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一十七章 认知差距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盛唐风华、银狐、续南明、唐砖
一秒记住【阿里文学 www.alwx.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第六百一十七章认知差距
“世界者,三分陆地,七分海洋。陆地之大,大明所有者,不足十之一也。陆地比之海洋,有如巨船浮于海面。海洋,将世界联系在一起,是这个世界之间永恒的纽带。陆地是有限的,人口则因为可以繁衍而无限增加。大明虽然很大,但是已经经历过一次人口增加后,因为天灾而导致的动乱。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欲谋万世者,当先知天下之事。臣所知者,万里海外有泰西诸国,大小不一,相互间征战不休。为生存计,此辈泛舟而来,一度袭扰大明福建沿海,盘踞大明岛屿无数。此辈乃是世间最为凶残之辈,在非洲,他们掠夺一切,并大肆劫掠人口贩卖,在南美,两千万土著因此辈之入侵而人口锐减过半。在北美,还是这些人,正在与土著争夺土地等一切生存空间。他们穷凶极恶,他们人性泯灭,世间所有的罪恶,都可以在他们身上找到。臣把这些人成为殖民者!来自泰西欧洲的殖民者。今天他们可以在福建沿海烧杀劫掠,明天他们就能进入大明的腹地,无恶不作。建奴虽然凶残,较之彼等,稍显不如。窃以为,如大明维持现状不变,二百年后,泰西欧洲各国,必将深入大明腹地,为所欲为,不能制之。欧洲各国因殖民而富有,因富有而兴格物之术,再因格物之6∟,.术而强大,最终以坚船利炮跨海而来。臣不希望子孙遇见这样的事情,故而未雨绸缪。臣兴工商,倡导格物,都是出于这一点而考虑。出兵海外,目的在于御敌于国门之外。敌自海上来,我扼守海峡要津。以炮击之,使之不敢轻犯大明海疆。
而今,臣盘踞爪哇,西去苏门答腊,东占婆罗洲,这些岛屿对于大明而言。就是永不沉没的战船。而臣及后代,都将是这些战船的掌舵者。将来如何,以陛下之远见英明,必然能妥善处置。臣叩首于万里海疆之外。”
这份奏折,说的还是很含蓄的,就是这么一个现状,陛下来拿主意吧,怎么定位两者之间的关系。这事情,作为臣子的没法说了。还是陛下来决定吧。但是有一点,陈燮是说明白的,就是不想立国,否则就不会以臣自居。
朱由检读懂了陈燮的意思,大明比起整个世界来说,小的可怜。而世界上的大陆,比起海洋而言,也小的可怜。正如陈燮以前经常说的。大海才是他的归属一样。陈燮是不会在大明争夺什么的,现在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朱由检很矛盾,一方面他乐意看见陈燮这些举动,另一方面,他有把陈燮作为儿子将来坐稳皇位的一个基石来看待。如果陈燮不会来,那么今后朱慈烺的皇帝位置,能不能坐的稳都是一个问题。看完这份奏章。朱由检整个下午都在想这个问你,就是如何定位他跟陈燮之间的关系,或者说如何定位陈燮与大明之间的关系。作为一个普通的臣子来看待么?呵呵,陈燮答应了,朱由检都不敢答应。
想不出好的方法。朱由检和头疼。皇帝富有天下的概念,深入骨子里,他无法接受海外这些地盘,不算在大明的头上,更担心陈燮不会接受所谓兴海城是大明的一部分的说法。人到哪个位置,心里的想法当然会发生变化的。换成自己是陈燮,没准都要谋朝篡位了。
朱由检百思不得其解,正好王承恩来了,笑眯眯的汇报:“万岁爷,大喜啊,太医说了,坤兴公主身体很好,一点问题都没有。多亏了思华交代柳如是,每日监督公主步行一个时辰,早晚各一次。神医就是神医,果然有他的一套。”
朱由检露出微笑来,自己的外孙嘛,当然是喜欢的,尤其是朱媺娖生的,更加不一样了。站起来走了两步道:“这会,陈府很热闹吧。”王承恩笑道:“万岁爷英明,这会贺喜的人可多了,太子殿下也去了。之前怕冲了煞,皇后娘娘让人给太子都挡了驾。”
朱由检也觉得这样做是对的,按照天命的说法,太子是未来的人主,煞气很重的。“好,朕也去看看,呵呵。”笑罢,朱由检突然想到了什么,笑的更加开心了,步履也变得轻快。
皇帝驾到,陈府内的人都出来迎接,跪了一地。周皇后也跪在门口,朱由检来了便道:“朕就是来看看外孙,不必兴师动众的。”看见周皇后身边的朱慈烺,他点点头道:“太子也来了,正好,有点事情跟你说,就借思华的书房一用吧。”
这就是皇帝的做派了,说是来看外孙,到了地方先说他的事情。也没人敢说啥,两人进了陈燮的书房,朱慈烺对这里很熟悉,亲自动手尝了一口茶水,这才放在皇帝面前。这个举动,朱由检异常的满意。微笑的点点头,这个儿子,在孝顺方面,那是没说的。
“太子,朕想问你一个问题,如果将来你登基了,该如何面对你思华姐夫?”这个话里面,是有很多问题的,看似简单的话里面,杂了很多因素。比如这个思华姐夫,那就是一个暗藏的问题。既然做了帝王,二女之情就会看淡,为了江山社稷,杀老子杀兄弟都比比皆是,杀个姐夫那不是小意思么?
“父皇,您正值壮年,何来此一问?”朱慈烺有点慌,这问题不好回答啊。涉及到东宫的想法,在皇权面前,太子又如何?一旦威胁到皇权,废太子也不是没有历史先例。以朱慈烺的年龄和阅历,突然被问起这个问题,怎么会不慌?
朱由检平和的笑道:“你不用多想,就照实来说,怎么处置你姐夫即可。”
看见他发慌,朱由检反倒安心了,这说明太子对这个问题,丝毫没有准备,也就是说没想过现在就去当皇帝。他要是一点反应都没有,那朱由检真得怀疑了。
朱慈烺慢慢的恢复了平静,端坐思索一番才慢慢道:“父皇,儿臣以为,思华姐夫乃天赐大明的不世之材。大明的现状,大明的未来,到底该怎么走,在他心里都有一个蓝图。在南京的时候,姐夫经常说起,大明的未来在大海之上。因为未来的世界,是属于大海的。儿臣虽然不是很明白,但是把这话记住了,一点一点的在今后验证。现在看来,有一部分已经验证了。姐夫看问题很远,很少有错的时候。”说到这里,朱慈烺看看朱由检,欲言又止。
“不用看朕,朕心里明白,思华注定是个长寿的人。百岁不敢说,七八十岁是稳稳的。至于朕,能活到六十岁就,就已经知足了。思华是朕打算留给你的顶梁柱,承前启后,开场大明万世一系的大局,就在太子和思华身上了。”朱由检可没忘记陈燮说过的话,哪天把农业税给免了,那真是谁来都动不了大明的基业了。谁来谁死,不用皇帝出招,天下的百姓都能自觉的动手灭了这货。
“儿臣不是阿斗,姐夫也不是诸葛亮。姐夫总是会先去做,然后让儿臣看,找到里面的道理。道理这个东西,他很少讲,总是要儿臣自己去发现。姐夫如今在南洋为大明奔波,将来南洋必然属于大明的一部分。臣听说辽东有火龙车,姐夫说过,火龙车既然有了,火轮船就不远了。火龙车可以日行两千里,火轮船也能日行千里。届时,即便是万里之外的南洋,往来京师,也不过十余日。有了这样的利器,朝廷便可以从容调度,对万里之外发生的事情,也可以快速的做出反应。而不会像现在,边疆有事,快则一个月,迟则两个月,朝廷才能做出应对。这就是格物的力量!总的来说,儿臣希望父皇长命百岁,万寿无疆。如果真的有那么一天,儿臣一定会请姐夫写一份详细的治国奏报,然后一条一条的去验证,如果有生之年没有验证完毕,就交代儿孙去验证。大明江山万世一系,儿臣以为,可期也。”
朱慈烺的一番话,说完之后朱由检哑然。这个时候他才发现,包括自己在内的所有人,对太子的影响都没有陈燮来的大。陈燮是怎么做到这点的?说教?刚才太子说了,很少说教。那么答案就很明显了,陈燮是做给太子看,很坦诚的把一切事情,摆在太子的面前,用事实说服他,然后才会有这样的效果啊。
从这个角度看,朱由检不觉的自我反省,觉得自己对陈燮的认知,远不如太子来的深刻。一个是要防着陈燮,一个则是把大明未来的规划,交给陈燮去做。这是何等的信任,相比之下,自己还在谋算陈燮,父子之间的认知,云泥之别,高下立判。
回想陈燮那份奏折里的每一个字,朱由检的心里渐渐的有了一个成型的想法。
...
第六百一十七章认知差距
“世界者,三分陆地,七分海洋。陆地之大,大明所有者,不足十之一也。陆地比之海洋,有如巨船浮于海面。海洋,将世界联系在一起,是这个世界之间永恒的纽带。陆地是有限的,人口则因为可以繁衍而无限增加。大明虽然很大,但是已经经历过一次人口增加后,因为天灾而导致的动乱。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欲谋万世者,当先知天下之事。臣所知者,万里海外有泰西诸国,大小不一,相互间征战不休。为生存计,此辈泛舟而来,一度袭扰大明福建沿海,盘踞大明岛屿无数。此辈乃是世间最为凶残之辈,在非洲,他们掠夺一切,并大肆劫掠人口贩卖,在南美,两千万土著因此辈之入侵而人口锐减过半。在北美,还是这些人,正在与土著争夺土地等一切生存空间。他们穷凶极恶,他们人性泯灭,世间所有的罪恶,都可以在他们身上找到。臣把这些人成为殖民者!来自泰西欧洲的殖民者。今天他们可以在福建沿海烧杀劫掠,明天他们就能进入大明的腹地,无恶不作。建奴虽然凶残,较之彼等,稍显不如。窃以为,如大明维持现状不变,二百年后,泰西欧洲各国,必将深入大明腹地,为所欲为,不能制之。欧洲各国因殖民而富有,因富有而兴格物之术,再因格物之6∟,.术而强大,最终以坚船利炮跨海而来。臣不希望子孙遇见这样的事情,故而未雨绸缪。臣兴工商,倡导格物,都是出于这一点而考虑。出兵海外,目的在于御敌于国门之外。敌自海上来,我扼守海峡要津。以炮击之,使之不敢轻犯大明海疆。
而今,臣盘踞爪哇,西去苏门答腊,东占婆罗洲,这些岛屿对于大明而言。就是永不沉没的战船。而臣及后代,都将是这些战船的掌舵者。将来如何,以陛下之远见英明,必然能妥善处置。臣叩首于万里海疆之外。”
这份奏折,说的还是很含蓄的,就是这么一个现状,陛下来拿主意吧,怎么定位两者之间的关系。这事情,作为臣子的没法说了。还是陛下来决定吧。但是有一点,陈燮是说明白的,就是不想立国,否则就不会以臣自居。
朱由检读懂了陈燮的意思,大明比起整个世界来说,小的可怜。而世界上的大陆,比起海洋而言,也小的可怜。正如陈燮以前经常说的。大海才是他的归属一样。陈燮是不会在大明争夺什么的,现在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朱由检很矛盾,一方面他乐意看见陈燮这些举动,另一方面,他有把陈燮作为儿子将来坐稳皇位的一个基石来看待。如果陈燮不会来,那么今后朱慈烺的皇帝位置,能不能坐的稳都是一个问题。看完这份奏章。朱由检整个下午都在想这个问你,就是如何定位他跟陈燮之间的关系,或者说如何定位陈燮与大明之间的关系。作为一个普通的臣子来看待么?呵呵,陈燮答应了,朱由检都不敢答应。
想不出好的方法。朱由检和头疼。皇帝富有天下的概念,深入骨子里,他无法接受海外这些地盘,不算在大明的头上,更担心陈燮不会接受所谓兴海城是大明的一部分的说法。人到哪个位置,心里的想法当然会发生变化的。换成自己是陈燮,没准都要谋朝篡位了。
朱由检百思不得其解,正好王承恩来了,笑眯眯的汇报:“万岁爷,大喜啊,太医说了,坤兴公主身体很好,一点问题都没有。多亏了思华交代柳如是,每日监督公主步行一个时辰,早晚各一次。神医就是神医,果然有他的一套。”
朱由检露出微笑来,自己的外孙嘛,当然是喜欢的,尤其是朱媺娖生的,更加不一样了。站起来走了两步道:“这会,陈府很热闹吧。”王承恩笑道:“万岁爷英明,这会贺喜的人可多了,太子殿下也去了。之前怕冲了煞,皇后娘娘让人给太子都挡了驾。”
朱由检也觉得这样做是对的,按照天命的说法,太子是未来的人主,煞气很重的。“好,朕也去看看,呵呵。”笑罢,朱由检突然想到了什么,笑的更加开心了,步履也变得轻快。
皇帝驾到,陈府内的人都出来迎接,跪了一地。周皇后也跪在门口,朱由检来了便道:“朕就是来看看外孙,不必兴师动众的。”看见周皇后身边的朱慈烺,他点点头道:“太子也来了,正好,有点事情跟你说,就借思华的书房一用吧。”
这就是皇帝的做派了,说是来看外孙,到了地方先说他的事情。也没人敢说啥,两人进了陈燮的书房,朱慈烺对这里很熟悉,亲自动手尝了一口茶水,这才放在皇帝面前。这个举动,朱由检异常的满意。微笑的点点头,这个儿子,在孝顺方面,那是没说的。
“太子,朕想问你一个问题,如果将来你登基了,该如何面对你思华姐夫?”这个话里面,是有很多问题的,看似简单的话里面,杂了很多因素。比如这个思华姐夫,那就是一个暗藏的问题。既然做了帝王,二女之情就会看淡,为了江山社稷,杀老子杀兄弟都比比皆是,杀个姐夫那不是小意思么?
“父皇,您正值壮年,何来此一问?”朱慈烺有点慌,这问题不好回答啊。涉及到东宫的想法,在皇权面前,太子又如何?一旦威胁到皇权,废太子也不是没有历史先例。以朱慈烺的年龄和阅历,突然被问起这个问题,怎么会不慌?
朱由检平和的笑道:“你不用多想,就照实来说,怎么处置你姐夫即可。”
看见他发慌,朱由检反倒安心了,这说明太子对这个问题,丝毫没有准备,也就是说没想过现在就去当皇帝。他要是一点反应都没有,那朱由检真得怀疑了。
朱慈烺慢慢的恢复了平静,端坐思索一番才慢慢道:“父皇,儿臣以为,思华姐夫乃天赐大明的不世之材。大明的现状,大明的未来,到底该怎么走,在他心里都有一个蓝图。在南京的时候,姐夫经常说起,大明的未来在大海之上。因为未来的世界,是属于大海的。儿臣虽然不是很明白,但是把这话记住了,一点一点的在今后验证。现在看来,有一部分已经验证了。姐夫看问题很远,很少有错的时候。”说到这里,朱慈烺看看朱由检,欲言又止。
“不用看朕,朕心里明白,思华注定是个长寿的人。百岁不敢说,七八十岁是稳稳的。至于朕,能活到六十岁就,就已经知足了。思华是朕打算留给你的顶梁柱,承前启后,开场大明万世一系的大局,就在太子和思华身上了。”朱由检可没忘记陈燮说过的话,哪天把农业税给免了,那真是谁来都动不了大明的基业了。谁来谁死,不用皇帝出招,天下的百姓都能自觉的动手灭了这货。
“儿臣不是阿斗,姐夫也不是诸葛亮。姐夫总是会先去做,然后让儿臣看,找到里面的道理。道理这个东西,他很少讲,总是要儿臣自己去发现。姐夫如今在南洋为大明奔波,将来南洋必然属于大明的一部分。臣听说辽东有火龙车,姐夫说过,火龙车既然有了,火轮船就不远了。火龙车可以日行两千里,火轮船也能日行千里。届时,即便是万里之外的南洋,往来京师,也不过十余日。有了这样的利器,朝廷便可以从容调度,对万里之外发生的事情,也可以快速的做出反应。而不会像现在,边疆有事,快则一个月,迟则两个月,朝廷才能做出应对。这就是格物的力量!总的来说,儿臣希望父皇长命百岁,万寿无疆。如果真的有那么一天,儿臣一定会请姐夫写一份详细的治国奏报,然后一条一条的去验证,如果有生之年没有验证完毕,就交代儿孙去验证。大明江山万世一系,儿臣以为,可期也。”
朱慈烺的一番话,说完之后朱由检哑然。这个时候他才发现,包括自己在内的所有人,对太子的影响都没有陈燮来的大。陈燮是怎么做到这点的?说教?刚才太子说了,很少说教。那么答案就很明显了,陈燮是做给太子看,很坦诚的把一切事情,摆在太子的面前,用事实说服他,然后才会有这样的效果啊。
从这个角度看,朱由检不觉的自我反省,觉得自己对陈燮的认知,远不如太子来的深刻。一个是要防着陈燮,一个则是把大明未来的规划,交给陈燮去做。这是何等的信任,相比之下,自己还在谋算陈燮,父子之间的认知,云泥之别,高下立判。
回想陈燮那份奏折里的每一个字,朱由检的心里渐渐的有了一个成型的想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