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文学 > 晚明 > 第七十四章 嫌疑

第七十四章 嫌疑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盛唐风华银狐续南明唐砖

一秒记住【阿里文学 www.alwx.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各位爱卿,大凌河围城已一月,辽镇解围无方,如今当做何方略,今日便议一议。”

    乾清宫中,崇祯的声音带着些生硬,脸色比几月前变得更加苍白,他发现只要后金兵一出现,自己所能做的事情便很少,基本上只能摆着挨打。

    梁廷栋身为兵部尚书,当然只能首先发言,他吞了一口唾沫,还不及开口,兵科给事中周瑞豹便站出来大声道:“禀万岁,大凌河城被围近一月,辽镇仅战二次,报捷一次为松山之战,微臣斗胆想问,关宁年费辽饷四百余万,聚兵十万之众,何以围城一月,仅有一战,且战地尚在松山,以如此畏缩之军,何时能解大凌之围?”

    周瑞豹说完后盯了梁廷栋一眼,“况乎凌城之筑,朝中早有异议,本兵、枢辅与辽东巡抚各位大人既是坚欲筑城,则奴之攻与不攻,在在需筹划于为动之前,如今奴兵兵临一月,由辽东巡抚至本兵,无一策可见实效。微臣试问,不顾廷议轻易启衅,不先行预备万全之策略,而遗难了之局,岂称忠臣能臣!?今虽不必为既往之追咎,然祖大寿等上万精兵,数万商民在焉,何忍弃之。”

    梁廷栋心中微微有些慌乱,兵科给事中专管并不事宜的查漏补缺,连皇帝诏书都能封驳,他对这个七品小官可谓毫无办法,现在人家问到头上,自己必须要回答,正在心中整理奏对。周瑞豹已经接着道:“微臣二劾枢辅孙承宗,皇上赋尚方剑,令之巡边,便是需枢辅亲历行间,得以功罪无漏赏罚即时,以壮兵士之气,如今大凌被围。枢辅却以骑行不便为由,滞留宁远,只以辽东巡抚坐镇锦州。枢辅既有专任之责,何得以转授他人?岂非有负万岁特授尚方之意。臣乞立请枢辅专任调度,驻跸锦州。克期解围。”

    周瑞豹相貌堂堂,洪亮的声音在大殿中回荡,他这几下子弹劾得不轻,其他人见有了出头鸟,都停下不语,要看梁廷栋如何回应。

    梁廷栋此时静下心来,瞟了一眼温体仁的方向,只见他低头顺眉,没有什么表示,知道只能靠自己。咬咬牙挺直身子,一副自信表情,“周瑞豹弹劾臣轻易启衅,臣请自辩。”

    崇祯淡淡道:“本兵请说。”

    “大凌之筑,着眼非在辽西一地。大凌河仅在锦州东北三十余里,即便以恢复广宁而言,亦相差甚远,臣议筑大凌,其着眼在蓟而非辽,试想己巳建奴入口之时。损失之兵民何止数万,京师附近百里,无不残破,蓟镇长城绵延数百里,又是防线残破,刘可训所练数万营兵皆属新募,何以抵挡建奴,臣日夜为之焦虑,进而思之,辽西雄兵在镇,终归比之蓟镇易守,曾有宁锦宁远之捷,若能引建奴大军前来,蓟镇自然可保无虞,重修大凌由此而来。自七月筑城,建奴大军已被吸引于辽西,绝无余力西顾蓟镇,以枢辅之能,只要能稳守辽西,于我大明便已是得益,若能缓得一年,则蓟镇之兵练成,破损之边墙亦已加固,未必无一战之力,臣谓之以辽守蓟之策。”

    廷中立即响起一片嗡嗡声,梁廷栋这番辩解颇有新意,大伙都住在京师,自然不愿又被建奴围在里面,如此看起来,修筑大凌河城并非是什么坏事。而梁廷栋的自辩也只说了自己的战略决策英明,运筹是没有问题的,至于大凌河能否守住,他则暗示要看孙承宗打得如何,责任应当在执行的枢辅身上,而不是他这个决策者了。

    崇祯也微微皱眉,梁廷栋这几下太极滑不留手,但即便再正确,却对现在的解围一点作用没有,虽然按梁廷栋所说,只要建奴不入口大明就算赢了,但天下人不会这么看,大家看到的还是大凌河被围死了几万人,大明终归是输了。况且被围住的是辽镇最精锐的祖大寿所部,远远不是普通的损失几万人那么回事。

    周瑞豹却不肯就此放过梁廷栋,他转身看着梁廷栋道:“辽镇难道并非兵部所辖,大凌一城兵民数万,司马一个以辽守蓟,皆弃之于蛮夷乎?”

    周瑞豹不属于温体仁和周延儒任何一派,只是单纯的就事论事,温周两边的人都不出面,梁廷栋对皇帝道:“皇上,大凌河城民皆吾皇子民,兵部断不会弃之不顾,已有昌平镇、天津抚标各营准备停当,不日起行救援,只是建奴凶残,枢辅想必是要谋划万全,方能起行。”

    周瑞豹一抖手,还要与梁廷栋辩论,崇祯轻轻道:“好了,本兵既已有成划,便命各营速速起行,城中虽有粮草,然终有食尽之时,祖大寿何可纲还是实心任事的,本兵将此意告之枢辅。”

    梁廷栋赶紧答应,知道暂时过关,躬身答应,他话音刚落,吏科给事中熊开元就站出来道:“臣附议枢辅应专任调度,陛下既授之尚方,枢辅与辽东巡抚担无他卸,厚赏显戮,义不得辞,榆关原本便有高起潜、李明臣等内臣监军,然皇上又特使内臣王应朝任之,此等内臣果有孙吴之边才乎?若大凌有失,恐枢辅与丘嘉禾推责于内臣,臣请撤内臣以一事权。。。”

    崇祯一听熊开元又跳出来老生常谈,心中十分不快,若是外臣能让他省心,又何必非派内臣监军,根据眼下的情形,他还打算派更多内臣到各地,更别说收回监军了,当下冷冷道:“遣用内员自有裁酌,不必过为疑揣。”

    廷上各人一听,就知道皇帝不打算撤,大家都不再说这个话题,偏偏熊开元唠唠叨叨,崇祯脸色变得更加阴冷,这些给事中是谁也不怕,皇帝的话他们也不给面子。最后总算是温体仁开口,好话说尽,才将熊开元安抚下去。

    温体仁转身过来,对吴宗达使个眼色,吴宗达出班奏道:“皇上,方才本兵说及直隶所调兵马即将起行,为何独独未提及登莱兵马。孙元化上任至今,岁靡兵饷逾九十万两,称雄兵五万在焉。登州、东江、文登三营舟师蔽海,为何一到出兵,则久久不见一人?”

    听到有人提及孙元化。不少朝臣的眼睛看向了周延儒,刚刚三十九岁的周延儒如老僧入定,他从中状元到现在,从政已经十八年,风浪也是见得多了,现在朝廷的情况他也很清楚,皇上不喜欢党争,温体仁和自己都是避免体现出有官员群体,但那些御史的鼻子比狗还灵,他们弹劾多了。皇帝其实也是知道两人不和。

    孙元化和张廷拱不用说是他的人,大同那边比较安静,温体仁从张廷拱身上找不到什么破绽,主要便是孙元化这方,原本有身弥岛大捷。孙元化是有运筹之功的,谁知孙元化立即就被吕直和陈新这两个直接功臣弹劾,孙元化的功成了过。

    好在崇祯其实明白平衡的道理,而且他对周延儒十分看重,不愿周延儒因此下台。所以周延儒得以拖着钦差调查之事,等待孙元化出手反击。根据孙元化派人送来告知的计划,他认为有些把握,只是带信让孙元化不要过于弹劾文登营,作为唯一能数次击败明军的将领,陈新在皇帝心中的分量其实是很重的,他要孙元化把着力点放在内臣监军上,对陈新则主要弹劾其人品低劣。但昨日他在宫内的线人传来消息,说吕直刚刚传来六百里快报,似乎是不利于孙元化之事。

    此时听了吴宗达问的问题,周延儒自然也不会出来回答什么,还是梁廷栋答道:“登莱相距遥远,入援当走海路,或许。。。”

    崇祯突然冷笑一声,“吴大学士此言问得甚好,朕这里正好收到一封登莱监军的急报,至九月五日,登莱仍未出兵,登州水营船只竟然全部需要修缮,这便是年靡军饷九十万的数万雄兵。”他的声调渐渐变高,“水营船只没有好的便罢了,却有一艘船是好的,只不过上面装的不是兵将。船上除了有三名巡抚官署的参随,还有一个人。”

    崇祯缓缓环视众臣,周延儒感觉情况十分不妙,果然听崇祯大声叫道:“还有一名建奴,经登莱辽民辨认,此人乃李成梁之侄孙,现官至建奴游击。”

    众臣被这颗重磅炸弹震惊,惊愕的互相交换着眼色,周延儒的身子也微微抖动了一下,要说孙元化贪墨军饷他们毫不奇怪,但要说孙元化通奴,那他们是决计不信的,就说隔着那么宽的辽海,建奴也给不了他什么好处。

    温体仁自然已经提前得到了消息,他故作讶异出列道:“皇上,此事骇人听闻,臣斗胆一问,此消息来自何处?”

    崇祯对座下的曹化淳点点头,曹化淳站出来大声道:“登莱监军,内官监吕直急报,九月五日于登州外海俘获形迹可疑船只一艘,追上之时,船上有人顽抗,被吕直所领水师斩杀后,在内仓发现数具尸体,似自相残杀而死,经吕直随从辨认,其中三人乃巡抚衙门参随,怀揣书信一封,另一人作建奴打扮,怀揣夷语所书书信一封,皆未署名,汉语所书口气似我大明一官员,吕直不敢擅处,两封信已随吕直急报送达。建奴首级亦同时送到京师,经兵部一辽东老吏再次辨认,确乃李成梁之侄孙李思忠,官至建奴游击。”

    崇祯道:“把书信给几位阁老看看。”说话时,他声音已冰冷至极。

    曹化淳将几封书信递给周延儒和温体仁等人,周延儒拿到一看,这封竟然真的像孙元化手迹,上面写着,“兵马行期可缓,只以船只当修为由,兵数必不过四千,然以一百万两只得复州半年并五百包衣首级,恐难支付,议改为五十万,至于调遣文登营至辽西一事,因其皮岛一战折损甚重,廷官恐反对再予调派,至多其中一部,只可勉力为之。。。”

    周延儒第一反应便是吕直的奸计,而且不算特别高明,孙元化再傻也不会去跟建奴做这种生意,他也拿不出那许多银子,相信的人不会多,但唯一可虑的就是果真有一个建奴,而且还是汉人游击,但他马上便想到了陈新,必定是陈新抓到此人,安排了这个陷阱,可恨这个陈新宁可不要这份军功,也要拿来陷害孙元化。

    周延儒看完不理会伸手的温体仁,直接给了侍郎徐光启,徐光启对孙元化同样寄予厚望,全没想到会成眼前的情况,他看完后两手颤抖,噗通一下跪下对皇帝道:“皇上,此乃建奴离间之计,不可轻信,四人若是有所串通,又岂会在船上自相残杀,若是自杀,为何又不销毁信件,更是说不通。况孙元化本性淳朴,绝无可能做出如此无耻之事,老臣愿以满门合家老小性命,担保孙元化乃忠心为国之人,请皇上明鉴。”

    温体仁不等周延儒开口,抢先道:“徐大人所言甚是,老臣附议。”

    周延儒惊讶于温体仁的表现,还没反应过来,吴宗达就接着道:“臣也信孙大人之忠心,然更需观其行,登莱兵马久拖不发,却无端让人心中起疑,即便孙大人并无此心,亦会让旁人误解,于孙大人终非幸事。”

    梁廷栋立即站出道:“臣认同吴阁老所说,此事太过匪夷所思,臣也不信孙大人会做出如此大逆之事,但孙大人自任巡抚以来,行事确有可商榷之处,除发兵日期之外,此次身弥岛大捷,登莱报功文书迟迟未报,皆因孙大人不予副署,以致兵将升迁抚恤无已为凭,岂非寒了壮士之心。通敌此事即便我等不信,亦应速速派员核查,也好还孙大人清白。”

    徐光启不知是计,赶紧答道:“臣附议,请皇上派员核查。”

    周延儒暗叫不好,这时候派人去核查,孙元化能落个什么好,就算查不出事情,也会被催得派兵,到时大凌河就和自己相关了。但此时各位大臣纷纷上来附议,他只能接受这个大局,正打算争一争人选,崇祯就开口了。

    大明天子忍不住内心的不悦,站起来大声道:“登莱管辖东江,乃应对建奴重要之一方,绝不可有居心叵测之人,既有嫌疑,便当核实,着命吴宗达挑选得力御史,并兵部侍郎一人,赴登州查验真伪,有则就地锁拿,无则督促进兵,克期必至。大凌日夜围困,岂容敷衍塞责,本兵另文询文登营陈参将,抽调部分军兵随行,以为大军胆魄。”

    他说完转身就走,曹化淳赶紧喊了一声,“退朝!”然后追着去了。

    廷臣纷纷散去,周延儒面色沉静的盯着温体仁,温体仁摸摸花白的胡子,满脸微笑的对周延儒躬身一礼,带着吴宗达大摇大摆的走了。

    周延儒沉沉的叹口气,现在大凌河之战,和他有关系了。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