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1章 大宗师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盛唐风华、银狐、续南明、唐砖
一秒记住【阿里文学 www.alwx.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本已疲靡的崇祯,双眼精光一闪,翻身而起接过密信一目了然,脸色巨变,随即仰头狂笑:“好,好,好,杀的好,杀的好,常宇,杀的好,常宇朕要杀了你,哦不,朕要赏你,重重赏你……”
皇爷突然如癫似狂,可吓坏了几个随侍太监,连忙向前疾呼万岁,机灵点的赶紧去寻王晨恩。
立刻传旨着内阁诸臣皇极殿(今太和殿俗称的金銮殿)朝议!
明清皇帝一般处理朝政都是在乾清门和皇极门俗称御门听政,而如今崇祯突然要在金銮殿朝议,那绝对是大事且又正式的事。
半个时辰后,皇城四门大开,数十匹健马奔出,马上人持黄旗,口中大呼:宁远大捷,宁远大捷,清军先锋八千骑兵全军覆没,斩敌六千余……
同时间北京城的鼓楼中,外七内九皇城四城门全都贴了捷报。
全城哗然!
前两天听闻清军大举入关,整个京城愁云惨淡万里凝,又疯传山海关总兵高第造反,更是雪上加霜,加上南边闯贼逼近,搞的人心惶惶,而今才多少会,北边竟然传来捷报,杀了清军六千人马,这可是多年罕见的捷报啊,而且是大捷报!洪承畴在世的时候也没杀过这么多清军吧。
会不会是假捷报啊,有人质疑。
大明朝的文臣武将虚报战功,假传捷报的例子数不胜数,也难怪老百姓会胡思乱想。
听闻有东厂的大太监在那边坐镇呢,那可是皇帝的心腹,这消息就是东厂传来的理应不会假。
哎呦喂那可太好了,吴三桂太厉害了,竟然杀了那么多清军……
我可听说了,这首功是那东厂大太监的,他率五百骑兵从后包抄,杀了清军措手不及……
你胡说瞎编,太监怎么会打仗……
嘿,你这话我可真不爱听,我七姥姥的外甥女的大侄女就在宫中当差,便是她传出的消息,说宫中谁都知道那东厂大太监能闻能武厉害的紧,要不然皇帝会派他去关外啊。
您说的那东厂大太监可是在太原剿贼的那位……
可不是,就是那个杀了上万贼军俘虏的屠夫大太监啊……
你可拉倒吧,那可是个小太监啊,听闻年不过二十,长的五大三粗,勇猛异常,如那猛张飞一般,不然怎能率兵杀敌……
自两年前松锦大战之后,上至九五之尊,下至黎民百姓再也没有听过捷报,明军对敌不管是清军还是贼军,每战必败!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所写的也不过当下如此吧,关外一书捷报,九门阙成震动。
茶楼酒坊勾栏,文人墨客走卒小贩,无不眉飞色舞,口耳相传。
这时也不闻有人骂朝廷无能,明军无能,东厂跋扈了。
小太监五百骑入敌营大杀四方已被传得神乎其神,只有少部分理智清楚,吴三桂的宁远军才是主力,没有主力的当头碾压,五百人入敌营如寻死无异,但也不的不佩服小太监的勇气和魄力!
不说朝野震动,全民狂欢,这一纸捷报甚至把皇城搅翻。
太监宫女奔走相告自不用说,嫔妃各宫串门,唤贴身太监宫女到处打听有关捷报详情,最后一起跑到坤宁宫向周皇后道喜,周皇后少有的乐的合不拢嘴……
东宫朱慈烺正在进膳时闻捷报,突然掀桌而起,摔盘子砸碗,随侍吓的脸色惨白,谁知他竟狂笑而出……
万岁山上,一袭青衣北望,眼神顾盼流转。
雪花漫天飞舞,岸边枯树下吴中鼻青脸肿叫嚣有种单挑,河面上小太监的斗笠上覆了白白一层,身旁木桶里三五条河鲜已成冰,远处时不时还有追逐厮杀的身影。
风雪渐大,暮色已沉,小太监身上积雪厚厚一层,木桶已满,起身伸了个懒腰左右活动一番,扭头看了岸边正在烤火的诸人,火旁两颗清军首级,狰狞吓人。
淡淡一句回城。
城内一切如常,军营里该吃肉吃肉该赌钱赌钱,清军派的探子被明军追杀了一个下午后,竟然派了小股人马想要发动小规模战斗。
谁知道明军直接溜回城,天黑大人不让出门,您自己玩蛋去吧。
总兵府今晚的晚餐就是鱼,红烧,油炸,清蒸,熬汤慢慢一桌,让小太监食欲大开,只鱼汤就喝了三碗,这鱼鲜啊,真正的野生鱼,没有任何激素添加剂,老得劲了。
饭后自然要来节目,重头戏要来了。
水足饭饱睡了一个下午又泡了热水澡精气神都在巅峰的陈王廷,将发五人被带到总兵府,看着眼前一个是威名赫赫的大将军,一个是传言杀人不眨眼的东厂大头子,几人显得无比紧张,毕竟只是山野草民,没见过这种场面。
“陈王廷,二十年前你曾有人命在身可对?”谁也没曾想到小太监见面第一句竟然这个,听的诸人一脸疑惑。
陈王廷脸色巨变:“大人,草民……”
二十年前陈王廷还是乡兵守备时参加武举考试,因不满鼓吏陷害,一剑劈死鼓吏扬长而去,从此浪迹天涯,直至多年后天下大乱,风头过后又回故里息养至今。
兵荒马乱的年头,这种事被遗忘的快,也容易被忽略,陈王廷本以为事情就这么过去了,但当锦衣卫找到他的时,第一时间感觉到事发了,甚至族中子弟起了杀心要把几个锦衣卫给干掉灭口,穷乡辟囊哪里寻去。
几个锦衣卫也都是人精,见诸人脸色不善赶紧说明来意:东厂督主闻陈王廷武技高超有意招揽。
这时众人才醒悟,才反应过来一个几十年前的杀人案,怎么可能用的着锦衣卫来拿人,很显然他还不够格,而且几番旁敲侧击后发现这些锦衣卫根本就不知道他杀人之事
学的文武艺卖与帝王家,这是中国古代的一个传统思想,也是文武的最好出路,陈王廷多年前靠武举何尝不是有这份雄心,只不过此时已是四十四虽,早无当年的壮志。
只所以这次同意出山,一是锦衣卫的面子他挡不起,第二不忍一身本事埋没,其三为子弟寻个前程,兵荒马乱的年头躲在一隅自保往往都是一场梦。
可是如今被小太监一口喝破,如何不心慌。
常宇并未让他说下去,开口打断:“闻你一身本事不凡,百闻不如一见,待会让本督瞧瞧,若有真本事,往日一笔勾销,且给你陈家一份前程,若只是浪得虚名,嘿嘿,咱们且慢慢算账了”。
陈王廷闻言,咬了咬牙,重重抱拳:“任凭厂督主大人决断”
本已疲靡的崇祯,双眼精光一闪,翻身而起接过密信一目了然,脸色巨变,随即仰头狂笑:“好,好,好,杀的好,杀的好,常宇,杀的好,常宇朕要杀了你,哦不,朕要赏你,重重赏你……”
皇爷突然如癫似狂,可吓坏了几个随侍太监,连忙向前疾呼万岁,机灵点的赶紧去寻王晨恩。
立刻传旨着内阁诸臣皇极殿(今太和殿俗称的金銮殿)朝议!
明清皇帝一般处理朝政都是在乾清门和皇极门俗称御门听政,而如今崇祯突然要在金銮殿朝议,那绝对是大事且又正式的事。
半个时辰后,皇城四门大开,数十匹健马奔出,马上人持黄旗,口中大呼:宁远大捷,宁远大捷,清军先锋八千骑兵全军覆没,斩敌六千余……
同时间北京城的鼓楼中,外七内九皇城四城门全都贴了捷报。
全城哗然!
前两天听闻清军大举入关,整个京城愁云惨淡万里凝,又疯传山海关总兵高第造反,更是雪上加霜,加上南边闯贼逼近,搞的人心惶惶,而今才多少会,北边竟然传来捷报,杀了清军六千人马,这可是多年罕见的捷报啊,而且是大捷报!洪承畴在世的时候也没杀过这么多清军吧。
会不会是假捷报啊,有人质疑。
大明朝的文臣武将虚报战功,假传捷报的例子数不胜数,也难怪老百姓会胡思乱想。
听闻有东厂的大太监在那边坐镇呢,那可是皇帝的心腹,这消息就是东厂传来的理应不会假。
哎呦喂那可太好了,吴三桂太厉害了,竟然杀了那么多清军……
我可听说了,这首功是那东厂大太监的,他率五百骑兵从后包抄,杀了清军措手不及……
你胡说瞎编,太监怎么会打仗……
嘿,你这话我可真不爱听,我七姥姥的外甥女的大侄女就在宫中当差,便是她传出的消息,说宫中谁都知道那东厂大太监能闻能武厉害的紧,要不然皇帝会派他去关外啊。
您说的那东厂大太监可是在太原剿贼的那位……
可不是,就是那个杀了上万贼军俘虏的屠夫大太监啊……
你可拉倒吧,那可是个小太监啊,听闻年不过二十,长的五大三粗,勇猛异常,如那猛张飞一般,不然怎能率兵杀敌……
自两年前松锦大战之后,上至九五之尊,下至黎民百姓再也没有听过捷报,明军对敌不管是清军还是贼军,每战必败!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所写的也不过当下如此吧,关外一书捷报,九门阙成震动。
茶楼酒坊勾栏,文人墨客走卒小贩,无不眉飞色舞,口耳相传。
这时也不闻有人骂朝廷无能,明军无能,东厂跋扈了。
小太监五百骑入敌营大杀四方已被传得神乎其神,只有少部分理智清楚,吴三桂的宁远军才是主力,没有主力的当头碾压,五百人入敌营如寻死无异,但也不的不佩服小太监的勇气和魄力!
不说朝野震动,全民狂欢,这一纸捷报甚至把皇城搅翻。
太监宫女奔走相告自不用说,嫔妃各宫串门,唤贴身太监宫女到处打听有关捷报详情,最后一起跑到坤宁宫向周皇后道喜,周皇后少有的乐的合不拢嘴……
东宫朱慈烺正在进膳时闻捷报,突然掀桌而起,摔盘子砸碗,随侍吓的脸色惨白,谁知他竟狂笑而出……
万岁山上,一袭青衣北望,眼神顾盼流转。
雪花漫天飞舞,岸边枯树下吴中鼻青脸肿叫嚣有种单挑,河面上小太监的斗笠上覆了白白一层,身旁木桶里三五条河鲜已成冰,远处时不时还有追逐厮杀的身影。
风雪渐大,暮色已沉,小太监身上积雪厚厚一层,木桶已满,起身伸了个懒腰左右活动一番,扭头看了岸边正在烤火的诸人,火旁两颗清军首级,狰狞吓人。
淡淡一句回城。
城内一切如常,军营里该吃肉吃肉该赌钱赌钱,清军派的探子被明军追杀了一个下午后,竟然派了小股人马想要发动小规模战斗。
谁知道明军直接溜回城,天黑大人不让出门,您自己玩蛋去吧。
总兵府今晚的晚餐就是鱼,红烧,油炸,清蒸,熬汤慢慢一桌,让小太监食欲大开,只鱼汤就喝了三碗,这鱼鲜啊,真正的野生鱼,没有任何激素添加剂,老得劲了。
饭后自然要来节目,重头戏要来了。
水足饭饱睡了一个下午又泡了热水澡精气神都在巅峰的陈王廷,将发五人被带到总兵府,看着眼前一个是威名赫赫的大将军,一个是传言杀人不眨眼的东厂大头子,几人显得无比紧张,毕竟只是山野草民,没见过这种场面。
“陈王廷,二十年前你曾有人命在身可对?”谁也没曾想到小太监见面第一句竟然这个,听的诸人一脸疑惑。
陈王廷脸色巨变:“大人,草民……”
二十年前陈王廷还是乡兵守备时参加武举考试,因不满鼓吏陷害,一剑劈死鼓吏扬长而去,从此浪迹天涯,直至多年后天下大乱,风头过后又回故里息养至今。
兵荒马乱的年头,这种事被遗忘的快,也容易被忽略,陈王廷本以为事情就这么过去了,但当锦衣卫找到他的时,第一时间感觉到事发了,甚至族中子弟起了杀心要把几个锦衣卫给干掉灭口,穷乡辟囊哪里寻去。
几个锦衣卫也都是人精,见诸人脸色不善赶紧说明来意:东厂督主闻陈王廷武技高超有意招揽。
这时众人才醒悟,才反应过来一个几十年前的杀人案,怎么可能用的着锦衣卫来拿人,很显然他还不够格,而且几番旁敲侧击后发现这些锦衣卫根本就不知道他杀人之事
学的文武艺卖与帝王家,这是中国古代的一个传统思想,也是文武的最好出路,陈王廷多年前靠武举何尝不是有这份雄心,只不过此时已是四十四虽,早无当年的壮志。
只所以这次同意出山,一是锦衣卫的面子他挡不起,第二不忍一身本事埋没,其三为子弟寻个前程,兵荒马乱的年头躲在一隅自保往往都是一场梦。
可是如今被小太监一口喝破,如何不心慌。
常宇并未让他说下去,开口打断:“闻你一身本事不凡,百闻不如一见,待会让本督瞧瞧,若有真本事,往日一笔勾销,且给你陈家一份前程,若只是浪得虚名,嘿嘿,咱们且慢慢算账了”。
陈王廷闻言,咬了咬牙,重重抱拳:“任凭厂督主大人决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