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0章,争论(求订阅)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弃宇宙、夜的命名术、最强战神、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花娇
一秒记住【阿里文学 www.alwx.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原本以为这开海应该是一件利国利民的事情,商人可以出海做生意,谋取丰厚的利润,普通的老百姓也可以出海捕鱼,获得廉价的肉食,大明的朝廷也可以相应的征收关税,解决老大难的财政问题。
原本也以为纵然有人反对,也不会太多,再加上上面这边已经达成了一致的意见,这开海禁应该是没有什么太大的问题。
但是谁能够想到,这朝堂之上的反对声音会如此之大,一个接一个的大臣站出来表示反对,而且越说越严重,什么动摇国本、天下大乱、民不聊生、倭寇肆虐等等之类的,仿佛这海禁一开,大明就完了。
而他这个一向被群臣歌功颂德的千古圣君也会变成了不忠不孝、不仁不义的千古昏君,会是直接葬送了这大明大好江山的亡国之君。
听到这样的话,弘治皇帝岂能高兴,纵然一向喜怒不形于色,纵然一向都是老好人,他的脸色也是越来越黑。
“…陛下,这海禁一开,大明国本动摇、社稷动乱、天下必然大乱,烽烟四起、诸侯、群雄逐鹿,一旦江山有失,陛下又何颜面去见列祖列宗,后世之人又将会如何评价陛下啊!”
一位御史痛心疾首的说道,也真是什么话都敢说,直接就将弘治皇帝说成了是亡国之君,也没有注意到弘治皇帝的脸都已经黑的吓人了。
或者说是根本就没有在乎弘治皇帝的感受,弘治皇帝是个老好人,这一点满朝的上下大臣谁不知道,御史、翰林们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直指弘治皇帝的鼻子谏言,不吐弘治皇帝一脸唾沫就不算成功。
“够了!”
弘治皇帝一声冷喝,顿时整个金銮殿立刻就安静下来,后面还有很多大臣想要站出来发表自己的意见,也都立刻识趣的站回去。
弘治皇帝一向温文尔雅,很少如此动怒,这让朝中的这些大臣们也是一个个纷纷停止了谏言。
弘治皇帝的目光在金銮殿当中扫视了一圈,周经依然一副风轻云淡的样子,似乎根本就没有在意其他大臣的话,没有在意那些弹劾他的人。
至于刘健、谢迁、李东阳这三个阁老则是微微皱眉沉思,似乎在思索前面这些大臣们所说的话;武将勋贵们一如既往的眼观鼻鼻观心,似乎在认真听,又好像是空气一般,没有丝毫的存在感。
“周经,你也听到了,既然你提出了开海禁,那你有什么可说的?”
解铃还是系铃人,既然是周经提出来的,现在周经被人弹劾、攻讦,自然也是要让周经有说话的机会。
“实行海禁虽然是太祖皇帝留下的祖制,太祖皇帝时期之所以制定海禁的政策那是因为当时我神州大地久经北元荼毒,生灵涂炭、百废待兴,再加上东南沿海有海商勾结倭寇,屡犯我大明海疆。”
“所以太祖皇帝才制定了各项能够恢复国力的政策,海禁也仅仅只是其中一个政策。”
周经一听,想了想缓缓的说道。
“然,时移势迁,我大明建国已有一百多年,经过历代先王的励精图治,我大明早已经今非昔比,国富民强,东南沿海地区的倭寇也是已经禁绝干净,再实行海禁显然并不合适。”
周经首先是讲了这个海禁的由来,同时也是讲出了时移势迁的道理,认为这海禁已经不适应时代的发展需求,必须要进行改变。
“其次,解开海禁并不影响我大明以农为本的国策,相反海洋富饶,渔业资源极其的丰富,拥有几乎无穷无尽的渔业资源。”
“民以食为天,海洋之中的海鱼是最为廉价易得的肉食。”
“所以解开海禁不仅仅不会动摇国本,相反能够造福黎民百姓,现天津捕鱼,一船出海一日就可得超过十万斤的海鱼就足以说明这一点。”
接着他又说到了国本,切入点就是海鱼,这个廉价易得的肉食,现在京城这边卖一文钱一斤,天底下就没有如此便宜的肉食。
关键是量还非常大,天津这边仅仅几艘船而已,每天都可以捕捞到超过百万斤的海鱼,这个说明力就足够强大了,让人无法反驳。
“至于东南沿海的倭寇,其中大部分的倭寇其实都是我大明商人假扮,其目的是为了出海贸易,谋取丰厚利润,真正来自倭国的倭寇不到其中的十分之一。”
“东南沿海的商人之所以假扮倭寇,私自出海,自然是因为海贸利益巨大,利润丰厚,同时我大明实行严厉的海禁,所以才会慢慢的形成了倭患。”
“古话说,堵不如疏,既然商人有出海经商的需求,还不如干脆直接海禁允许商人出海,如此一来,倭患自消。”
说道倭寇,周经则是讲出了倭患的真相,真正来自倭国的倭寇数量极少,大部分其实还是东南沿海地区的商人、大家族假扮倭寇出海牟利。
“至于藩属国上贡,我大明自有定数,一来可严厉规定其上贡的规模、人数、次数,二来我大明和各个藩属国世代友好,理应轻财贵义,朝贡也应如此。”
说到这个朝贡,周经这户部尚书就深有体会,每一次的朝贡对于大明而言都是一次放血,这面子害死人,所以他也是提出了轻财贵义的理念,来减轻大明这边的负担。
“至于弹劾臣的言论,臣自认为一向对陛下忠心耿耿,上不负陛下之信任与重托,下不敢忘黎民之疾苦。”
“现如今饥荒肆虐,饿殍满地,臣亲眼所见饥民吃光了树皮和草,也同样在天津这边看到了另外一番景象。”
“天津这里,因为陛下爱民如子,听闻黄金洲有高产良种,特意组建船队前往引种回我大明,所以才有了船队出海捕鱼训练。”
“因为海洋捕捞,天津一地不仅仅没有受到丝毫饥荒的影响,甚至于所有的一切都万象一新,朝气蓬勃,不仅仅没有一个灾民饿死,更是人人安居乐业。”
“那些弹劾、攻讦臣之人,陛下应该派他们去视察下灾民的情况,应该让他们和灾民们同吃同住,尝一尝饥饿的滋味,唯有如此,他们才能够真正感受黎民之疾苦,而不是站在这庙堂之上,口口声声喊着黎民百姓,却是没有丝毫将他们放在心上。”
最后,周经更是毫不客气的就反驳那些弹劾、攻讦他人,这一次出去是真的感触良多。
在京城这边,灾民们饿殍满地,吃树皮、吃草根,饿的皮包骨头,但是在天津这边,灾民们可以顿顿吃肉,那些去的早的饥民,因为天天吃肉,一个个都肌肉结实,孔武有力,同时在刘晋的组织下,更是修建港口、城市、水泥马路等等,让整个天津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变。
这一切都是因为有海鱼,仅仅只是因为有几艘船,可以每天出海捕鱼就可以养活几万人,甚至于现在更是可以支援京城这边。
“陛下,周经一派胡言,简直就是妖言惑众,臣请陛下立刻将他革职查办。”
“臣弹劾周经妖言惑众,蛊惑圣上,蒙蔽圣听……”
周经的话说完了,不出意外,立刻也是有人跳了出来指着周经鼻子就开始攻讦起来。
“哼~你们感受过饥饿吗?”
【看书福利】送你一个现金红包!关注vx公众【书友大本营】即可领取!
“你们敢去饥民当中走一走,看一看吗?”
“你们能够给饥民们弄到粮食吗?”
“天天一口一个君王社稷,一口一个黎民百姓,上次捐钱捐粮,我记得你徐子元好像只捐了五百两银子吧,据我所知,你徐子元乃是江南大族子弟,你们徐家良田都有万顷,你却只捐五百两银子,你还有脸来说我?”
“还有你许龙,虽然你是清贵的翰林,但是你许龙的老丈人好像是江苏淮扬一带的大盐商吧,据说富甲江南,上次你好像连五百两银子都没有捐到吧?”
周经一声冷哼,毫不客气的就进行反击,言语犀利无比,直击那些人的要害。
“好了,这是金銮殿不是市井之地,你们是朝之重臣,也不是市井小民,这里可不是你们随意争吵的地方。”
弘治皇帝看了看朝臣,知道让他们这样争论下去的话,始终都没有一个结果,而且周经一人舌战群儒的话,难免双拳难敌四手,所以也是时候给周经这边添加盟友了,而且还必须是重量级的盟友。
所以弘治皇帝的目光看向刘健、谢迁、李东阳三人,他们三个是最有份量的人,而且昨天的时候就已经商议好了,大家的意见是统一的。
“刘爱卿,你怎么看此事?”
弘治皇帝第一个问的自然是刘健这个内阁首辅。
听到弘治皇帝向刘健问话,群臣也是立刻安静下来,全部静静的准备听一听刘健的话。
刘健师从大儒薛瑄,学问博大精深,又敢于直谏,一向也是以天下为己任,再加上又是历经英宗、宪宗皇帝的三朝元老,更是弘治皇帝的老师,深的弘治皇帝信任,在朝中威望非常高。
原本以为这开海应该是一件利国利民的事情,商人可以出海做生意,谋取丰厚的利润,普通的老百姓也可以出海捕鱼,获得廉价的肉食,大明的朝廷也可以相应的征收关税,解决老大难的财政问题。
原本也以为纵然有人反对,也不会太多,再加上上面这边已经达成了一致的意见,这开海禁应该是没有什么太大的问题。
但是谁能够想到,这朝堂之上的反对声音会如此之大,一个接一个的大臣站出来表示反对,而且越说越严重,什么动摇国本、天下大乱、民不聊生、倭寇肆虐等等之类的,仿佛这海禁一开,大明就完了。
而他这个一向被群臣歌功颂德的千古圣君也会变成了不忠不孝、不仁不义的千古昏君,会是直接葬送了这大明大好江山的亡国之君。
听到这样的话,弘治皇帝岂能高兴,纵然一向喜怒不形于色,纵然一向都是老好人,他的脸色也是越来越黑。
“…陛下,这海禁一开,大明国本动摇、社稷动乱、天下必然大乱,烽烟四起、诸侯、群雄逐鹿,一旦江山有失,陛下又何颜面去见列祖列宗,后世之人又将会如何评价陛下啊!”
一位御史痛心疾首的说道,也真是什么话都敢说,直接就将弘治皇帝说成了是亡国之君,也没有注意到弘治皇帝的脸都已经黑的吓人了。
或者说是根本就没有在乎弘治皇帝的感受,弘治皇帝是个老好人,这一点满朝的上下大臣谁不知道,御史、翰林们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直指弘治皇帝的鼻子谏言,不吐弘治皇帝一脸唾沫就不算成功。
“够了!”
弘治皇帝一声冷喝,顿时整个金銮殿立刻就安静下来,后面还有很多大臣想要站出来发表自己的意见,也都立刻识趣的站回去。
弘治皇帝一向温文尔雅,很少如此动怒,这让朝中的这些大臣们也是一个个纷纷停止了谏言。
弘治皇帝的目光在金銮殿当中扫视了一圈,周经依然一副风轻云淡的样子,似乎根本就没有在意其他大臣的话,没有在意那些弹劾他的人。
至于刘健、谢迁、李东阳这三个阁老则是微微皱眉沉思,似乎在思索前面这些大臣们所说的话;武将勋贵们一如既往的眼观鼻鼻观心,似乎在认真听,又好像是空气一般,没有丝毫的存在感。
“周经,你也听到了,既然你提出了开海禁,那你有什么可说的?”
解铃还是系铃人,既然是周经提出来的,现在周经被人弹劾、攻讦,自然也是要让周经有说话的机会。
“实行海禁虽然是太祖皇帝留下的祖制,太祖皇帝时期之所以制定海禁的政策那是因为当时我神州大地久经北元荼毒,生灵涂炭、百废待兴,再加上东南沿海有海商勾结倭寇,屡犯我大明海疆。”
“所以太祖皇帝才制定了各项能够恢复国力的政策,海禁也仅仅只是其中一个政策。”
周经一听,想了想缓缓的说道。
“然,时移势迁,我大明建国已有一百多年,经过历代先王的励精图治,我大明早已经今非昔比,国富民强,东南沿海地区的倭寇也是已经禁绝干净,再实行海禁显然并不合适。”
周经首先是讲了这个海禁的由来,同时也是讲出了时移势迁的道理,认为这海禁已经不适应时代的发展需求,必须要进行改变。
“其次,解开海禁并不影响我大明以农为本的国策,相反海洋富饶,渔业资源极其的丰富,拥有几乎无穷无尽的渔业资源。”
“民以食为天,海洋之中的海鱼是最为廉价易得的肉食。”
“所以解开海禁不仅仅不会动摇国本,相反能够造福黎民百姓,现天津捕鱼,一船出海一日就可得超过十万斤的海鱼就足以说明这一点。”
接着他又说到了国本,切入点就是海鱼,这个廉价易得的肉食,现在京城这边卖一文钱一斤,天底下就没有如此便宜的肉食。
关键是量还非常大,天津这边仅仅几艘船而已,每天都可以捕捞到超过百万斤的海鱼,这个说明力就足够强大了,让人无法反驳。
“至于东南沿海的倭寇,其中大部分的倭寇其实都是我大明商人假扮,其目的是为了出海贸易,谋取丰厚利润,真正来自倭国的倭寇不到其中的十分之一。”
“东南沿海的商人之所以假扮倭寇,私自出海,自然是因为海贸利益巨大,利润丰厚,同时我大明实行严厉的海禁,所以才会慢慢的形成了倭患。”
“古话说,堵不如疏,既然商人有出海经商的需求,还不如干脆直接海禁允许商人出海,如此一来,倭患自消。”
说道倭寇,周经则是讲出了倭患的真相,真正来自倭国的倭寇数量极少,大部分其实还是东南沿海地区的商人、大家族假扮倭寇出海牟利。
“至于藩属国上贡,我大明自有定数,一来可严厉规定其上贡的规模、人数、次数,二来我大明和各个藩属国世代友好,理应轻财贵义,朝贡也应如此。”
说到这个朝贡,周经这户部尚书就深有体会,每一次的朝贡对于大明而言都是一次放血,这面子害死人,所以他也是提出了轻财贵义的理念,来减轻大明这边的负担。
“至于弹劾臣的言论,臣自认为一向对陛下忠心耿耿,上不负陛下之信任与重托,下不敢忘黎民之疾苦。”
“现如今饥荒肆虐,饿殍满地,臣亲眼所见饥民吃光了树皮和草,也同样在天津这边看到了另外一番景象。”
“天津这里,因为陛下爱民如子,听闻黄金洲有高产良种,特意组建船队前往引种回我大明,所以才有了船队出海捕鱼训练。”
“因为海洋捕捞,天津一地不仅仅没有受到丝毫饥荒的影响,甚至于所有的一切都万象一新,朝气蓬勃,不仅仅没有一个灾民饿死,更是人人安居乐业。”
“那些弹劾、攻讦臣之人,陛下应该派他们去视察下灾民的情况,应该让他们和灾民们同吃同住,尝一尝饥饿的滋味,唯有如此,他们才能够真正感受黎民之疾苦,而不是站在这庙堂之上,口口声声喊着黎民百姓,却是没有丝毫将他们放在心上。”
最后,周经更是毫不客气的就反驳那些弹劾、攻讦他人,这一次出去是真的感触良多。
在京城这边,灾民们饿殍满地,吃树皮、吃草根,饿的皮包骨头,但是在天津这边,灾民们可以顿顿吃肉,那些去的早的饥民,因为天天吃肉,一个个都肌肉结实,孔武有力,同时在刘晋的组织下,更是修建港口、城市、水泥马路等等,让整个天津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变。
这一切都是因为有海鱼,仅仅只是因为有几艘船,可以每天出海捕鱼就可以养活几万人,甚至于现在更是可以支援京城这边。
“陛下,周经一派胡言,简直就是妖言惑众,臣请陛下立刻将他革职查办。”
“臣弹劾周经妖言惑众,蛊惑圣上,蒙蔽圣听……”
周经的话说完了,不出意外,立刻也是有人跳了出来指着周经鼻子就开始攻讦起来。
“哼~你们感受过饥饿吗?”
【看书福利】送你一个现金红包!关注vx公众【书友大本营】即可领取!
“你们敢去饥民当中走一走,看一看吗?”
“你们能够给饥民们弄到粮食吗?”
“天天一口一个君王社稷,一口一个黎民百姓,上次捐钱捐粮,我记得你徐子元好像只捐了五百两银子吧,据我所知,你徐子元乃是江南大族子弟,你们徐家良田都有万顷,你却只捐五百两银子,你还有脸来说我?”
“还有你许龙,虽然你是清贵的翰林,但是你许龙的老丈人好像是江苏淮扬一带的大盐商吧,据说富甲江南,上次你好像连五百两银子都没有捐到吧?”
周经一声冷哼,毫不客气的就进行反击,言语犀利无比,直击那些人的要害。
“好了,这是金銮殿不是市井之地,你们是朝之重臣,也不是市井小民,这里可不是你们随意争吵的地方。”
弘治皇帝看了看朝臣,知道让他们这样争论下去的话,始终都没有一个结果,而且周经一人舌战群儒的话,难免双拳难敌四手,所以也是时候给周经这边添加盟友了,而且还必须是重量级的盟友。
所以弘治皇帝的目光看向刘健、谢迁、李东阳三人,他们三个是最有份量的人,而且昨天的时候就已经商议好了,大家的意见是统一的。
“刘爱卿,你怎么看此事?”
弘治皇帝第一个问的自然是刘健这个内阁首辅。
听到弘治皇帝向刘健问话,群臣也是立刻安静下来,全部静静的准备听一听刘健的话。
刘健师从大儒薛瑄,学问博大精深,又敢于直谏,一向也是以天下为己任,再加上又是历经英宗、宪宗皇帝的三朝元老,更是弘治皇帝的老师,深的弘治皇帝信任,在朝中威望非常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