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一章 白眉最良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盛唐风华、银狐、续南明、唐砖
一秒记住【阿里文学 www.alwx.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就在魏、吴双方签订城下之盟之际,汉军大队携着十万荆州百姓,已经缓缓撤至秭归城。
刘备、张飞二人因为关羽之死而悲痛欲绝,尤其是刘备,终究上了年纪,屡屡因为哭恸而晕厥,很快就病倒了。
张飞领着本部军马,在陡峭蜿蜒的神农山道上追出近百里,终一无所获;又因关心兄长刘备的身体,万般无奈之下只得悻悻而回。
张苞于是依照赵云之令,统领虎贲卫和虎骑营,率先将两位主将护送至鱼复县修养几日,等病情有所稳定后,再行送人蜀中。
关平、关兴、关银屏兄妹三人接到消息后,当场如遭雷殛,痛不欲生,几乎是夜不能寐,日不能食。后在廖化的宽慰照顾下,马不停蹄离开秭归这个伤心地,一来向朝廷奔丧,二来回蜀中筹办丧事。
赵云留陈到及三千白毦卫镇守秭归后,亲自领着中军大队缓缓撤退。
诸将各部在数日时间后先后走脱,秭归城内仅存姜维所领的羽林卫,和马忠所领的五千巴西郡兵,以及交割回来的十万百姓。
对于留在此地主持大局的法正而言,当务之急是如何把这些人口安全送入益州。
秭归至蜀中,凡一千八百余里。
其实,三国时期大举迁移人口的案例并不算少。稍远一些的,有董卓迁洛阳人口充实关中;新近发生的,还有去年曹操于汉中之战结束后,尽迁汉中、武都、阴平的人口至关中、陇西一带。
不过曹操此举,是为了防止刘备得到这些人口而做大,故而他对迁移过程中的百姓死活并不关心。那一次迁移十数万百姓,最终有多少能够活着到达目的地,可就不好说了。
但这次迁移不一样,
刘备平定益州后,诸葛亮曾统计过人口籍贯。结果显示,朝廷可以确切掌握的编户齐民约莫十余万户,约莫百万人口。
正常说来,以百万人口繁衍出新的十万人口,没有二十年之功是做不到的。
所以眼下这十万百姓对于增强朝廷实力而言,可谓至关重要。
兹事体大,在送走最后一波人马后,法正旋即召集马良、王甫、赵累、姜维、马忠五人商议此事。
见人已到齐,官位最高的法正先开了个话茬:
“余对于治理百姓一事,素不擅长……只可惜诸葛孔明不在此地。”
马良亦道:“若得杨威公在此,也定有妙法。”
他口中的“杨威公”,指得是杨仪。此人是荆州襄阳人,初为魏国荆州刺史傅群的主簿,后投奔关羽,任为功曹,为关羽不喜,被遣至蜀中,后一直跟随诸葛亮办事。
此人的才干姜维是见识过的,当初他领命出发荆州宣慰,一并犒赏军资便是由诸葛亮委托他一手操办。
其人也不负诸葛亮的嘱托,短短几个时辰就将一应物资、人员筹备妥当。
历史上,诸葛亮开丞相幕府后,多次领军出征。杨仪总是帮他制订规划,筹措粮草,做事不用过多的考虑,很快就利索地处理完毕;军中礼节制度,也都由他安排和检查。
诸葛亮深为爱惜杨仪的才干,在历史上的北伐时期,迅速将他提拔为丞相长史,加绥军将军,隐隐为丞相幕僚中的第一文臣。
但此刻诸葛亮和杨仪皆身处蜀中,众人也只能徒呼奈何。
而场中诸人接不善于统筹,商量了半天,也没讨论出个什么结果来
姜维作为武将,本一直沉默,见此情状,便建议道:
“不如我等先将此行困难之处指出,再逐一设法加以解决,集思广益之下,指不定便能找到办法。”
他这个是后世通行的分解法,对于一筹莫展的诸人来说,确实有震耳发聩之感。
王甫在关羽北伐时,当得是督粮官,首先发言道:
“俗话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十万人人吃口嚼,每日消耗粮草无数。东吴虽然首拨送来十万石,但刨除要支应大军部分,恐怕仍有缺口,不知该如何筹措?”
古代出行,不过“衣、食、住、行”四个关键,此番西徙,“衣”字百姓皆能自给自足,这个“食”字才是摆在第一位的难处。
但见马良沉思片刻后,便道:
“百姓十万口,其中男女、壮弱、老幼各半。料难从紧,便以每人每口消耗四斤口粮计算,每日需筹备四十万斤,约合三千石。”
“此行自秭归出发至锦官城,沿途需经鱼复、朐忍、临江、平都、积县、江州、德阳、广汉、郪县诸县,全程一千八百里,至少需备足一个半月的口粮,唔,约莫十三万石粮草,减去大军留下的五万,还需要筹集八万石。”
王甫面有难色,道:“八千石还好说,毕竟是八万石,无论哪个县都拿不出来这许多的。”
马良又道:
“以良之见,乍看八万石虽多,单独一郡一县之地不可得,但可分散向沿途郡县借贷一二。譬如,自江州至德阳的行程约莫三日,我等便提前请江州守将筹备九千石,供路上支用;自江州出发之前,提前派人赴德阳,请他准备下一程的粮草。”
“如此一来,分摊到每郡每县,其实也就几千石之数,并非难以承受。”
马良这个点子一出,此行最大的困难顿时迎刃而解,这让在场诸人顿感精神大振。
尤其是姜维,那日在诸葛亮府中,他就见识过马良其弟马谡才思敏捷,对数字尤为敏感;不料马良列举数字之时更是头头是道,恐怕是家学之故。
法正闻言后,不禁缓缓颔首,道:“季常所言甚是,余便派人先行一步,逐个通知沿途各郡县予以关照。等朝廷行有余力之时,再行拨付归还。”
这时,马良又建议道:“不必这么麻烦。按照与东吴的合约,待主公入川后,其还需分批拨付我军粮草五十万石。以良之见,等到东吴粮草拨付入蜀时,朝廷可先行用于偿付沿途郡县欠粮,剩余的再行押解入川,如此也可免去中枢反向运粮之苦”
“其次,若朝廷急着用粮,也可将对各郡县之欠粮计入来年赋税,按照等量予以减免,亦可免去一来一去运输之苦,不知尚书令以为便否?”
法正闻言大喜,道:“季常此言大善!”
尚书令亲自拍板,此事就此定下了。
而边上的姜维再一次震惊了,马良精通算术倒也罢了,关键此人居然懂还对借贷一道颇有了解。
如此一来,仅仅通过账务方面的折算,的确能够免去朝廷一来一回运输之费,节省无数人力物力损耗。
他不由心道,民间有闻,“马氏五常,白眉最良”。马良之才,可见一斑!
就在魏、吴双方签订城下之盟之际,汉军大队携着十万荆州百姓,已经缓缓撤至秭归城。
刘备、张飞二人因为关羽之死而悲痛欲绝,尤其是刘备,终究上了年纪,屡屡因为哭恸而晕厥,很快就病倒了。
张飞领着本部军马,在陡峭蜿蜒的神农山道上追出近百里,终一无所获;又因关心兄长刘备的身体,万般无奈之下只得悻悻而回。
张苞于是依照赵云之令,统领虎贲卫和虎骑营,率先将两位主将护送至鱼复县修养几日,等病情有所稳定后,再行送人蜀中。
关平、关兴、关银屏兄妹三人接到消息后,当场如遭雷殛,痛不欲生,几乎是夜不能寐,日不能食。后在廖化的宽慰照顾下,马不停蹄离开秭归这个伤心地,一来向朝廷奔丧,二来回蜀中筹办丧事。
赵云留陈到及三千白毦卫镇守秭归后,亲自领着中军大队缓缓撤退。
诸将各部在数日时间后先后走脱,秭归城内仅存姜维所领的羽林卫,和马忠所领的五千巴西郡兵,以及交割回来的十万百姓。
对于留在此地主持大局的法正而言,当务之急是如何把这些人口安全送入益州。
秭归至蜀中,凡一千八百余里。
其实,三国时期大举迁移人口的案例并不算少。稍远一些的,有董卓迁洛阳人口充实关中;新近发生的,还有去年曹操于汉中之战结束后,尽迁汉中、武都、阴平的人口至关中、陇西一带。
不过曹操此举,是为了防止刘备得到这些人口而做大,故而他对迁移过程中的百姓死活并不关心。那一次迁移十数万百姓,最终有多少能够活着到达目的地,可就不好说了。
但这次迁移不一样,
刘备平定益州后,诸葛亮曾统计过人口籍贯。结果显示,朝廷可以确切掌握的编户齐民约莫十余万户,约莫百万人口。
正常说来,以百万人口繁衍出新的十万人口,没有二十年之功是做不到的。
所以眼下这十万百姓对于增强朝廷实力而言,可谓至关重要。
兹事体大,在送走最后一波人马后,法正旋即召集马良、王甫、赵累、姜维、马忠五人商议此事。
见人已到齐,官位最高的法正先开了个话茬:
“余对于治理百姓一事,素不擅长……只可惜诸葛孔明不在此地。”
马良亦道:“若得杨威公在此,也定有妙法。”
他口中的“杨威公”,指得是杨仪。此人是荆州襄阳人,初为魏国荆州刺史傅群的主簿,后投奔关羽,任为功曹,为关羽不喜,被遣至蜀中,后一直跟随诸葛亮办事。
此人的才干姜维是见识过的,当初他领命出发荆州宣慰,一并犒赏军资便是由诸葛亮委托他一手操办。
其人也不负诸葛亮的嘱托,短短几个时辰就将一应物资、人员筹备妥当。
历史上,诸葛亮开丞相幕府后,多次领军出征。杨仪总是帮他制订规划,筹措粮草,做事不用过多的考虑,很快就利索地处理完毕;军中礼节制度,也都由他安排和检查。
诸葛亮深为爱惜杨仪的才干,在历史上的北伐时期,迅速将他提拔为丞相长史,加绥军将军,隐隐为丞相幕僚中的第一文臣。
但此刻诸葛亮和杨仪皆身处蜀中,众人也只能徒呼奈何。
而场中诸人接不善于统筹,商量了半天,也没讨论出个什么结果来
姜维作为武将,本一直沉默,见此情状,便建议道:
“不如我等先将此行困难之处指出,再逐一设法加以解决,集思广益之下,指不定便能找到办法。”
他这个是后世通行的分解法,对于一筹莫展的诸人来说,确实有震耳发聩之感。
王甫在关羽北伐时,当得是督粮官,首先发言道:
“俗话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十万人人吃口嚼,每日消耗粮草无数。东吴虽然首拨送来十万石,但刨除要支应大军部分,恐怕仍有缺口,不知该如何筹措?”
古代出行,不过“衣、食、住、行”四个关键,此番西徙,“衣”字百姓皆能自给自足,这个“食”字才是摆在第一位的难处。
但见马良沉思片刻后,便道:
“百姓十万口,其中男女、壮弱、老幼各半。料难从紧,便以每人每口消耗四斤口粮计算,每日需筹备四十万斤,约合三千石。”
“此行自秭归出发至锦官城,沿途需经鱼复、朐忍、临江、平都、积县、江州、德阳、广汉、郪县诸县,全程一千八百里,至少需备足一个半月的口粮,唔,约莫十三万石粮草,减去大军留下的五万,还需要筹集八万石。”
王甫面有难色,道:“八千石还好说,毕竟是八万石,无论哪个县都拿不出来这许多的。”
马良又道:
“以良之见,乍看八万石虽多,单独一郡一县之地不可得,但可分散向沿途郡县借贷一二。譬如,自江州至德阳的行程约莫三日,我等便提前请江州守将筹备九千石,供路上支用;自江州出发之前,提前派人赴德阳,请他准备下一程的粮草。”
“如此一来,分摊到每郡每县,其实也就几千石之数,并非难以承受。”
马良这个点子一出,此行最大的困难顿时迎刃而解,这让在场诸人顿感精神大振。
尤其是姜维,那日在诸葛亮府中,他就见识过马良其弟马谡才思敏捷,对数字尤为敏感;不料马良列举数字之时更是头头是道,恐怕是家学之故。
法正闻言后,不禁缓缓颔首,道:“季常所言甚是,余便派人先行一步,逐个通知沿途各郡县予以关照。等朝廷行有余力之时,再行拨付归还。”
这时,马良又建议道:“不必这么麻烦。按照与东吴的合约,待主公入川后,其还需分批拨付我军粮草五十万石。以良之见,等到东吴粮草拨付入蜀时,朝廷可先行用于偿付沿途郡县欠粮,剩余的再行押解入川,如此也可免去中枢反向运粮之苦”
“其次,若朝廷急着用粮,也可将对各郡县之欠粮计入来年赋税,按照等量予以减免,亦可免去一来一去运输之苦,不知尚书令以为便否?”
法正闻言大喜,道:“季常此言大善!”
尚书令亲自拍板,此事就此定下了。
而边上的姜维再一次震惊了,马良精通算术倒也罢了,关键此人居然懂还对借贷一道颇有了解。
如此一来,仅仅通过账务方面的折算,的确能够免去朝廷一来一回运输之费,节省无数人力物力损耗。
他不由心道,民间有闻,“马氏五常,白眉最良”。马良之才,可见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