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文学 > 重回2003 > 【005】小长安的大志向

【005】小长安的大志向

作者:雨雪紫冰辰返回目录加入书签投票推荐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弃宇宙夜的命名术最强战神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花娇

一秒记住【阿里文学 www.alwx.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连日的暴雨到二号就停了,不过这年头联系不方便,所以一号学校改日期时,为了保险,通知的是五号开学,因而房长安又在家里多待了两天,五号上午才又跟着爸妈一块去镇上。

    王玉秀娘家有事,因而这次房禄勇没再跟去。

    房禄军开上自家的三轮车,已买了好几年,比房禄勇家的旧一点,但坐着没什么区别,都不如四轮的舒服。

    这次没雨,变成了大太阳,三轮车砰砰砰地喷着烟,载着一家三口自镇子南端的地下道驶入。

    地下道上面就是著名的陇海铁路,东起连云港,西接兰州,串联华东、华中、西北,是中国三横五纵铁路干线中的一横,拥有极高地位。

    早年在上面都还能横穿铁路,这些年铁路边拦了铁丝网,不让过了,可见这条铁路地位确实很重要,一直有维护,不过铁路下面的地下道却是年久失修,雨都停好几天了,地下道里面还有积水,也没人管。

    嗯,反正火车也不从地下道过。

    大抵镇上另外三所初中的开学时间错开了,今天天气晴好,反而不如一号那天大雨时的车多,房禄军轻车熟路,很快开着车来到了镇子偏北位置的二中。

    黄南集镇本是一片盐碱荒地,民国初年铺设陇海铁路,在此建站,陆续有行脚商人落脚,后来人流聚集,慢慢发展,如今已有近百年历史。

    前世房长安毕业后才知道,原来自家印象中这个破落的小镇,九四年就被列为了五百家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镇之一,九八年更是成为「淮海名镇」。

    ——嗯,大概自家穷只是因为不争气,不怪地方。

    房长安曾听爷爷说过,黄南集在上个世纪确实有过一段相对比较辉煌的历史,因为陇海铁路加上一条国道、一条省道都汇集在这里,地段好,来往的人多,繁华程度简直超过县上。

    也不知怎么就越来越破落了。

    镇上有四所初中,一所高中,高中就叫黄南集第一中学,有高中部、初中部,高中部是省重点,上世纪时名气直达别的市,爷爷房福康当年光着脚踏雪求学,就是来这里。

    后来就越来越差,虽然省重点的名头还在,但校风、口碑都一年不如一年,连前世的房长安都看不上这所学校,考的是县一中。

    当时的镇一中里面虽然已经烂了,还有点架子,每年也能考上二三十个本科生,后来房长安上大学期间,一个女学生在自己寝室里面被四五个社会青年糟蹋了,轰动一时,才算彻底烂透了倒下来。

    房禄军开着三轮车,在镇一中门前路过,从容转头看着学校里面的教学楼,车子走过后,转头对房长安笑道:“长安,以后能不来一中不?”

    从容这样说,倒不是瞧不起一中(多少也有点),不过更重要的是,这时候整个青龙县所属的村镇,所有有孩子的家长们眼里最耀眼的高中都是青龙一中,镇高中都要次一等。

    房长安要去的是镇二中,只有初中部,名头没法跟一中比,不过近些年中考成绩不错,前两年更是已经超过了一中。

    而这个中考成绩,大多数家长看的,学校宣传的,就是每年考上青龙一中的学生数目。

    二中去年考上了十九人,创历年之冠,远远超过了一中的十三人。

    不过房长安很清楚,二中的辉煌马上也要结束了,因为前世记忆里,他这一届是二中历史上最强的一届,有二十三人考上了青龙一中,到下一届就出现断崖式下跌,只有一半,然后再过三五年,就沦落成不良少年收容地了。

    前世房长安以中考687(中考有体育、实验加试,满分795)的分数考入青龙一中,可以说很好地完成了老妈的梦想。

    不过如今的房长安可不满足于这个,他笑着问老妈:“您想让我考哪?”

    从容轻声笑道:“能上县一中最好。”

    言语神态中难得透出一股自豪的喜气,因为几个孩子的成绩是她最骄傲和欢喜的地方,也是她如今生活中最大的期待与支撑。

    房长安笑D县一中哪够,我以后要考市一中。”

    云龙市一中可是国家级重点高中,而且隔着镇、县两层高中的遴选,整个黄南集好几年都出不了一个能走进市一中的学生,难度和档次都不在一个层次。

    从容压根就没想过要让自家孩子去市里读高中,听他这样说怔了一下,然后叹息道:“哎呀,你能考上县一中妈妈就知足啦!”

    房长安笑D县一中保底,市一中是努力的目标。”

    从容看着儿子,仍然年轻秀美的脸庞逐渐露出欣慰的笑意,大声应道:“好!妈妈相信你!”

    这是房长安十二年来第一次口出狂言,也是从容第一次对儿子说出这种以往认为只存在于电视剧里面才有的鼓励的话语。

    不过效果很好,短暂的交流让母子俩心情都很好,房禄军开着车也听到了一些,虽然没说话,估计也不相信,甚至有的不以为然,但亲眼看到了儿子这几天的「开窍」,又见他这样上进,心情无疑很舒畅,觉得生活很有奔头。

    自一中门前走过两三百米,左转往北,走到底就是镇二中。

    镇二中不比一中历史悠久,但建校时镇子规模不大,因此如今学校就在镇子中心区域。

    但是不知为何,自进入镇子范围后一直都是水泥路,偏偏就在二中门前约两三百米,没了,变成了坑坑洼洼的泥土路,混着石渣子、煤球渣,前些天又下了雨,坑坑洼洼的很不好走。

    从容担心学校门前不好停车,于是进入石渣子路后,开了一小段,就在路边找了个空地把车停下来了。

    因为前几天去过了大爷家,今天就不打算去了,直接去学校报道。

    房禄军拎着被褥,从容拿着包,房长安背着自己的小书包,里面空空的一本书都没有,跟着爸妈一块走向学校。

    路两旁都是民房,看着就透出一股时代气息,不过房长安已经习惯,因为二十年后镇子也没多大变化,而且前几天来过了,不觉得很稀奇。

    靠近校门的几家都开着小卖铺,已经有不少学生家长送孩子过来了,小卖铺门前偶尔能看到孩子和家长的身影。

    前世房长安毕业后就再也没有走进这所校园一步,但记忆仍清楚,呈东西向,走进校门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大操场,没有塑胶、草坪,只有泥土煤炉渣,不少地方都是积水。

    操场尽头是厕所,分男侧、女厕,以及教师专用的男女厕。

    厕所右边是学生生活区,有宿舍、食堂和小卖部,操场右手边是教学楼,就一栋,共四层,四层是锁住的,不许学生上去,也就是只用三层。

    教学楼东端,也就是靠近校门这一端是行政部,一楼公告牌上贴着红纸,上面是学生的分班信息,一堆家长正围着看。

    房长安和从容都已经提前从大哥房禄国那里得知了儿子的分班信息,不过还是拎着东西又跑过去看了一遍,确认儿子在初一四班。

    初一有十六个班,每个班级五十人左右,一班到四班是重点班,五班到十六班是普通班。

    这跟后世卖手机的中杯起步有异曲同工之处,我不说这是差的、低配的,说是普通版、标准版。

    房长安对分班信息没兴趣,背着老妈给自己缝的布包,站在人群外面偷偷地打量着未来的同学们,没发现有眼熟的。

    事实上他对于初中的记忆已经极少极少,看到熟人也未必认得,不过……长得好看肯定就眼熟了。

    确定了分班,房禄军一马当先,又带着媳妇和儿子去宿舍,走进生活区的圆形门,迎面就是食堂,搭着棚子,棚子下面是桌椅,看起来脏兮兮的,旁边也有房屋,但学校肯花钱搭棚子,说明里面空间肯定不大。

    进门左手边,也就是西边是学生宿舍,依旧是圆形门,墙壁都被刷成了一种奇怪的黄绿色,圆形门旁边,对着食堂有个小卖铺。

    走过圆形门,左边男生宿舍,右边女生宿舍,男生宿舍是一层平房,女生宿舍是两层小楼。

    走进男生宿舍,左手边是警卫处,警卫员看起来四十多岁,拎着个警棍站在那吆喝:“是初一的吧?几班的?三班107,四班108,六班也是108,十一班109……那边那边。”

    房禄军重新找警卫员确认了一遍,然后抱着麻皮口袋,在家长群中找到了108宿舍,门看起来小小的,宿舍却极大,密密麻麻摆着一张张上下两层的床铺。

    “我靠他娘哩,这么多人?”

    一眼望去,这一间宿舍里面摆着有十几张上下铺,右手边并排了五六张,左手边先是东边并排五六张,然后又横排了两张,把里面的几张床都给堵在里面了。

    “这里面的人怎么出来啊?”

    从容也抱怨一句,房禄军已经去看右边的床铺,肯定这边睡着舒服,可惜目光一扫,都已经被抢光了,家长正在帮着孩子铺床。

    从容指着门前的下铺说道:“这里吧,进出方便。”

    房禄军一想有理,好的已经被抢光了,不能让儿子以后每天都要爬别人的床,却没想过一旦睡在外面,每天就得有多少人要爬儿子的床进出。

    房禄军刚把麻皮口袋放下,前面一对夫妻也抱着行李走了过来,大抵原本想要一等铺,后来发现没了,于是来找二等,生怕沦落到里面的三等去。

    看到房禄军把被褥放下,那当妈的中年女人问:“你们这里几个人啦?”

    从容打量了一眼对面的一家三口,夫妻俩看着都有四十来岁,男孩子看着跟房长安差不多大,一张圆脸,看着都很老实的一家人,这才答道:“就我们一个。”

    “那我们两家的孩子搭一下行不?”

    对面夫妻俩也同样打量了一眼房长安一家,见也都和气,男人开口说道。

    本书由公众号整理制作。关注VX【书友大本营】,看书领现金红包!

    从容笑道:“这有什么行不行的,把东西放下吧。”

    房禄军帮着那男人把被褥放下,又道:“先别铺,等下里面的人要过。”

    “对,对。”

    房长安在旁边暗暗哀叹,是的,这间大宿舍不仅摆了十几张上下铺,而且每一铺都要睡两个学生!

    也就是说一间寝室要睡五六十个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