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南洋陈氏(四)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盛唐风华、银狐、续南明、唐砖
一秒记住【阿里文学 www.alwx.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继续呼唤:求关注!求点击!求收藏!求推荐!
……
“虽然要分给他们一些红利,自己要减少一些利润,不过,让德国人、美国人成为产业的股东还是有不少益处的。除了国内那些地方势力不敢随便上门盘剥外,既能为四海实业的产品找到稳定的国际销售渠道,又能从德国、美国获得相对先进的生产设备、生产技术、专业技师。”
“难道你就一直这样下去?”
叹了口气,赵振中说道:“不是我想这样下去,而是现在国内的情况让我目前只能如此发展。”
“现在国内的民众生活水平普遍低下,而占人口多数的农村其经济自给自足性又很强,难以形成有关工业产品的大市场,加上工业生产设备和一些原料又要从国外进口,未来一段时期内我们只能通过眼下这种方式积累资金,培养人才,为将来的发展打下基础。而且,几年前我创办这些产业的最初目的是想获得更多的资金以便收留更多的孤儿和灾民,只是后来随着阅历的增加,知道了创办实业还有更深远的意义。”
“目前,普通的工业生产设备列强可以出售给你,可对民族、国家至关重要的钢铁、冶金、化工等行业,列强是对中国封锁的。眼下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除了列强的侵略和现在政府无能、地方势力丛生外,还有一大原因就是我们没有足够的人才。这也是我为什么咬牙坚持在短期内扩大青岛大学的原因。只希望能尽多的培养出发展工业生产所需要的各种专业的人才。”
“振中在这个年纪能有这份见识,有这份魄力,确属难能可贵啊。”陈嘉庚赞扬道。
“还不都是被逼的。”赵振中苦笑着说道:“在国内,政府对外无能任凭列强横行,对内却鱼肉百姓,极力压榨。而到了国外,作为一个中国人,哪怕你取得了很大的成功,洋人表面上和你称兄道弟,可心里却对你充满轻蔑。这些事情以前也有人对我说过,可那时还小,并不理解。这次到美国后了解了一些华人的状况,也算是有了亲身体会。”
听了赵振中这番话,陈氏三人深有同感,想想国内现在战乱不断、乱七八糟的局势,再看看自己等人在新加坡努力几十年却仍然要看洋人的脸色行事,受大鼻子的白眼,一时唏嘘不已。
“不过,我觉得在一些大众类的工商业领域同外国人合作也不完全是坏事。”赵振中想了想,说道:“以我经营的四海实业为例,从最初的为德国人加工生产各种肉类罐头,到后来的自行车组装、生产,再到现在要引进水泥生产设备开办水泥制造公司和相应的建筑材料公司,都是利用外国人先进的生产设备和技术,利用他们的渠道,一步步逐渐扩大的。”
“在这些工商业领域中,列强的并没有过多限制,是可以引进先进设备、资金和技术的。这样不但有利于吸收培养工人,救济民众,还能利用外国人的渠道把产品销售到国外去,获得比单纯在国内经营更多的利润,有利于资金的快速积累。当然,这样做的前提是要在产业中占有多数股份,掌握产业的经营。”
“呵呵,振中的办法也是一种思路。”陈嘉庚笑了笑,又叹口气摇头说道:“不过,和外国人合伙做生意,难哪!那些洋人时刻都想着怎么能咬你一口,他好获得更多的利益。况且,新加坡这边是英国人的地盘,他们自以为是老牌帝国一个个鼻孔朝天,可不象战败的德国人还有后起之秀的美国人那么好说话。”
“小子有个疑问想向陈先生请教。”
“哦?振中有什么问题尽管问”
“陈先生现在被称为‘橡胶大王’,在新加坡开办了不少橡胶加工产业,盈利据说也算丰厚。眼下正是橡胶价格高涨,有关的生产、贸易正是火热,陈先生为何不将橡胶产业开办到欧美国家去呢?特别是美国,它的面积几乎和中国一样大,比欧洲整个的面积小一些,人口虽比不上中国,可数量也极为庞大,加上美国现在是世界的产业中心,橡胶的需求量可是极大。陈先生若是能将产业开办到美国,我想生意一定会不错。”
陈嘉庚眼睛一亮,可随后又摇头对赵振中说道:“这个想法我以前也不是没想过,不过现在却不是时机啊。”看赵振中有些疑惑,便又解释道:“现在南洋一带的橡胶价格正是高涨的时候,在本地进行生产除了地理运输上的便利外,还有廉价的人力可用。但若是将橡胶运输到美国加工生产的话,不仅运输成本高涨,就是人力成本也远比南洋一带要高。况且,南洋这边也有不少美国公司利用橡胶原料充分和人工低廉的便利,加工成橡胶制品后再运输到欧美。我现在的有关产业虽说不小,但和欧美在南洋的这些企业比起来,在规模和资金上还是有不少差距啊。”
赵振中明白过来,不过,他知道眼下这种橡胶价格飞涨的局面不会持续多久,到明年,也就是1926年的时候,橡胶价格将会大跌,陈嘉庚的事业也将会陷入艰难。于是,又建议道:“若是一时难以直接在欧美开办橡胶产业,也可以利用眼下橡胶行业火热的时机,在欧美发行股票将公司上市。在保证自己持有多数股份的情况下,尽可能多的把溢价发行的股票出让出去。这样,既能保证自己对现有产业的经营权不便,又能获得大笔资金,还可以降低未来可能的风险。我们中国人都知道一句古话‘盛久必衰’,眼下橡胶价格在短期内从原来的每担30元上涨到200多元,这是极不正常的。我觉得这其中蕴涵着极大风险,陈先生还是早做些防备的好。”
陈嘉庚兄弟两人在商海迭经风浪,听完赵振中所说,自然明白其中的利害,旁边坐着的陈厥福到底少了些历练,忍不住说道:“情况应该没有那么严重吧?‘盛久必衰’是有道理,可眼下橡胶行情的火热,也不过是今年才开始的,应该还能持续上一段时间吧?”
“要是能持续上一段时间那当然更好,更有利于公司的上市和股票的销售,也能获得更多的资金。可要是这种情况持续不了两年,甚至只有今年一年的火热,那结果恐怕就不仅仅是价格下跌那么简单。若是再加上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在其中兴风作浪,那后果更不好预料。”赵振中进一步分说利害。
陈嘉庚止住了还要说话的儿子,神色有些凝重的说道:“都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我和敬贤也算在商海浮沉多年了,竟被眼前火热的橡胶行情迷了眼,多谢振中的提醒。”接着又对陈厥福说道:“振中说的很有道理,先不说公司上市发行股票的事情,就看今年橡胶价格从原本的30元一担,上涨到了200多元一担,就极不正常。”
“大哥,我看振中说的把公司拿到美国上市的确是个不错的法子,利用眼下橡胶行情火热的时机也能获得更多的资金。而且,只要我们掌控多数股份,就仍然能掌握公司的经营。我看,待会儿把光前找来,他精通英文,又了解公司橡胶经营业务,不如就叫他到美国去经办这些事务。”陈敬贤在一边提议道。
“也好,就让光前去办这件事吧。”陈嘉庚也点头赞同。
两人所说的光前,是陈嘉庚的大女婿,名叫李光前,在后世也是一个有名的“橡胶大王”。不过,现在李光前还没有自己创业,仍在岳父陈嘉庚的谦益橡胶公司中担任职务,负责与欧美市场有关的橡胶贸易。
陈氏兄弟当着赵振中的面,就把事关自家产业兴衰的重要决定作了下来。
赵振中又建议道:“陈先生,若公司在美国上市,那还可以通过一些运做方式,让美国人做出有利于陈先生的评估。根据眼下橡胶的火热行情将原本价值1美元的资产评估为2美元甚至更多都有可能,再加上股票的溢价发行,陈先生凭公司上市获得的额外利润就是再创造两个与现在相同规模的产业也不是不可能。”
听了赵振中的建议,陈氏三人的神色都有些异样,为他小小年纪竟如此精通此道而惊异。陈厥福置疑道:“那不是弄虚作假么?这要是被发现岂不是有损陈氏企业的声誉?”
“陈先生的橡胶产业是现实存在的,并非是虚构,眼下橡胶产业火热的行情同样是现实存在的,那飞涨的橡胶价格就可以清楚的说明一切,这些可绝非是弄虚作假。”赵振中解释道:“我们只不过是利用眼下的现实情况,让美国人在规则允许的范围内做出更有利于陈先生公司上市的事情而已。”
“赚洋人的钱,我们用不着有什么心理负担。”赵振中接着补充道:“想想他们从鸦片战争到现在,通过战争赔款、不平等条约等方式从我们国家掠夺了多少财富?赚他们的钱,我们中国人要理直气壮、心安理得。”
“振中的话有道理。济民,你要记住,我们陈氏产业经营到眼下的规模,坚持‘诚信’固然是一大原因,但规则内的灵活同样必不可少。别看你年纪比振中大不少,可你还真要跟振中好好学学。”陈嘉庚对儿子提点道。而陈氏兄弟两人看向赵振中的眼神中则充满了赞赏。
“那可当不得,”赵振中急忙摇手说道:“我只是从一些书本上和道听途说得来的一点浅见而已,可不敢班门弄斧。”
赵振中不知道自己的这个建议最终能起到什么作用,不过至少不会比历史上的原本的结果更差。看着陈嘉庚的面容,他心中也有了决定,如果到时候情况仍没有多大改变的话,他将尽力帮助眼前这位不计利害,一心发展教育事业的可敬长者。
“陈先生,我想回去之后创办一个服装鞋帽加工厂,再招收、培养一批工人,不知道陈先生有没有兴趣?”赵振中又想起一事,开口邀请道。
“我这里就有胶鞋厂,可以派几名技师指点一下胶鞋生产,另外还可以优惠价格给你提供橡胶原料。振中要是需要其他帮助的话也尽管说。”陈嘉庚以为赵振中是想寻求自己的帮助,便慨然许诺。
“呵呵,我可不是想占陈先生的便宜,我倒是希望陈先生也能成为鞋帽服装厂的股东。”
“我看你现在也不象资金短缺的样子,成为股东还是算了吧。你也好多收获点利润用来收留孤儿,救助灾民,开办学校什么的。”陈嘉庚明白了赵振中的心意,不过却没有接受他的这番好意。
“陈先生高风亮节,小子感佩!”听到陈嘉庚如此好意,赵振中感到心中一阵温暖,拱手向陈嘉庚致意。
“振中年少有为,更是不差!”陈嘉庚也笑着称赞道。
一老一少,相视而笑,彼此心间竟有惺惺相惜的感觉。
“说的有些远了,还是商量一下青岛大学师资力量短缺和敬贤治病的事情吧。”陈嘉庚将话题拉回到眼下,“振中,你说说青岛大学紧缺的都是哪些专业的教师?”
“去年青岛大学开办了商科、工科、医科、农林科四个专业,招收了6个班级,共300名学生。今年学校将把去年原有专业扩充成商学院、机械学院、建筑学院、医学院、农学院,同时再成立几个新学院,主要有地质学院、数理学院、化工学院等。现在我从美国带回来的11人中基本上都是数理化工专业的人才,对于地质和农林两个专业的老师缺得比较严重些。不知道陈先生能不能帮忙解决?”
陈嘉庚听后,笑了,随即对坐在一旁倾听的大儿子陈厥福说道:“济民,你可是学得地理专业,正好这次要过去照料你二叔,就充个数吧。再从厦门大学或者南洋这边找几个懂地质或者农林水产的教师一起去。”
陈嘉庚的长子陈厥福,又名济民,陈今年31周岁,曾就读于国立国立北京大学,专业地理,懂英语。赝本陈嘉庚就想派他随同赵振中北上青岛,照料陈敬贤在崂山治病。现在听说青岛大学缺地质专业的老师,让陈厥福去正好一举两得。
谈妥有关厦门大学援助青岛大学的师资力量和照料陈敬贤治病的事情后,陈嘉庚又对赵振中说道:“敬贤治疗的事情还要振中多费心,有什么需要我帮忙的你尽管开口。可以通过济民,让他派人到福建或者新加坡这边找我。”
“多谢陈先生仗义相助,若有需要,会麻烦到陈先生的。”
……
在接下来的两天时间里,赵振中又和陈氏详细谈妥了双方在一些合作事项中的细节。
继续呼唤:求关注!求点击!求收藏!求推荐!
……
“虽然要分给他们一些红利,自己要减少一些利润,不过,让德国人、美国人成为产业的股东还是有不少益处的。除了国内那些地方势力不敢随便上门盘剥外,既能为四海实业的产品找到稳定的国际销售渠道,又能从德国、美国获得相对先进的生产设备、生产技术、专业技师。”
“难道你就一直这样下去?”
叹了口气,赵振中说道:“不是我想这样下去,而是现在国内的情况让我目前只能如此发展。”
“现在国内的民众生活水平普遍低下,而占人口多数的农村其经济自给自足性又很强,难以形成有关工业产品的大市场,加上工业生产设备和一些原料又要从国外进口,未来一段时期内我们只能通过眼下这种方式积累资金,培养人才,为将来的发展打下基础。而且,几年前我创办这些产业的最初目的是想获得更多的资金以便收留更多的孤儿和灾民,只是后来随着阅历的增加,知道了创办实业还有更深远的意义。”
“目前,普通的工业生产设备列强可以出售给你,可对民族、国家至关重要的钢铁、冶金、化工等行业,列强是对中国封锁的。眼下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除了列强的侵略和现在政府无能、地方势力丛生外,还有一大原因就是我们没有足够的人才。这也是我为什么咬牙坚持在短期内扩大青岛大学的原因。只希望能尽多的培养出发展工业生产所需要的各种专业的人才。”
“振中在这个年纪能有这份见识,有这份魄力,确属难能可贵啊。”陈嘉庚赞扬道。
“还不都是被逼的。”赵振中苦笑着说道:“在国内,政府对外无能任凭列强横行,对内却鱼肉百姓,极力压榨。而到了国外,作为一个中国人,哪怕你取得了很大的成功,洋人表面上和你称兄道弟,可心里却对你充满轻蔑。这些事情以前也有人对我说过,可那时还小,并不理解。这次到美国后了解了一些华人的状况,也算是有了亲身体会。”
听了赵振中这番话,陈氏三人深有同感,想想国内现在战乱不断、乱七八糟的局势,再看看自己等人在新加坡努力几十年却仍然要看洋人的脸色行事,受大鼻子的白眼,一时唏嘘不已。
“不过,我觉得在一些大众类的工商业领域同外国人合作也不完全是坏事。”赵振中想了想,说道:“以我经营的四海实业为例,从最初的为德国人加工生产各种肉类罐头,到后来的自行车组装、生产,再到现在要引进水泥生产设备开办水泥制造公司和相应的建筑材料公司,都是利用外国人先进的生产设备和技术,利用他们的渠道,一步步逐渐扩大的。”
“在这些工商业领域中,列强的并没有过多限制,是可以引进先进设备、资金和技术的。这样不但有利于吸收培养工人,救济民众,还能利用外国人的渠道把产品销售到国外去,获得比单纯在国内经营更多的利润,有利于资金的快速积累。当然,这样做的前提是要在产业中占有多数股份,掌握产业的经营。”
“呵呵,振中的办法也是一种思路。”陈嘉庚笑了笑,又叹口气摇头说道:“不过,和外国人合伙做生意,难哪!那些洋人时刻都想着怎么能咬你一口,他好获得更多的利益。况且,新加坡这边是英国人的地盘,他们自以为是老牌帝国一个个鼻孔朝天,可不象战败的德国人还有后起之秀的美国人那么好说话。”
“小子有个疑问想向陈先生请教。”
“哦?振中有什么问题尽管问”
“陈先生现在被称为‘橡胶大王’,在新加坡开办了不少橡胶加工产业,盈利据说也算丰厚。眼下正是橡胶价格高涨,有关的生产、贸易正是火热,陈先生为何不将橡胶产业开办到欧美国家去呢?特别是美国,它的面积几乎和中国一样大,比欧洲整个的面积小一些,人口虽比不上中国,可数量也极为庞大,加上美国现在是世界的产业中心,橡胶的需求量可是极大。陈先生若是能将产业开办到美国,我想生意一定会不错。”
陈嘉庚眼睛一亮,可随后又摇头对赵振中说道:“这个想法我以前也不是没想过,不过现在却不是时机啊。”看赵振中有些疑惑,便又解释道:“现在南洋一带的橡胶价格正是高涨的时候,在本地进行生产除了地理运输上的便利外,还有廉价的人力可用。但若是将橡胶运输到美国加工生产的话,不仅运输成本高涨,就是人力成本也远比南洋一带要高。况且,南洋这边也有不少美国公司利用橡胶原料充分和人工低廉的便利,加工成橡胶制品后再运输到欧美。我现在的有关产业虽说不小,但和欧美在南洋的这些企业比起来,在规模和资金上还是有不少差距啊。”
赵振中明白过来,不过,他知道眼下这种橡胶价格飞涨的局面不会持续多久,到明年,也就是1926年的时候,橡胶价格将会大跌,陈嘉庚的事业也将会陷入艰难。于是,又建议道:“若是一时难以直接在欧美开办橡胶产业,也可以利用眼下橡胶行业火热的时机,在欧美发行股票将公司上市。在保证自己持有多数股份的情况下,尽可能多的把溢价发行的股票出让出去。这样,既能保证自己对现有产业的经营权不便,又能获得大笔资金,还可以降低未来可能的风险。我们中国人都知道一句古话‘盛久必衰’,眼下橡胶价格在短期内从原来的每担30元上涨到200多元,这是极不正常的。我觉得这其中蕴涵着极大风险,陈先生还是早做些防备的好。”
陈嘉庚兄弟两人在商海迭经风浪,听完赵振中所说,自然明白其中的利害,旁边坐着的陈厥福到底少了些历练,忍不住说道:“情况应该没有那么严重吧?‘盛久必衰’是有道理,可眼下橡胶行情的火热,也不过是今年才开始的,应该还能持续上一段时间吧?”
“要是能持续上一段时间那当然更好,更有利于公司的上市和股票的销售,也能获得更多的资金。可要是这种情况持续不了两年,甚至只有今年一年的火热,那结果恐怕就不仅仅是价格下跌那么简单。若是再加上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在其中兴风作浪,那后果更不好预料。”赵振中进一步分说利害。
陈嘉庚止住了还要说话的儿子,神色有些凝重的说道:“都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我和敬贤也算在商海浮沉多年了,竟被眼前火热的橡胶行情迷了眼,多谢振中的提醒。”接着又对陈厥福说道:“振中说的很有道理,先不说公司上市发行股票的事情,就看今年橡胶价格从原本的30元一担,上涨到了200多元一担,就极不正常。”
“大哥,我看振中说的把公司拿到美国上市的确是个不错的法子,利用眼下橡胶行情火热的时机也能获得更多的资金。而且,只要我们掌控多数股份,就仍然能掌握公司的经营。我看,待会儿把光前找来,他精通英文,又了解公司橡胶经营业务,不如就叫他到美国去经办这些事务。”陈敬贤在一边提议道。
“也好,就让光前去办这件事吧。”陈嘉庚也点头赞同。
两人所说的光前,是陈嘉庚的大女婿,名叫李光前,在后世也是一个有名的“橡胶大王”。不过,现在李光前还没有自己创业,仍在岳父陈嘉庚的谦益橡胶公司中担任职务,负责与欧美市场有关的橡胶贸易。
陈氏兄弟当着赵振中的面,就把事关自家产业兴衰的重要决定作了下来。
赵振中又建议道:“陈先生,若公司在美国上市,那还可以通过一些运做方式,让美国人做出有利于陈先生的评估。根据眼下橡胶的火热行情将原本价值1美元的资产评估为2美元甚至更多都有可能,再加上股票的溢价发行,陈先生凭公司上市获得的额外利润就是再创造两个与现在相同规模的产业也不是不可能。”
听了赵振中的建议,陈氏三人的神色都有些异样,为他小小年纪竟如此精通此道而惊异。陈厥福置疑道:“那不是弄虚作假么?这要是被发现岂不是有损陈氏企业的声誉?”
“陈先生的橡胶产业是现实存在的,并非是虚构,眼下橡胶产业火热的行情同样是现实存在的,那飞涨的橡胶价格就可以清楚的说明一切,这些可绝非是弄虚作假。”赵振中解释道:“我们只不过是利用眼下的现实情况,让美国人在规则允许的范围内做出更有利于陈先生公司上市的事情而已。”
“赚洋人的钱,我们用不着有什么心理负担。”赵振中接着补充道:“想想他们从鸦片战争到现在,通过战争赔款、不平等条约等方式从我们国家掠夺了多少财富?赚他们的钱,我们中国人要理直气壮、心安理得。”
“振中的话有道理。济民,你要记住,我们陈氏产业经营到眼下的规模,坚持‘诚信’固然是一大原因,但规则内的灵活同样必不可少。别看你年纪比振中大不少,可你还真要跟振中好好学学。”陈嘉庚对儿子提点道。而陈氏兄弟两人看向赵振中的眼神中则充满了赞赏。
“那可当不得,”赵振中急忙摇手说道:“我只是从一些书本上和道听途说得来的一点浅见而已,可不敢班门弄斧。”
赵振中不知道自己的这个建议最终能起到什么作用,不过至少不会比历史上的原本的结果更差。看着陈嘉庚的面容,他心中也有了决定,如果到时候情况仍没有多大改变的话,他将尽力帮助眼前这位不计利害,一心发展教育事业的可敬长者。
“陈先生,我想回去之后创办一个服装鞋帽加工厂,再招收、培养一批工人,不知道陈先生有没有兴趣?”赵振中又想起一事,开口邀请道。
“我这里就有胶鞋厂,可以派几名技师指点一下胶鞋生产,另外还可以优惠价格给你提供橡胶原料。振中要是需要其他帮助的话也尽管说。”陈嘉庚以为赵振中是想寻求自己的帮助,便慨然许诺。
“呵呵,我可不是想占陈先生的便宜,我倒是希望陈先生也能成为鞋帽服装厂的股东。”
“我看你现在也不象资金短缺的样子,成为股东还是算了吧。你也好多收获点利润用来收留孤儿,救助灾民,开办学校什么的。”陈嘉庚明白了赵振中的心意,不过却没有接受他的这番好意。
“陈先生高风亮节,小子感佩!”听到陈嘉庚如此好意,赵振中感到心中一阵温暖,拱手向陈嘉庚致意。
“振中年少有为,更是不差!”陈嘉庚也笑着称赞道。
一老一少,相视而笑,彼此心间竟有惺惺相惜的感觉。
“说的有些远了,还是商量一下青岛大学师资力量短缺和敬贤治病的事情吧。”陈嘉庚将话题拉回到眼下,“振中,你说说青岛大学紧缺的都是哪些专业的教师?”
“去年青岛大学开办了商科、工科、医科、农林科四个专业,招收了6个班级,共300名学生。今年学校将把去年原有专业扩充成商学院、机械学院、建筑学院、医学院、农学院,同时再成立几个新学院,主要有地质学院、数理学院、化工学院等。现在我从美国带回来的11人中基本上都是数理化工专业的人才,对于地质和农林两个专业的老师缺得比较严重些。不知道陈先生能不能帮忙解决?”
陈嘉庚听后,笑了,随即对坐在一旁倾听的大儿子陈厥福说道:“济民,你可是学得地理专业,正好这次要过去照料你二叔,就充个数吧。再从厦门大学或者南洋这边找几个懂地质或者农林水产的教师一起去。”
陈嘉庚的长子陈厥福,又名济民,陈今年31周岁,曾就读于国立国立北京大学,专业地理,懂英语。赝本陈嘉庚就想派他随同赵振中北上青岛,照料陈敬贤在崂山治病。现在听说青岛大学缺地质专业的老师,让陈厥福去正好一举两得。
谈妥有关厦门大学援助青岛大学的师资力量和照料陈敬贤治病的事情后,陈嘉庚又对赵振中说道:“敬贤治疗的事情还要振中多费心,有什么需要我帮忙的你尽管开口。可以通过济民,让他派人到福建或者新加坡这边找我。”
“多谢陈先生仗义相助,若有需要,会麻烦到陈先生的。”
……
在接下来的两天时间里,赵振中又和陈氏详细谈妥了双方在一些合作事项中的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