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文学 > 万里河山别样红 > 第十五章:砺兵鏖战(三)

第十五章:砺兵鏖战(三)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盛唐风华银狐续南明唐砖

一秒记住【阿里文学 www.alwx.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第十五章:砺兵鏖战(三)

    检查完金沙滩战场并把情况上报之后,筱原诚一郎也曾想继续南下。但板垣、笠原此前命他坐镇大同并控制怀仁,以确保后方稳定,加上搜索部队又报告说南下的交通遭到严重破坏且雷区密布,筱原诚一郎也便打消了主意,率部去了大同。

    见到三千多日军、两千多伪蒙军惨死的场景后,筱原诚一郎心头一口恶气就难以消散。可金沙滩附近的民众已逃了个干净,抓不到人来让他出气,看着沿途空荡荡的乡村,筱原诚一郎恶狠狠地命令道把沿途村庄全部烧光”[]

    到17日半夜时分,筱原诚一郎带队赶到了怀仁县城。而在他们身后,则留下了一个个或余烬未熄或火势正旺的村庄。

    筱原所部的暴行完全落入附近山头上61师侦察人员的眼中,有关消息也很快就上报到了保德前指和榆林战区司令部。当第二天有关消息被披露后,山西和西北等地民众对日军的仇恨又深刻了许多。

    日军先在天镇焚城,现在又将怀仁以南同蒲路两侧村庄给烧成了白地,这可是毁家之仇晋北内长城外迁移到西北区域内安置的百多万民众,对日军已是恨之入骨。由对日军的仇恨,晋北乃至山西和其他地方转移而来的民众却又想到西北此番收留、救助的恩情,许多人开始念叨“赵公元帅大德”之类的话语,对西北也益发归心。

    而对笠原、板垣,乃至寺内等华北日军大小头目来说,筱原在晋北的作为却让他们为之叫好板垣毫不掩饰地说道帝**队对于支那惟有征服一途,用刺刀和枪炮让支那人变成帝国统治下的良民筱原君做了他应该做的事”

    参谋长西村利温多少还顾虑点眼下,提醒道阁下,如此一来,会激起支那人对帝**队更为激烈的抵抗,增加我军前进困难的”

    “这无妨”板垣把手一挥,信心十足地说道,“等后官淳阁下带兵组建成26师团后,我们就有足够的兵力把面前的支那军队撕成粉碎我倒要看看,是帝国的刺刀和枪炮强硬,还是支那人的骨头硬”

    “阁下,就是再硬的骨头也会被帝**队砸成齑粉的”笠原适时的笑着恭维道。

    自九?一八以来所取得的一次次冒险般的成功,已经让板垣的自信膨胀到狂妄自大的地步,此时听了笠原的恭维,心下益发自得,不由得哈哈狂笑起来。

    在原本历史上,日军是在拿下大同之后,于9月30日以铃木重康的独立第11旅团为基础组建26师团的。而在这个时代,大同晚了一个月才被日军占领,26师团的组建也就被顺延到10月16日。

    尽管26师团只是一个三步兵单位制的缩水师团,但这个师团却装备有两个炮兵联队,实力不可小视。并且,后官淳等人的到来还能为板垣再增加上一万多日军。这可让板垣晋北作战的兵力更加充裕,板垣也就对几天后抵达的后官淳等人充满了期待。

    18日,板垣继续指挥日军对当面的中**队展开猛烈攻击。而此时周明远却在保德前指与庄毅、徐德健等人研究有关作战部署。

    61师已将朔县大部纳为防区,而等阎锡山在阳方口的指挥部撤离后,宁武县北部也将成为该师防区;61师则全面进驻云中山一线;六纵、十二纵两个纵队的直属部队将部署在河曲、偏关一线;十二纵的121师已进驻保德、五寨,可随时增援61或62师。不算地方警备部队和预备役,人民军在晋西北的兵力已接近9万

    此外,十二纵的122师已越过陕北长城一线,进入套内;十一纵部署在套内西部桌子山一线的112师也向东挺进。有这两个师控制套内要地,既防止日军过河南下,也为日后人民军过河北上做准备。而现在两师正配合后勤部工兵部队紧抢修套内公路。

    陕北地区,除了有晋陕行政区在当地的警备部队和预备役外,还有来自二纵、三纵的22、32两个架子师。等11月新兵结束训练补充满员后,这两个师可就近编入榆林战区轮战。

    “地面部队的部署,眼下就是这个样子。”庄毅向与会人员介绍完后,又充满信心地说道,“到11月份后,我战区将统辖六纵、十一纵、十二纵三个满编纵队,以及二纵、三纵的两个师,总兵力将达到20万多。完全可以和小鬼子好好打一场”

    训练有素、装备精良,加上工事得力,20万大军要是有针对性的使用在一个方向上,足可以歼灭日军相当的精锐力量,使其伤筋动骨听完庄毅力的介绍后,与会人员都对将来前景充满期待,神情振奋,颇有点摩拳擦掌的感觉。

    “这就忍不住了?忍不住也得忍现在是要借小鬼子来练兵,还不是和小鬼子全面开打的时候”周明远告诫众人之后,却又对庄毅说道,“地面部队的部署基本上没大问题,不过,河曲那边留点警戒兵力就够了,其他兵力加强到偏关。另外,把121师的炮兵团先加强到61师,好应对日军随后东、北两个方向的攻击。十二纵的重炮旅开赴到神池的大小严备村一带,做好随时增援的准备。”

    周明远的此番调整都很有针对性。河曲西有黄河、套内,外有偏关,在套内、偏关不失的情况下,小鬼子是不可能飞攻打的。而六纵的重炮旅和62师炮团已经布防在云中山一线,为了应对日军重火力,调十二纵炮兵部队靠前支援也就理所当然。

    “各部刺刀齐备了没有?”周明远突然问了一个看似不相关的问题。

    庄毅先是一怔,随即答道刺刀在给新兵授枪的同时就下发了,肯定不缺。”

    “检查一下,有缺损的补充上。我们枪弹是充足,和敌人拼刺刀的机会也确实极少,但凡事总有个万一,若弹药向一线阵地补充不及时或出现其他突发*况,部队要做好拼刺刀的准备。”周明远看看众人后,又补充道,“敢不敢和敌人拼刺刀,是对部队最后战斗力的考验能和小鬼子拼刺刀,并战而胜之的部队,必然具备敢战、能战的大无畏精神,战斗力也将会再上升一个台阶这个台阶和装备精良与否无关,而与官兵的作战意志紧密相连,这也是对一支部队精气神的考验”

    在人民军的训练中,拼刺是一直保留的科目。不过,以往大多强调火力歼敌,而现在周明远却提出拼刺,这让庄毅等人多少有些不解。

    “用枪炮消灭敌人不是更好吗?”不跳字。不止一个人心中有此疑惑。

    “我强调部队要准备拼刺,不是让你们放着轻重火力不用,傻乎乎地一味去和敌人拼刺,而是要求部队具备最后制敌的手段”看看众人神态,周明远庄毅他们在想,便进一步解释道,“我们现在枪炮齐备,粮弹充足,和敌人打起来自然信心十足,打得也不会差,但若弹药告尽,部队还能不能和敌人打?又能打成样?总要心里有底才好。当初你们在崂山的时候,就进行过野外生存训练,不会是现在都忘光了吧?”

    在国内其他势力眼中,西北现在就象一个爆发户,打起仗来本钱十足。如果人民军某支部队,在特殊环境下失去了现有可利用的枪炮,身边就剩刺刀或者一条打狗棍了,那能不能借此卷土重来?人说居安思危,西北现在四面都是敌人,远未到安的时候周明远强调准备拼刺,就是希望部队能继续保持一种敢于拼搏、能打恶仗的精神也想借此给部队灌输一种破釜沉舟的作战信念

    “哪能呢那可是此生最深刻的印象之一”提及早年在崂山所受过的野外生存训练,庄毅等人已经明白,“当初被整得真有点死去活来的味道,现在回想起来,才明白的苦心。那种训练,今生受用无穷会后就将命令下发,要部队加强拼刺训练,做好万一准备”

    随后,洪飞又介绍了西北空军的情况。

    尽管西北空军最早在山南发威,可洪飞、管承在山南战后就带领部分骨干人员回西北组建新的空中力量,加上这边又要和日军作战,空一团、空二团的番号也就给了现配属榆林战区的两个空军团。

    空三团的番号在给了山南鲍盛所部后,西北利用这两个月新生产战机组建的空军团也就顺理成章的成了空四团。而到年底前,还能再组建一个空五团。

    有了三个空军团,保德机场又已扩建完成,周明远等人对日作战的底气也增长了许多。为了明确空中防区,将由空一团负责解决来自朔县以北空域的敌机;空二团负责对付来自云中山以东空域的敌机;空四团则进驻榆林,既防护套内及陕北空域,也做好随时替换前方两个空军团的准备。

    “空军方面的安排就这样吧。”周明远点了点头,又肃容说道,“战区安全部门要和机场警戒部队加强防范。对于任何非经命令企图接近机场和战机的人员,包括我军人员,一律扣留,严加审查飞行人员非经批准,不得外出,不得与飞行部队以外的人私下接触,否则,解除飞行资格”

    接连战胜英国人、日本人的战机,西北空军手中的利器已成了国内外多方势力觊觎的目标。为了保证人民军在今后作战中所具有的优势,西北自然要想尽办法杜绝泄秘可能。

    为了加强安全防范,榆林战区安全部由人民军安全总部副部长滕致远亲自坐镇。在晋陕行政区主席吴鸣山以及山西移民处陈敬棠的配合下,正清查区域内所有人员,特别是近期之内进入西北区域的山西移民。到目前为止,已经甄别出日本间谍、南京力行社人员、苏联探子,甚至竟还有为英国人、德国人服务的。周明远和滕致远等人敢肯定,被抓住的这些只是部分,一定还有间谍隐藏了下来。这就需要安全部和地方政府今后细心清理了。

    周明远18日在保德的会还没开完,阎锡山要人民军接防阳方口的电报就来了。在电报中,阎锡山还特意感谢西北此前对其提供的支持,并征询周明远对二战区今后抗战的意见。

    眼见日军正加紧对雁门关、代县进行攻击,两地失守已是早晚的事,为了早些到后方组织部队在忻口抗击日军,阎锡山准备18日就撤离二战区在阳方口的前方司令部。由于这边将成为人民军防区,阎锡山在临行之前也就向周明远通报一声。昨天刚受了周明远的好处,今天阎锡山若不辞而别,那也太说不了。

    周明远思量之后,就忻口及娘子关一线的作战给阎锡山回电今山西战局,惟在忻口、娘子关两处。西北空军可为忻口贵军提供空中防护,此处情势将稍缓。而娘子关兵力虽有,但守军来源颇杂,战力不一,指挥难度必然不小,宜在正太路布置部队,以防万一。我军将坚守云中山一线,贵军对此前已遭受或正遭受严重损失部队,宜分批撤到后方整补,以使其尽早恢复战力增援忻口或娘子关。此外,正太路、同蒲线有关区域要作好撤离民众、破坏交通之准备,坚壁清野以迟滞敌军行动……”

    发完给阎锡山的电报后,周明远又让庄毅给陆东梁等人去,要求61师即刻接防阳方口、薛家凹、轩岗、神山堡一线,做好迎战日军的准备。同时,要61师拆除上阳武到轩岗之间的同蒲铁路加固有关防御工事,但对人民军控制区域内的铁路务必保留,以供兵员、物资运输用。

    阎锡山接到周明远的电报后,越琢磨越觉得可行。正对西北感慨间,楚溪春却进来报告,说人民军61师副师长顾景明带人接收阳方口来了。

    “是该走啦,再不走,就讨人嫌了”阎锡山看着已只剩一部的指挥部,心绪复杂地叹道,“希望以后还能有机会再旧地重游吧”

    阎锡山,抗战没有胜利前是没机会再来了,即便将来抗战胜利,人民军恐怕也不会把占据的地盘再让出来。况且,届时国内的情势发展恐怕也不是他现在所能预料到的。

    离开这个前方司令部后,阎锡山看到人民军在拆轩岗以东的同蒲铁路,又是一阵心疼。他转身对楚溪春问道西北这是准备拆到哪?”

    “他们那个副师长说要拆到上阳武。不过,那个顾副师长也说了,要是我军不拆,他们准备继续向南拆下去,不能便宜小鬼子。”楚溪春回答道。

    “拆为不拆?从上阳武往南的,我们撤到哪里就拆到哪里”阎锡山一听,当即说道,“这些钢轨、枕木甚至石子,拆运到忻口,就可用来加固工事用不完的,就运到晋西南。这些钢轨可都是好钢料,造枪造炮也能用得着。”

    西北实业公司已基本都拆迁到晋西南,等再过上一段也能重新组织生产。为将来长远考虑,阎锡山可要精打细算。

    阎锡山18日撤离阳方口,19日雁门关、代县就先后失守。好在卫立煌所部14军在代县与崞县之间设立了阻击阵地,使19军王靖国部得以撤了下来。

    此时,原本在平型关、茹越口一带的作战的二战区部队都已陆续后撤忻口,眼下代县又失守,19军也撤了下来,14军李默庵部也必然不会再孤军坚持多久。

    事实上,在阎锡山昨天撤到忻县之后,李默庵就接到了卫立煌“阻击日军,接应友军,见机后撤”的命令。而且,电令上连14军后撤的位置都指定好了,就在忻口西侧的南峪到大白水之间。

    在原本历史上,卫立煌部尚未赶到忻口,日军就攻占代县并向南推进。而现在,十四集团军和其他部队已开始陆续进驻忻口一线各处工事,阎、卫等人也拟定了详细的作战方案。

    由于人民军占据了云中山一线,周明远又承诺西北将坚守该线,原本历史上忻口抗战中的左路军已无再设立的必要,阎锡山也得以按照周明远建议将遭受严重损失的几支部队撤到后方整补。

    眼下,忻口正面以卫立煌十四集团军为主,辅以晋绥军第68师、第71师、第34军,以及第9军郝梦麟部、第15军刘茂恩部。忻口以东,则由第十八集团军总司令朱德率领115师、129师,以及晋绥军第73师、新编第2师,游弋于太行山与五台山之间,袭击敌人后方,以为正面作战之臂助。

    此外,杨爱源则率晋绥军独立第2旅、第3旅、第7旅、第66师为战役预备队,布置于忻县一带,以随时增援前方。此前接连征战并遭受重创的17军、35军,以及眼下的19军,将调往后方的榆次等地加紧整补。

    李默庵的14军在崞县顶了两天,在19军王靖国部撤下来后,便于21日夜间有组织的撤到忻口西侧的指定阵地。至此,二战区有关部队已做好抗击日军的准备。

    但板垣、笠原等部在攻占崞县之后,并未立即南下,而是就眼前战局与刚赶到前方的后官淳等人进行了研究。

    铃木重康被调回日本国内,后官淳出任以独立混成第11旅团为骨干组建起来的26师团师团长。这种由混成旅团扩编、辖有3个步兵联队的师团是日军编制中的丙种师团,除步兵外,还有工兵、炮兵各一个联队,加上师团部的非战斗人员,总兵力约有15500人左右。

    但作为首开3步兵联队先河的师团,26师团除了步兵之外,却辖有两个炮兵联队、一个联队级别的骑兵搜索队、一个工兵联队,以及轻重兵、通讯兵等,总兵力在两万上下。

    见到后官淳后,相互敬礼之后,板垣热诚地握着对方的手问候道后官君辛苦了今后战事还望多多指教”

    “板垣君为帝国征战才是真的辛苦,我不过是走了点路而已”后官淳笑着说道,“初来乍到,对战局情况又不熟悉,还望板垣君多指教才是”

    后官淳虽与板垣都为中将,现在也都统率师团,但他明白26师团是比不过第5师团的,他也自知作战指挥能力与板垣相比,是天差地别。板垣现在又是寺内指定的负责山西战局的指挥官,后官淳已决定按照板垣的建议去作战。

    见后官淳无意与争锋,板垣心中暗喜,便说道眼下支那政府军已被我军击溃,正要与后官君商讨今后作战。”

    随后,板垣就将已想好的作战方案对后官淳和盘托出。

    “我准备率领第5师团余部和笠原君辖下的混成第2旅团,加上两个蒙古骑兵师,一起南下攻击忻口一带二战区所部。”板垣看着后官淳继续说道,“至于晋西北的人民军,就要由混成第15旅团余部配合后官君的26师团来解决了。我的建议是26师团由东向西攻击轩岗一线,而由筱原君指挥第15旅团从北侧攻击朔县。”

    “板垣君,我师团攻击轩岗并无问题。”后官淳很痛快,但也提出了问题,“我在路过大同时,曾听筱原君说过,怀仁以南的同蒲线方向,交通已被支那军队破坏,地雷遍布,极难行进。15旅团恐怕难以按时从北侧攻击。另外,我听说西北空军也不可小视。”

    “同蒲线的情况我已知晓。我说的由北攻击,是让15旅团由雁门关外向朔县的南榆林、福善庄等地攻击。严格说来,你们两路都是由东向西,只不过是在内长城南北两侧罢了。”板垣胸有成竹地说道,“至于支那西北方面的空军,华北航空兵团已调集了近3百架战机用于支持晋北和正太路方向作战。支那西北战机是不,可数量太少,还是可以对付的”

    在通过太原的情报人员,通过种种迹象判断出西北空军战机数量不多之后,为了应对西北空军的威胁,寺内寿一和德川好敏决定集中空中力量,以数量上的优势和西北空军拼消耗。通过努力,华北航空兵团从关外又调来一些战机补充此前损耗,加上此时平汉线、同蒲线北段战事已告一段落,德川好敏便将战机集中于阳高和石家庄两个机场,以支持山西作战。

    后官淳恍然笑道板垣君部署得宜,又有航空兵助战,我乐于遵从。”

    解决了指挥协调上的事情后,板垣就向各部发布命令,要求22日一早对忻口方向发动全面攻击,对晋西北的攻击则延迟到23日凌晨。

    板垣第5师团原来有28000多兵力,国崎登原本带走了第9旅团,可寺内却从中又截留下两个大队归建第5师团,使板垣所部兵力仍有22000多。在经过连番作战后,板垣所部的第5师团仍有近两万。

    本多政材指挥的混成第2旅团,步兵有两个联队外加1个大队,此外尚有1个骑兵联队,1个野炮兵大队,以及1个工兵中队,总兵力有1万多。

    再加上两个伪蒙军骑兵师,板垣用于攻击忻口的总兵力约有33000多。而用于攻击晋西北的部队,则有26师团两万左右兵力,加上第15旅团剩余的8千多兵力,也接近3万。

    在22日,板垣指挥所部向忻口方向发动攻击时,后官淳则将26师团师团部设立在代县,以就近协调内长城南北两个方向的部队。至于26师团的前方指挥,后官淳则交给了该师团步兵指挥官黑田重德负责。眼下15旅团尚未南下,黑田重德也需要掌握部队情况,了解作战区域情况。这让人民军前方部队又得到了一天来加固工事。

    “虽然晋西北那边还没打起来,可日军分兵作战,我们这边压力可就小多了。”在忻县的指挥部里,阎锡山庆幸道。

    “是小多了”朱绶光点头承认,“听前方部队说,眼下日军只有攻击茹越口、繁峙时的多半兵力。西北不但出动空军防护,还一下子分去了若干日军,可真帮大忙了”

    阎锡山等人在这边庆幸,周明远却没这么好心情了。尽管此时日军尚未对晋西北发起攻击,可他通过破译的电报已经了15旅团要南下雁门关,以及26师团要西进轩岗的消息。

    “小鬼子还真瞧得起我们26师团成立后的首战就瞄向了这边”略一沉吟后,周明远便抓起将有关情况通报给了保德前指,要求庄毅、徐德健提醒陆东梁,并根据实际情况决定兵力和火箭弹之外重火力的使用。

    尽管日军尚未对人民军发动攻击,可算算26师团和15旅团现在所拥有的火炮数量,周明远就无法轻忽日军26师团有两个炮兵联队,每联队各有48门75口径以上火炮,加上15旅团三个个炮兵大队的36门火炮,届时61师将面临132门75口径以上火炮的攻击

    虽然人民军列装的火炮在性能上超过日军一大截,可每师炮团现在只有36门105火炮。即便121师的炮团也加强到61师,总共也才72门,数量上仍差得太大

    听了周明远所通报的情况后,庄毅仔细想想,实在放心不下,便下达命令道将十二纵重炮旅抽调一个重炮团,加强到61师告诉陆东梁,不到不得已时,重炮团不能动用”

    重炮团所拥有的是36门牵引式的155火炮,这些大家伙可比小日本的120或150口径重炮厉害得多,加上到61师后,即便数量上仍有不足,可因性能上的优势,整体上却已处于明显上风

    “周司令员前两天刚强调不能过于依赖重火力,可我们现在却不得不把看家重炮拿出来”庄毅苦笑着叹道,“希望那帮家伙这次不要太‘败家’。”

    “你放心吧,陆东梁刚吃了教训,他会掌握好的。”徐德健却看得开,开解道,“只要105炮团能解决问题,155炮团是不会动用的。”

    就在庄毅、徐德健等人患得患失,陆东梁等人焦急等待的时候,10月23日,26师团、15旅团,从内长城两侧,同时对人民军发起了攻击

    第十五章:砺兵鏖战(三)

    第十五章:砺兵鏖战(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