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三章 暴乱前奏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盛唐风华、银狐、续南明、唐砖
一秒记住【阿里文学 www.alwx.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第一百一十三章 暴乱前奏
话说郜察院下了让韩延昌去拜访朱公子的指令,众人却都扭头去看范弘道。好像被派去的不是韩延昌,而是范弘道似的。
一来韩延昌与范弘道关系如此敏感,这会儿被重新启用,不知道范弘道会怎么看待。
二来这种纵横捭阖、考验临场反应的差事,范弘道怎么也比韩秀才合,察院老爷怎么会派了韩秀才去?
范弘道当然是无所谓的,朱郡主那边的事情,别人或许迷惑不解,但他很门清,根本没必要搞外交,去了还能干什么?
再说他现在肯定是地方豪族黑名单上数一数二的人物,谁知道有人会不会做出什么丧心病狂的事情?
所以为了自身安危着想,近期一切都小心为上,能不出门就不要出门,躲在察院里相对还算安全。
郜御史显然也考虑到了这点,最后才说:“范贤生就在察院总揽,以备老夫顾问!”
果然,最后韩延昌还是无功而返,朱公子根本不见他。
朱公子那边只抛出一句话:“听说察院里面,范秀才是最得用的人物,而察院老爷只让这姓韩的过来,简直毫无诚意!”
寒风又起,时间渐渐进入了十一月份,凛冬将至,万物萧条。
河东盐池这里的作业节奏与务农有近似之处,也有冬歇的说法。盐丁们制作完最后一批食盐,也就暂时收手了,仿佛庄稼人的冬天农闲。
然后等到来年春季,新的盐花生成后,盐丁们才开始新一年的作业。在此之前,最大的事情当然是过年了。
但想过好年,手里就得有钱,而在近期盐丁普遍遭遇了经济危机。因为他们上交了正盐后,积攒在手里的余盐没卖出去。
原来一直都有盐牙子组织他们卖盐,而现在盐牙子似乎一夜之间都消失了,听说是被御史老爷取缔了。
可是并没有形成新的市场,来填补盐牙子消失后的空缺。所以余盐就积压在了手里,变不成现银。
少则则数引,多则一二十引,这些盐卖不出去的话就跟垃圾没两样,过年总不能用几百几千斤盐来过。
郑老生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盐丁,当初命不好,兄弟分家后被官府划拨成了盐丁,于是就从二等户口庄稼人变成了盐池里刨食的人。
大明户口划分有士农工商军灶贱,盐丁就是灶户,只比贱籍高一等,说起来都是泪。
不过让郑老生聊以自慰的是,盐业相对而言旱涝保收,制作技术即便要看风向,但一年到头总不可能不刮风,不用像农户那样依赖于看天吃饭。
今晚收了工,郑老生习惯性的来到禁墙脚下茶摊那里。
说是茶摊,但也兼卖酒水,下了工的盐丁聚在这里喝几口暖暖身子,然后迎着晚风口无遮拦的侃大山传八卦,算是他们难得的快活消遣了。
郑老生并不是一个消息灵通的人,正因为如此他才喜欢在茶摊扎堆,充当一个个消息灵通人士讲八卦的背景墙和听众。
原来他也很不明白,别人的消息都是从哪来的?但是最近他忽然明白了,有人塞给他一两银子,告诉他很多消息,然后让他去对别人说说。
“又他娘的是权力斗争!”一个老盐丁打着酒嗝,貌似很有谱的说:“我们这算是神仙打架,凡人遭殃!”
有人议论道:“无论谁当家,跟我们有什么关系,我们卖自己的盐就行了!难道换了皇帝,我们百姓就不纳税了?”
听到这里,郑老生知道该着自己出场了,毕竟拿人钱财替人办事,他放下酒碗,开口道:“我们卖盐本来好好的,不碍别人什么事情!但这次却是因为御史老爷一定要乱搞,导致余盐卖不出去!”
人群里有认识郑老生的,惊异的“咦”了一声,平日里郑老生并不怎么说话,今天却有见解了。
这种众人瞩目的感觉,让一直平庸的郑老生有点享受。“御史老爷新官上任,要烧三把火,运司老爷为了大家生计安稳,拦着御史老爷烧火,于是两边生了龃龉。
所以御史老爷要整治运司,已经将运司官吏账册都要了过去,吹毛求疵的要筛查一边!然后又废除了运司任命的盐牙子,变乱了余盐法子!”
盐丁终日在盐滩上风吹日晒,性子大都暴烈,立刻有人愤怒的叫道:“昏官!可恶!可恶!”
还有人破口大骂:“这样狗官,只知道捞自己的好处,全不把我等死活放在眼里!”
“眼看要到年底,余盐都压在手里,老爷们还让不让我们过年了!”又有人喊道,对这话众人都感同身受。
对于普通百姓而言,很难理解巨大利益背后的深刻博弈,更不清楚潜藏在水面下的本地豪族的作用,只能简单化的解释为察院和运司之间权力斗争。
郑老生想起什么,又补充道:“而且我还听说,御史老爷身边有个狗头军师范秀才,都是他出的主意!”
对此有人脑洞大开的吵吵道:“就是这样,戏文里皇上身边总有奸臣,狗官身边总有坏师爷!没想到,我们也遇上了这样的事情!”
郑老生只管将自己所“知道”的消息说出来,至于别人怎么议论,他就不管了。
到了这个地步,议论和叫骂是想拦也拦不住的。余盐积压卖不出去,关系到所有盐丁的生存问题。
本来盐丁都是穷苦人,全靠余盐过日子。这余盐积压几天,家里只怕就得断粮,面对这种情况,谁能无动于衷?
忽而有个盐丁里的料头振臂高呼道:“左右也是活不下去了,余盐卖不掉,在家里也是等死!不如明天一起去察院衙门讨饭吃!”
有数人响应道:“同去!同去!”
又有老成的人,带着几分担忧说:“明日还得上工,盐场老爷那里如何交待的过去?”
所谓盐场老爷就是盐场大使,负责盐场的现场管理和监工的,也是盐丁最畏惧的人物。
那料头叫道:“盐场老爷们也同情我们遭遇,说这两日就让大家歇歇吧,不用上工了!”
听到这话,众人仿佛得到无形的鼓舞,齐齐叫道:“既然如此,明日就呼朋唤友,一起去找察院老爷讨饭吃!”
河东盐池有十几个盐场,类似的事情发生在好几处地方。虽然起哄的人不见得都敢去,但许多地方胆大之人汇集起来,人数也不会太少了。
第一百一十三章 暴乱前奏
话说郜察院下了让韩延昌去拜访朱公子的指令,众人却都扭头去看范弘道。好像被派去的不是韩延昌,而是范弘道似的。
一来韩延昌与范弘道关系如此敏感,这会儿被重新启用,不知道范弘道会怎么看待。
二来这种纵横捭阖、考验临场反应的差事,范弘道怎么也比韩秀才合,察院老爷怎么会派了韩秀才去?
范弘道当然是无所谓的,朱郡主那边的事情,别人或许迷惑不解,但他很门清,根本没必要搞外交,去了还能干什么?
再说他现在肯定是地方豪族黑名单上数一数二的人物,谁知道有人会不会做出什么丧心病狂的事情?
所以为了自身安危着想,近期一切都小心为上,能不出门就不要出门,躲在察院里相对还算安全。
郜御史显然也考虑到了这点,最后才说:“范贤生就在察院总揽,以备老夫顾问!”
果然,最后韩延昌还是无功而返,朱公子根本不见他。
朱公子那边只抛出一句话:“听说察院里面,范秀才是最得用的人物,而察院老爷只让这姓韩的过来,简直毫无诚意!”
寒风又起,时间渐渐进入了十一月份,凛冬将至,万物萧条。
河东盐池这里的作业节奏与务农有近似之处,也有冬歇的说法。盐丁们制作完最后一批食盐,也就暂时收手了,仿佛庄稼人的冬天农闲。
然后等到来年春季,新的盐花生成后,盐丁们才开始新一年的作业。在此之前,最大的事情当然是过年了。
但想过好年,手里就得有钱,而在近期盐丁普遍遭遇了经济危机。因为他们上交了正盐后,积攒在手里的余盐没卖出去。
原来一直都有盐牙子组织他们卖盐,而现在盐牙子似乎一夜之间都消失了,听说是被御史老爷取缔了。
可是并没有形成新的市场,来填补盐牙子消失后的空缺。所以余盐就积压在了手里,变不成现银。
少则则数引,多则一二十引,这些盐卖不出去的话就跟垃圾没两样,过年总不能用几百几千斤盐来过。
郑老生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盐丁,当初命不好,兄弟分家后被官府划拨成了盐丁,于是就从二等户口庄稼人变成了盐池里刨食的人。
大明户口划分有士农工商军灶贱,盐丁就是灶户,只比贱籍高一等,说起来都是泪。
不过让郑老生聊以自慰的是,盐业相对而言旱涝保收,制作技术即便要看风向,但一年到头总不可能不刮风,不用像农户那样依赖于看天吃饭。
今晚收了工,郑老生习惯性的来到禁墙脚下茶摊那里。
说是茶摊,但也兼卖酒水,下了工的盐丁聚在这里喝几口暖暖身子,然后迎着晚风口无遮拦的侃大山传八卦,算是他们难得的快活消遣了。
郑老生并不是一个消息灵通的人,正因为如此他才喜欢在茶摊扎堆,充当一个个消息灵通人士讲八卦的背景墙和听众。
原来他也很不明白,别人的消息都是从哪来的?但是最近他忽然明白了,有人塞给他一两银子,告诉他很多消息,然后让他去对别人说说。
“又他娘的是权力斗争!”一个老盐丁打着酒嗝,貌似很有谱的说:“我们这算是神仙打架,凡人遭殃!”
有人议论道:“无论谁当家,跟我们有什么关系,我们卖自己的盐就行了!难道换了皇帝,我们百姓就不纳税了?”
听到这里,郑老生知道该着自己出场了,毕竟拿人钱财替人办事,他放下酒碗,开口道:“我们卖盐本来好好的,不碍别人什么事情!但这次却是因为御史老爷一定要乱搞,导致余盐卖不出去!”
人群里有认识郑老生的,惊异的“咦”了一声,平日里郑老生并不怎么说话,今天却有见解了。
这种众人瞩目的感觉,让一直平庸的郑老生有点享受。“御史老爷新官上任,要烧三把火,运司老爷为了大家生计安稳,拦着御史老爷烧火,于是两边生了龃龉。
所以御史老爷要整治运司,已经将运司官吏账册都要了过去,吹毛求疵的要筛查一边!然后又废除了运司任命的盐牙子,变乱了余盐法子!”
盐丁终日在盐滩上风吹日晒,性子大都暴烈,立刻有人愤怒的叫道:“昏官!可恶!可恶!”
还有人破口大骂:“这样狗官,只知道捞自己的好处,全不把我等死活放在眼里!”
“眼看要到年底,余盐都压在手里,老爷们还让不让我们过年了!”又有人喊道,对这话众人都感同身受。
对于普通百姓而言,很难理解巨大利益背后的深刻博弈,更不清楚潜藏在水面下的本地豪族的作用,只能简单化的解释为察院和运司之间权力斗争。
郑老生想起什么,又补充道:“而且我还听说,御史老爷身边有个狗头军师范秀才,都是他出的主意!”
对此有人脑洞大开的吵吵道:“就是这样,戏文里皇上身边总有奸臣,狗官身边总有坏师爷!没想到,我们也遇上了这样的事情!”
郑老生只管将自己所“知道”的消息说出来,至于别人怎么议论,他就不管了。
到了这个地步,议论和叫骂是想拦也拦不住的。余盐积压卖不出去,关系到所有盐丁的生存问题。
本来盐丁都是穷苦人,全靠余盐过日子。这余盐积压几天,家里只怕就得断粮,面对这种情况,谁能无动于衷?
忽而有个盐丁里的料头振臂高呼道:“左右也是活不下去了,余盐卖不掉,在家里也是等死!不如明天一起去察院衙门讨饭吃!”
有数人响应道:“同去!同去!”
又有老成的人,带着几分担忧说:“明日还得上工,盐场老爷那里如何交待的过去?”
所谓盐场老爷就是盐场大使,负责盐场的现场管理和监工的,也是盐丁最畏惧的人物。
那料头叫道:“盐场老爷们也同情我们遭遇,说这两日就让大家歇歇吧,不用上工了!”
听到这话,众人仿佛得到无形的鼓舞,齐齐叫道:“既然如此,明日就呼朋唤友,一起去找察院老爷讨饭吃!”
河东盐池有十几个盐场,类似的事情发生在好几处地方。虽然起哄的人不见得都敢去,但许多地方胆大之人汇集起来,人数也不会太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