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三章 汉室江山,代有忠良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盛唐风华、银狐、续南明、唐砖
一秒记住【阿里文学 www.alwx.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朱祁钰玩味的看着群臣们议论纷纷。
奉天殿朝议是大明最严肃庄重的场合,会有纠仪官,接见外国使臣、确定国家大事和方向。
文华殿廷议,则是吵架的地方,主要是制定各种政策,各方在廷议的时候,通常会因为一些政策上的调整吵来吵去,但一般不会交头接耳。
而到了讲武堂聚贤阁,那就是百无禁忌了,通常会小声议论,交头接耳,主要是讨论财经事务。
个人觐见,只要言之有理,没什么不能说的话。
朱祁钰已经讲了很多的故事,比如倭国有金山银山、爪哇和忽鲁谟斯跺跺脚就流油、罗马有象牙为门,但是这些故事的吸引力并不是很大。
户部对去倭国开采金山银山最为积极,因为要解决钱荒,去爪哇忽鲁谟斯挖油,礼部最积极,因为要照亮大明每家每户,去撒马尔罕、罗马找象牙,那更是没太多的人响应。
但是一说有耕地,所有人立刻闻风而动,所有人都异常的积极。
种地,是人民所同欲,国用之一端。
这玩意儿的吸引力,比黄金白银石油,更大,而且就在家门口,就有一座0.3浙的大岛等待着大明去开发。
朱祁钰发现用耕地去叙事,吸引力最大,而且最容易被人接受。
“朕也想造船开海,兵部也想造船训练水师,礼部也想造船,户部也想造船,这是工部的差事,工部更想造船。”朱祁钰开口打断了朝臣们的议论。
工部自从陛下登基之后,才有了活儿干,他们在宣德和正统年间,就做了两个大工程,皇陵。
宣宗的皇陵乃是外戚彭城伯张昶督办,稽戾王的皇陵是会昌伯府孙忠督办,工部就是个打杂的。
自从陛下登基之后,工部才在石景厂小试牛刀,随后官厂营造工部终于有了活儿干。
没活干,就没权力,工部勉强算是墨家余孽,权力居于六部之末。
王直坐直了身子说道:“陛下,吏部也支持造船,臣观鸡笼岛至少有三府之地,三司使、各地知府等官职,也是吏部所愿。”
王直需要表明一下自己的态度,虽然他从来没上谏过要造船,但是只要是设立新省,那就是一大堆的官员任命,吏部自然愿意支持造船。
他是装糊涂的师爷,但是此刻,他需要表态下。
大明的官太多了,一个坑,最少排队等着三个人,这就是此刻现状。
吏部当然愿意多府,大家都能升官,吏部也少被骂几句。
刑部尚书俞士悦左看看右看看,六部怎么又只剩下自己未能表态了?
他赶忙说道:“陛下啊,臣也支持造船!”
至于原因,俞士悦一时间不知道从刑部的职能上怎么论述此事,他想了想说道:“从社会安定的角度来看…总之,臣就是支持。”
人地矛盾会造成许多的冲突,尤其是一些群体事件,会给刑部造成极大的困扰。
每年夏秋二税,武装抗税,此起彼伏,开海、造船、开荒对于缓解人地矛盾,减轻恶性案件,都有极大的意义。
俞士悦只是一时情急,嘴笨不知道怎么讲明白自己的想法,但是他本意上是支持的。
都察院的总宪陈镒十分确信的说道:“陛下,让臣去鸡笼岛吧!”
陈镒实在是受够了自己手下这帮蠢货,他们总是喋喋不休,看不清楚朝中的局势也就罢了,可是总是招惹不该招惹的人。
先打礼部胡濙,被胡濙喷的满地鸡毛,然后再瞄准了吏部天官王直,被一个礼部的小小侍读学士,反将一军。
陈镒觉得自己还是去地方办点实事的好,做这个总宪,如坐针毡。
无论是做大了总宪的位置上,总是会由衷的说一句:不当也罢!
陈镒十分确信的说道:“陛下,新辟之地,一定需要治水,修建水利,臣在张秋治水,又到河套治水,有治水经验,臣去了鸡笼岛,不出三年,臣就给陛下开辟千里良田!”
新辟之地必然兴修水利,陈镒说的很有道理。
朱祁钰看着群臣都表态了,确定了造船的必要性,甚至陈镒都打算亲自去地方做巡抚总督了,用实际行动俩支持造船。
朱祁钰看向了金濂说道:“金尚书,户部的船匠册,有多久没有重新补录了?当年太宗文皇帝打造大明水师的时候,在册住坐工匠就有两万余名,不在册服徭役的大约有一万余人。”
“二十八年了。”金濂思索了一下,叹了口气。
如同五十年未曾更新的富户册一样,船匠册已经二十八年未曾更新了。
永乐六年设造匠册以便清勾,在册工匠共包括艌、箬篷、竹匠、索、船木、铁匠等,共计两万余人。
比如苏州府长洲县共有五百二十三名,艌匠二百七十名,箬篷匠七十八名,竹匠八十六名,索匠四十三名,船木匠二十一名,铁匠二十五名。
这两万余人可是两万户的住坐匠,每年光是给银就超过了九千两、三十万石米。
“木则杉、楠、松、檀、杂木,竹则青竹、猫竹、筀竹、笪竹,铁则切铁、钢铁、建铁、新钉、黄钉、钉坯、铁线、铁砧、铁条、篙错、秤铊,这些咱们大明的能造吗?”朱祁钰看向了石璞问道,石璞从开封府回京述职,朱祁钰留他参加盐铁会议。
石璞无奈的说道:“不能。”
二十八年未曾开海,大明除了失去了工匠,还失去了产业链,怎么造?拿着图纸,按图索骥,只能找到蛤蟆,找不到千里马。
朱祁钰又看向胡濙开口问道:“胡尚书,正统九年,稽戾王下旨让郭琰造船,提领八府造船,现在郭琰人在贵州,当初的工匠们作鸟兽散,胡尚书,人心价几何?”
胡濙摇头说道:“人心无价。”
正统九年造好了一百二十条船,最后却是被所谓民变付之一炬,工匠后来都散了,人心一散,朝廷再开口造船,哪有那么容易?
多少船匠给私家造船,不比给你公家造船来的安全?至少私家造船不会发生民变,大火烧船之事。
朱祁钰看了一圈,无奈的说道:“朝廷已经失去了造五千料封舟、宝船五类的能力,这就是二十八年的果。”
宝船共计六类最大的那一艘叫封舟,通常是五千料,九桅十二帆,满载排水量约两千五百吨。
剩余五种,按照使用用途不同,从一千五百料到两千五百料不等,也就是排水量从七百五十吨到一千五百吨。
麦哲伦环球航行的旗舰特里尼达号,不过一百一十吨。
大明已经失去了造一千料以上大船的能力,最大能造的不过是四百料的战座船,是专门海上作战的战斗舰。谷
大明自己阉割了自己的造船能力,有人在制造这种风力,阻拦朝廷开海,甚至不惜制造民变。
大明失去了无敌舰队之后,这些鼓噪风力之人,尤其是海商,并没有得到好处。
因为航路被堵塞,海盗变得猖獗、倭寇开始泛滥、藩属不臣之心之行比比皆是。
海盗倭寇甚至在琉球国的首里城,制造了一场火并。
朱祁钰继续说道:“永乐六年,太宗文皇帝下旨领遮洋海船漕运八十万石至北衙,走会通河、卫河以平地漕船转运,永乐十年再增漕粮一百万。”
“宣德五年,五百遮洋船至淮安厂修理,不果,再至临清厂修理不果,至龙江造船厂修理不果,各回原卫修理。”
“正统元年,九岁的稽戾王下令,造船旗军不与操守之事,岁运遮洋海船于本处修理。”
“正统三年至正统五年,焚毁破旧船,龙江造船厂九塘仅剩七号塘。”
“正统十年,稽戾王下令,不给人匠工办、军余工办、减存料办禀给。”
减存料,就是负责造船仓库等民夫劳力。
正统十年,因为想要下西洋失败,稽戾王直接停了禀俸,轰轰烈烈的永乐造船活动,彻底画上了句号。
现在想起来造船了?早干嘛去了?
把一盆水泼出去,很容易;把泼出去的水收回来,却很难。
杀死一个人,很容易;让死亡的人重新获得生命,根本不可能。
破坏总是比建设容易。
从明仁宗开始到稽戾王,这二十八年的时间,终于将当初建设的毁的一干二净。
朱祁钰说完了,整个会议室内一片沉默,安静到了极点。
陛下所说的都是实情,正统年间的事儿,他们大多都是亲历者,现在想要重新建设大明造船业,比当初永乐年间更加困难。
因为人心已经完全散了,还想着开海的基本都是孤魂野鬼,也没有那个条件了。
朱祁钰看着群臣,平静的说道:“造船可以,钱不是问题,户部没有银子,朕有的是。”
“可是怎么造?”
“木材用什么?工匠从哪里找?厂建在哪里?造多少?造什么?这都需要细细商量才是。”
盐铁财经会议第一次如此的安静,陛下说了现象,也说了问题,更找了具体的原因,现在是解决方案的讨论了。
于谦看着众人都不说话,开口说道:“陛下,其实没想的那么糟糕,比如最棘手的船匠之事,陛下下旨号召船匠到造船厂做住坐工匠,自然就有船匠了。”
朱祁钰眉头紧皱的看着于谦,因为于谦说了一段莫名其妙的话。
什么叫做自然就有了?难不成真的有一声令下,华夏十万工匠纷至沓来的事情发生?
“真的吗?”朱祁钰疑惑的问道。
于谦点头说道:“真的,陛下下旨之后,送死的事儿,都有人做。”
“正统十四年十月出,瓦剌破紫荆关入京畿,臣上奏要出城守战,二十二万人都出城,驻扎在了城外民舍。”
“景泰元年正月,闻瓦剌再度南下战宣府,颍国公杨武襄杨洪下令组建墩台远侯夜不收,陛下赐飞鱼服,二百八十二人应征,夜不收哨,深入虏营。”
“现如今夜不收已有三千余人,依旧散在草原上,鞑靼、兀良哈不敢拿下,因为一旦南下,这三千夜不收就会把他们的后方搅成一锅粥。”
“景泰三年南衙叛乱,贵州九溪十八洞,就连罗炳忠这样的举人都去了贵州,至今四勇团营仍在贵州。”
“陛下,工匠之事勿虑,定策之后,自然会有。”
于谦举了很多的例子,这一件件一桩桩,无不在说明一个问题,朱祁钰手中的圣旨,重若万钧。
于谦总结性的说道:“陛下,木料、选址、营建这类的事,自然要细细商定,唯独人的事儿,不用当做顾虑。”
“从古至今,就有为义不苟合之人,有位不苟尊之人,有持节守正之人,有卑身贱体之人,有夙兴夜寐之人。”
“汉室江山,代有忠良,一朝举臂,复国、雪耻、亡恨诶。”
最后一句是《帝姬怨》中的最后一句,当初朱祁钰在太常寺听唐云燕唱帝姬怨,只听到了一半,未曾听完。
当初于谦从巡查边方回京,老马死在了路上,他将马肉分而食之之后,就唱过一次。
于谦感慨万千的说道:“这一类的人,就是现在又何尝少呢?”
“说是礼崩乐坏,说是人心不古,说是善名归己恶名归上,说是贵己自私,不肯损一毫,说一部分人则可,若是说大明亿兆之人,皆是如此。”
“臣不信。”
“陛下信吗?”
朱祁钰摇头说道:“朕亦不信。”
于谦这么个人,活生生的例子,就在这摆着呢,若非朱祁钰本人给力,于谦心力早就熬干了。
朱祁钰有点愕然,他其实最担心的就是工匠问题,为此翻了很多的文牍,结果于少保说不用担心,自然会有。
而且说的还很有道理。
“然也。”于谦的话说完了。
他的意思很明确,不需要担心工匠的问题,只要陛下是真的要做这件事,工匠反而是最不用担心的那个。
朱祁钰十分确信的说道:“但是,越是忠贞之臣民,朕越是不可辜负之。”
保护夜不收重要,还是长洲诗社的两个笔杆子苏平苏正重要?
朱祁钰在这件事上,始终拎得清,既然是重建,既然工匠不缺,那就得给待遇、给荣誉、给劳动报酬、给优待。
朱祁钰玩味的看着群臣们议论纷纷。
奉天殿朝议是大明最严肃庄重的场合,会有纠仪官,接见外国使臣、确定国家大事和方向。
文华殿廷议,则是吵架的地方,主要是制定各种政策,各方在廷议的时候,通常会因为一些政策上的调整吵来吵去,但一般不会交头接耳。
而到了讲武堂聚贤阁,那就是百无禁忌了,通常会小声议论,交头接耳,主要是讨论财经事务。
个人觐见,只要言之有理,没什么不能说的话。
朱祁钰已经讲了很多的故事,比如倭国有金山银山、爪哇和忽鲁谟斯跺跺脚就流油、罗马有象牙为门,但是这些故事的吸引力并不是很大。
户部对去倭国开采金山银山最为积极,因为要解决钱荒,去爪哇忽鲁谟斯挖油,礼部最积极,因为要照亮大明每家每户,去撒马尔罕、罗马找象牙,那更是没太多的人响应。
但是一说有耕地,所有人立刻闻风而动,所有人都异常的积极。
种地,是人民所同欲,国用之一端。
这玩意儿的吸引力,比黄金白银石油,更大,而且就在家门口,就有一座0.3浙的大岛等待着大明去开发。
朱祁钰发现用耕地去叙事,吸引力最大,而且最容易被人接受。
“朕也想造船开海,兵部也想造船训练水师,礼部也想造船,户部也想造船,这是工部的差事,工部更想造船。”朱祁钰开口打断了朝臣们的议论。
工部自从陛下登基之后,才有了活儿干,他们在宣德和正统年间,就做了两个大工程,皇陵。
宣宗的皇陵乃是外戚彭城伯张昶督办,稽戾王的皇陵是会昌伯府孙忠督办,工部就是个打杂的。
自从陛下登基之后,工部才在石景厂小试牛刀,随后官厂营造工部终于有了活儿干。
没活干,就没权力,工部勉强算是墨家余孽,权力居于六部之末。
王直坐直了身子说道:“陛下,吏部也支持造船,臣观鸡笼岛至少有三府之地,三司使、各地知府等官职,也是吏部所愿。”
王直需要表明一下自己的态度,虽然他从来没上谏过要造船,但是只要是设立新省,那就是一大堆的官员任命,吏部自然愿意支持造船。
他是装糊涂的师爷,但是此刻,他需要表态下。
大明的官太多了,一个坑,最少排队等着三个人,这就是此刻现状。
吏部当然愿意多府,大家都能升官,吏部也少被骂几句。
刑部尚书俞士悦左看看右看看,六部怎么又只剩下自己未能表态了?
他赶忙说道:“陛下啊,臣也支持造船!”
至于原因,俞士悦一时间不知道从刑部的职能上怎么论述此事,他想了想说道:“从社会安定的角度来看…总之,臣就是支持。”
人地矛盾会造成许多的冲突,尤其是一些群体事件,会给刑部造成极大的困扰。
每年夏秋二税,武装抗税,此起彼伏,开海、造船、开荒对于缓解人地矛盾,减轻恶性案件,都有极大的意义。
俞士悦只是一时情急,嘴笨不知道怎么讲明白自己的想法,但是他本意上是支持的。
都察院的总宪陈镒十分确信的说道:“陛下,让臣去鸡笼岛吧!”
陈镒实在是受够了自己手下这帮蠢货,他们总是喋喋不休,看不清楚朝中的局势也就罢了,可是总是招惹不该招惹的人。
先打礼部胡濙,被胡濙喷的满地鸡毛,然后再瞄准了吏部天官王直,被一个礼部的小小侍读学士,反将一军。
陈镒觉得自己还是去地方办点实事的好,做这个总宪,如坐针毡。
无论是做大了总宪的位置上,总是会由衷的说一句:不当也罢!
陈镒十分确信的说道:“陛下,新辟之地,一定需要治水,修建水利,臣在张秋治水,又到河套治水,有治水经验,臣去了鸡笼岛,不出三年,臣就给陛下开辟千里良田!”
新辟之地必然兴修水利,陈镒说的很有道理。
朱祁钰看着群臣都表态了,确定了造船的必要性,甚至陈镒都打算亲自去地方做巡抚总督了,用实际行动俩支持造船。
朱祁钰看向了金濂说道:“金尚书,户部的船匠册,有多久没有重新补录了?当年太宗文皇帝打造大明水师的时候,在册住坐工匠就有两万余名,不在册服徭役的大约有一万余人。”
“二十八年了。”金濂思索了一下,叹了口气。
如同五十年未曾更新的富户册一样,船匠册已经二十八年未曾更新了。
永乐六年设造匠册以便清勾,在册工匠共包括艌、箬篷、竹匠、索、船木、铁匠等,共计两万余人。
比如苏州府长洲县共有五百二十三名,艌匠二百七十名,箬篷匠七十八名,竹匠八十六名,索匠四十三名,船木匠二十一名,铁匠二十五名。
这两万余人可是两万户的住坐匠,每年光是给银就超过了九千两、三十万石米。
“木则杉、楠、松、檀、杂木,竹则青竹、猫竹、筀竹、笪竹,铁则切铁、钢铁、建铁、新钉、黄钉、钉坯、铁线、铁砧、铁条、篙错、秤铊,这些咱们大明的能造吗?”朱祁钰看向了石璞问道,石璞从开封府回京述职,朱祁钰留他参加盐铁会议。
石璞无奈的说道:“不能。”
二十八年未曾开海,大明除了失去了工匠,还失去了产业链,怎么造?拿着图纸,按图索骥,只能找到蛤蟆,找不到千里马。
朱祁钰又看向胡濙开口问道:“胡尚书,正统九年,稽戾王下旨让郭琰造船,提领八府造船,现在郭琰人在贵州,当初的工匠们作鸟兽散,胡尚书,人心价几何?”
胡濙摇头说道:“人心无价。”
正统九年造好了一百二十条船,最后却是被所谓民变付之一炬,工匠后来都散了,人心一散,朝廷再开口造船,哪有那么容易?
多少船匠给私家造船,不比给你公家造船来的安全?至少私家造船不会发生民变,大火烧船之事。
朱祁钰看了一圈,无奈的说道:“朝廷已经失去了造五千料封舟、宝船五类的能力,这就是二十八年的果。”
宝船共计六类最大的那一艘叫封舟,通常是五千料,九桅十二帆,满载排水量约两千五百吨。
剩余五种,按照使用用途不同,从一千五百料到两千五百料不等,也就是排水量从七百五十吨到一千五百吨。
麦哲伦环球航行的旗舰特里尼达号,不过一百一十吨。
大明已经失去了造一千料以上大船的能力,最大能造的不过是四百料的战座船,是专门海上作战的战斗舰。谷
大明自己阉割了自己的造船能力,有人在制造这种风力,阻拦朝廷开海,甚至不惜制造民变。
大明失去了无敌舰队之后,这些鼓噪风力之人,尤其是海商,并没有得到好处。
因为航路被堵塞,海盗变得猖獗、倭寇开始泛滥、藩属不臣之心之行比比皆是。
海盗倭寇甚至在琉球国的首里城,制造了一场火并。
朱祁钰继续说道:“永乐六年,太宗文皇帝下旨领遮洋海船漕运八十万石至北衙,走会通河、卫河以平地漕船转运,永乐十年再增漕粮一百万。”
“宣德五年,五百遮洋船至淮安厂修理,不果,再至临清厂修理不果,至龙江造船厂修理不果,各回原卫修理。”
“正统元年,九岁的稽戾王下令,造船旗军不与操守之事,岁运遮洋海船于本处修理。”
“正统三年至正统五年,焚毁破旧船,龙江造船厂九塘仅剩七号塘。”
“正统十年,稽戾王下令,不给人匠工办、军余工办、减存料办禀给。”
减存料,就是负责造船仓库等民夫劳力。
正统十年,因为想要下西洋失败,稽戾王直接停了禀俸,轰轰烈烈的永乐造船活动,彻底画上了句号。
现在想起来造船了?早干嘛去了?
把一盆水泼出去,很容易;把泼出去的水收回来,却很难。
杀死一个人,很容易;让死亡的人重新获得生命,根本不可能。
破坏总是比建设容易。
从明仁宗开始到稽戾王,这二十八年的时间,终于将当初建设的毁的一干二净。
朱祁钰说完了,整个会议室内一片沉默,安静到了极点。
陛下所说的都是实情,正统年间的事儿,他们大多都是亲历者,现在想要重新建设大明造船业,比当初永乐年间更加困难。
因为人心已经完全散了,还想着开海的基本都是孤魂野鬼,也没有那个条件了。
朱祁钰看着群臣,平静的说道:“造船可以,钱不是问题,户部没有银子,朕有的是。”
“可是怎么造?”
“木材用什么?工匠从哪里找?厂建在哪里?造多少?造什么?这都需要细细商量才是。”
盐铁财经会议第一次如此的安静,陛下说了现象,也说了问题,更找了具体的原因,现在是解决方案的讨论了。
于谦看着众人都不说话,开口说道:“陛下,其实没想的那么糟糕,比如最棘手的船匠之事,陛下下旨号召船匠到造船厂做住坐工匠,自然就有船匠了。”
朱祁钰眉头紧皱的看着于谦,因为于谦说了一段莫名其妙的话。
什么叫做自然就有了?难不成真的有一声令下,华夏十万工匠纷至沓来的事情发生?
“真的吗?”朱祁钰疑惑的问道。
于谦点头说道:“真的,陛下下旨之后,送死的事儿,都有人做。”
“正统十四年十月出,瓦剌破紫荆关入京畿,臣上奏要出城守战,二十二万人都出城,驻扎在了城外民舍。”
“景泰元年正月,闻瓦剌再度南下战宣府,颍国公杨武襄杨洪下令组建墩台远侯夜不收,陛下赐飞鱼服,二百八十二人应征,夜不收哨,深入虏营。”
“现如今夜不收已有三千余人,依旧散在草原上,鞑靼、兀良哈不敢拿下,因为一旦南下,这三千夜不收就会把他们的后方搅成一锅粥。”
“景泰三年南衙叛乱,贵州九溪十八洞,就连罗炳忠这样的举人都去了贵州,至今四勇团营仍在贵州。”
“陛下,工匠之事勿虑,定策之后,自然会有。”
于谦举了很多的例子,这一件件一桩桩,无不在说明一个问题,朱祁钰手中的圣旨,重若万钧。
于谦总结性的说道:“陛下,木料、选址、营建这类的事,自然要细细商定,唯独人的事儿,不用当做顾虑。”
“从古至今,就有为义不苟合之人,有位不苟尊之人,有持节守正之人,有卑身贱体之人,有夙兴夜寐之人。”
“汉室江山,代有忠良,一朝举臂,复国、雪耻、亡恨诶。”
最后一句是《帝姬怨》中的最后一句,当初朱祁钰在太常寺听唐云燕唱帝姬怨,只听到了一半,未曾听完。
当初于谦从巡查边方回京,老马死在了路上,他将马肉分而食之之后,就唱过一次。
于谦感慨万千的说道:“这一类的人,就是现在又何尝少呢?”
“说是礼崩乐坏,说是人心不古,说是善名归己恶名归上,说是贵己自私,不肯损一毫,说一部分人则可,若是说大明亿兆之人,皆是如此。”
“臣不信。”
“陛下信吗?”
朱祁钰摇头说道:“朕亦不信。”
于谦这么个人,活生生的例子,就在这摆着呢,若非朱祁钰本人给力,于谦心力早就熬干了。
朱祁钰有点愕然,他其实最担心的就是工匠问题,为此翻了很多的文牍,结果于少保说不用担心,自然会有。
而且说的还很有道理。
“然也。”于谦的话说完了。
他的意思很明确,不需要担心工匠的问题,只要陛下是真的要做这件事,工匠反而是最不用担心的那个。
朱祁钰十分确信的说道:“但是,越是忠贞之臣民,朕越是不可辜负之。”
保护夜不收重要,还是长洲诗社的两个笔杆子苏平苏正重要?
朱祁钰在这件事上,始终拎得清,既然是重建,既然工匠不缺,那就得给待遇、给荣誉、给劳动报酬、给优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