五香葵瓜子,时不时的叫过牙兵续茶,楞是一言不发。

    “白行,城中的战马,都配给了步军?”李中易看不惯杨烈的悠闲,故意挑他的刺。

    杨烈合上折扇,拱手正容道:“共计缴获两万匹上等的契丹马,一万多步军。每人分得了一匹。只不过,这些契丹人比河套马,矮小许多,恐怕在阵前的出击速度,不太理想啊。”

    李中易微微一笑,杨烈嘴里的所谓契丹马,其实就是后来的“蒙古马”。

    蒙古马的体格不大,平均肩高在120m至135m之间,身躯粗。四肢坚实有力,体质粗糙结实,头大额宽,胸廓深长。腿短,关节、肌腱发达,披毛浓密。毛色复杂,以青、骝和兔褐色为多。

    蒙古马的冲刺速度。确实不如高大的河套马,可是。蒙古马的优势也很明显:耐劳,不畏寒冷,能适应极粗放的饲养管理,生命力极强,能够在艰苦恶劣的条件下生存。

    一般情况下,蒙古在四个时辰内,可走60公里左右路程。经过调驯的蒙古马,在战场上不惊不诈,勇猛无比,历来是一种良好的军马。

    李中易在西北的时候,得过几匹蒙古马,他曾经专门做过实验:骑着蒙古马在草原上行军,可日行100~200里路,连续10余天之久,却累不垮。

    当然了,单骑轻装前进,和大部队带着辎重行进,实际上不是一回事。

    在开封的两年多时间里,杨烈费尽心机的让羽林右卫的步军士兵们,都学会了走马。

    自从李中易拿下了西北河套之地后,枢密院倒是没有亏待羽林右卫,分配给羽林右卫的战马,尽管只有区区几百匹而已,却也弥足珍贵。

    这些战马其实是给军官们配备的,杨烈索性把这些马都集中了起来,分期分批的教会了全体士兵,走马。

    没错,确实是走马,也就是骑在马上行军,而不是冲锋陷阵。

    这一次,拿下了榆关之后,得到了耶律安手上的一万多匹战马,恰好解决了羽林右卫步军长途跋涉的工具问题。

    主帅和顶头上司坐在一旁闲聊,参议官们却唇枪舌箭,你来我往,互不相让,他们吵闹的声浪几乎可以掀翻屋顶。

    嘿嘿,帅府都快变成了菜市场啊,李中易有趣的瞥了眼杨烈。杨烈恰好抬头,也许是察觉到了李中易的眼神有些异样,他笑嘻嘻的说:“学生一直记得老师的教诲,军事作战其实是一门非常值得深入探索和总结的科学。”

    李中易摸着下巴,没有吱声,心里却揶揄杨烈,臭小子,你懂什么叫作科学么?

    杨烈确实不懂啥叫科学,但是,他却揣摩得出,李中易如今的真实想法。

    契丹人的主力大军,皆在榆关以西,中京道这边虽然有许多头下军州的兵马,却基本处于一盘散沙的状态。

    所谓头下军州,其实是,契丹军事贵族们在初期的征服战争中,劫掠了大量的各族人口,尤其是汉人和渤海人,充当他们私有的奴隶。

    这些契丹的军事贵族,将这些奴隶聚集起来,私下建立起州、县城堡等组织,称为头下。

    最迟,从辽太宗耶律德光会同三年(940)起,经准许,有些规模较大的私城建州、设军、置官,成为头下军州。规模次于军州的还有县(城)和堡,共分三等。

    只有亲王、国舅、公主的头下军州可以建筑城廓,其余的头下军州只是一些寨堡和农庄、牧场。其中,最大的一个头下军州约有一万户,一般的头下军州每个只有一两千户或两三千户。

    个别投靠契丹人的汉族大臣,也拥有头下军州。如韩匡嗣和其子韩德让都有自己的头下军州,算是赏赐的私人领地。

    如今,契丹的睡皇耶律景,由于对抗周军北伐的需要,大量抽调了南京道和中京道附近的驻军。所以,相对于重兵云集的南京道,契丹人的中京道南部地区,就仿佛是被剥成了白羊的美女一般,彻底的暴露在了李中易的面前。

    最终,经过一番争吵之后,参议司的参议官们,达成了共识:步军五千驻守榆关,其余的主力部队,向东袭击润州和迁州。

    令李中易没有想到的是,参议官们主动提出了此次出击的作战要领:解放各族奴隶,共同反抗残暴的契丹人。

    李中易瞥了眼故意低着头的杨烈,他心想,恐怕是他在西北干的打土豪,分田地的勾当,被杨烈这小子消化吸收了啊!

    大周帝国的臣民,绝大部分都是汉人,主体民族的人口占据了绝对的优势。

    然而,契丹人的土地上,基本上是各族牧民混杂的状态,纯正的契丹人,始终是少数。

    嘿嘿,挑拨草原各蛮族之间的矛盾,李中易不仅在西北干过,而且干得得心应手。(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