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文学 > 病娇皇子赖上门 > 第188章 针尖对麦芒(二更)

第188章 针尖对麦芒(二更)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盛唐风华银狐续南明唐砖

一秒记住【阿里文学 www.alwx.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荒谬绝伦,一派胡言。这帮闹事的举子,有一个算一个,统统取消此次大比资格,领头者革除功名。”

    左都御史邱大人当着元康帝的面,口吐芬芳,大发雷霆。

    为什么?

    因为这帮举子指着御史台大骂国之蛀虫。

    他身为左都御史,御史台老大,若是不将这帮闹事的举子狠狠收拾一顿,岂不是对不起自己这身官皮。

    一帮还没当官的举子,竟然敢挑战官威,若是不严惩,将来必然会有人有样学样,整个天下真要乱套了。

    “邱大人火气不要这么大嘛。举子们敲登闻鼓纵然不对,可他们一片赤诚之心却也不能被忽略。最近,你们御史台的确有些过分了,逮着几本杂书大肆弹劾。不知道的人,还以为你们御史台集体没事干,故而没事找事。”

    次辅崔大人阴阳怪气,少不得借机敲打嘲讽。

    左都御史邱大人吹胡子瞪眼,“怎么着,崔大人认为这帮举子闹事,瞧登闻鼓还有理呢?简直荒唐。莫非是崔大人给了这帮举子闹事的胆量。”

    “胡说八道!邱大人,莫要肆意攀扯。尽管你是左都御史,本官身为次辅,不是你可以肆意妄为的对象。”

    左都御史邱大人呵呵一笑,“崔大人最好别阻拦本官。陛下,微臣恳求下旨严惩这帮闹事的举子。”

    “陛下,邱大人分明是在挟私报复,正好应证了闹事举子们说那句失去了公心,全是一片私心。士林败类就藏在朝廷,就藏在天下官员中,此话果然没错。微臣恳请陛下下旨严查御史台,这些年他们弹劾百官,其中恐怕有不堪言之目的。”

    次辅崔大人也不是好惹的,直指御史台公器私用,弹劾百官是假,打击报复是真。只要不顺他们的意,就搞个弹劾,朝堂党争皆因御史台而起。

    左都御史邱大人气得嗷嗷大叫,他和姓崔的势不两立。

    两人针锋相对,针尖对麦芒,当着元康帝的面争论不休,其他人皆冷漠看待。且等他们吵架吵完了再说。

    元康帝对于两个臣子吵架,不置可否,始终不发一言,没有出言制止。

    他手里正正捧着一本书,杂书镜花缘第一册。

    手边则放着举子们的奏本,上书请朝廷驱逐蝇营狗苟之辈,还天下朗朗乾坤。

    镜花缘别看是本杂书,但也是一本合格的小说。剧情高潮迭起,节奏明快,遣词用句很是优美,每一章还配一到两首酸诗。

    显然,写作之人用了心思,其才华皆在这本书中展现。

    “武清县还是有读书人嘛。”

    元康帝感慨了这么一句。

    方内监微微一躬身,“陛下英明。武清县过去文风不盛,只因地处山区,土地贫瘠,当地民众贫困所致。”

    “那地方很穷吗?”

    “不算最穷,却也算不得富裕。”

    哦!

    元康帝没再说话。

    只是

    大殿内怎么突然安静下来,吵架啊?继续吵架啊!

    难道是吵完了吗?

    元康帝透过书本,朝堂下一看,咦,朝臣们都盯着他看,且一脸不可思议的模样。

    左都御史邱大人更是一副备受打击的样子,仿佛发生了天塌地陷的大事。

    “诸位爱卿怎么都不作声了?朕想听听各位爱卿的意见,你们不说话怎么行。”

    “陛下在看镜花缘?!此乃大逆不道之邪书,究竟是谁将此书呈在陛下跟前,此人必定包藏祸心,理应拉出去斩首。”

    左都御史邱大人一脸痛心疾首,痛恨不已。张嘴就是斩首。

    元康帝就有点不高兴了,“此书是朕想看,吩咐内侍监购买。邱大人莫非是想斩首朕?”

    “微臣不敢!但,陛下乃天下之主,岂能看着等邪书。”

    “是不是邪书,看了才知道。你们御史台逮着这本书大肆抨击,恨不得将写书的人大卸八块。你们让朕下旨,朕总得看看里面的内容吧。连内容都不明了,就胡乱下旨,此乃昏君所为。朕非是昏君,莫非爱卿是庸碌之人?”

    “陛下言之有理。邱大人实在是小题大做。”此辅崔大人趁机上眼药。

    邱大人横眉冷对,“陛下,臣不是庸碌之人。臣一心为国为民,只是言辞激烈了些。”

    “你也知道自己言辞激烈。一大把年纪,以后说话谨慎些。不就是敲登闻鼓,朕都不着急,爱卿何须着急。”

    元康帝态度平和,继续看杂书。

    并示意几位爱卿继续商讨,最好是当场商量出一个结果。

    崔大人大声领命,还冲邱大人笑了又笑,似乎是在嘲笑对方的愚蠢。

    邱大人冷哼一声,不与蠢货一般见识。

    和稀泥首辅温大人出列,“既然陛下让我等商量出一个章程,大家都说说吧。这帮举子敲登闻鼓,肆意辱骂朝廷命官,的确胆大妄为。但,一片赤诚之心,也需我等重视。”

    “依着首辅大人的意思,举子们闹事就算了?简直荒谬!”左都御史邱大人一天不怼人,就不舒服。

    温大人捋着胡须,也不介意对方的态度,“罚,肯定要罚,但必须掌握好其中分寸。像是革除功名,就不必了。读书不易,大家都是经历过的。可不能寒了天下举子的心。

    且,此次事件必然会传遍天下,将来史书上也会记上一笔。若是邱大人无所谓担上酷吏的名声,你尽管自行其是。”

    处置几百个闹事举人,若是过分严厉,史书必然要记上一笔,酷吏的名声跑不掉。

    何必呢?

    身前身后名!

    陛下都不甚在意,神为你官员却要喊打喊杀,不至于。

    同时读书人,理应得饶人处且饶人。说不定将来还有机会同朝为官。

    崔大人噗嗤笑出声来,“也难怪邱大人恼怒,这帮举子太不懂事,竟然指着御史台骂不干正事。不过,眼下西北正在用兵,北方连日大雪压垮了不少民房,南方部分地方旱灾以至于冬小麦或许会绝收。

    这一件件一桩桩,在举子们心目中比区区一本镜花缘严重多了。你们御史台不关心战事,不关心灾情,只盯着杂书弹劾,未免太闲了些。难怪连参加会考的读书人都看不下去了。”

    “一派胡言。本官不曾想到崔大人竟然如此短视。这不仅仅是一本杂书的问题,这关系到天下教化,关系到士林名声,关系到天下官员的名声。如何重视也不为过。”

    “可是,那帮闹事的举子却认为你们不能代表天下士林,甚至可以说天下士林的名声败坏,其中有你们一份功劳。人家可不认为区区一本杂书就能毁掉士林名声。”

    崔大人针锋相对,绝不落下风。

    这个时候,元康帝粗略地看完了镜花缘第一册,心情有点复杂。

    这本书有没有败坏士林名声?

    有!

    肯定有!

    有没有御史们说得那么严重?

    没有!

    这个绝对没有。

    区区一本杂书,看的人多是闺中女子,闲来无事的太太夫人们,或是识字的小老百姓,影响力哪里比得上四书五经。

    再说了,天下识字的人很少。

    以人口比例来算,那是相当少。

    很多做生意做得忒大的商贾,有钱吧,依旧不识字。最多也就认识自个的名字,商品名称,壹贰叁之类有限的几个字。让他们看书写文章那是不成的。

    识字率摆在那里,区区一本杂书根本不足为虑。

    真正将这本杂书推向广大市场,推向全天下的人,不是清河书坊,不是盗版书商,而是这帮御史。

    御史们一闹腾,而且闹出这么大的动静,大家都会好奇这本书的内容。

    以至于,御史们弹劾的同时,镜花缘彻底火了,卖爆单了。各个盗版书商都在加印。

    反而是正版书商,没吃到多少好处。

    一家正版,干不过千百家盗版啊!

    不过,清河书坊的名声算是打出去了,也算是有了个大好处。从今以后,清河书坊出版的杂书,必然会有更多的购买者。

    元康帝很想说,这帮御史成事不足败事有余。本事一本流传于闺阁的杂书,闹到现在,读书人也在看,说书人也在说,市井小民都在议论。

    至于书中内容影射,哼

    叶慈啊叶慈,清河书坊若非叶慈是幕后老板,元康帝现在就下旨查封。

    事关叶慈,元康帝有些拿不准分寸。

    罚重了不行,罚轻了又起不到作用。

    方内监的想法和张皇后如出一撤,“陛下,可否让清河书坊出一本合适的书籍。”

    “合适的?”

    什么叫做合适的?

    “自然是宣扬清官为民做主。”

    “有清官就有贪官污吏。”

    “可是百姓喜欢看清官为民做主的故事。”

    此话言之有理。

    清官为民做主的故事,能流传上千年,就证明这类故事有着广阔的市场,深得百姓喜爱。

    “准!”

    元康帝想通了,这个办法好啊。

    几位朝廷大佬还没商讨出一个章程,元康帝却不胜其烦。

    “带头闹事的几个人抓起来,到金吾卫喝几天茶水。等事情平息之后再酌情放出来。革除功名取消参考资格就不必了。但,带头闹事之人不可录取为一甲,二甲前二十名。”

    不能进二甲前二十名,便是绝了入阁的机会。这个惩罚,究竟是重,还是不重。

    “邱爱卿,管好御史台。”

    “陛下,事关天下教化,难道就此放过吗?”

    “那你想如何?”

    “此事因定王而起,臣以为定王难辞其咎,请陛下下旨严惩定王。”

    元康帝轻轻敲桌面,沉默。

    一时间,大殿内气氛颇为紧张。

    “此事再议!”元康帝一句话,意味着这件事还没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