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四章 名额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弃宇宙、夜的命名术、最强战神、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花娇
一秒记住【阿里文学 www.alwx.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张浚官任川陕宣抚使,他的宣抚使临时官衙目前就在兴州南郑县,很快就会迁到成都。
虽然富平惨败导致张浚遭到御史台弹劾,相国范宗尹坚决要求追究张浚丢失关陇的责任,但完颜娄室的人头却让官家龙颜大悦,以胜负是兵家常事为由,驳回了御史台的弹劾,张浚逃过一劫。
这次和尚原大捷,张浚第一时间飞鸽传书去临安报喜,很快得到回信,官家要求他回京述职。
这天上午,陈庆刚抵达南郑县,还没有来得及安顿下来,便在宣抚使官衙被主帅张浚召见。
“卑职参见宣抚使!”陈庆单膝跪下行礼。
张浚笑眯眯道:“陈将军,我们又见面了,快快请起!”
“谢宣抚使!”
陈庆站起身,他发现旁边还有一个中年男子,长得很温文尔雅,应该是张浚的幕僚之类。
张浚给陈庆介绍道:“这位是我的幕僚王牧,刚从临安过来,先请王先生简单给将军介绍一下大宋新官职的情况。”
三人坐下,陈庆腰挺得笔直,神情严肃,一脸刚毅,王牧暗暗夸赞,这才是个军人的样子,还这么年轻,难怪大官人器重他。
王牧温和地笑了笑道:“陈将军应该知道,大宋官员一般都有两个官职,一个叫寄禄官,一叫差遣官,寄禄官又叫阶官,决定你的品级以及俸禄待遇之类,而差遣官是你具体做什么差事。
比如陈将军的正将指挥使就是差遣官,宣抚使有权力任命差遣官,但没有权力任命阶官,阶官必须由吏部任命,现在的问题是,你有差遣官,却没有阶官,我特地去吏部寻找你的档案,在环庆军中没有找到你的记录。”
陈庆心知肚明,找得到才怪,他连忙解释道:“我是建炎年间从军的,还没有来得及在吏部补上名字。”
“我想也是这个原因,而且吏部的档案目前比较混乱,还是宣和三年的旧档案,找不到也正常,好在宣抚使在吏部有人情,又重新给你补了一个阶官。”
说得这,王牧将一枚铜牌递给了陈庆,正面写着‘横班副使’背面则刻着中卫郎,下面是从七品三个字。
陈庆接过牌子看了看,不解地问道:“横班副使是什么意思?”
王牧笑着解释道:“大宋的武阶官分为八级六十阶,横班副使属于第四级,这个级别包含从二十三阶到第三十四阶,你就是第二十九阶,从七品中卫郎,一般指挥使都是从七品。”
“这是我最新的寄禄官?”陈庆问道。
“不!不!不!”
王牧连忙摇头道:“这只是你在和尚原战役之前的阶官。”
停一下,王牧又道:“今年一月,朝廷重开武学,共招收一百人,学制一年,川陕诸军得了三个推荐名额,宣抚使决定把其中一个名额给你。”
陈庆连忙起身向张浚行礼,“感谢宣抚使栽培!”
张浚微微笑道:“机会是你自己争取来的,没有箭筈关的战绩,你就不会有这个机会,这次箭筈关之战,你立下了最重要的功劳之一,我准备向兵部请奏你为统领。
但很操蛋的是,朝廷有严格规定,统领必须有从军十年资历,或者朝廷武学出身,地方武学还不行,要么就是官家破格任命。
正好这次朝廷重开武学,就是你的机会了,争取明年春天顺利结业,我正式向吏部保举你为统领。”
陈庆沉默片刻道:“当不当统领其实我一点都不在意,我只在意阵亡的将士能否得到厚抚,幸存的将士能否得到嘉奖。”
这就是陈庆和别的将领不同的地方,他不想背负一个踩着牺牲将士向上爬的名声,虽然这是很正常的事情,但陈庆就过不了自己心中这一坎。
张浚心中略有些不快,但还是很郑重地对陈庆道:“不管是你还是你的手下,我作为主帅,该给你们的,绝不会少一分。”
从官衙里出来,陈庆头脑还是晕晕乎乎的,王牧给他说的一通官职,他一个都没有记住,但有一件事他记得很清楚,他要去京城读书了。
..........
靖康之后,康王赵构一路颠沛流离向东南逃命,先是在应天府登基为帝,改元建炎,又花两年时间向南转移,直到建炎三年才渡江到江宁,正式把江宁府改名为建康府,定为东都,也就是说,朝廷建炎南渡后最初是决定把京城定在建康。
可惜仅仅半年不到,完颜兀术率十万大军搜山检海来了,朝廷又被迫继续向南奔逃,在杭州建立了行宫,又将杭州升级为临安府,叫做行在,意思就是临时在这里住一段时间,等光复中原后再回去。
可这一住就再也没有离开过,绍兴八年,宋金议和成功,赵构再无北伐之心,正式将临安定为都城。
这会儿还是绍兴元年,临安府治钱塘县和仁和县还只是朝廷的临时驻地,官家赵构抗金意志坚定,励志北伐,也只是普通百姓把临安城当做都城看待。
四月的临安城正是一年中最美好的时节,天气温暖,尚没有热起来,西湖边到处是郁郁葱葱的绿色,山清水秀,景色怡人。
这天上午,临安城余杭门的外码头上,一艘客船正缓缓靠岸。
站在船头的年轻书生正在陈庆,他戴一顶黑纱幞头,身穿细麻蓝衫,腰束革带,配一柄宝剑,加上他身材高大,看起来器宇轩昂,人才出众。
这次来临安,他的长枪和战马都寄放在王彦那里,只带了他的弓,放在一只柳条箱内,再有一些碎银子和几件换洗衣服,这就是他的全部随身行李。
后面的黑胖子是都头郑平和副都头赵小乙,他们是请假来临安探亲,两个月后就要回去。
郑平打量一下县城道:“我还以为临安城是个小县城,看起来还不小嘛!”
陈庆淡淡道:“临安城南面是钱塘县,北面是仁和县,原本是五代十国的吴越国都城,一直就很繁华,只是被方腊造反破坏过,又遭到金兵抢掠,不过城内都是北方逃来的豪门巨富,应该恢复得很快。”
“老郑,你父母住在哪里,你知道吗?”赵小乙问道。
赵小乙也想打扮成一个书生模样,怎奈气质不够,身材瘦小,怎么看都像个书童,而郑平大腹便便,身上穿金戴银,则像个暴发户商人。
郑平挠挠头,“信中留有地址,好像在保和坊,打听一下吧!”
很巧,他们要找的保和坊就距离余杭门不远。
“这京城的城门上还居然挂着十几颗人头?”
赵小乙发现城门顶上挂着一排木笼子,走近了看,原来笼子里都是人头,一个个面目狰狞,怪吓人的。
陈庆瞥了一眼笑道:“应该都是江洋大盗之类,斩首示众,安抚百姓!”
三人走进了县城,城内熙熙攘攘,热闹异常,大量从北方逃来的商贾巨富以及达官贵人从四面八方涌入临安,人口迅速超过百万,以至于临安地价暴涨。
各种商业也随之兴盛起来,新造的酒楼店铺一座比一座豪华,一座比一座精美,各种招牌旗帜铺天盖地。
三人一路打听,不多时便来到了保和坊,郑平站在一座大宅前发呆,父亲给他的地址就是这里,门牌上写得很清楚:郑宅。
正大门上方的门匾上镌刻了五个大字:河间县公府
“老郑,你家还是权贵?”
郑平茫然摇摇头,“我不知道啊!我父亲只是河间府的药材商人,什么时候变成河间县公?我也是一头雾水!”
这时走出一个老管家,郑平一眼认出,激动得大喊:“老王叔!”
“哎呀!三郎回来了。”
老管家激动得抱住郑平,“五年了,你终于回来了!”
“老王叔,这是怎么回事?”郑平指着牌匾问道。
“一言难尽,进去慢慢给你说,你爹娘担心你啊!”
郑平又介绍了陈庆和赵小乙,老管家听说是自己公子的上司,顿时肃然起敬,抱拳道:“陈将军请进!”
陈庆对郑平笑道:“我还要赶去报到,小乙跟你去,改天我们再见吧!”
郑平点点头,“也好,等我先安顿下来,我带小乙来找你!”
三人分了手,陈庆拎着柳木箱子,很快便来到了太学,太学去年建立,占地约八十亩,几个月前成立的武学就是在太学中割了一角。
陈庆打听了一下,武学在东侧门,他绕到东侧门,只见门上贴了一张布告,上面写着:‘武学报道处,进门直走三十步,庆阳楼正堂,请各武学士子自备弓马,考试合格者方可报名。’
陈庆愣了一下,还要考试?
张浚官任川陕宣抚使,他的宣抚使临时官衙目前就在兴州南郑县,很快就会迁到成都。
虽然富平惨败导致张浚遭到御史台弹劾,相国范宗尹坚决要求追究张浚丢失关陇的责任,但完颜娄室的人头却让官家龙颜大悦,以胜负是兵家常事为由,驳回了御史台的弹劾,张浚逃过一劫。
这次和尚原大捷,张浚第一时间飞鸽传书去临安报喜,很快得到回信,官家要求他回京述职。
这天上午,陈庆刚抵达南郑县,还没有来得及安顿下来,便在宣抚使官衙被主帅张浚召见。
“卑职参见宣抚使!”陈庆单膝跪下行礼。
张浚笑眯眯道:“陈将军,我们又见面了,快快请起!”
“谢宣抚使!”
陈庆站起身,他发现旁边还有一个中年男子,长得很温文尔雅,应该是张浚的幕僚之类。
张浚给陈庆介绍道:“这位是我的幕僚王牧,刚从临安过来,先请王先生简单给将军介绍一下大宋新官职的情况。”
三人坐下,陈庆腰挺得笔直,神情严肃,一脸刚毅,王牧暗暗夸赞,这才是个军人的样子,还这么年轻,难怪大官人器重他。
王牧温和地笑了笑道:“陈将军应该知道,大宋官员一般都有两个官职,一个叫寄禄官,一叫差遣官,寄禄官又叫阶官,决定你的品级以及俸禄待遇之类,而差遣官是你具体做什么差事。
比如陈将军的正将指挥使就是差遣官,宣抚使有权力任命差遣官,但没有权力任命阶官,阶官必须由吏部任命,现在的问题是,你有差遣官,却没有阶官,我特地去吏部寻找你的档案,在环庆军中没有找到你的记录。”
陈庆心知肚明,找得到才怪,他连忙解释道:“我是建炎年间从军的,还没有来得及在吏部补上名字。”
“我想也是这个原因,而且吏部的档案目前比较混乱,还是宣和三年的旧档案,找不到也正常,好在宣抚使在吏部有人情,又重新给你补了一个阶官。”
说得这,王牧将一枚铜牌递给了陈庆,正面写着‘横班副使’背面则刻着中卫郎,下面是从七品三个字。
陈庆接过牌子看了看,不解地问道:“横班副使是什么意思?”
王牧笑着解释道:“大宋的武阶官分为八级六十阶,横班副使属于第四级,这个级别包含从二十三阶到第三十四阶,你就是第二十九阶,从七品中卫郎,一般指挥使都是从七品。”
“这是我最新的寄禄官?”陈庆问道。
“不!不!不!”
王牧连忙摇头道:“这只是你在和尚原战役之前的阶官。”
停一下,王牧又道:“今年一月,朝廷重开武学,共招收一百人,学制一年,川陕诸军得了三个推荐名额,宣抚使决定把其中一个名额给你。”
陈庆连忙起身向张浚行礼,“感谢宣抚使栽培!”
张浚微微笑道:“机会是你自己争取来的,没有箭筈关的战绩,你就不会有这个机会,这次箭筈关之战,你立下了最重要的功劳之一,我准备向兵部请奏你为统领。
但很操蛋的是,朝廷有严格规定,统领必须有从军十年资历,或者朝廷武学出身,地方武学还不行,要么就是官家破格任命。
正好这次朝廷重开武学,就是你的机会了,争取明年春天顺利结业,我正式向吏部保举你为统领。”
陈庆沉默片刻道:“当不当统领其实我一点都不在意,我只在意阵亡的将士能否得到厚抚,幸存的将士能否得到嘉奖。”
这就是陈庆和别的将领不同的地方,他不想背负一个踩着牺牲将士向上爬的名声,虽然这是很正常的事情,但陈庆就过不了自己心中这一坎。
张浚心中略有些不快,但还是很郑重地对陈庆道:“不管是你还是你的手下,我作为主帅,该给你们的,绝不会少一分。”
从官衙里出来,陈庆头脑还是晕晕乎乎的,王牧给他说的一通官职,他一个都没有记住,但有一件事他记得很清楚,他要去京城读书了。
..........
靖康之后,康王赵构一路颠沛流离向东南逃命,先是在应天府登基为帝,改元建炎,又花两年时间向南转移,直到建炎三年才渡江到江宁,正式把江宁府改名为建康府,定为东都,也就是说,朝廷建炎南渡后最初是决定把京城定在建康。
可惜仅仅半年不到,完颜兀术率十万大军搜山检海来了,朝廷又被迫继续向南奔逃,在杭州建立了行宫,又将杭州升级为临安府,叫做行在,意思就是临时在这里住一段时间,等光复中原后再回去。
可这一住就再也没有离开过,绍兴八年,宋金议和成功,赵构再无北伐之心,正式将临安定为都城。
这会儿还是绍兴元年,临安府治钱塘县和仁和县还只是朝廷的临时驻地,官家赵构抗金意志坚定,励志北伐,也只是普通百姓把临安城当做都城看待。
四月的临安城正是一年中最美好的时节,天气温暖,尚没有热起来,西湖边到处是郁郁葱葱的绿色,山清水秀,景色怡人。
这天上午,临安城余杭门的外码头上,一艘客船正缓缓靠岸。
站在船头的年轻书生正在陈庆,他戴一顶黑纱幞头,身穿细麻蓝衫,腰束革带,配一柄宝剑,加上他身材高大,看起来器宇轩昂,人才出众。
这次来临安,他的长枪和战马都寄放在王彦那里,只带了他的弓,放在一只柳条箱内,再有一些碎银子和几件换洗衣服,这就是他的全部随身行李。
后面的黑胖子是都头郑平和副都头赵小乙,他们是请假来临安探亲,两个月后就要回去。
郑平打量一下县城道:“我还以为临安城是个小县城,看起来还不小嘛!”
陈庆淡淡道:“临安城南面是钱塘县,北面是仁和县,原本是五代十国的吴越国都城,一直就很繁华,只是被方腊造反破坏过,又遭到金兵抢掠,不过城内都是北方逃来的豪门巨富,应该恢复得很快。”
“老郑,你父母住在哪里,你知道吗?”赵小乙问道。
赵小乙也想打扮成一个书生模样,怎奈气质不够,身材瘦小,怎么看都像个书童,而郑平大腹便便,身上穿金戴银,则像个暴发户商人。
郑平挠挠头,“信中留有地址,好像在保和坊,打听一下吧!”
很巧,他们要找的保和坊就距离余杭门不远。
“这京城的城门上还居然挂着十几颗人头?”
赵小乙发现城门顶上挂着一排木笼子,走近了看,原来笼子里都是人头,一个个面目狰狞,怪吓人的。
陈庆瞥了一眼笑道:“应该都是江洋大盗之类,斩首示众,安抚百姓!”
三人走进了县城,城内熙熙攘攘,热闹异常,大量从北方逃来的商贾巨富以及达官贵人从四面八方涌入临安,人口迅速超过百万,以至于临安地价暴涨。
各种商业也随之兴盛起来,新造的酒楼店铺一座比一座豪华,一座比一座精美,各种招牌旗帜铺天盖地。
三人一路打听,不多时便来到了保和坊,郑平站在一座大宅前发呆,父亲给他的地址就是这里,门牌上写得很清楚:郑宅。
正大门上方的门匾上镌刻了五个大字:河间县公府
“老郑,你家还是权贵?”
郑平茫然摇摇头,“我不知道啊!我父亲只是河间府的药材商人,什么时候变成河间县公?我也是一头雾水!”
这时走出一个老管家,郑平一眼认出,激动得大喊:“老王叔!”
“哎呀!三郎回来了。”
老管家激动得抱住郑平,“五年了,你终于回来了!”
“老王叔,这是怎么回事?”郑平指着牌匾问道。
“一言难尽,进去慢慢给你说,你爹娘担心你啊!”
郑平又介绍了陈庆和赵小乙,老管家听说是自己公子的上司,顿时肃然起敬,抱拳道:“陈将军请进!”
陈庆对郑平笑道:“我还要赶去报到,小乙跟你去,改天我们再见吧!”
郑平点点头,“也好,等我先安顿下来,我带小乙来找你!”
三人分了手,陈庆拎着柳木箱子,很快便来到了太学,太学去年建立,占地约八十亩,几个月前成立的武学就是在太学中割了一角。
陈庆打听了一下,武学在东侧门,他绕到东侧门,只见门上贴了一张布告,上面写着:‘武学报道处,进门直走三十步,庆阳楼正堂,请各武学士子自备弓马,考试合格者方可报名。’
陈庆愣了一下,还要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