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章,新任命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盛唐风华、银狐、续南明、唐砖
一秒记住【阿里文学 www.alwx.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崇祯十一年二月的天气寒冷而又干燥,整整一个冬天都没有下过雪了,这绝不是一个好兆头。站在静海县的并不算高的城墙上向四面望去,只能看到一片衰败的褐色的土地。在更远的地方,有一线白色,那是渤海上的海冰。
虽然已经是下午了,但街道上一个人都没有。距离满清上次破关而入的时间并不算长,城里的生机还远远没有恢复。
知县王志国这时候也猫在县衙里向火。连年的干旱,加上不断地战乱,让整个大明帝国到处都是一片混乱,但是静海县却是个例外,静海县如今格外的安定,安定得几乎没有任何发生动荡的可能。当然,这不是因为知县王志国能干,而是因为,如今的静海已经是一座空城了。
连年的干旱中,就已经有很多的乡民变成了流民,消失在了天地间的不知道哪个角落里。然后就是连续的建胬的入寇,每一次都会让静海治下的人口蒙受巨大的损失。前次建胬攻破静海,城里的居民几乎都被掠走,如今距离上次的破口时间还不算长,所以整个的县城里其实并没有多少人,大部分的房屋里面都是空的。没了人,自然也就没有了乱七八糟的事情。所以王知县倒是一天到晚都没什么事情可以做,倒真是格外的清闲。
王知县烤了一会儿火,困意也渐渐上来了,正打算闭上眼睛眯上一阵子,就听到有人喊:“大老爷,有一队人马朝着县城来了。”
王知县吃了一惊,赶忙出门上了城墙,却见从南边有一队人马正在向着静海城靠近。队伍打头的十几个身穿色彩艳丽的服装的骑兵,后面则是一队步兵,再后面还有长长的一列马车,也不知道拉着什么东西。
“把城门关起来!”王知县下令道,在这种时候,多加小心点总是没错的。虽然这命令其实没什么大用,因为城墙北边那一段,在上次建胬入寇的时候被扒掉了一段,因为缺乏人手,直到现在,这个缺口也没有堵上。
那队人马渐渐的靠近了静海,如今王知县已经能看清那些人手里的旗帜,并且确定了那是朝廷的官军了。不过这并没有让王知县松上一口气,因为在很多方面,朝廷的官军,其实和强盗什么的也没有太大的区别,甚至很多时候,他们比强盗都厉害。明末有谚语曰:“贼来如梳,兵来如篦。”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因为朝廷财政困难,出不起军费,军队的军纪也就败坏得一塌糊涂。到了后来,李自成居然能打出“剿兵安民”的口号,而且居然能广受欢迎,明朝军队是什么德行,也就可见一斑。
这队人马在距离城门不远的地方停了下来。带头的一位骑士骑着马跑到城下,自称是福建总兵郑芝龙的下属,押送重要物资入京,如今要进城来住一晚上。
“断然不可!”王知县心想,“要是让这群丘八进了城,城里面怕是连一块砖头都留不下。”于是便朝着城下喊道:“我朝从来客军过境,从来没有入城的道理!尔等先将兵部行文送上来给本县检验过来,才能在城外扎营居住。尔等当约束部署,断不可入城骚扰良民!”
那个骑士听了,便跑回了队伍,过了一会又有人骑着马跑到距离城墙一射之地,然后跳下马来,举着手里的一卷文书道:“这是兵部的行文,贵县可要观看?”
王知县便让人用绳子将一个篮子从城墙上放下去。那人便将文书放进了篮子里,然后退开一步,篮子便被拉了上去。
一个衙役将这文书递给了王知县,王知县打开了看了一看,果然是兵部的行文,说是有福建总兵麾下部将押送缴获的红夷大炮并朝鲜水手、建胬头颅入京。王知县看看这行文上提到的护送军队也不过数百人,但这队伍种的人数却绝对是要超过两千的。便皱了皱眉头道:“你们如何有这么多人?也罢,你们既然有兵部的行文,本官就许尔等在城下安营,过上一夜,等明天天明之后,便速速离开。”
按明朝时候的制度,客军过境,所需粮草,本地官员是有提供的责任的。不过我大明的制度同时规定客军入境的第一天,地方官是不用管他们的饭的。以后每天最多也就需要管一顿饭。如果一支军队行军速度很快,他就会发现,他每隔一天就要有一天要挨饿。相反,如果他行军速度很慢,尽可能的在某一个地方的地界里多走几天,这样就可以保证一直都有饭吃。
所以一般来说,客军行军的时候总会故意拖延行程,而地方官则需要用尽办法来把这些不肯走路的客军赶走。
这队福建官兵倒也没有多说话,就在这城门外搭起了营帐,倒也没有怎么骚扰地方。不过王知县依旧很是担心,因为按照规矩,明天就该由静海县给他们提供一顿饭了。而静海县如今的仓库里勉勉强强的还算能支撑着给兵部文书上的那几百个兵提供一顿稀粥,但要是这支客军依着一贯来说,客军们的习惯,死也不走的话,那可就真的一眨眼就能把静海的仓库吃空。
所以王知县这一夜都没睡着觉,不停的想着各种如何尽快的将这些客军赶走的办法。
不过第二天一早,出乎王知县预料的是,第二天一早,那些客军居然一大早就拔营启程了。
“这些福建人怎么都如此的老实?居然就这样走了?”王知县在城墙上望着渐渐远去的那支福建官军,心中充满了疑惑。
其实这倒不是因为福建官军的品德就比别的地方的官军好,虽然考虑到郑芝龙的手下大多是海寇,在明末,一般来说,强盗什么的普遍会比官军更有节操那么一点,而海寇也属于强盗的一种,所以郑芝龙的兵相对也应该要更有节操那么一丁点。当然也不是因为郑芝龙的兵不太缺钱,虽然相对于其他的将领,郑芝龙阔绰得不成样子,甚至阔气到了对朝廷给的那点军饷都不放在眼里了的地步。他手下的那些能吃饱饭的兵确实有理由藐视地方上提供的那么点稀粥。
真正让这些人走得这样干脆的理由其实是因为,这支队伍,不仅仅是押送大炮、人犯的队伍,更是一支商队。兵部的批文中,这支队伍不过数百人,其他的人员这全是商队。在队伍后面的车队里,除了大炮,以及这数百人的补给之外,更多的都是各种商品,从不太值钱的鲸油、棉布,到比较值钱一点的白糖,再到更加值钱的龙延香。可以说是应有尽有。别看北京城里的国库已经空的可以饿死老鼠了,但是在那些达官贵人的手里,银子却是多得花都花不完的。那些东西贩运到京师,多半能赚上一笔,有了这种动力,他们走起路来当然就很卖力了。
王知县原本以为自己不会再和这些福建官兵打交道了。不想十来天之后,这批福建官兵又一次来到了静海县城下面。也同样和上一次一样,一个军官向王知县出示了一份兵部的批文,不够这一次,并不得批文上的内容却不是说明他们是合法的经过静海县,而是告知王县令,这支福建军队要在静海县内驻扎,负责静海港口的安全。
这支军队的带队军官这一次被批准进了城,来参见地方长官。
“下官是登莱水营总兵官郑大人麾下的参将郭怀一,受兵部调遣到贵地布防。特来拜见知县大人。”那个军官是个三十多岁的中年人,一见到王知县,立刻就上来下拜见礼道。
登莱水营的郑总兵?王知县想起他在不久前的邸报中也看到过,说是福建参将郑芝虎因为里有大功,被朝廷提拔为登莱水营总兵。
依照明朝的制度,参将乃是正三品的官员,而静海县令不过是个正七品的官员,官阶上其实差别很大。但是这时候正是文贵武贱到了极点的时候,所以一个三品的参将去拜见一个七品的知县,在当时的人看来却也是非常正常的事情,王知县本人也没有感觉到有任何不妥。
然后这些士兵就在城外港口边的一处高地上搭起了营房,到了三月,海冰慢慢解冻之后,就有船只送来了更多的人员和物资,更大的港口和一个小小的城寨就都被慢慢的建了起来,王知县甚至看到有大炮被架设到了那个小小的城寨中。
同时,王知县也发现,城寨里的士兵也发生了变化,多了不少的半大孩子兵。这也不奇怪,如今不少军队里都有这样的半大孩子,只是这些半大孩子们居然都配备了火枪,这就很少见了。不过王知县也没太把这事情发在心上,因为在一个更大的变化面前,这些变化实在是都算不得什么了。这个变化就是港口的繁荣程度的巨大变化。
崇祯十一年二月的天气寒冷而又干燥,整整一个冬天都没有下过雪了,这绝不是一个好兆头。站在静海县的并不算高的城墙上向四面望去,只能看到一片衰败的褐色的土地。在更远的地方,有一线白色,那是渤海上的海冰。
虽然已经是下午了,但街道上一个人都没有。距离满清上次破关而入的时间并不算长,城里的生机还远远没有恢复。
知县王志国这时候也猫在县衙里向火。连年的干旱,加上不断地战乱,让整个大明帝国到处都是一片混乱,但是静海县却是个例外,静海县如今格外的安定,安定得几乎没有任何发生动荡的可能。当然,这不是因为知县王志国能干,而是因为,如今的静海已经是一座空城了。
连年的干旱中,就已经有很多的乡民变成了流民,消失在了天地间的不知道哪个角落里。然后就是连续的建胬的入寇,每一次都会让静海治下的人口蒙受巨大的损失。前次建胬攻破静海,城里的居民几乎都被掠走,如今距离上次的破口时间还不算长,所以整个的县城里其实并没有多少人,大部分的房屋里面都是空的。没了人,自然也就没有了乱七八糟的事情。所以王知县倒是一天到晚都没什么事情可以做,倒真是格外的清闲。
王知县烤了一会儿火,困意也渐渐上来了,正打算闭上眼睛眯上一阵子,就听到有人喊:“大老爷,有一队人马朝着县城来了。”
王知县吃了一惊,赶忙出门上了城墙,却见从南边有一队人马正在向着静海城靠近。队伍打头的十几个身穿色彩艳丽的服装的骑兵,后面则是一队步兵,再后面还有长长的一列马车,也不知道拉着什么东西。
“把城门关起来!”王知县下令道,在这种时候,多加小心点总是没错的。虽然这命令其实没什么大用,因为城墙北边那一段,在上次建胬入寇的时候被扒掉了一段,因为缺乏人手,直到现在,这个缺口也没有堵上。
那队人马渐渐的靠近了静海,如今王知县已经能看清那些人手里的旗帜,并且确定了那是朝廷的官军了。不过这并没有让王知县松上一口气,因为在很多方面,朝廷的官军,其实和强盗什么的也没有太大的区别,甚至很多时候,他们比强盗都厉害。明末有谚语曰:“贼来如梳,兵来如篦。”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因为朝廷财政困难,出不起军费,军队的军纪也就败坏得一塌糊涂。到了后来,李自成居然能打出“剿兵安民”的口号,而且居然能广受欢迎,明朝军队是什么德行,也就可见一斑。
这队人马在距离城门不远的地方停了下来。带头的一位骑士骑着马跑到城下,自称是福建总兵郑芝龙的下属,押送重要物资入京,如今要进城来住一晚上。
“断然不可!”王知县心想,“要是让这群丘八进了城,城里面怕是连一块砖头都留不下。”于是便朝着城下喊道:“我朝从来客军过境,从来没有入城的道理!尔等先将兵部行文送上来给本县检验过来,才能在城外扎营居住。尔等当约束部署,断不可入城骚扰良民!”
那个骑士听了,便跑回了队伍,过了一会又有人骑着马跑到距离城墙一射之地,然后跳下马来,举着手里的一卷文书道:“这是兵部的行文,贵县可要观看?”
王知县便让人用绳子将一个篮子从城墙上放下去。那人便将文书放进了篮子里,然后退开一步,篮子便被拉了上去。
一个衙役将这文书递给了王知县,王知县打开了看了一看,果然是兵部的行文,说是有福建总兵麾下部将押送缴获的红夷大炮并朝鲜水手、建胬头颅入京。王知县看看这行文上提到的护送军队也不过数百人,但这队伍种的人数却绝对是要超过两千的。便皱了皱眉头道:“你们如何有这么多人?也罢,你们既然有兵部的行文,本官就许尔等在城下安营,过上一夜,等明天天明之后,便速速离开。”
按明朝时候的制度,客军过境,所需粮草,本地官员是有提供的责任的。不过我大明的制度同时规定客军入境的第一天,地方官是不用管他们的饭的。以后每天最多也就需要管一顿饭。如果一支军队行军速度很快,他就会发现,他每隔一天就要有一天要挨饿。相反,如果他行军速度很慢,尽可能的在某一个地方的地界里多走几天,这样就可以保证一直都有饭吃。
所以一般来说,客军行军的时候总会故意拖延行程,而地方官则需要用尽办法来把这些不肯走路的客军赶走。
这队福建官兵倒也没有多说话,就在这城门外搭起了营帐,倒也没有怎么骚扰地方。不过王知县依旧很是担心,因为按照规矩,明天就该由静海县给他们提供一顿饭了。而静海县如今的仓库里勉勉强强的还算能支撑着给兵部文书上的那几百个兵提供一顿稀粥,但要是这支客军依着一贯来说,客军们的习惯,死也不走的话,那可就真的一眨眼就能把静海的仓库吃空。
所以王知县这一夜都没睡着觉,不停的想着各种如何尽快的将这些客军赶走的办法。
不过第二天一早,出乎王知县预料的是,第二天一早,那些客军居然一大早就拔营启程了。
“这些福建人怎么都如此的老实?居然就这样走了?”王知县在城墙上望着渐渐远去的那支福建官军,心中充满了疑惑。
其实这倒不是因为福建官军的品德就比别的地方的官军好,虽然考虑到郑芝龙的手下大多是海寇,在明末,一般来说,强盗什么的普遍会比官军更有节操那么一点,而海寇也属于强盗的一种,所以郑芝龙的兵相对也应该要更有节操那么一丁点。当然也不是因为郑芝龙的兵不太缺钱,虽然相对于其他的将领,郑芝龙阔绰得不成样子,甚至阔气到了对朝廷给的那点军饷都不放在眼里了的地步。他手下的那些能吃饱饭的兵确实有理由藐视地方上提供的那么点稀粥。
真正让这些人走得这样干脆的理由其实是因为,这支队伍,不仅仅是押送大炮、人犯的队伍,更是一支商队。兵部的批文中,这支队伍不过数百人,其他的人员这全是商队。在队伍后面的车队里,除了大炮,以及这数百人的补给之外,更多的都是各种商品,从不太值钱的鲸油、棉布,到比较值钱一点的白糖,再到更加值钱的龙延香。可以说是应有尽有。别看北京城里的国库已经空的可以饿死老鼠了,但是在那些达官贵人的手里,银子却是多得花都花不完的。那些东西贩运到京师,多半能赚上一笔,有了这种动力,他们走起路来当然就很卖力了。
王知县原本以为自己不会再和这些福建官兵打交道了。不想十来天之后,这批福建官兵又一次来到了静海县城下面。也同样和上一次一样,一个军官向王知县出示了一份兵部的批文,不够这一次,并不得批文上的内容却不是说明他们是合法的经过静海县,而是告知王县令,这支福建军队要在静海县内驻扎,负责静海港口的安全。
这支军队的带队军官这一次被批准进了城,来参见地方长官。
“下官是登莱水营总兵官郑大人麾下的参将郭怀一,受兵部调遣到贵地布防。特来拜见知县大人。”那个军官是个三十多岁的中年人,一见到王知县,立刻就上来下拜见礼道。
登莱水营的郑总兵?王知县想起他在不久前的邸报中也看到过,说是福建参将郑芝虎因为里有大功,被朝廷提拔为登莱水营总兵。
依照明朝的制度,参将乃是正三品的官员,而静海县令不过是个正七品的官员,官阶上其实差别很大。但是这时候正是文贵武贱到了极点的时候,所以一个三品的参将去拜见一个七品的知县,在当时的人看来却也是非常正常的事情,王知县本人也没有感觉到有任何不妥。
然后这些士兵就在城外港口边的一处高地上搭起了营房,到了三月,海冰慢慢解冻之后,就有船只送来了更多的人员和物资,更大的港口和一个小小的城寨就都被慢慢的建了起来,王知县甚至看到有大炮被架设到了那个小小的城寨中。
同时,王知县也发现,城寨里的士兵也发生了变化,多了不少的半大孩子兵。这也不奇怪,如今不少军队里都有这样的半大孩子,只是这些半大孩子们居然都配备了火枪,这就很少见了。不过王知县也没太把这事情发在心上,因为在一个更大的变化面前,这些变化实在是都算不得什么了。这个变化就是港口的繁荣程度的巨大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