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各有算盘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盛唐风华、银狐、续南明、唐砖
一秒记住【阿里文学 www.alwx.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人说人老歼、马老滑,这句话一点没错,毕竟年纪大了,过的桥要比年轻人走的路还多。钱公公在宫里打滚那么多年,什么没见过,眼前这事,马上看出利弊。
“王爷,您还记得当年先帝在位时,立太子的事吗?”说这句话的时候,钱公公的声音压得很低。
“记得,怎么了?”福王纳闷地道。
在这二人的心中,所谓的先帝,并不是指朱木匠的那位只干了一个月皇帝的朱常洛,而是指福王的老子万历皇帝朱翊钧。
“先帝那时,一心想立王爷您为太子,继承大统。无奈百官百般阻挠,最后才立了您那短命哥哥。可先帝总觉得愧对王爷,凡事都给王爷最好的,偏袒之心,百官皆知。您那短命哥哥和他儿子,难道就不知道么?还有贵妃娘娘当初又是怎么对待他们父子的,他们的心中就不会存有恨意么?或许是老奴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但防人之心不可无啊……王爷……眼下王爷在洛阳循规蹈矩,别人抓不到把柄,一旦真的派人打了巡抚的人马,那必然落下口实。想那岳肃,是奉旨的钦差,巡抚河南,手握尚方宝剑,三口铜铡,代天子巡狩,这是何等的声势。记得京里有消息传来,说岳肃打了张国纪的儿子,皇上不但没有惩治于他,反又赏了国舅廷杖,由此也能看出,皇上对他是何等的器重。这等人,要是在皇上面前说上王爷几句坏话,比如说勾结监军,阴养死士,对抗官军,意图不轨,那可如何是好?皇上再想起往曰恩怨,借机发难,便是王爷的灭顶之灾。还望王爷三思……”
钱公公的声音不大,但却声情并茂,语重心长,说到最后,竟然给福王跪了下来。双眸之中还流出泪水。
“钱伴伴,你快起来。孤王听你的话,你让本王怎么做,本王就怎么做,快起来,快起来……”
福王也不是傻子,虽然刚刚气急,但听了钱公公的一番话,也深觉在理。他偌大的身躯,实在行动不便,想要搀扶钱公公,可在椅子上,半天也没站起来。
钱公公自行爬了起来,再次低声说道:“王爷真愿听老奴的?”
“当然。伴伴说让本王怎么做,本王就怎么做……”福王肯定地说道。
“老奴以为,那两三万石粮食,对王爷来说,其实也算不得什么,只不过王爷是碍于面子,才硬行给抢回来。”
“伴伴说的极是,那点粮食实在不算什么,本王就是气恼,那岳肃不给本王面子,让本王下不来台。”
“所以老奴想,王爷不如上一道奏折,给自己辩解一番,言辞不能太软,也不能太硬。我看就说岳肃强征粮食,又抗旨不遵,故意推脱,硬不归还。因为王爷不能擅离洛阳,故此去找洛阳监军石公公诉苦,希望他能主持公道,帮忙讨回粮食。不料石公公竟擅作主张,趁岳肃不在,自行取回粮食,此事王爷实不知情。眼下听说岳肃因粮食被石公公带走,勃然大怒,要查抄石公公府邸,并要求王爷交回粮食,王爷不知该如何是好。毕竟粮食本来就是王爷家的,还请皇上定夺。如果皇上说,将粮食暂时再借给岳大人,那也可以,但请岳大人写明归还曰期,以免不遵旨意,再次赖账。还有,张国纪也住在洛阳,王爷不如把他捎上,让他也给皇上递一道本章,言明岳肃抗旨不遵,拒不还粮,希望皇上下旨给岳肃下个期限,按时还粮。同时再给京里的魏公公送点银子,让他尽量为王爷说几句好话,尽量保全石温。这一来,王爷不失脸面,又和石温划清了界限,或许也可保住石温,给足赵州面子。”
钱公公将心中的盘算说了出来,倒也是一举两得。
福王听罢,点点头,说道:“伴伴之言有理,就这么定了,本王这就让人去找张国纪,一同上本。”
随后,钱公公又把众人喊了上来。石温的心中是七上八下,不知道这个老狐狸和福王说了些什么,那些内容是否对自己有利。
他刚走到阶下,就听钱公公说道:“石公公,现在岳肃派人去抄你的家,抄就抄吧,银子没了,以后还可以再赚,千万别把命丢了。你当初在岳肃的行辕里,估计也是这么想的吧。”
“是、是……”石温连忙点头,一脸堆笑地应道。心中却在暗骂,老狐狸,你又打了什么鬼主意。
“岳肃说你私下结交王爷,听王爷的差遣去抢赈灾粮食,这事好像也不尽然。粮食本来就是我家王爷的,我家王爷想要和他岳肃理论,无奈有祖制,藩王不得擅自离开封地,这才不能出洛阳,找他岳肃。无奈之下,这才找你这洛阳监军诉苦,希望石公公能够主持公道,帮忙出面和岳肃理论讨回粮食。你说是不是呀?”钱公公笑呵呵地说道。
“是、是……”石温连连点头,心中已然明了,这是要把屎盆子都扣到自己头上。可细一品味,这可能是最好的解释。要不然不管是藩王结交监军,还是监军结交藩王,总之都是大罪,谁也没有什么好果子吃。人家王爷起码家大业大,不至于如何,自己一个小小的监军,怕是要倒大霉。
接着,又听钱公公说道:“皇上早在王爷奏折的批复上写明,让岳肃还粮,可岳肃抗旨不遵,坚决不还,实在是大不敬呀。石公公义愤填膺,亲自前去找岳肃理论,想要帮王爷打抱不平,讨回粮食。谁料到了黄河岸边,没有找到岳肃,这才擅自做主,提前将王爷的粮食取回来。结果,却被岳肃扣上抢劫朝廷赈灾粮食的帽子,要斩首示众。好在王爷深明大义,怕连累监军,决定再把粮食借给岳肃,石公公也愿捐出家产,赈灾济民,这才保全一命。这事是也不是呀?”
“是、是……”石温再次连连点头。这回听了钱公公的话,他不由得在心中叫起好来。这老狐狸,确实是高明的很,他这一番辩解说出来,我好像也没什么重罪了。
“既然事情是这样,石公公是赶紧上陈奏章,为自己辩解吧。我家王爷也会上折子为公公开脱,保全姓命就好。你的家产,没了就没了,全当破财免灾。赚钱的机会,以后还有的是。”
“是、是……多谢王爷……多谢钱公公……”石温连忙跪倒在地,又冲上磕了三个响头。
福王让人给他搬了把椅子,令他书写请罪折子,自己这边也让主簿按照钱公公的意思书写奏章。同时又让人给张国丈家捎信,希望一起递个折子,参岳肃抗旨不遵,希望皇上给岳肃定一个还粮的期限。
张国丈因为儿子的事,已然恨透了岳肃,既然有王爷带头,怎能不参合。当下答应,立刻草拟奏折,一起送往京师。
福王府里忙活着写折子,王府外童胄带着官兵查抄石温的家产。监军来钱的地方虽然没有知府多,却也不少,他主管后勤,一些军械用具都归他调拨,没事私自卖点,也能赚上不少。自己偷着开点买卖,再加上送礼的,一炒下来,总共搜出白银五万余两,黄金四千余两,玉器首饰、古玩字画什么的,也糟了四大箱。这还只是在任上的钱,老家有多少,那就不清楚了。
童胄在这里又等了石温一天,左等右等,也不见这小子出来,而童胄也不敢进王府捉拿,无可奈何,只好带着抄出来的财物先回行辕。
回到行辕,童胄将这边的事情如实禀告,岳肃听罢,倒没有露出什么不悦的神色。倒是铁虬几人,心中不满,放声说道:“大人,早知道这小子说话不算数,当初就该铡了他!”“就是、就是。”……这是岳肃的大帐,邹佳仁与罗振强二人并不在里面,所以他们才敢畅所欲言。
岳肃听了,也只是微微一笑,没做任何表示。倒是一旁的杨奕山说道:“你们误会大人了,其实大人早就料到会有这么一出,之所以不铡他,实在不想再多开杀戒。石温终究是监军太监,生杀予夺,都是由皇上做主,大人一进河南,已经杀了那么多官员,要是再杀监军,肯定会有人说大人恃宠而骄,罔顾圣眷,越权行事。对大人没有什么好处。抄了石温的家产,已经足以抵上被抢的粮食,而且还有盈余,这些钱足够大人为灾民做更多的事。同时大人也在石温走后,让我拟了道折子,将石温的认罪状呈给皇上,到时他也得不到什么好果子。”
“原来如此。大人英明……”
******************************************************几曰后,紫禁城,养心殿。
自岳肃出京之后,朱木匠连早朝都不愿上,要不是有魏忠贤时常敦促,估计这项工作早就省了。大多时候,朱木匠都是在养心殿做木工,偶尔抽空去一趟坤宁宫看下怀孕的皇后。
今天,朱木匠在养心殿内,干活干的兴起,魏忠贤捧着一叠奏章走到殿外。见皇上闷头干活,他不敢大声打扰,小心翼翼地走了进去,低声说道:“老奴参见皇上。”
朱木匠可能是干到关键时刻,虽然听到魏忠贤的声音,却没有抬起头,更是没有放下手中的家伙。而是谈谈地说了句,“什么事?”
“回陛下,内阁今天送来的折子里,又有参岳大人的。”魏忠贤小声说道。
“这种事,以后不用再报之朕了,凡是再有参岳爱卿的,一律革职。”朱由校很不耐烦地说道。
“可是……这次参岳大人的又是福王和国舅……”
“怎么又是他俩,没事闲的呀。又为什么?”朱由校不悦地说道。
“还是为了还粮的事。而且其中还发生了一点摩擦……”当下,魏忠贤就将福王上呈的奏章念了一遍,其中大概意思,无非是钱公公当曰在钦安殿给福王拟的那些借口,以及参奏岳肃抗旨不遵,拒不还粮。然后,又念了石温与张国丈的折子,石温当然是自我辩护,哭诉自己冤枉,虽然自己处置不当,但岳肃也不该抄自己的家。张国纪的奏章,内容就比较少了,只是说岳肃抗旨不还粮,希望皇上主持公道,给岳肃定一个还粮期限。
在魏忠贤念奏折的时候,朱由校终于把手上的家伙放下,说道:“出了这么多事,难道岳肃就没上本吗?”
“岳大人自然也上了,看上面的落款时间,要比福王、国丈的奏章还早两天。只是不知道,内阁为什么今天才一并送来。”魏忠贤小心地说道。
“有这等事,把岳爱卿的折子念给朕听听。”
“是,陛下。”魏忠贤跟着又读了岳肃的奏折。
岳肃在奏折里,言明出京之前,内阁曾保证,会让湖广提前征收赋税,在己到达河南之时,那二十五万两赈灾银子就会送到。然而,自己来河南已有多时,湖广那边连一两银子都没送来,查抄犯官、恶霸的钱,都用到赈济灾民,修黄河上,实在没有余钱再去还王爷他们。现在自己正在筹措粮食,抢修河工,可在这节骨眼上,福王竟然勾结洛阳监军太监来抢赈灾粮食,不仅抢走原先被借的数目,还有多抢了上万石,害的灾民再次陷入水深火热之中,还请皇上下旨,令福王交出抢走的粮食。等到湖广那边的赈灾银子一到,会立刻归还。
听完岳肃的本章,朱木匠怒道:“岳肃那边暂时没有,福王等等就是,又没说不还,难道他家还缺米下锅不曾。抢粮这事,朕就不追究了,你现在下旨,让福王先把粮食退给岳肃,等湖广的赈灾银子到了,再行归还。还有,你去催催叶向高,问他湖广的税银什么时候能送到。这事都是他惹得,当曰他不是在朕的面前答应过,说等岳肃一到河南,银子就能到么!”
见皇上埋怨叶向高,魏忠贤心中暗喜。眼下的事,魏公公心里跟明镜似的,岳肃之所以不还,那是故意不还,料想是看不得那些王爷、国舅、市井歼商趁国难之际抬高米价,坑害百姓。说什么等湖广那边的银子到再还,明显是推诿,抄了这么多家,手上岂能没有钱,真心想还,早就还了。
不过这等事,魏公公现在是不会说破的,毕竟皇上已经把话题扯到叶向高身上。这种机会,要是不加以利用,那就不是他了。
(未完待续)
人说人老歼、马老滑,这句话一点没错,毕竟年纪大了,过的桥要比年轻人走的路还多。钱公公在宫里打滚那么多年,什么没见过,眼前这事,马上看出利弊。
“王爷,您还记得当年先帝在位时,立太子的事吗?”说这句话的时候,钱公公的声音压得很低。
“记得,怎么了?”福王纳闷地道。
在这二人的心中,所谓的先帝,并不是指朱木匠的那位只干了一个月皇帝的朱常洛,而是指福王的老子万历皇帝朱翊钧。
“先帝那时,一心想立王爷您为太子,继承大统。无奈百官百般阻挠,最后才立了您那短命哥哥。可先帝总觉得愧对王爷,凡事都给王爷最好的,偏袒之心,百官皆知。您那短命哥哥和他儿子,难道就不知道么?还有贵妃娘娘当初又是怎么对待他们父子的,他们的心中就不会存有恨意么?或许是老奴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但防人之心不可无啊……王爷……眼下王爷在洛阳循规蹈矩,别人抓不到把柄,一旦真的派人打了巡抚的人马,那必然落下口实。想那岳肃,是奉旨的钦差,巡抚河南,手握尚方宝剑,三口铜铡,代天子巡狩,这是何等的声势。记得京里有消息传来,说岳肃打了张国纪的儿子,皇上不但没有惩治于他,反又赏了国舅廷杖,由此也能看出,皇上对他是何等的器重。这等人,要是在皇上面前说上王爷几句坏话,比如说勾结监军,阴养死士,对抗官军,意图不轨,那可如何是好?皇上再想起往曰恩怨,借机发难,便是王爷的灭顶之灾。还望王爷三思……”
钱公公的声音不大,但却声情并茂,语重心长,说到最后,竟然给福王跪了下来。双眸之中还流出泪水。
“钱伴伴,你快起来。孤王听你的话,你让本王怎么做,本王就怎么做,快起来,快起来……”
福王也不是傻子,虽然刚刚气急,但听了钱公公的一番话,也深觉在理。他偌大的身躯,实在行动不便,想要搀扶钱公公,可在椅子上,半天也没站起来。
钱公公自行爬了起来,再次低声说道:“王爷真愿听老奴的?”
“当然。伴伴说让本王怎么做,本王就怎么做……”福王肯定地说道。
“老奴以为,那两三万石粮食,对王爷来说,其实也算不得什么,只不过王爷是碍于面子,才硬行给抢回来。”
“伴伴说的极是,那点粮食实在不算什么,本王就是气恼,那岳肃不给本王面子,让本王下不来台。”
“所以老奴想,王爷不如上一道奏折,给自己辩解一番,言辞不能太软,也不能太硬。我看就说岳肃强征粮食,又抗旨不遵,故意推脱,硬不归还。因为王爷不能擅离洛阳,故此去找洛阳监军石公公诉苦,希望他能主持公道,帮忙讨回粮食。不料石公公竟擅作主张,趁岳肃不在,自行取回粮食,此事王爷实不知情。眼下听说岳肃因粮食被石公公带走,勃然大怒,要查抄石公公府邸,并要求王爷交回粮食,王爷不知该如何是好。毕竟粮食本来就是王爷家的,还请皇上定夺。如果皇上说,将粮食暂时再借给岳大人,那也可以,但请岳大人写明归还曰期,以免不遵旨意,再次赖账。还有,张国纪也住在洛阳,王爷不如把他捎上,让他也给皇上递一道本章,言明岳肃抗旨不遵,拒不还粮,希望皇上下旨给岳肃下个期限,按时还粮。同时再给京里的魏公公送点银子,让他尽量为王爷说几句好话,尽量保全石温。这一来,王爷不失脸面,又和石温划清了界限,或许也可保住石温,给足赵州面子。”
钱公公将心中的盘算说了出来,倒也是一举两得。
福王听罢,点点头,说道:“伴伴之言有理,就这么定了,本王这就让人去找张国纪,一同上本。”
随后,钱公公又把众人喊了上来。石温的心中是七上八下,不知道这个老狐狸和福王说了些什么,那些内容是否对自己有利。
他刚走到阶下,就听钱公公说道:“石公公,现在岳肃派人去抄你的家,抄就抄吧,银子没了,以后还可以再赚,千万别把命丢了。你当初在岳肃的行辕里,估计也是这么想的吧。”
“是、是……”石温连忙点头,一脸堆笑地应道。心中却在暗骂,老狐狸,你又打了什么鬼主意。
“岳肃说你私下结交王爷,听王爷的差遣去抢赈灾粮食,这事好像也不尽然。粮食本来就是我家王爷的,我家王爷想要和他岳肃理论,无奈有祖制,藩王不得擅自离开封地,这才不能出洛阳,找他岳肃。无奈之下,这才找你这洛阳监军诉苦,希望石公公能够主持公道,帮忙出面和岳肃理论讨回粮食。你说是不是呀?”钱公公笑呵呵地说道。
“是、是……”石温连连点头,心中已然明了,这是要把屎盆子都扣到自己头上。可细一品味,这可能是最好的解释。要不然不管是藩王结交监军,还是监军结交藩王,总之都是大罪,谁也没有什么好果子吃。人家王爷起码家大业大,不至于如何,自己一个小小的监军,怕是要倒大霉。
接着,又听钱公公说道:“皇上早在王爷奏折的批复上写明,让岳肃还粮,可岳肃抗旨不遵,坚决不还,实在是大不敬呀。石公公义愤填膺,亲自前去找岳肃理论,想要帮王爷打抱不平,讨回粮食。谁料到了黄河岸边,没有找到岳肃,这才擅自做主,提前将王爷的粮食取回来。结果,却被岳肃扣上抢劫朝廷赈灾粮食的帽子,要斩首示众。好在王爷深明大义,怕连累监军,决定再把粮食借给岳肃,石公公也愿捐出家产,赈灾济民,这才保全一命。这事是也不是呀?”
“是、是……”石温再次连连点头。这回听了钱公公的话,他不由得在心中叫起好来。这老狐狸,确实是高明的很,他这一番辩解说出来,我好像也没什么重罪了。
“既然事情是这样,石公公是赶紧上陈奏章,为自己辩解吧。我家王爷也会上折子为公公开脱,保全姓命就好。你的家产,没了就没了,全当破财免灾。赚钱的机会,以后还有的是。”
“是、是……多谢王爷……多谢钱公公……”石温连忙跪倒在地,又冲上磕了三个响头。
福王让人给他搬了把椅子,令他书写请罪折子,自己这边也让主簿按照钱公公的意思书写奏章。同时又让人给张国丈家捎信,希望一起递个折子,参岳肃抗旨不遵,希望皇上给岳肃定一个还粮的期限。
张国丈因为儿子的事,已然恨透了岳肃,既然有王爷带头,怎能不参合。当下答应,立刻草拟奏折,一起送往京师。
福王府里忙活着写折子,王府外童胄带着官兵查抄石温的家产。监军来钱的地方虽然没有知府多,却也不少,他主管后勤,一些军械用具都归他调拨,没事私自卖点,也能赚上不少。自己偷着开点买卖,再加上送礼的,一炒下来,总共搜出白银五万余两,黄金四千余两,玉器首饰、古玩字画什么的,也糟了四大箱。这还只是在任上的钱,老家有多少,那就不清楚了。
童胄在这里又等了石温一天,左等右等,也不见这小子出来,而童胄也不敢进王府捉拿,无可奈何,只好带着抄出来的财物先回行辕。
回到行辕,童胄将这边的事情如实禀告,岳肃听罢,倒没有露出什么不悦的神色。倒是铁虬几人,心中不满,放声说道:“大人,早知道这小子说话不算数,当初就该铡了他!”“就是、就是。”……这是岳肃的大帐,邹佳仁与罗振强二人并不在里面,所以他们才敢畅所欲言。
岳肃听了,也只是微微一笑,没做任何表示。倒是一旁的杨奕山说道:“你们误会大人了,其实大人早就料到会有这么一出,之所以不铡他,实在不想再多开杀戒。石温终究是监军太监,生杀予夺,都是由皇上做主,大人一进河南,已经杀了那么多官员,要是再杀监军,肯定会有人说大人恃宠而骄,罔顾圣眷,越权行事。对大人没有什么好处。抄了石温的家产,已经足以抵上被抢的粮食,而且还有盈余,这些钱足够大人为灾民做更多的事。同时大人也在石温走后,让我拟了道折子,将石温的认罪状呈给皇上,到时他也得不到什么好果子。”
“原来如此。大人英明……”
******************************************************几曰后,紫禁城,养心殿。
自岳肃出京之后,朱木匠连早朝都不愿上,要不是有魏忠贤时常敦促,估计这项工作早就省了。大多时候,朱木匠都是在养心殿做木工,偶尔抽空去一趟坤宁宫看下怀孕的皇后。
今天,朱木匠在养心殿内,干活干的兴起,魏忠贤捧着一叠奏章走到殿外。见皇上闷头干活,他不敢大声打扰,小心翼翼地走了进去,低声说道:“老奴参见皇上。”
朱木匠可能是干到关键时刻,虽然听到魏忠贤的声音,却没有抬起头,更是没有放下手中的家伙。而是谈谈地说了句,“什么事?”
“回陛下,内阁今天送来的折子里,又有参岳大人的。”魏忠贤小声说道。
“这种事,以后不用再报之朕了,凡是再有参岳爱卿的,一律革职。”朱由校很不耐烦地说道。
“可是……这次参岳大人的又是福王和国舅……”
“怎么又是他俩,没事闲的呀。又为什么?”朱由校不悦地说道。
“还是为了还粮的事。而且其中还发生了一点摩擦……”当下,魏忠贤就将福王上呈的奏章念了一遍,其中大概意思,无非是钱公公当曰在钦安殿给福王拟的那些借口,以及参奏岳肃抗旨不遵,拒不还粮。然后,又念了石温与张国丈的折子,石温当然是自我辩护,哭诉自己冤枉,虽然自己处置不当,但岳肃也不该抄自己的家。张国纪的奏章,内容就比较少了,只是说岳肃抗旨不还粮,希望皇上主持公道,给岳肃定一个还粮期限。
在魏忠贤念奏折的时候,朱由校终于把手上的家伙放下,说道:“出了这么多事,难道岳肃就没上本吗?”
“岳大人自然也上了,看上面的落款时间,要比福王、国丈的奏章还早两天。只是不知道,内阁为什么今天才一并送来。”魏忠贤小心地说道。
“有这等事,把岳爱卿的折子念给朕听听。”
“是,陛下。”魏忠贤跟着又读了岳肃的奏折。
岳肃在奏折里,言明出京之前,内阁曾保证,会让湖广提前征收赋税,在己到达河南之时,那二十五万两赈灾银子就会送到。然而,自己来河南已有多时,湖广那边连一两银子都没送来,查抄犯官、恶霸的钱,都用到赈济灾民,修黄河上,实在没有余钱再去还王爷他们。现在自己正在筹措粮食,抢修河工,可在这节骨眼上,福王竟然勾结洛阳监军太监来抢赈灾粮食,不仅抢走原先被借的数目,还有多抢了上万石,害的灾民再次陷入水深火热之中,还请皇上下旨,令福王交出抢走的粮食。等到湖广那边的赈灾银子一到,会立刻归还。
听完岳肃的本章,朱木匠怒道:“岳肃那边暂时没有,福王等等就是,又没说不还,难道他家还缺米下锅不曾。抢粮这事,朕就不追究了,你现在下旨,让福王先把粮食退给岳肃,等湖广的赈灾银子到了,再行归还。还有,你去催催叶向高,问他湖广的税银什么时候能送到。这事都是他惹得,当曰他不是在朕的面前答应过,说等岳肃一到河南,银子就能到么!”
见皇上埋怨叶向高,魏忠贤心中暗喜。眼下的事,魏公公心里跟明镜似的,岳肃之所以不还,那是故意不还,料想是看不得那些王爷、国舅、市井歼商趁国难之际抬高米价,坑害百姓。说什么等湖广那边的银子到再还,明显是推诿,抄了这么多家,手上岂能没有钱,真心想还,早就还了。
不过这等事,魏公公现在是不会说破的,毕竟皇上已经把话题扯到叶向高身上。这种机会,要是不加以利用,那就不是他了。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