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7章 关于高等教育政策的争论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弃宇宙、夜的命名术、最强战神、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花娇
一秒记住【阿里文学 www.alwx.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接着往下看,发现中国教育公司竟然也发送过来了一封邮件,让其比较在意,因为一般情况下,他们是不同于常规商业企业,不会按照季度来发送经营报表的。
像这种福利企业,除非遇到特殊情况,一般情况下都是在年底的时候,才开始制作年度报表,描述企业经营情况,其他时间内,并不需要如此做。
因为他们不是营利性单位,能够维持收支平衡就不错了,只要企业能够平稳运行,就不需要向他做过多的汇报工作。
点开这份文件,仔细看了下,原来是关于高等教育扩大化引起的争论,已经开始有点扩大的趋势,才发送邮件过来,将情况告诉他,同时询问如何应对。
对于扩大高等教育这个事情本身,并没有太大的问题,全国上下,都是持支持态度的,毕竟我国的高端人才已经严重和我国经济发展速度不匹配了。
只有通过录取更多的高考学子进入大学深造,才能够解决我国人才短缺的问题,才有利于经济继续持续向好发展下去。
但是他这个扩招计划,就有点太激进了,将原本固定的比例,直接是按照分数来录取,只要超过了这个分数线,就能够上大学。
本来这个是没有什么争议的,因为这个招生分数线划的其实很高,比前世所谓的985录取线要都要高。
正常情况下,是没有那么多人能够获得如此高的分数,他的这个方案也就顺利通过了,甚至当时还有人认为这样不利于扩大招生规模。
因为那时候,高中学生使用智力牛奶的时间并不长,就算是短期内智力有了显著的提高,但是基础并不一定就很扎实,高分数的学生还不是那么的普遍。
但是他选择以分数线来确定招生规模的时候,学生使用智力牛奶的时间比较长了,就算是之前的基础不太牢靠,也基本上依靠高智力弥补过来了,补齐了他们的基础。
加上这个改革让许多学生看到了希望,原本的内卷化情况瞬间就瓦解了,他们不需要和其他同学比较,只需要和之前的自己比较就可以了。
这让许多的学生学习起来更加的努力,而且都是可以看得见自己和规定分数线的差距,只要越过了这个分数线,就是鲤鱼跃龙门了。
所以不管是之前成绩好的,还是之前成绩差的,都比之前努力的多,毕竟都是喝过智力牛奶的,智商都不会差到哪里去。
只要他们真心想要努力,并且付诸实践,结果就不会太差,自然成绩普遍非常好,高考高分数的人数自然也就非常多。
这次招生的人数较上个招生季,提高了太多了,多到许多学者都感觉心慌,如此庞大的招生规模,会面临许多问题。
首先是否可以教育的过来,对于教育学家来说,他们希望招进来的学生,都能够成材,数量固然重要,质量更加重要。
如果不能够将这些学生培养成材,数量就是再多,意义也没有多大,而之前我国高等教育能够容纳的学生数量有限,高质量的师资力量也有限。
这是现实问题,也不是有钱投入就能够短期见效的,是必须要经过长时间的培养,才能够形成高质量、高水平的师资队伍。
他们也是清楚,中国教育公司为了能够做好高等院校的硬件条件,投资了大量的资金,甚至从其他方面拿出大额的资金用于补贴这块。
其中中国医药公司就拿出了5000亿元,中国医疗公司也调剂了不少的资金,进入中国教育公司,目的就是为大规模扩招做好准备。
事实上我国的高等院校,这几年来,硬件条件确实是得到了质的飞跃,基本上都建设成为现代化的校园,不仅日常教学设施条件提高了,而且对实验室的投入也大幅增加。
但是这些都是硬件,硬件条件好并不代表就能够培养好学生,最重要的还是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如果这方面不足,和放养其实没有太大的区别。
当然,中国教育公司在全国高等院校推广智能教师作为理论教学的手段,他们也是清楚的,只是效果如何,他们也不清楚。
9月新生入学,到现在满打满算还不到一个月的时间,肯定是看不到效果如何,甚至很多高校目前还在军训当中,还没有正式上课呢。
也正是没有看到这种教学模式的效果,同时又有如此大的招生规模,两者之间产生了严重的分裂,才导致争论如此之大。
其次就是将来就业问题,学生如果花费几年的时间来上大学,结果毕业发现,满地都是“高材生”,又没有足够的合适工作岗位,到时候会出大问题。
在许多人看来,适合高级知识分子的工作岗位毕竟是少数,大部分工作岗位还是那些体力劳动,这是目前劳动分工的普遍现象。
而我国如此大规模的培养大学生,一方面导致大学生数量过多,适合他们的工作岗位竞争激烈,产生严重的内卷化现象。
而内卷化现象一旦出现,其实非常的痛苦,也非常的可怕,拿的工资低,加班时间长,竞争压力大,毫无幸福感。
另一方面则是普通劳动者数量大幅减少,到时候工厂招不到工人,餐馆找不到服务员,到时候我国的经济将会受到巨大的打击。
企业如果无法正常经营生产,为了生存,只能将工厂搬迁到其他普通劳动力丰富的国家,产业就会发生转移,国内工业就会空心化。
这对目前我国良好的经济发展形势是非常不利的,到时候会产生严重的社会矛盾,而且还会引发不好的思想,例如读书无用论。
虽然他们也听说过将会使用机器人代替普通劳动岗位,但是毕竟没有发生,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够实现,如果一直无法实现,那么能不能撑到那个时候,还未可知。
更重要的是,机器人的成本同样不低,并不是所有企业都能够使用得起机器人,甚至使用机器人的成本比雇佣真人还要高得多。
如果是这种情况,同样不利于经济的发展,毕竟追求更多利润是企业的天性,成本高自然对企业发展不利,竞争力也会降低,获利能力也会降低,投资欲望就会减少。
所以很多人对中国教育公司和教育部的这次改革非常有意见也是可以理解的,毕竟这些考虑是非常有必要的,如果没有人有意见反而会出问题。
只要稍微有点责任心的人,都知道这么做迟早会出问题,如果到真的出问题的时候再想办法,就已经迟了。
不过目前还没有上升到人身攻击的地步,大家都是就事论事,将其中面临的风险说出来,期望能够做出改善,规避风险。
其实也没有什么方法改善,因为目前世界上根本就没有这么干的,除了减少招生规模之外,就没有其他的办法了。
而想要减少招生规模,也很简单,甚至不需要改动现在的招生制度,只要将高考的难度提高就可以将许多人挡在门外。
说实话,这样的情况并不是赵一愿意看到的,如果真的一味的提高高考难度,就是为了缩小招生规模,和他原本的初衷就背道而驰了。
现在的高考难度其实已经不低了,甚至比赵一前世的高考难度要高很多,因为智力牛奶的关系,如果太过于容易了,学生可能真的不需要花费多少力气,就能够考一个高分。
虽然他不希望学生将全部的时间都用来应付考试,但是也希望学生能够对所学知识尽量有更深入的理解,而不是了解皮毛。
他不想看到高考难度是为了限制录取人数而设定的,而是回归到教育本身的目的,将高考选拔的目的弱化,强调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考察。
只要他们的基本功能够满足大学阶段的学习能力,就已经可以作为一名合格的新大学生,这才是高考考核的本来目的,至少他是这么认为的。
高考作为限制录取人数的门槛,主要还是高等教育资源有限,不得不通过这种方式来分配资源,只是能通过高考的,并不一定就是需要的真正人才。
现在如果拿不出来一个有效的办法来解决上述问题,那么很可能下一次高考,就会大幅提高高考难度,将录取比例降低下来。
所以中国教育公司才这么着急,因为这么做明显不符合赵一的理念,也不符合中国教育公司的理念,要知道这个主意,还是他们率先提出来的。
因为中国教育公司是义务教育阶段的实际参与者,他们对于下面各个学生的学习情况是最为了解的,所以他们才会如此着急。
因为在他们看来,这些学生天赋都不错,如果真的为了限制录取比例,那么将会有许多的人才被挡在门外,要么从事体力劳动岗位,要么就只能出国留学。
虽然说各个劳动岗位都是为国家做贡献,但是不可否认,目前社会上知识劳动创造的价值要普遍高于体力劳动。
而出国留学则是为国外培养人才,我们这么努力的提高义务教育水平,可不是为其他国家服务的,这种情况的发生,对我们来说也是一种损失。
加上未来可能我国高级岗位数量非常有限,这些出国留学的学生,大概率也是不会回到本国就业的,因为来了也不一定就能够竞争得过。
所以不仅仅是那些质疑这种招生制度的专家学者有此顾虑,就是中国教育公司也希望他能够拿出来一个切实可行的办法,既能够规避之前高考带来的弊端,又能够解决实际问题。
他只要一日不给出完善的解决方案,关于这个问题的讨论,就不会结束,而且还会越来越强,直到不得不面对的时候。
他所说的利用机器人替代体力劳动者,目前还没有一个具体的执行时间表,虽然他掌握了技术,但是开启并不完全由他来决定的。
所以现在他没有办法就这个问题给出明确的答案,也就无法告诉他们社会变革什么时候开始,因此想要解决问题,还不能够单纯的从这个角度来着手。
这个问题分为两部分,第一个部分就是这些大学生将如何安排,第二个部分就是体力劳动力将会匮乏。
第二个问题他只能对外承诺,到时候肯定会拿出解决方案,甚至可以立下军令状,打消顾虑,甚至可以安排一些专家学者看看玄天科技公司手里机器人的水平。
所以这个问题其实很好解决,而且以他的信誉,只需要对外做出承诺,基本上都不会引起太大的问题,他的信誉能够做得到这一点。
所以真正要解决的是第一个问题,也是最难以解决的问题,因为不管是不是机器人替代体力劳动,这个问题都不会消失。
他之前提到过,自己愿意给自己旗下的员工白拿工资,这里面也会包括广大的高级知识分子,只要进入他的产业体系当中,都会受到这个政策的支持。
但是相比起体力劳动者,他希望进来的高级知识分子,能够发挥出来更大的价值,而不是只领取补贴混吃等死,这样他们之前所学的意义就不是特别大了。
所以必须要让这些高级知识分子发挥自己所学,虽然不一定向现在这样高强度工作,但是也必须要有所贡献,这个可以利用制度来促使他们向这个方向走。
例如他们的基础薪酬和体力劳动者是没有区别的,想要获得更高的收入,生活上过的更好,只能对公司做出贡献,然后获得奖励。
这需要他建立一整套贡献体系,不局限于科研贡献,包括社会发展和企业发展的方方面面,甚至在这个体系当中,还需要政府参与进来。
或者是国内将形成两套体系,一套是以他旗下产业群为基础的体系,一套是以政府为主导的体系,因为两套体系的目的和要求是不同的。
所以他们对于贡献的评判标准也是不同的,也许有的贡献在企业看来非常的重要,但是在政府看来,却是没那么重要,反之亦然。
这就导致同样的贡献,在两套体系当中获得的收获是不同的,从而导致研究的积极性和动力也是不同的,这就是为什么要架构两套体系。
而政府体系里面不仅包括科学研究人员,还包括政府工作人员等一切和国家职能有关的单位,总不能这些人也要他的产业来供养吧,没这个道理。
政府体系的供养,只能依赖于政府收取上来的税收,而企业的体系维持,则是依赖于企业经营所得,相对来说政府的体系更加的稳定。
但是产业规模达到他旗下产业的规模,其实也很稳定,想要出事并不是那么容易,特别是随着企业经营的持续,各种支撑企业稳定运营的系统完善后,更是如此。
例如一般的企业就是进行买卖,对于市场的把握、国际政治关系、各个团体之前的恩怨利益并不清楚,所以遇到黑天鹅时间的概率就要大很多。
但是如果企业的这些研究都非常完善,就可以规避很多风险,也能够做出有利于企业经营的决定,经营起来风险要小,稳定性自然也不差。
而想要让这些高级知识分子发挥自己的长处,能够充分发挥他们的能力,就是需要为他们准备好基础条件。
例如一名科研人员,想要做出成果,必然需要实验室的,没有实验室里面的设备和材料支持,就算是再有天分,总不可能在家里就能够做出惊天动地的成果。
所以建设足够的实验室,将会是未来相当重要的基础设施,让各个城市的研究人员,就近使用实验室设备,将他们的灵感化为现实。
当然,除此之外,就是企业本身就需要有效的组织科研项目攻关,不能完全依靠个人自发的研究行为,那样毫无目的性,且效率较为低下。
所以未来的研究领域,会是这两者的结合,之所以不完全由企业主导研究项目,主要还是那时候的科研人员数量非常多,有充足的科研力量。
而由企业主导的科研项目数量可能用不到那么多的科研人员,这是基于可能性的考虑,也许人工智能有足够的能力来组织科研工作,也不是不可以。
但是就他目前手里的中级人工智能,由于算力的限制,还做不到这一点,未来也许进入到量子计算时代,能够解决这个问题。
除了对高级知识分子做出后续考虑之外,未来对于脱岗的体力劳动者,也会有相应的安排,并不是完全放任他们在家混吃等死。
倒不是心疼这些钱,而是不能够让社会形成这种风气,如果一旦形成这个风气,可能文明还没有发展下去,就会出现大问题。
所以未来对于体力劳动者的安全,也会有一套贡献体系,来促使他们不能够完全混吃等死,至少他们的技能需要保持。
之所以强调他们的技能需要保持,主要还是因为万一由人工智能主导的工业体系突然出现了问题,人工就能够及时的顶上去,而不是束手无策,这属于应急预案的一部分。
虽然可能几十上百年都不一定能够用得到这个应急预案,但是一旦用得到,就能够解决很大的问题。
因为能够促使全社会的人工智能都停摆,说明问题相当的严重,不是短时间能够解决的,所以这套应急预案是非常有必要的。
而具体如何保持,目前暂无定论,但是也有一个办法,那就是离岗员工,必须要在一年当中遵从公司安排,实际参与生产至少2个月,考核通过后,下一年就可以获得满额补偿。
如果考核始终不通过,那么延长实践时间,如果始终无法通过,那么就只能削减下一年的补偿资金,从而让他们更加有动力来完成分配的任务。
所以未来体力劳动者并不是完全不劳动,只是大幅减少他们的劳动时间,不至于导致他们长期离岗,对我国工业生产水平一无所知。
除此之外,如果他们还做出其他贡献,促使企业生产经营更加的有利,也会获得奖励,而不是直接定位在体力劳动者的身份上。
他们如果学习了新技能,可以申请考核,考核通过之后,可以获得相关奖励,从而让自己的生活水平不局限于相对固定的补偿资金水平上。
在他的理念里面,可以给予百姓更多自由选择的权利,但是绝对不能够形成懒惰的风气,这会导致社会风气败坏,文明发展也会受到影响。
就算是有懒惰的人,也必须要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虽然他们同样衣食无忧,甚至比很多国家的百姓生活的要好,但是绝对要比努力上进的人要差很多。
只有形成这种差距,才能够促使更多人努力想要获得更好的生活,但是又不至于不努力就陷入到生活困境当中,所以百姓心态会更加的平和,压力也不会那么大。
想清楚这些之后,赵一给中国教育公司的回复里面,将自己粗略的考虑讲述了一下,同时也将接下来的安排说了一遍。
前面所说的事情,毕竟还有一段时间,他必须要现在就拿出一定的措施,来打消各方顾虑,不然在有些人看来,就是画大饼。
而他的办法,就是让他们旗下的各大企业,根据自身业务发展需要以及未来可能的发展需要,和国内的各大高校合作建立实验室。
初步这些实验室的数量可能高达几千个,甚至还有可能更多,主要的目的一方面是对学校学生的能力进行培养,打消一部分对于大规模扩招难以培养好学生的问题。
另一方面则是为将来进入他旗下企业的高级人员,提供科学研究的场所,同时企业也能够利用全国高校资源,来发展自己,特别是当下,这个目的也很重要。
当建立起来成千上万个实验室,然后将各大高校培养出来的人才,按照专业分类,一部分进入到企业经营当中,而理工科人才就可以进入到各大实验室里面。
当然,涉及到企业核心科研的项目,还是会在企业自己内部实验室里面搞研发,毕竟这些实验室人多嘴杂,保守商业机密的能力相对较弱。
虽然以目前投资的实验室规模,不可能一下子就解决全部问题,但是也能够打消大部分人的顾虑,至少能够看到实际的行动。
加上下面他的构想,中国教育公司拿出去还是具备一定的说服力,而不是像现在这样空口无凭,自然难以取信于人。
接着往下看,发现中国教育公司竟然也发送过来了一封邮件,让其比较在意,因为一般情况下,他们是不同于常规商业企业,不会按照季度来发送经营报表的。
像这种福利企业,除非遇到特殊情况,一般情况下都是在年底的时候,才开始制作年度报表,描述企业经营情况,其他时间内,并不需要如此做。
因为他们不是营利性单位,能够维持收支平衡就不错了,只要企业能够平稳运行,就不需要向他做过多的汇报工作。
点开这份文件,仔细看了下,原来是关于高等教育扩大化引起的争论,已经开始有点扩大的趋势,才发送邮件过来,将情况告诉他,同时询问如何应对。
对于扩大高等教育这个事情本身,并没有太大的问题,全国上下,都是持支持态度的,毕竟我国的高端人才已经严重和我国经济发展速度不匹配了。
只有通过录取更多的高考学子进入大学深造,才能够解决我国人才短缺的问题,才有利于经济继续持续向好发展下去。
但是他这个扩招计划,就有点太激进了,将原本固定的比例,直接是按照分数来录取,只要超过了这个分数线,就能够上大学。
本来这个是没有什么争议的,因为这个招生分数线划的其实很高,比前世所谓的985录取线要都要高。
正常情况下,是没有那么多人能够获得如此高的分数,他的这个方案也就顺利通过了,甚至当时还有人认为这样不利于扩大招生规模。
因为那时候,高中学生使用智力牛奶的时间并不长,就算是短期内智力有了显著的提高,但是基础并不一定就很扎实,高分数的学生还不是那么的普遍。
但是他选择以分数线来确定招生规模的时候,学生使用智力牛奶的时间比较长了,就算是之前的基础不太牢靠,也基本上依靠高智力弥补过来了,补齐了他们的基础。
加上这个改革让许多学生看到了希望,原本的内卷化情况瞬间就瓦解了,他们不需要和其他同学比较,只需要和之前的自己比较就可以了。
这让许多的学生学习起来更加的努力,而且都是可以看得见自己和规定分数线的差距,只要越过了这个分数线,就是鲤鱼跃龙门了。
所以不管是之前成绩好的,还是之前成绩差的,都比之前努力的多,毕竟都是喝过智力牛奶的,智商都不会差到哪里去。
只要他们真心想要努力,并且付诸实践,结果就不会太差,自然成绩普遍非常好,高考高分数的人数自然也就非常多。
这次招生的人数较上个招生季,提高了太多了,多到许多学者都感觉心慌,如此庞大的招生规模,会面临许多问题。
首先是否可以教育的过来,对于教育学家来说,他们希望招进来的学生,都能够成材,数量固然重要,质量更加重要。
如果不能够将这些学生培养成材,数量就是再多,意义也没有多大,而之前我国高等教育能够容纳的学生数量有限,高质量的师资力量也有限。
这是现实问题,也不是有钱投入就能够短期见效的,是必须要经过长时间的培养,才能够形成高质量、高水平的师资队伍。
他们也是清楚,中国教育公司为了能够做好高等院校的硬件条件,投资了大量的资金,甚至从其他方面拿出大额的资金用于补贴这块。
其中中国医药公司就拿出了5000亿元,中国医疗公司也调剂了不少的资金,进入中国教育公司,目的就是为大规模扩招做好准备。
事实上我国的高等院校,这几年来,硬件条件确实是得到了质的飞跃,基本上都建设成为现代化的校园,不仅日常教学设施条件提高了,而且对实验室的投入也大幅增加。
但是这些都是硬件,硬件条件好并不代表就能够培养好学生,最重要的还是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如果这方面不足,和放养其实没有太大的区别。
当然,中国教育公司在全国高等院校推广智能教师作为理论教学的手段,他们也是清楚的,只是效果如何,他们也不清楚。
9月新生入学,到现在满打满算还不到一个月的时间,肯定是看不到效果如何,甚至很多高校目前还在军训当中,还没有正式上课呢。
也正是没有看到这种教学模式的效果,同时又有如此大的招生规模,两者之间产生了严重的分裂,才导致争论如此之大。
其次就是将来就业问题,学生如果花费几年的时间来上大学,结果毕业发现,满地都是“高材生”,又没有足够的合适工作岗位,到时候会出大问题。
在许多人看来,适合高级知识分子的工作岗位毕竟是少数,大部分工作岗位还是那些体力劳动,这是目前劳动分工的普遍现象。
而我国如此大规模的培养大学生,一方面导致大学生数量过多,适合他们的工作岗位竞争激烈,产生严重的内卷化现象。
而内卷化现象一旦出现,其实非常的痛苦,也非常的可怕,拿的工资低,加班时间长,竞争压力大,毫无幸福感。
另一方面则是普通劳动者数量大幅减少,到时候工厂招不到工人,餐馆找不到服务员,到时候我国的经济将会受到巨大的打击。
企业如果无法正常经营生产,为了生存,只能将工厂搬迁到其他普通劳动力丰富的国家,产业就会发生转移,国内工业就会空心化。
这对目前我国良好的经济发展形势是非常不利的,到时候会产生严重的社会矛盾,而且还会引发不好的思想,例如读书无用论。
虽然他们也听说过将会使用机器人代替普通劳动岗位,但是毕竟没有发生,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够实现,如果一直无法实现,那么能不能撑到那个时候,还未可知。
更重要的是,机器人的成本同样不低,并不是所有企业都能够使用得起机器人,甚至使用机器人的成本比雇佣真人还要高得多。
如果是这种情况,同样不利于经济的发展,毕竟追求更多利润是企业的天性,成本高自然对企业发展不利,竞争力也会降低,获利能力也会降低,投资欲望就会减少。
所以很多人对中国教育公司和教育部的这次改革非常有意见也是可以理解的,毕竟这些考虑是非常有必要的,如果没有人有意见反而会出问题。
只要稍微有点责任心的人,都知道这么做迟早会出问题,如果到真的出问题的时候再想办法,就已经迟了。
不过目前还没有上升到人身攻击的地步,大家都是就事论事,将其中面临的风险说出来,期望能够做出改善,规避风险。
其实也没有什么方法改善,因为目前世界上根本就没有这么干的,除了减少招生规模之外,就没有其他的办法了。
而想要减少招生规模,也很简单,甚至不需要改动现在的招生制度,只要将高考的难度提高就可以将许多人挡在门外。
说实话,这样的情况并不是赵一愿意看到的,如果真的一味的提高高考难度,就是为了缩小招生规模,和他原本的初衷就背道而驰了。
现在的高考难度其实已经不低了,甚至比赵一前世的高考难度要高很多,因为智力牛奶的关系,如果太过于容易了,学生可能真的不需要花费多少力气,就能够考一个高分。
虽然他不希望学生将全部的时间都用来应付考试,但是也希望学生能够对所学知识尽量有更深入的理解,而不是了解皮毛。
他不想看到高考难度是为了限制录取人数而设定的,而是回归到教育本身的目的,将高考选拔的目的弱化,强调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考察。
只要他们的基本功能够满足大学阶段的学习能力,就已经可以作为一名合格的新大学生,这才是高考考核的本来目的,至少他是这么认为的。
高考作为限制录取人数的门槛,主要还是高等教育资源有限,不得不通过这种方式来分配资源,只是能通过高考的,并不一定就是需要的真正人才。
现在如果拿不出来一个有效的办法来解决上述问题,那么很可能下一次高考,就会大幅提高高考难度,将录取比例降低下来。
所以中国教育公司才这么着急,因为这么做明显不符合赵一的理念,也不符合中国教育公司的理念,要知道这个主意,还是他们率先提出来的。
因为中国教育公司是义务教育阶段的实际参与者,他们对于下面各个学生的学习情况是最为了解的,所以他们才会如此着急。
因为在他们看来,这些学生天赋都不错,如果真的为了限制录取比例,那么将会有许多的人才被挡在门外,要么从事体力劳动岗位,要么就只能出国留学。
虽然说各个劳动岗位都是为国家做贡献,但是不可否认,目前社会上知识劳动创造的价值要普遍高于体力劳动。
而出国留学则是为国外培养人才,我们这么努力的提高义务教育水平,可不是为其他国家服务的,这种情况的发生,对我们来说也是一种损失。
加上未来可能我国高级岗位数量非常有限,这些出国留学的学生,大概率也是不会回到本国就业的,因为来了也不一定就能够竞争得过。
所以不仅仅是那些质疑这种招生制度的专家学者有此顾虑,就是中国教育公司也希望他能够拿出来一个切实可行的办法,既能够规避之前高考带来的弊端,又能够解决实际问题。
他只要一日不给出完善的解决方案,关于这个问题的讨论,就不会结束,而且还会越来越强,直到不得不面对的时候。
他所说的利用机器人替代体力劳动者,目前还没有一个具体的执行时间表,虽然他掌握了技术,但是开启并不完全由他来决定的。
所以现在他没有办法就这个问题给出明确的答案,也就无法告诉他们社会变革什么时候开始,因此想要解决问题,还不能够单纯的从这个角度来着手。
这个问题分为两部分,第一个部分就是这些大学生将如何安排,第二个部分就是体力劳动力将会匮乏。
第二个问题他只能对外承诺,到时候肯定会拿出解决方案,甚至可以立下军令状,打消顾虑,甚至可以安排一些专家学者看看玄天科技公司手里机器人的水平。
所以这个问题其实很好解决,而且以他的信誉,只需要对外做出承诺,基本上都不会引起太大的问题,他的信誉能够做得到这一点。
所以真正要解决的是第一个问题,也是最难以解决的问题,因为不管是不是机器人替代体力劳动,这个问题都不会消失。
他之前提到过,自己愿意给自己旗下的员工白拿工资,这里面也会包括广大的高级知识分子,只要进入他的产业体系当中,都会受到这个政策的支持。
但是相比起体力劳动者,他希望进来的高级知识分子,能够发挥出来更大的价值,而不是只领取补贴混吃等死,这样他们之前所学的意义就不是特别大了。
所以必须要让这些高级知识分子发挥自己所学,虽然不一定向现在这样高强度工作,但是也必须要有所贡献,这个可以利用制度来促使他们向这个方向走。
例如他们的基础薪酬和体力劳动者是没有区别的,想要获得更高的收入,生活上过的更好,只能对公司做出贡献,然后获得奖励。
这需要他建立一整套贡献体系,不局限于科研贡献,包括社会发展和企业发展的方方面面,甚至在这个体系当中,还需要政府参与进来。
或者是国内将形成两套体系,一套是以他旗下产业群为基础的体系,一套是以政府为主导的体系,因为两套体系的目的和要求是不同的。
所以他们对于贡献的评判标准也是不同的,也许有的贡献在企业看来非常的重要,但是在政府看来,却是没那么重要,反之亦然。
这就导致同样的贡献,在两套体系当中获得的收获是不同的,从而导致研究的积极性和动力也是不同的,这就是为什么要架构两套体系。
而政府体系里面不仅包括科学研究人员,还包括政府工作人员等一切和国家职能有关的单位,总不能这些人也要他的产业来供养吧,没这个道理。
政府体系的供养,只能依赖于政府收取上来的税收,而企业的体系维持,则是依赖于企业经营所得,相对来说政府的体系更加的稳定。
但是产业规模达到他旗下产业的规模,其实也很稳定,想要出事并不是那么容易,特别是随着企业经营的持续,各种支撑企业稳定运营的系统完善后,更是如此。
例如一般的企业就是进行买卖,对于市场的把握、国际政治关系、各个团体之前的恩怨利益并不清楚,所以遇到黑天鹅时间的概率就要大很多。
但是如果企业的这些研究都非常完善,就可以规避很多风险,也能够做出有利于企业经营的决定,经营起来风险要小,稳定性自然也不差。
而想要让这些高级知识分子发挥自己的长处,能够充分发挥他们的能力,就是需要为他们准备好基础条件。
例如一名科研人员,想要做出成果,必然需要实验室的,没有实验室里面的设备和材料支持,就算是再有天分,总不可能在家里就能够做出惊天动地的成果。
所以建设足够的实验室,将会是未来相当重要的基础设施,让各个城市的研究人员,就近使用实验室设备,将他们的灵感化为现实。
当然,除此之外,就是企业本身就需要有效的组织科研项目攻关,不能完全依靠个人自发的研究行为,那样毫无目的性,且效率较为低下。
所以未来的研究领域,会是这两者的结合,之所以不完全由企业主导研究项目,主要还是那时候的科研人员数量非常多,有充足的科研力量。
而由企业主导的科研项目数量可能用不到那么多的科研人员,这是基于可能性的考虑,也许人工智能有足够的能力来组织科研工作,也不是不可以。
但是就他目前手里的中级人工智能,由于算力的限制,还做不到这一点,未来也许进入到量子计算时代,能够解决这个问题。
除了对高级知识分子做出后续考虑之外,未来对于脱岗的体力劳动者,也会有相应的安排,并不是完全放任他们在家混吃等死。
倒不是心疼这些钱,而是不能够让社会形成这种风气,如果一旦形成这个风气,可能文明还没有发展下去,就会出现大问题。
所以未来对于体力劳动者的安全,也会有一套贡献体系,来促使他们不能够完全混吃等死,至少他们的技能需要保持。
之所以强调他们的技能需要保持,主要还是因为万一由人工智能主导的工业体系突然出现了问题,人工就能够及时的顶上去,而不是束手无策,这属于应急预案的一部分。
虽然可能几十上百年都不一定能够用得到这个应急预案,但是一旦用得到,就能够解决很大的问题。
因为能够促使全社会的人工智能都停摆,说明问题相当的严重,不是短时间能够解决的,所以这套应急预案是非常有必要的。
而具体如何保持,目前暂无定论,但是也有一个办法,那就是离岗员工,必须要在一年当中遵从公司安排,实际参与生产至少2个月,考核通过后,下一年就可以获得满额补偿。
如果考核始终不通过,那么延长实践时间,如果始终无法通过,那么就只能削减下一年的补偿资金,从而让他们更加有动力来完成分配的任务。
所以未来体力劳动者并不是完全不劳动,只是大幅减少他们的劳动时间,不至于导致他们长期离岗,对我国工业生产水平一无所知。
除此之外,如果他们还做出其他贡献,促使企业生产经营更加的有利,也会获得奖励,而不是直接定位在体力劳动者的身份上。
他们如果学习了新技能,可以申请考核,考核通过之后,可以获得相关奖励,从而让自己的生活水平不局限于相对固定的补偿资金水平上。
在他的理念里面,可以给予百姓更多自由选择的权利,但是绝对不能够形成懒惰的风气,这会导致社会风气败坏,文明发展也会受到影响。
就算是有懒惰的人,也必须要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虽然他们同样衣食无忧,甚至比很多国家的百姓生活的要好,但是绝对要比努力上进的人要差很多。
只有形成这种差距,才能够促使更多人努力想要获得更好的生活,但是又不至于不努力就陷入到生活困境当中,所以百姓心态会更加的平和,压力也不会那么大。
想清楚这些之后,赵一给中国教育公司的回复里面,将自己粗略的考虑讲述了一下,同时也将接下来的安排说了一遍。
前面所说的事情,毕竟还有一段时间,他必须要现在就拿出一定的措施,来打消各方顾虑,不然在有些人看来,就是画大饼。
而他的办法,就是让他们旗下的各大企业,根据自身业务发展需要以及未来可能的发展需要,和国内的各大高校合作建立实验室。
初步这些实验室的数量可能高达几千个,甚至还有可能更多,主要的目的一方面是对学校学生的能力进行培养,打消一部分对于大规模扩招难以培养好学生的问题。
另一方面则是为将来进入他旗下企业的高级人员,提供科学研究的场所,同时企业也能够利用全国高校资源,来发展自己,特别是当下,这个目的也很重要。
当建立起来成千上万个实验室,然后将各大高校培养出来的人才,按照专业分类,一部分进入到企业经营当中,而理工科人才就可以进入到各大实验室里面。
当然,涉及到企业核心科研的项目,还是会在企业自己内部实验室里面搞研发,毕竟这些实验室人多嘴杂,保守商业机密的能力相对较弱。
虽然以目前投资的实验室规模,不可能一下子就解决全部问题,但是也能够打消大部分人的顾虑,至少能够看到实际的行动。
加上下面他的构想,中国教育公司拿出去还是具备一定的说服力,而不是像现在这样空口无凭,自然难以取信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