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七章 战争措施(中)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盛唐风华、银狐、续南明、唐砖
一秒记住【阿里文学 www.alwx.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第一百六十七章 战争措施(中)
“皇上,臣告退。”沈毕和黄永善两人知道李隽他们接下来要议论军国大事,这些大事不是他们这些做技术工作人员应该知道的,知机识趣地告退。
李隽知道他们的想法,接下来要议论的事情当然是越少人知道越好,也就允准了,道:“好吧,你们先退下。”沈毕和黄永善施礼后退了下去。
“接下来的大战将是一场战略性的决战,朝廷一定要调动所有的人力物力财力投入到这场战争中去,从现在起:一切以战争为主,一切都要服从战争,经济也要转入战时体系。”李隽把北伐之战定性为战略性的决战,如此重要的大战,必要引起各方面的高度重视,才能有足够充分的准备。
李隽的话可以概括为一句话:一切服从战争!事实了证明李隽的定性是正确的,要不是李隽没有为连串的胜利迷惑,进行了非常充分的准备的话,当旭烈兀统率的“色目军团”出现在中原时,成败还真的很难说。
“皇上圣明!”廖胜功对李隽的定性深表赞同,道:“鞑子在中原经营四十多年,其势力非常强大,不能等闲视之。中原自古是华夏的根本之地,对于朝廷来说极其重要,同样的,对于鞑子来说也是生死之事。北伐之战必然是一场事关国运,攸关华夏命运的生死大战!朝廷的准备工作一定要充分,越是充分,胜利的把握越大。”
杜大用发表看法道:“廖将军所言极是,我也是这么看。依我看,中原之地一马平川,特别适合于骑兵作战,可以充分发挥骑兵的机动性,进行长途奔袭、大纵深穿插、大迂回大包抄。可以这样认为,北伐之战敌我双方谁拥有更多的机动部队,谁拥有更多的骑兵部队,谁能更好地运用这些机动部队,谁就会取得胜利。因而,臣奏请皇上,朝廷应该组建更多的骑兵部队。此事,已经刻不容缓,还请皇上马上进行。”
“朝廷的火枪兵,特种步兵都是机动部队,然而其数量不多,影响也是极为有限,只能用作奇兵,在关键的地方投入关键的战役,打击鞑子关键部队。占大头的还是骑兵,朝廷应该想方设法尽可能组建起最多的骑兵部队。”李庭芝沉思着道:“要建骑兵,就得先推行新的马政。西汉时期,马政盛行,西汉才拥有了大量的马匹,为后来组建规模巨大的骑兵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才有‘单于夜遁逃’与封狼居胥山的华夏壮举。
“朝廷于前年开始推行新的马政,鼓励民间养马,已经初见成效,马匹数量已经大量增加,然而,由于时间短,马驹还没有长大,还不能派上用场。但是,臣可以断言,再有一两年时间,这些马驹就会长大,到那时,朝廷的骑兵部队就会大量增加。因而,臣请皇上早做准备。”
中国历史上马政最为著名的当然首推西汉的马政,正是由于西汉推行了卓有成效的马政,民间饲养了大量的马匹,再加上朝廷饲养的战马,为汉武大帝推行军事变革,大量组建骑兵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光是“漠北决战”一战西汉就出动了十万精锐骑兵,卫青与霍去病两人各率五万,两路大军好象两把尖刀,一齐插入了匈奴的胸膛,给匈奴以致命一击,再也没有恢复过来。
可以这样说,汉武大帝推行的军事变革,是中国历史上骑兵规模最大,骑兵运用得最好的时期,骑兵取得的辉煌史册留芳。
文天祥接着道:“朝廷在效仿西汉马政之外还应该有自己的特色,臣以为朝廷当立即下令禁止民间宰杀马匹,禁止吃马肉。若有特殊情况,确需宰杀马匹,也要经过朝廷审批才能执行,若不然,就发配边关。对于那些老死病死的马匹,应该修公共马园进行埋葬。马的主人可以从朝廷获得适当的补贴,马养得越多,补贴就越多;马匹若是死亡,朝廷也给予补偿,如此一来,臣相信民间马匹不用多长时间就会猛增。”
陆秀夫思索了一下,道:“皇上,臣以为几位大人说的固然有理,然远水不能解近渴。从长眼来说,几位大人的看法是对的,朝廷应该执行,但是北伐之战即将进行,时间不等人,朝廷应该另想他法获得马匹。”
他的话得到廖胜功他们的赞同,点头道:“陆大人所言有理,请问陆大人有何妙策,可以解眼下之急。”
“江南大战时,朝廷缴获了不少战马,一部分用作组建骑兵部队,一部分充实到马场生养马驹。臣以为,非常之时必行非常之法,大战即将到来,朝廷不能等着马驹长成,而应该把这些能使用的马匹重新编入军队,供骑兵使用。”陆秀夫接着发表看法。
他说得一点没错,现在南宋需要大量的骑兵部队,不能再照正常情形把那些缴获的战马用来生马驹,这些战马都是优秀的蒙古战马,要是全部编入现役的话,南宋就可以增加一支为数不少的骑兵部队。
“妙计妙计!”李庭芝他们抚掌称妙。
李庭芝不等李隽发问,道:“皇上,陆大人所言臣很是赞同。江南大战时,朝廷缴获了十四万匹战马,其中有八万匹组建了骑兵,除去死亡,还有四万多匹,应该马上编入现役,组建新的骑兵部队。”
李隽微一沉吟道:“加上这些,朝廷也有差不多十四五万骑兵了,这还是太少。”
蒙古人虽然损失了大量军队,但仍然拥有很强大的实力,十四万骑兵虽然数量不少,但是与蒙古人能够调动的骑兵比起来还是远为不如。
陆秀夫道:“皇上,臣有一策:朝廷可以向境外买马。海外之国喜好我朝糖丝绸瓷器茶叶,朝廷可以用这些东西换回优良的马匹。”
“这个主意好。”李隽补充道:“对于马匹的进口就不用收取关税了。不仅不能收关税,对于进口优良马匹的商人还要加以鼓励。当然啦,朝廷的马匹要禁止出口。”
西汉也采取了与此类似的边关贸易政策,取得了极大的成功,李庭芝他们熟知历史,自然是明白其中的好处,很是赞同。
李隽笑道:“蒙古人深知马匹的重要性,禁止与我朝进行马匹交易,要想取得蒙古良马的确不易。不过,不是没有办法,朝廷可以通过走私来进口蒙古马匹,这走私的地方最好就是这里。”走到地图前,右手按在朝鲜位置上。
朝鲜在当时叫高丽,蒙古人虽然强大,却没有打下朝鲜。朝鲜地形复杂,多山地,不利于大量使用骑兵,蒙古人对这里的戒心要小得多,通过朝鲜走私马匹的话,可以捞取不少好处,李庭芝他们拍双手赞成,道:“皇上,臣马上安排下去,派出使臣。”
李隽笑着否决道:“使臣就不用了,要派就派商人吧。”
派出使臣,朝鲜会知晓,难保他们不在蒙古人的高压下屈服,把情况通报给蒙古人,派出商人就不同了,暗中进行。李庭芝见识极快之人,一想就明白其中的好处,赞道:“皇上高见,臣不及。”
“祥甫不用自责。”李隽对廖胜功道:“马上给君玉和黄汉发去命令,要他们就近筹备马匹,可以向越南、缅甸这些国家购买。现在是冬季,他们也不能闲着,坐等春天到来,要他们尽可能组建新的骑兵,进行训练。”
张珏他们也是如此想的,就是李隽不说,他们也会执行,这只能归结于英雄所见皆同了。
“臣遵旨。”廖胜功领旨。
“皇上,臣以为如此一来,朝廷差不多有二十万骑兵部队。如此规模的骑兵,不仅是我朝历史上的第一次,也是华夏历史上的第一次,就是西汉全盛时期也没有如此规模,实是一件大喜事。”杜大用话锋一转,道:“不过,问题也很多。皇上,臣以为如何使用这些骑兵将是当务之急,不仅仅是从战术上,还要从军事理论上进行准备,要制订出一套完整的运用骑兵的规则,要军官们熟知其中诀窍,这是其一。
“其二,骑兵部队的指挥与运用,是把骑兵分散运用,还是集中使用,作为强力突击力量,这也应该首先解决。
“其三,还要建立一套行之有效,切合实际的骑兵指挥体系,便于更方便快捷地指挥骑兵,使得骑兵发挥出更大的效用。”
李隽抚掌称妙,道:“说得好,说得好,说得实在是太好。杜将军年纪轻轻就有如此远见卓识,实是难能可贵。杜将军能如此说,可以想象得到杜将军必是成竹在胸,杜将军把你没有说完的话说出来。”
“臣尊旨。”杜大用领旨,道:“兵法有云‘欲治兵,先择将’,然而臣以为光择将还不够。将者,兵之魂也,光有魂军队还不是完整的军队,还应该有军官。因而,臣以为应该选拔一批骑兵军官到军事学院里学习,现在时间紧,可以办成突击训练。”
李隽看着廖胜功问道:“廖将军,你以为呢?”
廖胜功以钦佩的口吻道:“皇上,杜将军所言正是臣所想。臣以为,不仅仅是要大量培训骑兵指挥官,还应该培养其他军官,比如火枪兵,特种步兵的军官。”
问题很明显了,现在的南宋在即将到来的中原决战中必然要使用大规模的机动部队,火枪兵和特种步兵的运用将是很重要的课题,要是没有一批指挥果断,善于把握战场情势变化的军官队伍,这两支军队难以达到预期效果。廖胜功此语是先见之明!
李庭芝他们不住点头,表示赞同。
“这事就由廖将军和杜将军负责,从全军中挑选一批拥有丰富作战经验,头脑灵活、勇敢善战、善于把握新事物的年青军官进行一次突击培训,把他们的军事指挥水平提升一个档次。”李隽看着杜大用问道:“杜将军以为骑兵是集中用好,还是分散用好?”
杜大用作了一个非常形象的比喻,把右手五揸开,道:“皇上,请看。臣的右手五指揸开,难以给对手以有力的一击,要是握成一个拳头,那就不同了,可以给敌人强有力的一击。这是为什么呢?这就是力分则弱,力聚则强。用兵之道也与此相同,臣以为骑兵集中使用比分散使用更为有利。皇上,臣一点愚见,不足为凭,还请上圣裁。”
“集中使用军队,以期形成强有力的突击力量正是古德里安装甲战理论的核心。这些古人,真是了不起,比起那么只知道一味吹嘘发明了坦克却没有用好坦克保守的英国人比起来,高明了不知道多少倍。要是给他们坦克的话,他们肯定会泡制出不逊于古德里安的装备战理论。”李隽在心里大为赞叹,问道:“你们以为怎么样?”
文天祥一脸钦佩地道:“皇上,杜将军的话非常形象,臣只有钦佩之心,实于异议。”
“文大人所言,实是臣等心里话。”陆秀夫发表看法,道:“臣虽不谙军事,有了杜将军的比喻,臣也是心如明镜了。”
李隽欢快地笑道:“记得在试验火炮时,廖将军曾发表高见,我赞美廖将军‘能与吴孙论兵者,舍廖将军其谁欤?’现在,我还要再说一次,能与孙吴论兵者,在廖将军以外,还有杜将军。杜将军此言已经不仅仅是战术问题,也不仅仅是军事理论问题,还是一个战略性的问题。这些问题,足以著书立说了,却给你三言两语辨析无误,实是了不起。”
古德里安泡泡制装甲战理论花了十多二十年时间,把他的讲义编撰在一起才有《前进!坦克》一书的问世,从而改写了现代战争的模式,而杜大用只用一个拳头就把集中使用力量的好处说得非常透彻明了,比起古德里安的伟大,一点也不逊色。
“皇上过奖,臣实是愧不敢当。”杜大用恭敬地谦虚。
李隽想了一下,道:“为了把这些骑兵更好地组织、训练、指挥,我决定,正式成立骑兵指挥部,就由杜将军来负责。你们以为怎么样?”
杜大用年青,但是他的见识与他的年龄不成比例,他具有卓越的战略眼光,什么事情总是想到前面,总是能从大处着眼,能够把握全局,能够很好地协调各个方面。更难得的是,他对新事物的把握能力让人吃惊,其对新事物的把握能力比起以善于把握新事物著称的廖胜功也是未遑多让,要是由他主持骑兵部队的工作,肯定是一个大好局面。
李隽这一任命实是众人心里所想,尽皆点头赞同。
杜大用却不敢受,谦道:“皇上,杜大用年轻识浅,不到之处尚多,万不敢当此重任,还请皇上另委贤能。”
“那你认为谁更合适?”李隽笑问道。
杜大用想也没有想道:“皇上,廖将军比臣合适。”
廖胜功和杜大用相比,同样具有卓越的战略眼光,善于把握新事物,具有高超的协调艺术,能够很好地协调各个方面的工作,还具有杜大用没有的丰富作战经验,特别善长泡制切合实际的新军事理论,要是由他来主持骑兵部队的工作肯定不会有问题。杜大用此方实是再正确也没有了。
“廖将军负责自是不会有问题,不过,廖将军手边的事情已经很多了,要是他再来负责的话,别的不说,累也会把廖将军累垮,你就不用谦虚了,勉为其难吧。”李隽拍拍杜大用的肩头道:“有句话说的好:当仁则不让!现在正是朝廷用人之际,你要有这种使命感。”
话说到这份上,杜大用也无法再推了,只能应道:“臣遵旨。”
李隽接着道:“杜将军,我在想,中原决战时,骑兵将是主角,因而打造一支能征善战的骑兵部队将是当务之急,你要把现在的资源进行整合。你肩负着朝廷的兴亡,华夏百姓的未来,还请你多多努力。”
“皇上请放心,臣尽心竭力,万死不辞!”杜大用信心十足地道。
李隽对廖胜功道:“廖将军,整合骑兵部队必然要牵扯到方方面面,你这个军队的大管家可得多费心,和杜将军通力合作,打造出一支为数二十万的铁骑。”
“皇上请放心!臣别的不敢说,有一点可以保证,杜将军需要什么,臣就给什么!”廖胜功当然明白骑兵部队在北伐时具有的重要作用,打造铁骑自是责无旁贷。
李隽很是放心地道:“有你这句话我就放心喽。朕相信,有了一支能征善战的虎狼之师,何愁鞑子不破!”目光炯炯地望着北方。
第一百六十七章 战争措施(中)
“皇上,臣告退。”沈毕和黄永善两人知道李隽他们接下来要议论军国大事,这些大事不是他们这些做技术工作人员应该知道的,知机识趣地告退。
李隽知道他们的想法,接下来要议论的事情当然是越少人知道越好,也就允准了,道:“好吧,你们先退下。”沈毕和黄永善施礼后退了下去。
“接下来的大战将是一场战略性的决战,朝廷一定要调动所有的人力物力财力投入到这场战争中去,从现在起:一切以战争为主,一切都要服从战争,经济也要转入战时体系。”李隽把北伐之战定性为战略性的决战,如此重要的大战,必要引起各方面的高度重视,才能有足够充分的准备。
李隽的话可以概括为一句话:一切服从战争!事实了证明李隽的定性是正确的,要不是李隽没有为连串的胜利迷惑,进行了非常充分的准备的话,当旭烈兀统率的“色目军团”出现在中原时,成败还真的很难说。
“皇上圣明!”廖胜功对李隽的定性深表赞同,道:“鞑子在中原经营四十多年,其势力非常强大,不能等闲视之。中原自古是华夏的根本之地,对于朝廷来说极其重要,同样的,对于鞑子来说也是生死之事。北伐之战必然是一场事关国运,攸关华夏命运的生死大战!朝廷的准备工作一定要充分,越是充分,胜利的把握越大。”
杜大用发表看法道:“廖将军所言极是,我也是这么看。依我看,中原之地一马平川,特别适合于骑兵作战,可以充分发挥骑兵的机动性,进行长途奔袭、大纵深穿插、大迂回大包抄。可以这样认为,北伐之战敌我双方谁拥有更多的机动部队,谁拥有更多的骑兵部队,谁能更好地运用这些机动部队,谁就会取得胜利。因而,臣奏请皇上,朝廷应该组建更多的骑兵部队。此事,已经刻不容缓,还请皇上马上进行。”
“朝廷的火枪兵,特种步兵都是机动部队,然而其数量不多,影响也是极为有限,只能用作奇兵,在关键的地方投入关键的战役,打击鞑子关键部队。占大头的还是骑兵,朝廷应该想方设法尽可能组建起最多的骑兵部队。”李庭芝沉思着道:“要建骑兵,就得先推行新的马政。西汉时期,马政盛行,西汉才拥有了大量的马匹,为后来组建规模巨大的骑兵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才有‘单于夜遁逃’与封狼居胥山的华夏壮举。
“朝廷于前年开始推行新的马政,鼓励民间养马,已经初见成效,马匹数量已经大量增加,然而,由于时间短,马驹还没有长大,还不能派上用场。但是,臣可以断言,再有一两年时间,这些马驹就会长大,到那时,朝廷的骑兵部队就会大量增加。因而,臣请皇上早做准备。”
中国历史上马政最为著名的当然首推西汉的马政,正是由于西汉推行了卓有成效的马政,民间饲养了大量的马匹,再加上朝廷饲养的战马,为汉武大帝推行军事变革,大量组建骑兵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光是“漠北决战”一战西汉就出动了十万精锐骑兵,卫青与霍去病两人各率五万,两路大军好象两把尖刀,一齐插入了匈奴的胸膛,给匈奴以致命一击,再也没有恢复过来。
可以这样说,汉武大帝推行的军事变革,是中国历史上骑兵规模最大,骑兵运用得最好的时期,骑兵取得的辉煌史册留芳。
文天祥接着道:“朝廷在效仿西汉马政之外还应该有自己的特色,臣以为朝廷当立即下令禁止民间宰杀马匹,禁止吃马肉。若有特殊情况,确需宰杀马匹,也要经过朝廷审批才能执行,若不然,就发配边关。对于那些老死病死的马匹,应该修公共马园进行埋葬。马的主人可以从朝廷获得适当的补贴,马养得越多,补贴就越多;马匹若是死亡,朝廷也给予补偿,如此一来,臣相信民间马匹不用多长时间就会猛增。”
陆秀夫思索了一下,道:“皇上,臣以为几位大人说的固然有理,然远水不能解近渴。从长眼来说,几位大人的看法是对的,朝廷应该执行,但是北伐之战即将进行,时间不等人,朝廷应该另想他法获得马匹。”
他的话得到廖胜功他们的赞同,点头道:“陆大人所言有理,请问陆大人有何妙策,可以解眼下之急。”
“江南大战时,朝廷缴获了不少战马,一部分用作组建骑兵部队,一部分充实到马场生养马驹。臣以为,非常之时必行非常之法,大战即将到来,朝廷不能等着马驹长成,而应该把这些能使用的马匹重新编入军队,供骑兵使用。”陆秀夫接着发表看法。
他说得一点没错,现在南宋需要大量的骑兵部队,不能再照正常情形把那些缴获的战马用来生马驹,这些战马都是优秀的蒙古战马,要是全部编入现役的话,南宋就可以增加一支为数不少的骑兵部队。
“妙计妙计!”李庭芝他们抚掌称妙。
李庭芝不等李隽发问,道:“皇上,陆大人所言臣很是赞同。江南大战时,朝廷缴获了十四万匹战马,其中有八万匹组建了骑兵,除去死亡,还有四万多匹,应该马上编入现役,组建新的骑兵部队。”
李隽微一沉吟道:“加上这些,朝廷也有差不多十四五万骑兵了,这还是太少。”
蒙古人虽然损失了大量军队,但仍然拥有很强大的实力,十四万骑兵虽然数量不少,但是与蒙古人能够调动的骑兵比起来还是远为不如。
陆秀夫道:“皇上,臣有一策:朝廷可以向境外买马。海外之国喜好我朝糖丝绸瓷器茶叶,朝廷可以用这些东西换回优良的马匹。”
“这个主意好。”李隽补充道:“对于马匹的进口就不用收取关税了。不仅不能收关税,对于进口优良马匹的商人还要加以鼓励。当然啦,朝廷的马匹要禁止出口。”
西汉也采取了与此类似的边关贸易政策,取得了极大的成功,李庭芝他们熟知历史,自然是明白其中的好处,很是赞同。
李隽笑道:“蒙古人深知马匹的重要性,禁止与我朝进行马匹交易,要想取得蒙古良马的确不易。不过,不是没有办法,朝廷可以通过走私来进口蒙古马匹,这走私的地方最好就是这里。”走到地图前,右手按在朝鲜位置上。
朝鲜在当时叫高丽,蒙古人虽然强大,却没有打下朝鲜。朝鲜地形复杂,多山地,不利于大量使用骑兵,蒙古人对这里的戒心要小得多,通过朝鲜走私马匹的话,可以捞取不少好处,李庭芝他们拍双手赞成,道:“皇上,臣马上安排下去,派出使臣。”
李隽笑着否决道:“使臣就不用了,要派就派商人吧。”
派出使臣,朝鲜会知晓,难保他们不在蒙古人的高压下屈服,把情况通报给蒙古人,派出商人就不同了,暗中进行。李庭芝见识极快之人,一想就明白其中的好处,赞道:“皇上高见,臣不及。”
“祥甫不用自责。”李隽对廖胜功道:“马上给君玉和黄汉发去命令,要他们就近筹备马匹,可以向越南、缅甸这些国家购买。现在是冬季,他们也不能闲着,坐等春天到来,要他们尽可能组建新的骑兵,进行训练。”
张珏他们也是如此想的,就是李隽不说,他们也会执行,这只能归结于英雄所见皆同了。
“臣遵旨。”廖胜功领旨。
“皇上,臣以为如此一来,朝廷差不多有二十万骑兵部队。如此规模的骑兵,不仅是我朝历史上的第一次,也是华夏历史上的第一次,就是西汉全盛时期也没有如此规模,实是一件大喜事。”杜大用话锋一转,道:“不过,问题也很多。皇上,臣以为如何使用这些骑兵将是当务之急,不仅仅是从战术上,还要从军事理论上进行准备,要制订出一套完整的运用骑兵的规则,要军官们熟知其中诀窍,这是其一。
“其二,骑兵部队的指挥与运用,是把骑兵分散运用,还是集中使用,作为强力突击力量,这也应该首先解决。
“其三,还要建立一套行之有效,切合实际的骑兵指挥体系,便于更方便快捷地指挥骑兵,使得骑兵发挥出更大的效用。”
李隽抚掌称妙,道:“说得好,说得好,说得实在是太好。杜将军年纪轻轻就有如此远见卓识,实是难能可贵。杜将军能如此说,可以想象得到杜将军必是成竹在胸,杜将军把你没有说完的话说出来。”
“臣尊旨。”杜大用领旨,道:“兵法有云‘欲治兵,先择将’,然而臣以为光择将还不够。将者,兵之魂也,光有魂军队还不是完整的军队,还应该有军官。因而,臣以为应该选拔一批骑兵军官到军事学院里学习,现在时间紧,可以办成突击训练。”
李隽看着廖胜功问道:“廖将军,你以为呢?”
廖胜功以钦佩的口吻道:“皇上,杜将军所言正是臣所想。臣以为,不仅仅是要大量培训骑兵指挥官,还应该培养其他军官,比如火枪兵,特种步兵的军官。”
问题很明显了,现在的南宋在即将到来的中原决战中必然要使用大规模的机动部队,火枪兵和特种步兵的运用将是很重要的课题,要是没有一批指挥果断,善于把握战场情势变化的军官队伍,这两支军队难以达到预期效果。廖胜功此语是先见之明!
李庭芝他们不住点头,表示赞同。
“这事就由廖将军和杜将军负责,从全军中挑选一批拥有丰富作战经验,头脑灵活、勇敢善战、善于把握新事物的年青军官进行一次突击培训,把他们的军事指挥水平提升一个档次。”李隽看着杜大用问道:“杜将军以为骑兵是集中用好,还是分散用好?”
杜大用作了一个非常形象的比喻,把右手五揸开,道:“皇上,请看。臣的右手五指揸开,难以给对手以有力的一击,要是握成一个拳头,那就不同了,可以给敌人强有力的一击。这是为什么呢?这就是力分则弱,力聚则强。用兵之道也与此相同,臣以为骑兵集中使用比分散使用更为有利。皇上,臣一点愚见,不足为凭,还请上圣裁。”
“集中使用军队,以期形成强有力的突击力量正是古德里安装甲战理论的核心。这些古人,真是了不起,比起那么只知道一味吹嘘发明了坦克却没有用好坦克保守的英国人比起来,高明了不知道多少倍。要是给他们坦克的话,他们肯定会泡制出不逊于古德里安的装备战理论。”李隽在心里大为赞叹,问道:“你们以为怎么样?”
文天祥一脸钦佩地道:“皇上,杜将军的话非常形象,臣只有钦佩之心,实于异议。”
“文大人所言,实是臣等心里话。”陆秀夫发表看法,道:“臣虽不谙军事,有了杜将军的比喻,臣也是心如明镜了。”
李隽欢快地笑道:“记得在试验火炮时,廖将军曾发表高见,我赞美廖将军‘能与吴孙论兵者,舍廖将军其谁欤?’现在,我还要再说一次,能与孙吴论兵者,在廖将军以外,还有杜将军。杜将军此言已经不仅仅是战术问题,也不仅仅是军事理论问题,还是一个战略性的问题。这些问题,足以著书立说了,却给你三言两语辨析无误,实是了不起。”
古德里安泡泡制装甲战理论花了十多二十年时间,把他的讲义编撰在一起才有《前进!坦克》一书的问世,从而改写了现代战争的模式,而杜大用只用一个拳头就把集中使用力量的好处说得非常透彻明了,比起古德里安的伟大,一点也不逊色。
“皇上过奖,臣实是愧不敢当。”杜大用恭敬地谦虚。
李隽想了一下,道:“为了把这些骑兵更好地组织、训练、指挥,我决定,正式成立骑兵指挥部,就由杜将军来负责。你们以为怎么样?”
杜大用年青,但是他的见识与他的年龄不成比例,他具有卓越的战略眼光,什么事情总是想到前面,总是能从大处着眼,能够把握全局,能够很好地协调各个方面。更难得的是,他对新事物的把握能力让人吃惊,其对新事物的把握能力比起以善于把握新事物著称的廖胜功也是未遑多让,要是由他主持骑兵部队的工作,肯定是一个大好局面。
李隽这一任命实是众人心里所想,尽皆点头赞同。
杜大用却不敢受,谦道:“皇上,杜大用年轻识浅,不到之处尚多,万不敢当此重任,还请皇上另委贤能。”
“那你认为谁更合适?”李隽笑问道。
杜大用想也没有想道:“皇上,廖将军比臣合适。”
廖胜功和杜大用相比,同样具有卓越的战略眼光,善于把握新事物,具有高超的协调艺术,能够很好地协调各个方面的工作,还具有杜大用没有的丰富作战经验,特别善长泡制切合实际的新军事理论,要是由他来主持骑兵部队的工作肯定不会有问题。杜大用此方实是再正确也没有了。
“廖将军负责自是不会有问题,不过,廖将军手边的事情已经很多了,要是他再来负责的话,别的不说,累也会把廖将军累垮,你就不用谦虚了,勉为其难吧。”李隽拍拍杜大用的肩头道:“有句话说的好:当仁则不让!现在正是朝廷用人之际,你要有这种使命感。”
话说到这份上,杜大用也无法再推了,只能应道:“臣遵旨。”
李隽接着道:“杜将军,我在想,中原决战时,骑兵将是主角,因而打造一支能征善战的骑兵部队将是当务之急,你要把现在的资源进行整合。你肩负着朝廷的兴亡,华夏百姓的未来,还请你多多努力。”
“皇上请放心,臣尽心竭力,万死不辞!”杜大用信心十足地道。
李隽对廖胜功道:“廖将军,整合骑兵部队必然要牵扯到方方面面,你这个军队的大管家可得多费心,和杜将军通力合作,打造出一支为数二十万的铁骑。”
“皇上请放心!臣别的不敢说,有一点可以保证,杜将军需要什么,臣就给什么!”廖胜功当然明白骑兵部队在北伐时具有的重要作用,打造铁骑自是责无旁贷。
李隽很是放心地道:“有你这句话我就放心喽。朕相信,有了一支能征善战的虎狼之师,何愁鞑子不破!”目光炯炯地望着北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