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文学 > 大明皇长孙! > 第334章:帝王心态

第334章:帝王心态

作者:执笔见春秋返回目录加入书签投票推荐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弃宇宙夜的命名术最强战神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花娇

一秒记住【阿里文学 www.alwx.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京师震动,无人不惶恐。

    当国家机器完全行动起来的时候,在其面前,生命显得脆弱无比。

    昨夜的杀戮,不过是开胃小菜,这些人大部分都是在被抓捕的过程中,稍微有点反抗的动作,就被立即斩杀。

    锦衣卫的命令很明确,但有任何是锦衣卫认为有反抗意识的,直接就地格杀,这个中的原因,主要还是牵扯的人太多了,一些无关紧要的,就不需去诏狱的牢房里占坑位了。

    当诏狱装不下的时候,只能是往五城兵马司里面送。

    毕竟诏狱在锦衣卫衙门,皇宫之中,地牢不大,主要是抓重要人员,以官员为主。

    能够去到诏狱里的,也算是稍微有些身份地位才可。

    那些被斩杀的尸首,便是由五城兵马司负责处理。

    据统计,当夜惨死者,就将近上千人,而这些人,不过是附带的,甚至都不算在案件卷宗里。

    而太孙殿下被人谋刺的消息,也在整个京师开始扩散开来。

    “太孙殿下多好的人呐,怎么会有人谋刺他呢。”

    “是啊,那可是救苦救难的大菩萨,听说群英商会就是太孙殿下打造的。”

    “真的吗,我说怎么招工的工钱那么高,原来是太孙殿下的意思,太孙殿下真是好人。”

    “我是从河南老家逃疫来的,家里人那边亲戚写信过来,就是太孙殿下亲自去了河南,把瘟疫都给镇住了,瘟疫见着太孙殿下,都得绕路走。”

    “说什么话呢,哪里是绕路走,分明是直接就消散了,太孙殿下天上的神人转世,自由神佛庇佑,瘟疫见了,那还不得退散。”

    “有道理,不过我这里可是有个消息,你们不知道吧。”

    “什么消息,快快说来听听。”

    “快说快说,吊人胃口跟断人财路可没啥区别。”

    “嘿嘿,你们不知道吧,太孙殿下,那可是太子殿下的嫡长子,在这之前,可没谁听说过,那是因为,早在十年前,就已经薨逝了。”

    “可这般老天爷瞧不下去了,入葬的那夜,孝陵星象大变,地龙翻滚,硬是把太孙殿下给救了出来。”

    “这可是真正的死而复生,不过死而复生失了忆,这也导致在外流浪十多年,最近几个月呀,才被燕王殿下找回来。”

    “天啊,你这说的都是真的吗,原来太孙殿下,真的是老天爷眷顾之人。”

    “不可思议,不过确实老朽在此前十多年,确实从未听闻过太孙殿下,这般说来,倒是有几分真。”

    “那是几分真,可真是真真切切,毫无虚假。”

    关于太孙殿下的议论,于整个京师迅速的升起了热议,在这个没有通讯的年代,消息的传播都是通过口口相传。

    前几个月孝陵的热度,使得京师大街小巷几乎人人知晓,而这次的爆料,很容易就被百姓所接受了。

    当然,这样的爆料,自然不是随便传的,能够在半天之内,整个京师大半的人都知晓,这背后自然少不了锦衣卫的功劳。

    也少不了朱元璋的暗中操纵。

    在名声这块,朱元璋能够干到今日,即便各种屠杀下,还能在底层百姓有这么高的名声,得到大多数人的拥护,个中手段可见一斑。

    随着涉案人员被抓捕归案,常规流程上的三司会审,也就到来了。

    当然,这就仅仅是个流程,主要针对的群体,在于外臣,官员。

    其中最为凄惨的,便就是倭国的外臣,还有占城的外臣了。

    这两国外臣,直接就被牵连了进去。

    倭国的外臣,在今年七月的时候,就有人过来,想要跟大明开启朝贡交易,但一直都被拒绝。

    占城那就更加不用说了。

    洪武二十三年前,还是有过几次朝贡贸易的,但在这之后,因为扰乱边境的缘故,一直都是被聚集的对象。

    这次的事情,正好可以拿他们开刀。

    官员牵扯的并不多,连百人都没有。

    这些官员,大部分都是群英商会提供的情报,在很大程度上,便就是那些商会背后的主事人。

    其中以江南地区的官员,占据了八成之多。

    审讯很简单,几乎问几句话,就差不多了。

    签字画押都不需要,有三司记载一个过程,便就可以了,连口供都是直接省去。

    在朱元璋的授意下,这次有关于谋刺太孙的案件,一定要做到快。

    三天之内,必须结案。

    这般谕旨,没人胆敢违背,所以不可能有什么深究的过程。

    直到第三天上午,浩浩荡荡数千人,被压往承天门外的广场。

    便就是之前,太孙册封大典,阅兵的广场。

    一如既往的人山人海,各有大片的哭声。

    一排排的犯人穿着囚衣,只等午时三刻一到,便就斩首示众。

    按照上头的意思,是不可能少于三千人的,所以在今日被斩首者,总数为三千六百九十七人。

    无一例外,全都死刑,立即执行。

    这在京师,亦或是整个大明,都很难想象,仅仅是第三天,谋刺太孙案,就这般破案结束。

    速度之快,古今第一。

    “吉时已到,行刑!!!”

    随着一声呐喊,处决开始。

    此刻,坤宁宫中,朱英看着面前的奏章,久久未曾下笔。

    看了看天色,朱英知道,皇宫外有三千余人,正因自己惨死刀下,以朱英的心态,终究是有些不忍。

    在西域的时候,他敢孤身返陷,斩杀上百敌寇。

    也敢跟异族,于草原之上,一决生死。

    可这般血腥手段,虽说在古代,是极为正常的现象,甚至就连那些观看的百姓,都不认为有什么特殊。

    很多被行刑的犯人,几乎都是对着顾双贵开口大骂,而不是骂朱元璋,更不是骂他朱英。

    然朱英心中,极为不适。

    “殿下,喝口桂圆莲子羹吧。”

    叶月清端着汤碗,轻声的说道。

    朱英微微迟疑,接过一口喝光,心中的一些郁结,这才稍稍消散。

    他心中很清楚,老爷子的话,是对的。

    在当今这个年代,想要维持皇家威严,维持老朱家的统治地位,维持至高无上的皇帝权威。

    就必须要让有所冒犯之人,付出血的惨痛代价。

    只有这样,才能让官员,百姓,生出敬畏之心。

    其实若不是顾忌大孙想法,这次的谋刺案,何止数千人,怕是得上万人的株连,才会消朱元璋心头之怒。

    是朱英不理解,多年战场上下来的人,对于生死,对于无辜牵连,早已看淡。

    要的,只是最后会产生的结果。

    至于这个过程,并不重要。

    这就是皇帝,真正的皇帝。

    天子一怒,伏尸百万。

    在后世只是一个成语,在当今,确是实实在在,血流成河真实发生的事情。

    而百姓,也早已经习以为常。

    “爷爷在干嘛呢,是在承天门,看斩首去了吗。”

    朱英问道。

    叶月清轻轻摇头,道:“陛下此刻在乾清宫里。”

    朱英顿时就明白了其中的意思。

    按照往常,老爷子当是在华盖殿中,处理政事,而在这个时候,显然是在等着自己。

    稍稍迟疑下,朱英起身,向乾清宫走去。

    “陛下,不若还是去看看太孙殿下吧,陛下这般,奴婢的心中,很是难受。”

    乾清宫中,刘和对陛下劝说道。

    朱元璋轻轻摇头说道:“咱能护得了大孙一时,护不了大孙一世,这往后的大明天下,终究是要大孙亲自去承担。”

    “有些事情,只能是大孙自己去扛,咱年纪大了,也老了,只想着大孙能够快些成长起来。”

    朱元璋的语气,带着很强的唏嘘。

    他培养长子三十七载,在各方面,已经是最优继承人了,作为皇帝的权力,已经大量的下放给长子。

    可谁能想到,在这么个年纪,自己都已经半截身子入土的人,结果遇到白发人送黑发人的事情。

    大孙很优秀。

    但是在一些方面,还是有些不够的。

    个人的优秀,其实在朱元璋看来,并不是皇帝最为重要的关键。

    平衡之道,皇家威严,才是被朱元璋所看重的因素。

    这大明天下的聪明人,永远都不缺的,怎么去掌控他们,让他们为大明,为老朱家效忠,让大明千秋万世的传承下去,国祚延绵,才是至关重要。

    所以在这一点上,朱元璋很清楚,自己不能去安慰大孙,要他自己将这个经历,承受过去。

    身为皇帝,有的时候,必须要能狠得下心才行。

    此刻的朱元璋,自然也没有心思,去批阅奏章,处理政务,便就在这乾清宫内,离大孙最近的地方,安心等候。

    这时,脚步声传来。

    熟悉的声音,让朱元璋顿时就意识到,是大孙过来了。

    没有任何迟疑,朱元璋直接转身看去,果然是大孙。

    “爷爷,孙儿让你担心了。”

    朱英拱手作揖,真诚的说道。

    有些话无须多说,自然就能明白个中的意味。

    朱元璋哈哈一笑,道:“咱能担心啥,咱相信就这点事情,自然不会过于困扰大孙的。”

    “大道理,咱就不跟大孙说了,大孙自然是懂得的,现在也差不多晚膳了,咱可是听说了,今日的早膳,你可是没吃呢,肚子饿了吧。”

    “咱早就让光禄司备好了膳食,刘和,还不赶紧让人把膳食送过来。”

    刘和连忙道:“奴婢遵旨。”

    而后立即小跑着出去传话。

    此刻刘和的脸上,也是露出笑容。

    能够看到陛下和太孙开心起来,他自然心中也是极为欢喜的。

    朱元璋仔细的看了看大孙的神情,暗自点头,而后走到书案上,拿过几本卷宗,交于大孙说道:“这是你四叔,还有表兄李景隆,及允炆的卷宗。”

    “你且好好看看,若是有什么想法,直管是和咱说说。”

    这几个卷宗,自然就是锦衣卫,还有刘和记载过来的。

    谋刺的事情,没有人会觉得简单,朱棣,朱允炆,在涉及到皇位传承下,自然也不可能彻底避嫌。

    必要的查询,是无可避免的。

    朱英点点头,接过卷宗,仔细的查看起来。

    其实在朱英的心中,也想知道,燕王朱棣到底有没有在这其中参与一手。

    朱棣本就是朱英第一怀疑的对象,也只他才能有这个实力,亦或是这个手段。

    虽然朱英自从入宫后,没有对于朱棣施行过于彻底的打压,除了将姚广孝这个关键人物调走外,也没太大的动作。

    但这不代表朱英对朱棣完全的放心。

    历史上的朱棣,似乎也是被迫的,可有句话说得好,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

    有悖于君臣之道的朱棣,可不是什么好名声。

    朱英先看的是关于朱允炆的卷宗,其中的关键,自然还是在黄子澄的身上。

    不过从锦衣卫的查探来看,黄子澄虽说有一定的嫌疑,但从根本上,并没有其他作案的联系。

    黄子澄和江南那边的文人,关系还算是不错,这是重点,不过也就仅仅于此了。

    事发前后,黄子澄几乎都是在翰林院中,一直在跟着诸多翰林学士共同编撰新的典籍。

    这也是朱英之前的意思。

    而朱英也相信,不管是朱允炆还是黄子澄,没这个实力,更是没这个胆子。

    个中关键,还是在朱棣身上。

    从卷宗上来看,朱棣也没什么可疑之处。

    包括李景隆。

    李景隆在近端时期的行为,卷宗上记载得非常详细,和江南文人确实有所接触,不过根据反馈,主要是在给燕王朱棣当说客。

    为朱棣去拉拢到海外就藩的官员。

    平时没什么人在乎的秀才,在这个时候,却是成了藩王们的宝贝。

    卷宗看完,朱英心中也清楚了。

    这件事似乎跟朱棣还真没什么关系。

    虽有些错愕,商会那些人,竟是有谋刺自己的想法,不过事实摆在面前,倒也无话可说。

    此刻,朱元璋看着放下卷宗的大孙,似笑非笑。

    朱英和老爷子对视一眼,心里头顿时就明白了过来。

    老爷子这意思,极为明显呀。

    稍稍思虑一番,朱英还是说道:“看来这件事,跟四叔,允炆,皆是无所关联。”

    朱英心中明白,此刻老爷子等于是将朱棣和朱允炆,直接交由自己处置。

    有没有关联,不过是他一句话的事情。

    朱元璋笑了,笑得很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