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战后乱局(三)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盛唐风华、银狐、续南明、唐砖
一秒记住【阿里文学 www.alwx.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继续呼唤:求关注!求点击!求收藏!求推荐!
……
河南、山东等省迭经天灾之后,又承受了长达半年之久的战乱,现在大战平息,却满世界的是是溃兵、乱匪横行,灾民、难民流离失所,一片乱世景象。不过,对北方数省的这个乱摊子,老蒋却并未多费脑筋,只在作了几处关键的安排后,便甩手把黄河以北事务交给了张学良,自己却抽调兵力去围剿日渐坐大的红军去了。
东北军入关10多万部队要控制察哈尔、河北、平津等地,监视山西,兵力根本不够用,也就顾不上解决溃兵、乱匪问题;加上东北因为得到老蒋几千万大洋的帮助,才刚刚解决了去年因中东路作战而产生的奉票危机,且东北区域也有灾情发生,张学良一时也无力兼顾北方其他省份的民生问题。
在北方几省中,河南虽然是大战的主战场之一,又经历天灾、战乱、匪祸,但与山东、山西、陕西、绥远等省份比起来,情况却要算好的。至少,老蒋对刚出任河南省主席的刘峙是完全信得过的,也提供了一定的支持。
与刘峙出掌的河南相比,山东、山西、绥远等省份就完全是一团糟。
9月5日,韩复榘被南京政府任命为山东省主席。这一任命让韩部官兵都兴高采烈,终于又有了自己的地盘,而且是从原来的河南换成了现在富庶的山东,实在太划算了。就是韩复榘自己也觉得这笔买卖值。不过当韩复榘用了一段时间了解清楚山东省的形势后,特别是他的两个请求被老蒋托词拒绝后,韩复榘的心就彻底凉了下来。
在10月初的时候,韩复榘见反蒋联军败局已定,便请求老蒋利用津浦路和山东境内大军云集的时机将盘踞在沂蒙山区的护卫军予以剿灭,以便将来山东政令、军令畅通。但老蒋却以各部连番作战已疲惫不堪,且**坐大,要调集兵力去围剿红军为托词,不同意派兵清剿护卫军。并且,老蒋还劝告他说,战端一起于民生不利,最好能通过政治方式解决护卫军问题,强行武力清剿会得不偿失云云。
韩复榘当时听了老蒋的这番劝告,心里那个腻歪就甭提了:你蒋中正刚刚结束了长达半年,动用几十万兵力排除异己的大战,现在却劝我用政治手段解决护卫军?!郁闷之下,韩复榘便退而求其次,提出为了便于山东境内的和平,希望中央能把在大战中与反蒋联军暗中有勾结的胶东刘珍年部予以调离。但这一要求却同样被老蒋推辞。老蒋的借口是刘部驻守胶东有利于防止匪患,安靖地方。
见完老蒋之后,韩复榘就没有好声气。虽说已是山东省主席,可老韩知道,自己这个省主席是有名无实。现在山东可谓是四分五裂,不但富庶的胶东地区被刘珍年盘踞着,青岛这个能带来滚滚财源的北方大港也被张学良的东北军给占去了,加上沂蒙这边还有护卫军,以及遍布山东各地的土匪,甚至连寓居大连的张宗昌也静极思动,派人到山东来拉拢旧部以图东山再起。况且,老蒋虽说把山东交给自己,现在看来也是不情不愿,不定什么时候自己这个主席就当到头了,念及种种情况,韩复榘不焦头烂额、烦躁不安才怪了。
曾长期和韩复榘搭档,现任民政厅厅长的李树春在了解情况后,分析道:“老蒋这是不想让我们占有山东啊。现在刘珍年占据胶东10几个县,兵力有3万左右,又有南京方面的支持,我们暂时动不得;青岛被张学良的东北军给掌握了,冀鲁边界东北军又有不少兵力,更不是我们现在能动的;沂蒙山区护卫军盘踞在那里多年,把那几个县给打造的铁桶一样,我们也不能去碰这个硬骨头。剩下的就是张宗昌余部和遍布山东的土匪了。”
“我看我们还是先剿灭土匪,再说其他的。清剿土匪是一省政府的职责所在,不光南京方面无法反对,就是省内刘珍年和青岛方面也无话可说。据我了解,张宗昌督鲁的时候,山东土匪总数就不下20万,这两年兵荒马乱的,土匪人数肯定是有增无减。我们正好利用剿匪的时机锻炼和扩充队伍,否则就凭我们现在三个师,加一个旅,总共两万出头的兵力,将来和其他几方比较起来可是处于下风。”
“另外,山东境内的战事虽说结束得早,可战乱过后,灾民、难民数量庞大,亟待赈济。否则一个不好闹出变乱来,反而会成为南京方面攻击我们的借口。”
“他娘的,当初甘棠东进后我们第三路军可是有六万多人,可经过这连番大战,现在竟只剩下两万来人,老蒋却说什么大战结束,各军一律要缩编,就给了我们三个师加一个旅,总共四万来人的编制。那另外两万多人的编制这么给生生抹掉了。”听李树春说及眼前的兵力,韩复榘气不打一处来的恨恨说道,“蒋中正靠不住,我们要想办法尽快扩兵,只要我们人多势众,兵强马壮,老蒋也拿我们没办法。要是我们还是这点人马,哼,等老蒋腾出手来还不定怎么拿捏我们呢。”
“灾民、难民,我也想解决。可眼下这个状况,我哪有那个财力、物力来解决?”
“山东向来富庶,青岛等地这次又没有遭受战火,总指挥不妨派人去募集钱粮以赈济民众。”李树春建议道,“哪怕我们力有未逮,可这个救助民众的姿态我们是要向社会公众表达清楚的。这也有利于我们省政府各项工作的开展。”
“荫轩你说的有道理。这件事情就交给你们民政厅负责办理。”韩复榘发泄一通之后,也冷静了下来,又想起一事,问道:“荫轩,你说我们有没有可能把护卫军拉到我们这边来?”
“这,我可说不好。”李树春思索着说道,“我上次和阮绍文一起去护卫军控制的莱芜,沿途所见,感觉那里的民众是真心拥护护卫军。而且从了解的情况看,护卫军也确实是兵强马壮。上下一心,不假外求,就怕他们不愿意接受我们的对其领导啊。不过,若是我们退一步,与他们谋求一定程度合作的话,倒未必不可行。只是我们要好好合计一下,看合作对我们双方都有那些益处,找到能打动他们的地方才行。”
“看来这护卫军也救不了急。我们还是要靠自己解决问题。”韩复榘有些失望,随即便决定道,“那就先把我们控制地面上的土匪清剿干净再说。”
与山东境内势力众多,土匪遍地,韩复榘兵力不足不同,山西境内的兵力是太多了。中原大战前,阎锡山的晋绥军扩充到了10个军30多万的兵力,现在虽说津浦路一线损失不少,可徐永昌却把陇海线上的晋绥军基本上都给带回来了,晋绥军现存的兵力加上宋哲元等人带领的西北军残部以及庞炳勋等小军阀跟随撤到山西的人马,山西省内的总兵力高达30多万。这么多的兵力根本不是大战之后,囊贫如洗的山西所能负担得起的。
大战之时,阎锡山曾提前征收全年的田赋,想尽办法寅吃卯粮,透支山西的财力、物力,战败后,阎锡山在出走前,又把山西省银行仅存的500多万大洋提走200万,除了给每个军长发了两万大洋外,其他的180多万大洋全被阎锡山带走以供自家花费。至于那剩下的300万左右资金,阎锡山让负责善后的徐永昌支派使用。可300万大洋要支撑30万部队的日常消耗以及山西全省政府机构的正常开支是远远不够的,更别说山西省政府已经欠债累累。只是,阎老西是不管这些的,在交代完事务后,便甩手离开了太原。
按照后世的说法,山西省政府早够破产条件了。由于大战把山西省内的物资消耗一空,财力、物力透支严重,省政府又无力振兴,山西境内流通的5、6千万的晋钞最终竟跌到不值200万,加上还有即将到期的3000万金融公债,山西省千万左右的人口,竟平均每人要担负8、9元之多。这8、9元可不是眼下近乎废纸的晋钞,而是实打实的大洋!在当时,一块大洋可以买16斤大米,或者5斤左右的好猪肉。每人负担8、9块大洋,对于家境殷实的并不算什么,可对于土里刨食的农民来说,一家4口人的话,那就要30多块大洋,需要4、5年的收成才能填补上,这还需要风调雨顺的年景照应。
对于经济上的危局,山西省主席商震和晋绥警备总司令徐永昌都一筹莫展,一时想不出救急的好办法,只能将希望放在中央政府和负责战后北方事宜的张学良身上。
在阎锡山离开太原后,晋绥军中却又出现了不安因素。徐永昌的老部下,原国民三军中的一些将领鼓动徐永昌自立门户。在遭到徐的拒绝后,又与徐的幕僚互通声气,要徐另立总部。只是徐永昌却坚决不同意,他认为,现在晋钞跌的厉害,薪饷却仍是原数,现在军政官员的情况也如同灾民,正是大家受苦的时候,万不能在别人办丧事的时候,自己等人却办喜事。由于徐永昌的坚持,晋绥军中的这股不安因素才得以平息下来。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徐永昌刚把晋绥军内的不安因素安抚下去,南京政府派驻山西的国民党党部却又大肆通缉、开除阎锡山的骨干分子。同时,山西的一些知识分子也在筹备成立组织,以揭发阎锡山的罪行,并准备派代表向南京、北平两地请愿。
就在商震、徐永昌等人为山西内的境况感到力不从心、焦头烂额的时候,11月初,朱庆澜却偕同赵振中等人到阳曲拜见商、徐二人。徐永昌听说朱、赵联袂来见,不由得大喜道:“这下总算能有法子应付眼下的窘困了。”
继续呼唤:求关注!求点击!求收藏!求推荐!
……
河南、山东等省迭经天灾之后,又承受了长达半年之久的战乱,现在大战平息,却满世界的是是溃兵、乱匪横行,灾民、难民流离失所,一片乱世景象。不过,对北方数省的这个乱摊子,老蒋却并未多费脑筋,只在作了几处关键的安排后,便甩手把黄河以北事务交给了张学良,自己却抽调兵力去围剿日渐坐大的红军去了。
东北军入关10多万部队要控制察哈尔、河北、平津等地,监视山西,兵力根本不够用,也就顾不上解决溃兵、乱匪问题;加上东北因为得到老蒋几千万大洋的帮助,才刚刚解决了去年因中东路作战而产生的奉票危机,且东北区域也有灾情发生,张学良一时也无力兼顾北方其他省份的民生问题。
在北方几省中,河南虽然是大战的主战场之一,又经历天灾、战乱、匪祸,但与山东、山西、陕西、绥远等省份比起来,情况却要算好的。至少,老蒋对刚出任河南省主席的刘峙是完全信得过的,也提供了一定的支持。
与刘峙出掌的河南相比,山东、山西、绥远等省份就完全是一团糟。
9月5日,韩复榘被南京政府任命为山东省主席。这一任命让韩部官兵都兴高采烈,终于又有了自己的地盘,而且是从原来的河南换成了现在富庶的山东,实在太划算了。就是韩复榘自己也觉得这笔买卖值。不过当韩复榘用了一段时间了解清楚山东省的形势后,特别是他的两个请求被老蒋托词拒绝后,韩复榘的心就彻底凉了下来。
在10月初的时候,韩复榘见反蒋联军败局已定,便请求老蒋利用津浦路和山东境内大军云集的时机将盘踞在沂蒙山区的护卫军予以剿灭,以便将来山东政令、军令畅通。但老蒋却以各部连番作战已疲惫不堪,且**坐大,要调集兵力去围剿红军为托词,不同意派兵清剿护卫军。并且,老蒋还劝告他说,战端一起于民生不利,最好能通过政治方式解决护卫军问题,强行武力清剿会得不偿失云云。
韩复榘当时听了老蒋的这番劝告,心里那个腻歪就甭提了:你蒋中正刚刚结束了长达半年,动用几十万兵力排除异己的大战,现在却劝我用政治手段解决护卫军?!郁闷之下,韩复榘便退而求其次,提出为了便于山东境内的和平,希望中央能把在大战中与反蒋联军暗中有勾结的胶东刘珍年部予以调离。但这一要求却同样被老蒋推辞。老蒋的借口是刘部驻守胶东有利于防止匪患,安靖地方。
见完老蒋之后,韩复榘就没有好声气。虽说已是山东省主席,可老韩知道,自己这个省主席是有名无实。现在山东可谓是四分五裂,不但富庶的胶东地区被刘珍年盘踞着,青岛这个能带来滚滚财源的北方大港也被张学良的东北军给占去了,加上沂蒙这边还有护卫军,以及遍布山东各地的土匪,甚至连寓居大连的张宗昌也静极思动,派人到山东来拉拢旧部以图东山再起。况且,老蒋虽说把山东交给自己,现在看来也是不情不愿,不定什么时候自己这个主席就当到头了,念及种种情况,韩复榘不焦头烂额、烦躁不安才怪了。
曾长期和韩复榘搭档,现任民政厅厅长的李树春在了解情况后,分析道:“老蒋这是不想让我们占有山东啊。现在刘珍年占据胶东10几个县,兵力有3万左右,又有南京方面的支持,我们暂时动不得;青岛被张学良的东北军给掌握了,冀鲁边界东北军又有不少兵力,更不是我们现在能动的;沂蒙山区护卫军盘踞在那里多年,把那几个县给打造的铁桶一样,我们也不能去碰这个硬骨头。剩下的就是张宗昌余部和遍布山东的土匪了。”
“我看我们还是先剿灭土匪,再说其他的。清剿土匪是一省政府的职责所在,不光南京方面无法反对,就是省内刘珍年和青岛方面也无话可说。据我了解,张宗昌督鲁的时候,山东土匪总数就不下20万,这两年兵荒马乱的,土匪人数肯定是有增无减。我们正好利用剿匪的时机锻炼和扩充队伍,否则就凭我们现在三个师,加一个旅,总共两万出头的兵力,将来和其他几方比较起来可是处于下风。”
“另外,山东境内的战事虽说结束得早,可战乱过后,灾民、难民数量庞大,亟待赈济。否则一个不好闹出变乱来,反而会成为南京方面攻击我们的借口。”
“他娘的,当初甘棠东进后我们第三路军可是有六万多人,可经过这连番大战,现在竟只剩下两万来人,老蒋却说什么大战结束,各军一律要缩编,就给了我们三个师加一个旅,总共四万来人的编制。那另外两万多人的编制这么给生生抹掉了。”听李树春说及眼前的兵力,韩复榘气不打一处来的恨恨说道,“蒋中正靠不住,我们要想办法尽快扩兵,只要我们人多势众,兵强马壮,老蒋也拿我们没办法。要是我们还是这点人马,哼,等老蒋腾出手来还不定怎么拿捏我们呢。”
“灾民、难民,我也想解决。可眼下这个状况,我哪有那个财力、物力来解决?”
“山东向来富庶,青岛等地这次又没有遭受战火,总指挥不妨派人去募集钱粮以赈济民众。”李树春建议道,“哪怕我们力有未逮,可这个救助民众的姿态我们是要向社会公众表达清楚的。这也有利于我们省政府各项工作的开展。”
“荫轩你说的有道理。这件事情就交给你们民政厅负责办理。”韩复榘发泄一通之后,也冷静了下来,又想起一事,问道:“荫轩,你说我们有没有可能把护卫军拉到我们这边来?”
“这,我可说不好。”李树春思索着说道,“我上次和阮绍文一起去护卫军控制的莱芜,沿途所见,感觉那里的民众是真心拥护护卫军。而且从了解的情况看,护卫军也确实是兵强马壮。上下一心,不假外求,就怕他们不愿意接受我们的对其领导啊。不过,若是我们退一步,与他们谋求一定程度合作的话,倒未必不可行。只是我们要好好合计一下,看合作对我们双方都有那些益处,找到能打动他们的地方才行。”
“看来这护卫军也救不了急。我们还是要靠自己解决问题。”韩复榘有些失望,随即便决定道,“那就先把我们控制地面上的土匪清剿干净再说。”
与山东境内势力众多,土匪遍地,韩复榘兵力不足不同,山西境内的兵力是太多了。中原大战前,阎锡山的晋绥军扩充到了10个军30多万的兵力,现在虽说津浦路一线损失不少,可徐永昌却把陇海线上的晋绥军基本上都给带回来了,晋绥军现存的兵力加上宋哲元等人带领的西北军残部以及庞炳勋等小军阀跟随撤到山西的人马,山西省内的总兵力高达30多万。这么多的兵力根本不是大战之后,囊贫如洗的山西所能负担得起的。
大战之时,阎锡山曾提前征收全年的田赋,想尽办法寅吃卯粮,透支山西的财力、物力,战败后,阎锡山在出走前,又把山西省银行仅存的500多万大洋提走200万,除了给每个军长发了两万大洋外,其他的180多万大洋全被阎锡山带走以供自家花费。至于那剩下的300万左右资金,阎锡山让负责善后的徐永昌支派使用。可300万大洋要支撑30万部队的日常消耗以及山西全省政府机构的正常开支是远远不够的,更别说山西省政府已经欠债累累。只是,阎老西是不管这些的,在交代完事务后,便甩手离开了太原。
按照后世的说法,山西省政府早够破产条件了。由于大战把山西省内的物资消耗一空,财力、物力透支严重,省政府又无力振兴,山西境内流通的5、6千万的晋钞最终竟跌到不值200万,加上还有即将到期的3000万金融公债,山西省千万左右的人口,竟平均每人要担负8、9元之多。这8、9元可不是眼下近乎废纸的晋钞,而是实打实的大洋!在当时,一块大洋可以买16斤大米,或者5斤左右的好猪肉。每人负担8、9块大洋,对于家境殷实的并不算什么,可对于土里刨食的农民来说,一家4口人的话,那就要30多块大洋,需要4、5年的收成才能填补上,这还需要风调雨顺的年景照应。
对于经济上的危局,山西省主席商震和晋绥警备总司令徐永昌都一筹莫展,一时想不出救急的好办法,只能将希望放在中央政府和负责战后北方事宜的张学良身上。
在阎锡山离开太原后,晋绥军中却又出现了不安因素。徐永昌的老部下,原国民三军中的一些将领鼓动徐永昌自立门户。在遭到徐的拒绝后,又与徐的幕僚互通声气,要徐另立总部。只是徐永昌却坚决不同意,他认为,现在晋钞跌的厉害,薪饷却仍是原数,现在军政官员的情况也如同灾民,正是大家受苦的时候,万不能在别人办丧事的时候,自己等人却办喜事。由于徐永昌的坚持,晋绥军中的这股不安因素才得以平息下来。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徐永昌刚把晋绥军内的不安因素安抚下去,南京政府派驻山西的国民党党部却又大肆通缉、开除阎锡山的骨干分子。同时,山西的一些知识分子也在筹备成立组织,以揭发阎锡山的罪行,并准备派代表向南京、北平两地请愿。
就在商震、徐永昌等人为山西内的境况感到力不从心、焦头烂额的时候,11月初,朱庆澜却偕同赵振中等人到阳曲拜见商、徐二人。徐永昌听说朱、赵联袂来见,不由得大喜道:“这下总算能有法子应付眼下的窘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