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二章人的嘴啊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盛唐风华、银狐、续南明、唐砖
一秒记住【阿里文学 www.alwx.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第八十二章人的嘴啊
中华七年到来了。
云昭看完了最后一个县送上来的报告,慢慢地合上文书,就站在窗前瞅着灰蒙蒙的天空沉默不语。
报告里的消息很好,至少粮食问题得到了彻底的解决。
不过,在每一份报告后面都夹带着监察部的评语。
评语里面谈的问题很多,被秘书黎国城一一总结出来之后,足足有数万条。
经过云昭批阅之后,又下发给了张国柱,由国相府具体执行整改。
通过此次大规模的调研,云昭发现,大明确实已经基本上解决了吃饭问题,有毛病的都是一些边边角角的小问题,看来,官府下一步要做的事情就是行政精细化。
战乱的时候,人们纷纷逃离平原富庶地区,去了深山老林里过活,现在,天下安定了,百姓们就该离开生活不便的深山老林,回到平原上居住。
随着大明人口不断地增加,平原上的土地逐渐不够用了,各地官府就开始有组织的将没有土地的百姓向人烟稀少的平原地带搬迁。
只不过,这一次大移民,官府不再是把百姓像撵羊一般撵到搬迁地,然后随便给点种子,农具什么的就不管了,而是有规划的设置移民点,在百姓搬迁到地方之后,住所,土地,道路,以及水源地,水利工程,必须就位。
必须保证这些地方将来能通火车。
必须保证百姓在冬日抵达搬迁地之后,开春就能开展生产,生活。
每一个居民点,云昭都要求按照城市的生活需要来设计,在他看来,这些居民点,迟早会演变成一座座城市。
现在多花费一些力气,对于推动城市化进程是非常有利的。
通过这样苛刻的筛选条件之后,云昭发现其实没多少合适的地方。
上天对与中华其实不是那公平的,平原,盆地其实并不多? 而这些地方人口已经显得有些拥挤了,后世之所以有那么多被世人称奇的浩大工程,其实就是极度无奈之下的一个不得已的选择。
能在平地上修路? 傻子才会去钻山? 开路? 建好几百米高的桥。
如果可能的话,云昭宁愿大明土地上不出现那些所谓的世纪奇迹。
看到地图上那些被标注出来的零散的比较平坦的土地大多都在西北,东北? 云昭长叹一声? 就把目光盯在好生活的南洋一带。
这里有大片,大片的肥沃土地,这里有吃不完的野果子? 这里的庄稼不用管理? 亩产也比西北高出一倍? 这里一年下来只需要一条裤衩就能过四季。
这里只需要守着一条海峡就能赚的盆满钵满? 这里……
“是时候开发大东北了。”
云昭自言自语了一句。
秘书杨钊低声道:“陛下? 东北苦寒? 百姓恐怕不愿意去。”
云昭笑道:“在东北一人可以拥有三十亩以上的肥沃田地,你说他们愿不愿去呢?”
杨钊道:“南洋更加适合百姓生活。”
云昭摊开手道:“管理呢?”
杨钊似乎已经想过这个问题,抬起头道:“只要百姓过得好就成。”
云昭瞅瞅杨钊笑道:“你的意思说大明以后可以分裂成无数个国家?”
杨钊低下头道:“只是对陛下一人不好而已。”
云昭把身子靠在椅子背上瞅着杨钊道:“这个念头是怎么起来的?”
杨钊道:“以人为本。”
“这么说,你喜欢春秋战国,喜欢三国时代? 喜欢五代十国? 喜欢南北朝? 还是说? 你觉得大明根本就不用统一,朕只需要管好关中,蜀中就好? 不用理睬别的地方,就任凭那些人各自为战?”
杨钊的一张脸涨得通红,连连摇头道:“我不是这个意思。”
云昭双手交叉,放在桌案上道:“说说你的想法。”
杨钊组织了语言道:“自治即可,而且这是一个大趋势。”
云昭道:“昔日周天子分封诸国,施行的就是共主政策。”
杨钊道:“陛下,周天子八百年!”
云昭无声的笑了,指指杨钊道:“周天子昔日统御的百姓有我关中一地多吗?”
杨钊摇头道:“没有。”
“你知道我云氏存在于世已经千年了吗?”
“知晓。”
“那么,你从云氏想到什么了没有?”
杨钊脸色灰白的道:“因为小。”
云昭挥挥手道:“去吧,你不适合从政,也不适合教学,只适合当一个事务性的官员,比如去鸿胪寺就是一个好的选择。”
杨钊缓缓低下头,双手抱拳施礼之后就退出了云昭的书房。
黎国城抱着一摞文书放在云昭桌案上,瞅瞅离开的杨钊对云昭道:“玉山大学堂出来的魁首。”
云昭看了黎国城一眼道:“你毫无怜悯之心。”
黎国城正色道:“陛下没有给我开革人员的权力,所以只能让他自己碰钉子,不过,这个杨钊还是一个很有想法的人。
他在考虑天下百姓福祉的时候,同时也考虑到了陛下的利益,比如那句周天子八百年。
他其实没有把话说清楚,他希望陛下能羁縻天下,可以掌控全天下的军队,可以掌控话语权,却不去干涉每一地的自治,他觉得大明实在是太大了,如果处处由中央统管,会造成一定的政治浪费,也会造成行政效率低下。
钱通从杭州出发奔行两个半月方才抵达伊犁,赵辉从燕京出发,四个月后方才抵达马六甲,这两人都是在以八百里加急的速度在赶路。
由此可见我大明疆域之广。
能与我大明比拟的只有蒙元,昔日的蒙元何等的强大,也没有促成一个大一统的国家,这就是杨钊要说的话,只是没说完,被陛下的威势所阻。”
云昭笑眯眯的看着黎国城道:“你怎么看?”
黎国城干脆的道:“纯属放屁,大一统才是汉人能活到现在的基础,大一统才能将我大明逐步演变成一个可以自主信念,生命的文明,而不是一个国家,也就是因为我们数千年来不断地上演分分合合,合合分分,才能一次又一次的纠正我们的错误,让大汉族长治长新。
唯一不好的一点就是没什么发展,总是新瓶装老酒,对天下财富靡费太大了。”
云昭笑着点点头道:“说的很好,如果你跟杨钊一个想法,我说不定会把你派去挖一辈子的茅厕!”
“为何不把杨钊弄去挖茅厕,而是送去了鸿胪寺?难道说陛下认为的茅厕就是鸿胪寺?”
“别埋汰朱存极了,人家已经在竭尽全力的在当好大鸿胪,之所以对你重罚,而对杨钊轻飘飘的放过,原因就在于,朕允许杨钊犯错,允许他胡思乱想,而你,不可以!
现在就去国相府那张国柱拟定好的闯关东计划,这一次朕坐镇燕京,要亲眼看着辽东的大开发。”
“这件事交付谁去做呢?”
“徐五想,徐麻子。”
黎国城偷偷打量一下皇帝的脸色,发现他好像并没有发怒,也就没必要帮着徐五想说好话,能被皇帝点名去做重要的工作,这是徐五想的荣耀,尽管一定会吃很多苦,不过呢,这对徐五想还是很有好处的。
皇帝来到了燕京,燕京立刻就恢复了昔日的皇城气象。
不说别的,仅仅是那些叫卖的小贩,这时候砸面对外地人的时候也总是多出那么一点自傲,毕竟天子脚下,皇城根这几个字对他们来说实在是太重要了。
皇帝来了,不但带来了很多人,还带来了好多,好多钱,其中,最重要的一件事便是从郑县到燕京的铁路已经开始勘探路线了。
听说坐上火车之后,从洛阳到燕京只需要一日一夜就可抵达,从长安到燕京也不过需要两天时间而已,比八百里加急还要快。
还听说,在修建铁路的时候,还要同时修建什么电报,用不了一袋烟的功夫,在燕京说的话就能传到长安。
燕京将是第二个拥有铁路的皇都。
对于铁路,电报,燕京人是陌生的,加上没有人给他们进行一定的科普,于是,云昭就变成了一个可以驱使巨龙帮他托运百万斤货物的神仙皇帝。
与驱使应龙驮载泥土治理洪水的大禹齐名。
变成了一个可以驱使千里眼,顺风耳帮他传递消息的神仙皇帝,与大战蚩尤的黄帝齐名。
总之,在吹捧皇帝这件事上,燕京人干的非常顺手。
官府也喜欢百姓这样认为,尽管明知道是假得,也不去辟谣,只是觉得这样很提气,方便官府日后宣传铁路,火车的时候增加认同感。
云昭确实已经开始谋划从长安直通燕京的铁路,开始以为花费会非常大,可是,被各地的官府认领修建费用之后,云昭发现,并不用张国柱手里的国帑就能修建成功。
现如今的地方官府,对于修建铁路的事情非常的热情,不仅仅是他们很热情,就连各地的财主们似乎也对修建铁路抱有极大地兴趣。
只是在修建铁路的事情上,在关中多少还容纳了一些私人资本,自从铁路离开关中之后,就绝对不允许私人资本进入铁路。
第八十二章人的嘴啊
中华七年到来了。
云昭看完了最后一个县送上来的报告,慢慢地合上文书,就站在窗前瞅着灰蒙蒙的天空沉默不语。
报告里的消息很好,至少粮食问题得到了彻底的解决。
不过,在每一份报告后面都夹带着监察部的评语。
评语里面谈的问题很多,被秘书黎国城一一总结出来之后,足足有数万条。
经过云昭批阅之后,又下发给了张国柱,由国相府具体执行整改。
通过此次大规模的调研,云昭发现,大明确实已经基本上解决了吃饭问题,有毛病的都是一些边边角角的小问题,看来,官府下一步要做的事情就是行政精细化。
战乱的时候,人们纷纷逃离平原富庶地区,去了深山老林里过活,现在,天下安定了,百姓们就该离开生活不便的深山老林,回到平原上居住。
随着大明人口不断地增加,平原上的土地逐渐不够用了,各地官府就开始有组织的将没有土地的百姓向人烟稀少的平原地带搬迁。
只不过,这一次大移民,官府不再是把百姓像撵羊一般撵到搬迁地,然后随便给点种子,农具什么的就不管了,而是有规划的设置移民点,在百姓搬迁到地方之后,住所,土地,道路,以及水源地,水利工程,必须就位。
必须保证这些地方将来能通火车。
必须保证百姓在冬日抵达搬迁地之后,开春就能开展生产,生活。
每一个居民点,云昭都要求按照城市的生活需要来设计,在他看来,这些居民点,迟早会演变成一座座城市。
现在多花费一些力气,对于推动城市化进程是非常有利的。
通过这样苛刻的筛选条件之后,云昭发现其实没多少合适的地方。
上天对与中华其实不是那公平的,平原,盆地其实并不多? 而这些地方人口已经显得有些拥挤了,后世之所以有那么多被世人称奇的浩大工程,其实就是极度无奈之下的一个不得已的选择。
能在平地上修路? 傻子才会去钻山? 开路? 建好几百米高的桥。
如果可能的话,云昭宁愿大明土地上不出现那些所谓的世纪奇迹。
看到地图上那些被标注出来的零散的比较平坦的土地大多都在西北,东北? 云昭长叹一声? 就把目光盯在好生活的南洋一带。
这里有大片,大片的肥沃土地,这里有吃不完的野果子? 这里的庄稼不用管理? 亩产也比西北高出一倍? 这里一年下来只需要一条裤衩就能过四季。
这里只需要守着一条海峡就能赚的盆满钵满? 这里……
“是时候开发大东北了。”
云昭自言自语了一句。
秘书杨钊低声道:“陛下? 东北苦寒? 百姓恐怕不愿意去。”
云昭笑道:“在东北一人可以拥有三十亩以上的肥沃田地,你说他们愿不愿去呢?”
杨钊道:“南洋更加适合百姓生活。”
云昭摊开手道:“管理呢?”
杨钊似乎已经想过这个问题,抬起头道:“只要百姓过得好就成。”
云昭瞅瞅杨钊笑道:“你的意思说大明以后可以分裂成无数个国家?”
杨钊低下头道:“只是对陛下一人不好而已。”
云昭把身子靠在椅子背上瞅着杨钊道:“这个念头是怎么起来的?”
杨钊道:“以人为本。”
“这么说,你喜欢春秋战国,喜欢三国时代? 喜欢五代十国? 喜欢南北朝? 还是说? 你觉得大明根本就不用统一,朕只需要管好关中,蜀中就好? 不用理睬别的地方,就任凭那些人各自为战?”
杨钊的一张脸涨得通红,连连摇头道:“我不是这个意思。”
云昭双手交叉,放在桌案上道:“说说你的想法。”
杨钊组织了语言道:“自治即可,而且这是一个大趋势。”
云昭道:“昔日周天子分封诸国,施行的就是共主政策。”
杨钊道:“陛下,周天子八百年!”
云昭无声的笑了,指指杨钊道:“周天子昔日统御的百姓有我关中一地多吗?”
杨钊摇头道:“没有。”
“你知道我云氏存在于世已经千年了吗?”
“知晓。”
“那么,你从云氏想到什么了没有?”
杨钊脸色灰白的道:“因为小。”
云昭挥挥手道:“去吧,你不适合从政,也不适合教学,只适合当一个事务性的官员,比如去鸿胪寺就是一个好的选择。”
杨钊缓缓低下头,双手抱拳施礼之后就退出了云昭的书房。
黎国城抱着一摞文书放在云昭桌案上,瞅瞅离开的杨钊对云昭道:“玉山大学堂出来的魁首。”
云昭看了黎国城一眼道:“你毫无怜悯之心。”
黎国城正色道:“陛下没有给我开革人员的权力,所以只能让他自己碰钉子,不过,这个杨钊还是一个很有想法的人。
他在考虑天下百姓福祉的时候,同时也考虑到了陛下的利益,比如那句周天子八百年。
他其实没有把话说清楚,他希望陛下能羁縻天下,可以掌控全天下的军队,可以掌控话语权,却不去干涉每一地的自治,他觉得大明实在是太大了,如果处处由中央统管,会造成一定的政治浪费,也会造成行政效率低下。
钱通从杭州出发奔行两个半月方才抵达伊犁,赵辉从燕京出发,四个月后方才抵达马六甲,这两人都是在以八百里加急的速度在赶路。
由此可见我大明疆域之广。
能与我大明比拟的只有蒙元,昔日的蒙元何等的强大,也没有促成一个大一统的国家,这就是杨钊要说的话,只是没说完,被陛下的威势所阻。”
云昭笑眯眯的看着黎国城道:“你怎么看?”
黎国城干脆的道:“纯属放屁,大一统才是汉人能活到现在的基础,大一统才能将我大明逐步演变成一个可以自主信念,生命的文明,而不是一个国家,也就是因为我们数千年来不断地上演分分合合,合合分分,才能一次又一次的纠正我们的错误,让大汉族长治长新。
唯一不好的一点就是没什么发展,总是新瓶装老酒,对天下财富靡费太大了。”
云昭笑着点点头道:“说的很好,如果你跟杨钊一个想法,我说不定会把你派去挖一辈子的茅厕!”
“为何不把杨钊弄去挖茅厕,而是送去了鸿胪寺?难道说陛下认为的茅厕就是鸿胪寺?”
“别埋汰朱存极了,人家已经在竭尽全力的在当好大鸿胪,之所以对你重罚,而对杨钊轻飘飘的放过,原因就在于,朕允许杨钊犯错,允许他胡思乱想,而你,不可以!
现在就去国相府那张国柱拟定好的闯关东计划,这一次朕坐镇燕京,要亲眼看着辽东的大开发。”
“这件事交付谁去做呢?”
“徐五想,徐麻子。”
黎国城偷偷打量一下皇帝的脸色,发现他好像并没有发怒,也就没必要帮着徐五想说好话,能被皇帝点名去做重要的工作,这是徐五想的荣耀,尽管一定会吃很多苦,不过呢,这对徐五想还是很有好处的。
皇帝来到了燕京,燕京立刻就恢复了昔日的皇城气象。
不说别的,仅仅是那些叫卖的小贩,这时候砸面对外地人的时候也总是多出那么一点自傲,毕竟天子脚下,皇城根这几个字对他们来说实在是太重要了。
皇帝来了,不但带来了很多人,还带来了好多,好多钱,其中,最重要的一件事便是从郑县到燕京的铁路已经开始勘探路线了。
听说坐上火车之后,从洛阳到燕京只需要一日一夜就可抵达,从长安到燕京也不过需要两天时间而已,比八百里加急还要快。
还听说,在修建铁路的时候,还要同时修建什么电报,用不了一袋烟的功夫,在燕京说的话就能传到长安。
燕京将是第二个拥有铁路的皇都。
对于铁路,电报,燕京人是陌生的,加上没有人给他们进行一定的科普,于是,云昭就变成了一个可以驱使巨龙帮他托运百万斤货物的神仙皇帝。
与驱使应龙驮载泥土治理洪水的大禹齐名。
变成了一个可以驱使千里眼,顺风耳帮他传递消息的神仙皇帝,与大战蚩尤的黄帝齐名。
总之,在吹捧皇帝这件事上,燕京人干的非常顺手。
官府也喜欢百姓这样认为,尽管明知道是假得,也不去辟谣,只是觉得这样很提气,方便官府日后宣传铁路,火车的时候增加认同感。
云昭确实已经开始谋划从长安直通燕京的铁路,开始以为花费会非常大,可是,被各地的官府认领修建费用之后,云昭发现,并不用张国柱手里的国帑就能修建成功。
现如今的地方官府,对于修建铁路的事情非常的热情,不仅仅是他们很热情,就连各地的财主们似乎也对修建铁路抱有极大地兴趣。
只是在修建铁路的事情上,在关中多少还容纳了一些私人资本,自从铁路离开关中之后,就绝对不允许私人资本进入铁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