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文学 > 世子的崛起 > 五百四十三、古科学精神(科普,本书核心观念,还是建议看一下)

五百四十三、古科学精神(科普,本书核心观念,还是建议看一下)

作者:我的长枪依在返回目录加入书签投票推荐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弃宇宙夜的命名术最强战神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花娇

一秒记住【阿里文学 www.alwx.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

    为什么是荀子之学呢?

    李星洲其实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如果问古中代国有没有出现具有科学精神的思想呢?

    答案是有的,而且还很早,早在战国时期就出现,那就是荀子之学。提出此思想的人就是儒家最后一位大师,荀子。

    但是,科学精神意味着与皇权对立!

    荀子的观点总结精炼后,最重要的就是——“天行有常”“人可制天命而用之”。

    翻译过来意思就是:自然界有自己恒定不变的规律,所以人可以发现这些规律,利用这些规律造福自己。

    这就是荀子观点的核心。

    恐怕后世人见了都会惊呼,你tm这不是科学思想吗!

    是的,荀子的思想就是如此具备科学精神,而且先进到令人难以置信。

    但也是很遗憾的,遗憾不在这种思想,而在当时的环境。

    一旦深入阐释这种观点,聪明人就会发现荀子这种思想是与当时的皇权完全对立的!

    荀子天论篇开头就写到:“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翻译过来意思就是:自然的规律一直不变,不会因为皇帝是尧(明君)就存在,皇帝是夏朝的桀(暴君)就消亡。

    荀子是直接直白的告诉世人,自然有自己的规律,和谁是皇帝没关系,昏君也好,明君也罢,都没影响。所以接下来,人想过好,就要“制天命而用之”。发现和利用这些不变的自然规律造福自己。

    那问题来了,既然如此,光皇帝屁事?为什么他是皇帝,人可以发现自然规律自己造福自己了啊,那自称天子之的皇帝有什么用?

    就这种精神,皇帝为了稳固皇权统治,敢用吗?

    提都不敢提!

    其实乃至后来明朝、清朝的主流思想中,地方一有天灾人祸,百官就上表说是皇上的德行不够导致这些灾难,要皇帝好好修德行(比如明万历皇帝),天灾人祸自然消失。

    或者皇帝自己检讨,说是自己德行有亏,才会导致这些灾祸(比如康熙帝),实在愧对天下,大多数人都是信这些的,觉得有理。

    而这种思想,是汉武帝时期董仲舒提出的———天人感应。

    董仲舒提这种思想,在当时有限制汉武帝野心和权势的现实意义,可在此之后一直如此,后人沿用至清朝末年,从未改变!

    有人说如果明朝没完,可能会进入近代化,现代化。

    其实理智的说,那基本是不可能的,因为明朝根本没有科学精神的支撑。明朝举国上下信的也是天人感应,而不是荀子的“天行有常,人可制天命而用之。”这样具备科学精神的思想。

    所以,哪怕他们短时间内,偶然的在某一科技领域取得成就,也会因为没有正确的科学精神的指导而走向歧途。

    所谓科学精神,往往比具体的科学发现和探索更加重要,有科学精神支撑的科学事业才是有源之水,有本之木,否则就是昙花一现。

    西方的近代科技崛起,离不开文艺复兴之后的科学精神支持从而衍生科学原则,像奥卡姆剃刀原理之类为基础科学垫基的理论,如此,才可能产生科学的丰硕果食。

    ......

    想到这点,李星洲其实心里非常遗憾。

    因为古中国可以作为科学精神支撑点的思想理论诞生如此之早,早在公元前三百年左右。

    结果却是被人们遗忘,流逝在历史长河之中。

    荀子作为先秦儒家学说集合大成者,结合孔、孟之道,填缺补漏,加以发展的出最早科学思想:“天行有常”,所以“人可制天命而用之”。

    却从未被后人提及,人们说起儒家,多提孔子,孟子也不敢多说,因为孟子是个性子直的革命派。

    而荀子......更是几乎没有,说荀子,就相当于把当时皇帝宣扬的皇权的合法性都否定了。

    毕竟“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嘛,既然天自有规律,跟谁是皇帝没关系,人们要做的只是发现规律,顺应规律,利用规律就能活得更好,那皇帝意义何在?

    皇帝是老天的儿子这点从何证明?

    于是董仲舒说了天人感应,指天意与人事的交感相应,皇帝的德行作为会得到上天回应,以此解释各种自然现象,也让皇帝是老天的儿子这点得到证明。

    之后这种观点延续千余年,就再没什么荀子的科学精神。

    李星洲叹口气,所谓人定胜天有时不假,但是人定却胜不了人。

    如果当初荀子之学深入人心,那么将是另外一幅局面......

    人们将崇尚于发现、寻找自然界的规律,然后顺应之,加以利用造福人类自身。而不是把什么天灾人祸归结为皇帝德行。

    而因为这种探索深入人心,科技必然会飞速进步,从而衍生各种探索的经验总结,发展出科学原则,就如奥卡姆剃刀原理之类的,整这科学体系会越来越完善,越来越健全。

    这就是科学精神的指导力量。

    但历史没有如果,历史没有选择荀子。

    荀子斗不过当时的王权,甚至在之后也没几个人敢推崇他的学说,连他的得意弟子也背叛了他。

    ......

    说到荀子的弟子也大名鼎鼎——李斯,韩非子。

    没错,想不到吧,荀子作为儒家,教出了大名鼎鼎的法家弟子。

    这本来是件非常好玩的事,儒到法,其实是黑化的过程。

    起初孔子生活在春秋,虽然乱,但还可以,所以孔子提倡用爱感化人,虽然他没直接说人性,但可以基本确定。

    孔子觉得:“人性本善”,人性天生善良。

    到了孟子,孟子觉得:“人性有恶”,人性中确实有恶的部分,但大多数还是善良的。

    到了荀子,荀子觉得:“人性有善”,人性中确实有善良的部分,但多数的是恶的。

    到荀子的弟子,韩非子、李斯:“人性本恶”,所以儒家的教化和拯救论是行不通的,只有严苛的王法才能威慑,于是法家开始壮大。

    这是一条清晰的先秦诸子被人性逼疯的历程,从孔子到孟子,再到荀子,最后黑化为韩非子,李斯。

    儒(指先秦的儒,后来的儒已经畸形为为皇权服务的工具)与法的人性区别就在这。

    儒认为:人性是有善的,还可以抢救一下。

    法则认为:救个屁,人性本恶,只有刀枪棍棒,只有法律惩罚才是约束人的王道。

    ......

    儒家在先秦诸子百家中影响最大,继往开来,不断发展完善,从孔子到孟子,再到荀子,可惜的是后人多说孔子,少说孟子,根本就不敢提集大成者的荀子。

    这就好比儒学1.0,儒学2.0,儒学3.0!

    结果后人一看,抱着个儒学1.0天天说,2.0版本不敢提,孟子是个革命派,动不动就说什么“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这样大逆不道的话。3.0版本更是,要老命,深入琢磨直接令皇权的合法性都给否了。

    所以一直到明、清,举国上下,人们还是天人感应那套,还是抱着孔夫子的1.0版本翻来覆去寻章摘句取悦皇权。

    着实令人扼腕叹息。

    李星洲其实一开始就有重兴荀子之学,引领人们进入对自然科学规律探索发现的时代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