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 章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弃宇宙、夜的命名术、最强战神、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花娇
一秒记住【阿里文学 www.alwx.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贞观四年,石河子迎来的第一场春雨,如梦似幻。
先是在群山之下飘起带带山岚,随之雾霭渐盛,向周围弥漫。
待旭日东升,仅余连绵起伏的峰脊出露在浓郁的水汽之上,浑圆的金乌也被洗练的莹润,静挂在朦胧的天空。
如此胜景,连连持续了两个时辰,忽而一丝微不可察的气流,悄然掀起点点波澜。
这就像是一条讯息、一个信号,越海穿山而来的清风将凝而不散的水雾撩拨地如同缥缈精灵,凌乱而又优雅地消失在浅蓝色的天空。
“沾衣欲湿杏花雨,病树前头万木春!”
苟超极有兴致地诌出一句诗,望着自家桑田的方向,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二百多亩田地是怎么也种不过来的,即便采取轮作的方式,也要有大片土地抛荒。
县里前两次给苟超划拨的田地都不算好,能有将近七十亩的山坡田。其中大部分位于大孤山东北侧,包括他那二十亩永业田。
老早就规划自家的桑田都要种上果树,这样又省力,又能有所收获,最重要的还能防止滑坡、泥石流。
若是把山坡都开垦成耕地,那么当夏季暴雨来袭时,极有可能引发山洪,他们这一保又都散居在大孤山脚下,那可是首当其冲。
只是到底种什么树,还一直没有拿定注意。那时候穷得可怜,就想着到山上寻些树苗,不拘是什么果树,能结果就行。可世事变化,哪想到转过年来,就攒了不少铜钱。
连着在城里揽活,苟超对永宁县慢慢熟识起来。前个在花木市场买了一批桃、李、杏、梨的树苗回来,都种到了永业田里。
当然,就他的财力,加上他谨慎的性子,这一批算作试水,没敢多买,还不到百棵树苗。那桑田还空着好些地方,等着日后一点点补种。
要是张小四回来就好了,还能陪我去西山里挖些栗子树苗。
要是张小四回来就好了,就能\还能……
↑
这样的句式不时地闪现在苟超的脑海,一走就是四个月,杳无音信,心底不由暗暗地为他担心。
要只是训练,早该回来了,这么久不见动静,村里人都说他是去战场了。
这可是古代,哪有现代社会安稳,没准还真是去了战场。可去战场不是打游戏,那是要真刀真枪地拼命的,刀剑无眼,一个还未满十八周岁的孩子,再厉害能厉害到哪去,他可千万不要受伤……
说回种田的事情,昨个才把所有树苗种到地里,今天就下了一场大雾,将地面润泽地湿湿软软,绝对是好兆头。
等到雾气全然散开,苟超已经整出来小一亩地,用来育粳苗绰绰有余。
“粳苗”,是苟超他们那对水稻幼苗的称呼。
东北虽然是在大北方,印象里都以为应该种麦子多些,实际上很多地方都有种水稻的传统。苟超生活的村子更是如此,因有河流穿过,在河流两岸分布了大量水田,家家户户或多或少都会种些,其余旱地另种玉米、大豆、高粱等,整个村子竟无一家种小麦。
所以,自小吃米饭长大的苟超,再吃了快一年的小米、黄米之后,馋大米都快馋疯了。在县里,连找了三家粮店,才凑齐一袋子没脱壳的稻粒,打算今年说什么都要种两亩尝尝。
原本已分了小十亩的滩涂地,这最后一次分土地,苟超还主动要了十来亩的河漫滩涂,被划分田地的吏员直赞高(大)风(脑)亮(缺)节(弦儿),这下不仅能多种稻田,那些水深泥多的地方,还可以试着种种莲藕、菱角,反正地多就是任性!
可是还是有那么多没利用的土地,除了要休整的,剩下的留出粱(黄粱而非高粱)、菽、黍、粟用地,就看看能不能种些羊草、三叶草。
羊草在东北分布很多,很适合牧羊。等到了石河子,苟超发现山脚路边也多有分布,只是不那么密集。
还有三叶草,曾经看过别村专门种这个,说是极好的饲料,叫做“苜蓿”。当时还很不解,说什么是国外传来国内的优秀青饲料,可花园野地里还不到处都是。
后来还是他大伯有见识,与他说了分别——人家那个“苜蓿”是开紫花的三叶草,咱这原产的,开的是黄花。
黄花、紫花,不搞畜牧业的苟超可看不出什么区别,不过人工养的长得好些罢了。又发现石河子的三叶草比大东北的长得好,不如也种来试试。
年岁小有个巨大的优势,就是生命还很漫长,还没有成家立业的烦恼,有了想法就可以慢慢尝试,哪怕失败,大不了重头再来。
“大郎,养都吃饱了,俺还做些啥?”
说话的就是苟超买来的书童,早起就自觉地放羊去了。
赵家现在可不止两头羊,那次从县城盘炕回来,直接带回五只羊羔,现在都成羊群了。这五只羊养大之后是要买将出去的,所以没再取名,省的到时难舍。
苟超看着等待支配的梭子,心想这600文花的可够值。
没错,就是600文!也就是两只成年羊的价钱,连壮牛的一半都不值。
梭子生在一个传统的织户人家,母亲织布的本事一般,所赚之钱也就勉强够两人糊口。可她倒是好生养,连着生了五个孩子,竟然站住四个。
三子一女的到来使得本就贫贱的生活雪上加霜,即便丈夫四处找补日子还是越过越穷。好不容易熬到长子、次女都长到了十多岁能够帮忙贴补家用,顶梁柱竟摔断了腿,卧在家中养伤。
这又得延医问药,又得买些肉食找补,还一下子失去了壮劳力,本就家无余财,更是连四处筹借都筹不到。
最后实在没办法,就得卖出去一个孩子。老大老二都是劳力,老四还小,怎么看也就十岁的老三最合适。
别看人小,这时候的人都早熟,家中状况也都明白,梭子没等母亲张口,就主动出了声,惹得全家嚎啕大哭。
“走,回去拿铁锹,咱俩到河边去整地。”
河边有两亩滩地已被苟超犁过几遍,是预备种水稻的。只是水田地与旱田不一样,前期要往里面灌水,后期还得保持干旱。事故周围不但要起田埂,好得挖一些灌水、放水的沟渠。
士、农、工、商在大唐初期分的清楚,户籍上都有标明,不是你想换职业就随便能换的,朝廷都有专门的赋税指标跟着。
梭子既然出生在传统的织户人家,对如何织布倒还熟悉,庄户人家的活计是一窍不通。
苟超打算仔细地教教他,等到他重新变成白身,就是佃几亩地种种,也活的自在。
昨天是立春后的第五天,是本地王朝举行春祭的大日子,俗称春社,祈求这一年能够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这样大的事情,县里学政、教谕都是要参加的,就得放假两天。而两日之后正好赶上蒙学的五日一沐,这县学可不像后世,流行串休,满满放了四天假。
今儿是第三天,加上前几次的休沐,梭子放羊是放得溜熟,挖坑栽树也得心应手。
“你爹恢复的怎么样了?”
虽然签了卖身契,可梭子得空也可以回家看看,比在大户人家做小斯松快许多,梭子在心底对赵家兄弟极为感激。
“还得多谢大郎,大郎教的骨头汤可好使了,阿耶喝了半月气色都红润了,说是过几日就能下地做活。”
“那可不行,伤筋动骨一百天,要是没彻底养好,可不敢乱动,不然还得更糟。回去和你爹好好说说,可不能让他胡来。”
梭子他家苟超去过一次,是真正的家徒四壁,全家人都面色蜡黄,没一个看着好的。
“嗯,俺听大郎的!俺娘还要俺好好跟着大郎做活,说大郎是菩萨转世,老让俺往家带吃食,全天下就没这样好的主家!还说俺才来几天,就胖了一大圈,定是好吃懒做,让俺不能做忘恩负义的人。俺说,俺没有……”
两人絮絮叨叨地往河边走,途中路过一片油菜花田。金灿灿的油菜花经过上午水汽的洗礼,十分娇艳美丽。只是种的有些少,要是满村皆种冬油菜,估计就赶上人间仙境了。
放假回来的二蛋也有任务,苟超不想给他养成个“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废物,就让他趁着地软去挖蚯蚓。
去年蚯蚓养的不错,到快入冬时虫子不那么好找,用来给鸡鸭添餐,它们都很喜欢。而且不知道鸡鸭是不是吃多了虫子的缘故,下出的蛋,蛋黄又大又红特别好吃。
挖蚯蚓是一件有趣的事情,开始只有二蛋和石头瞎忙,后来吸引了一大批小伙伴,人多势众的跑到了村口。
村口有一条一尺来宽的小河沟,旁边有翻好等着播种豆粒的农田,交界处土壤又潮又软,很容易抓到蚯蚓。而且黑子昨天傍晚在小河沟里发现了一队早蝌蚪,惹得一群村童心里痒痒。
“听!是不是有马蹄声?”
一群孩子正在比谁蚯蚓挖的多,挖的长,就有一耳尖的村童站起张望。
从去年开始,石河子陆续来过好几次骑马之人,孩子们对马也熟悉起来,每次有人骑马而来,他们还要兴奋地讨论一番,看看哪次来的马最漂亮,最威武。
一群萝卜头抻个脖子向路口的小坡上张望,等了片刻,蹄声愈加明显,待坡后露出个棕色马头,早有等不及的孩子,扯嗓子大喊,
“大马来喽!大马来喽!有大马来喽——”
贞观四年,石河子迎来的第一场春雨,如梦似幻。
先是在群山之下飘起带带山岚,随之雾霭渐盛,向周围弥漫。
待旭日东升,仅余连绵起伏的峰脊出露在浓郁的水汽之上,浑圆的金乌也被洗练的莹润,静挂在朦胧的天空。
如此胜景,连连持续了两个时辰,忽而一丝微不可察的气流,悄然掀起点点波澜。
这就像是一条讯息、一个信号,越海穿山而来的清风将凝而不散的水雾撩拨地如同缥缈精灵,凌乱而又优雅地消失在浅蓝色的天空。
“沾衣欲湿杏花雨,病树前头万木春!”
苟超极有兴致地诌出一句诗,望着自家桑田的方向,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二百多亩田地是怎么也种不过来的,即便采取轮作的方式,也要有大片土地抛荒。
县里前两次给苟超划拨的田地都不算好,能有将近七十亩的山坡田。其中大部分位于大孤山东北侧,包括他那二十亩永业田。
老早就规划自家的桑田都要种上果树,这样又省力,又能有所收获,最重要的还能防止滑坡、泥石流。
若是把山坡都开垦成耕地,那么当夏季暴雨来袭时,极有可能引发山洪,他们这一保又都散居在大孤山脚下,那可是首当其冲。
只是到底种什么树,还一直没有拿定注意。那时候穷得可怜,就想着到山上寻些树苗,不拘是什么果树,能结果就行。可世事变化,哪想到转过年来,就攒了不少铜钱。
连着在城里揽活,苟超对永宁县慢慢熟识起来。前个在花木市场买了一批桃、李、杏、梨的树苗回来,都种到了永业田里。
当然,就他的财力,加上他谨慎的性子,这一批算作试水,没敢多买,还不到百棵树苗。那桑田还空着好些地方,等着日后一点点补种。
要是张小四回来就好了,还能陪我去西山里挖些栗子树苗。
要是张小四回来就好了,就能\还能……
↑
这样的句式不时地闪现在苟超的脑海,一走就是四个月,杳无音信,心底不由暗暗地为他担心。
要只是训练,早该回来了,这么久不见动静,村里人都说他是去战场了。
这可是古代,哪有现代社会安稳,没准还真是去了战场。可去战场不是打游戏,那是要真刀真枪地拼命的,刀剑无眼,一个还未满十八周岁的孩子,再厉害能厉害到哪去,他可千万不要受伤……
说回种田的事情,昨个才把所有树苗种到地里,今天就下了一场大雾,将地面润泽地湿湿软软,绝对是好兆头。
等到雾气全然散开,苟超已经整出来小一亩地,用来育粳苗绰绰有余。
“粳苗”,是苟超他们那对水稻幼苗的称呼。
东北虽然是在大北方,印象里都以为应该种麦子多些,实际上很多地方都有种水稻的传统。苟超生活的村子更是如此,因有河流穿过,在河流两岸分布了大量水田,家家户户或多或少都会种些,其余旱地另种玉米、大豆、高粱等,整个村子竟无一家种小麦。
所以,自小吃米饭长大的苟超,再吃了快一年的小米、黄米之后,馋大米都快馋疯了。在县里,连找了三家粮店,才凑齐一袋子没脱壳的稻粒,打算今年说什么都要种两亩尝尝。
原本已分了小十亩的滩涂地,这最后一次分土地,苟超还主动要了十来亩的河漫滩涂,被划分田地的吏员直赞高(大)风(脑)亮(缺)节(弦儿),这下不仅能多种稻田,那些水深泥多的地方,还可以试着种种莲藕、菱角,反正地多就是任性!
可是还是有那么多没利用的土地,除了要休整的,剩下的留出粱(黄粱而非高粱)、菽、黍、粟用地,就看看能不能种些羊草、三叶草。
羊草在东北分布很多,很适合牧羊。等到了石河子,苟超发现山脚路边也多有分布,只是不那么密集。
还有三叶草,曾经看过别村专门种这个,说是极好的饲料,叫做“苜蓿”。当时还很不解,说什么是国外传来国内的优秀青饲料,可花园野地里还不到处都是。
后来还是他大伯有见识,与他说了分别——人家那个“苜蓿”是开紫花的三叶草,咱这原产的,开的是黄花。
黄花、紫花,不搞畜牧业的苟超可看不出什么区别,不过人工养的长得好些罢了。又发现石河子的三叶草比大东北的长得好,不如也种来试试。
年岁小有个巨大的优势,就是生命还很漫长,还没有成家立业的烦恼,有了想法就可以慢慢尝试,哪怕失败,大不了重头再来。
“大郎,养都吃饱了,俺还做些啥?”
说话的就是苟超买来的书童,早起就自觉地放羊去了。
赵家现在可不止两头羊,那次从县城盘炕回来,直接带回五只羊羔,现在都成羊群了。这五只羊养大之后是要买将出去的,所以没再取名,省的到时难舍。
苟超看着等待支配的梭子,心想这600文花的可够值。
没错,就是600文!也就是两只成年羊的价钱,连壮牛的一半都不值。
梭子生在一个传统的织户人家,母亲织布的本事一般,所赚之钱也就勉强够两人糊口。可她倒是好生养,连着生了五个孩子,竟然站住四个。
三子一女的到来使得本就贫贱的生活雪上加霜,即便丈夫四处找补日子还是越过越穷。好不容易熬到长子、次女都长到了十多岁能够帮忙贴补家用,顶梁柱竟摔断了腿,卧在家中养伤。
这又得延医问药,又得买些肉食找补,还一下子失去了壮劳力,本就家无余财,更是连四处筹借都筹不到。
最后实在没办法,就得卖出去一个孩子。老大老二都是劳力,老四还小,怎么看也就十岁的老三最合适。
别看人小,这时候的人都早熟,家中状况也都明白,梭子没等母亲张口,就主动出了声,惹得全家嚎啕大哭。
“走,回去拿铁锹,咱俩到河边去整地。”
河边有两亩滩地已被苟超犁过几遍,是预备种水稻的。只是水田地与旱田不一样,前期要往里面灌水,后期还得保持干旱。事故周围不但要起田埂,好得挖一些灌水、放水的沟渠。
士、农、工、商在大唐初期分的清楚,户籍上都有标明,不是你想换职业就随便能换的,朝廷都有专门的赋税指标跟着。
梭子既然出生在传统的织户人家,对如何织布倒还熟悉,庄户人家的活计是一窍不通。
苟超打算仔细地教教他,等到他重新变成白身,就是佃几亩地种种,也活的自在。
昨天是立春后的第五天,是本地王朝举行春祭的大日子,俗称春社,祈求这一年能够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这样大的事情,县里学政、教谕都是要参加的,就得放假两天。而两日之后正好赶上蒙学的五日一沐,这县学可不像后世,流行串休,满满放了四天假。
今儿是第三天,加上前几次的休沐,梭子放羊是放得溜熟,挖坑栽树也得心应手。
“你爹恢复的怎么样了?”
虽然签了卖身契,可梭子得空也可以回家看看,比在大户人家做小斯松快许多,梭子在心底对赵家兄弟极为感激。
“还得多谢大郎,大郎教的骨头汤可好使了,阿耶喝了半月气色都红润了,说是过几日就能下地做活。”
“那可不行,伤筋动骨一百天,要是没彻底养好,可不敢乱动,不然还得更糟。回去和你爹好好说说,可不能让他胡来。”
梭子他家苟超去过一次,是真正的家徒四壁,全家人都面色蜡黄,没一个看着好的。
“嗯,俺听大郎的!俺娘还要俺好好跟着大郎做活,说大郎是菩萨转世,老让俺往家带吃食,全天下就没这样好的主家!还说俺才来几天,就胖了一大圈,定是好吃懒做,让俺不能做忘恩负义的人。俺说,俺没有……”
两人絮絮叨叨地往河边走,途中路过一片油菜花田。金灿灿的油菜花经过上午水汽的洗礼,十分娇艳美丽。只是种的有些少,要是满村皆种冬油菜,估计就赶上人间仙境了。
放假回来的二蛋也有任务,苟超不想给他养成个“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废物,就让他趁着地软去挖蚯蚓。
去年蚯蚓养的不错,到快入冬时虫子不那么好找,用来给鸡鸭添餐,它们都很喜欢。而且不知道鸡鸭是不是吃多了虫子的缘故,下出的蛋,蛋黄又大又红特别好吃。
挖蚯蚓是一件有趣的事情,开始只有二蛋和石头瞎忙,后来吸引了一大批小伙伴,人多势众的跑到了村口。
村口有一条一尺来宽的小河沟,旁边有翻好等着播种豆粒的农田,交界处土壤又潮又软,很容易抓到蚯蚓。而且黑子昨天傍晚在小河沟里发现了一队早蝌蚪,惹得一群村童心里痒痒。
“听!是不是有马蹄声?”
一群孩子正在比谁蚯蚓挖的多,挖的长,就有一耳尖的村童站起张望。
从去年开始,石河子陆续来过好几次骑马之人,孩子们对马也熟悉起来,每次有人骑马而来,他们还要兴奋地讨论一番,看看哪次来的马最漂亮,最威武。
一群萝卜头抻个脖子向路口的小坡上张望,等了片刻,蹄声愈加明显,待坡后露出个棕色马头,早有等不及的孩子,扯嗓子大喊,
“大马来喽!大马来喽!有大马来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