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章:不做死就不会死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盛唐风华、银狐、续南明、唐砖
一秒记住【阿里文学 www.alwx.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郝风楼听了,身躯微微一震,事情的严重性,远远超出了他此前的想象。
假若只是……只是私藏兵器,招募些三教九流,尚且可以说,是下头的人擅作主张,汉王根本就不知情,汉王终究是天子嫡子,这件事的处置,尚处在可控范围之内,无非就是王府的长史以及所有的佐官全部清洗一遍,天子下诏申饬,强行命汉王就藩,至多,也就是监视居住,异常荣华富贵,终究还是保住,性命无忧。
可是龙袍出现在汉王府,这事情就更加不简单了,难道你偷偷在无人的角落里,试穿龙袍,去体验做皇帝的感觉,这也是下头的人怂恿,也可以说自己完全不知情,把所有的罪责,通通推诿给其他人?
这已经是过分到了极点的事了,超出了为人臣子,为人儿子的本份,你的父亲,你的君王这还没死呢,你就有如此多的非分之想,到底想做什么?莫非真把别人当成了白痴?
郝风楼心里颇有点烦躁,其实他清楚,一旦汉王完了,形势就会一面倒的有利于太子,太子的地位将空前的稳固,天子之位,将来虚位以待,等的就是太子这个正主儿。
而后呢?这世上,多得是趋炎附势之人,那些尚且犹豫观望的人,还会再犹豫?那些原本,不愿意牵涉进夺嫡之争的人,还肯继续恪守自己的中立?
不可能!答案既然揭晓,那么即便是杨士奇、杨荣这些和太子若即若离之人,也会毫不犹豫的倒向东宫,因为太子代表的就是未来,代表的是长远,没有一个朝中的大佬,只会看到眼前的利益,在这朝中立足,就必须得有更加长远的谋划。
甚至于宫中的宦官。乃至于那些平素和太子并不和睦的勋贵武将,都会立即一改态度,巴不得卖身投靠,去给太子充当爪牙。
喜好是一回事,可是至少在郝风楼所处地这个圈子里,或许会有人凭喜好去做出自己的选择,但是绝对不会因为喜好。去葬送自己的未来。
那么郝风楼自己呢?
郝风楼几乎可以想象,未来的格局,将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在这个变化之中,自己能做的只有两个选择,一个是卖身投靠。从此之后,给那太子充作马前卒,只不过……这个世上,是不会有无缘无故的信任的,这个世界,许多的芥蒂,也不会轻飘飘的揭过去。太子告诉自己,从前的事已经忘了,那是因为,太子现在还需要自己,可是等到异日,这个人不再需要自己,而是君临天下,一言可定家族的兴衰。可定一人的生死的时候,谁能保证,这个人会不会突然想起什么,而后……
想到这里,郝风楼便透着一股子寒意,更可怕的是,自己假若不愿屈身投靠。那些无数巴结着东宫的人,为了表现自己的立场,会如何?
对郝风楼来说,最凶残的。绝不是那些所谓的太子党,而是那些从前恪守中立,又或者是从前的汉王党,这些人为了表现自己,为了体现自己的价值,为了证明自己愿意为太子赴汤蹈火,他们什么事都做得出,甚至根本不需要太子发号司令,用不了多久,这些人就会像饿狼一般,恨不能立即扑向自己,咬向自己的喉咙。
汉王……这一次是真的完了,对汉王,郝风楼并没有太多感情,可是当赵忠说到龙袍的时候,郝风楼便知道,这件事已经成了定局,因为赵忠如此谨慎的人,若是没有铁一般的证据,是绝不可能信口开河,东厂这边,急需要一件事来证明自己的存在意义,可是在汉王这样的人物面前,若是没有足够的把握,是更不可能出言‘诽谤’的。
郝风楼心里不由思索,汉王理应不会有这样愚蠢,私藏龙袍,他未必有这样的胆子,因为郝风楼能明显感觉到,汉王再怎样骄横,可是对那个父皇,汉王有一种深深的敬畏之心,若说将来太子登基,汉王或许敢做这样的事,可是现在在这永乐朝,汉王即便再如何,也断不敢如此。
那么……是谁这样愚蠢……
汉王世子……
郝风楼想到了这个人,汉王世子,素来目中无人,无人管束,在京师,是出了名的无人敢惹,这样的人,自信心膨胀,且又没有敬畏之心,做出这样的事来,并不意外。
甚至郝风楼很阴暗的想,汉王的弱点,怕也只有这位世子爷了,太子若是想对汉王动手,这个世子,绝对是极好的切入点。
说来实在可笑,天子在儿子之中,喜欢汉王多一些,对太子却是不满。偏偏在孙儿辈里喜爱的却是嫡长孙朱詹基,对这汉王世子,却分明有一些疏离。
夺嫡之争,最后分出胜负的,竟不是两个儿子,居然是两个孙儿。而这两个人的家教,高下立判。
赵忠如此大喇喇的对自己说出这番话,某种意义,是已经认为这件事已经分出了结果,汉王完了,所以他并不避讳,嚼嚼舌根子,正好,拿这个来给自己卖个好,赵忠这样的人,当然不会凭着自己的感觉去做事,唯一的可能就是,天子的心思,他已经摸透了,汉王解送入京,无论是软禁或者是削为平民,都已经成了定局。
心里一番唏嘘,郝风楼虽有些气闷,却并没有显得太过颓丧,郝风楼一向不是个轻易会信冷意的人,他旋即打起精神,对赵忠道:“这件事,陛下知道么?”
赵忠深深看了郝风楼一眼:“陛下没有问,不过杂家以为,陛下已经知道了。”
郝风楼点点头,没有再问下去,他很能理解朱棣,这个人的性格之中,或许有太多的缺憾,可是他相信,此时的朱棣,就如一只野兽,静悄悄的躲起来,舔舐自己的伤口。
想必过不了多久,陛下就会采取最直接的手段,去解决这些‘麻烦’了。
…………………………………………………………………………………………………………………………………………………………………………………………………………………………………………………………………………………………………………………………………………、
进了朝阳门,郝风楼便和赵忠人等分道扬镳,回到北镇府司,北镇府司这儿,气氛紧张,如今拿了这么多人,虽然乍看上去,司中有条不紊,可是大家的心里,想必都有一颗心悬着,七上八下。
等郝风楼出现的时候,许多人才松一口气,对他们来说,郝风楼便是他们的主心骨,郝大人在,大家实在没有什么可担心的。某种意义来说,锦衣卫的集权,也使所有人对郝风楼产生了某种依赖,大家渐渐不再去思考,自己应该怎样去做,遇到任何事,大家的第一个念头,就是郝大人有什么吩咐。这种家长式的管理风格,大大的提高了锦衣卫的效率,比如这一次,捉拿近千读书人,其效率就今非昔比,雷厉风行,短短三两天,便已完成,这在从前,是很难想象的。
郝风楼在公房坐定,照以往的规矩,周司吏便会捡一些重要的奏报呈上,今日周司吏送来的是两份消息,一份出自锦衣卫,一份却是出自神武卫。
而且,由于是周司吏的特意挑选,几乎所有的奏报都出自同一个地方——大同。
郝风楼不露声色,心里却有些急迫,先是捡了锦衣卫的奏报来看,锦衣卫这边,报告的消息都是稀松平常,无非是说,蓟镇指挥使马虎入大同拜会汉王,汉王大喜,与他把酒言欢,勉励他要为朝廷效命,若有鞑靼叩关而击,恰是建功封侯的时机云云,醉酒之下,不免吹嘘几句,大意就是当年如何如何,宾主尽欢。
同时,又有奏报,说是有大漠部族使节入关,想要与大明进行互市,结果抵达大同,汉王勃然大怒,直接抽了这使节一顿鞭子,赶了出去。
汉王和那些边镇军将勾肩搭背、饮酒作乐的事,郝风楼已经不知看了多少了,对于这种事,郝风楼只能认为,这是汉王不知检点,更不懂得避嫌的重要。
倒是这鞭挞使节,倒是让郝风楼眉头皱的更深。
其实蒙人并非是铁板一块,北元到了如今,气数已尽,各个部族,如朵颜三卫,就投靠了大明,充当了大明出关北伐和靖难的先锋,也因此,得到了诸多好处。也有一些部族,与大明势不两立,声称要光复大元,对大明无比仇视,当然,会有一部分部族,他们在大漠之中,受某些部族压迫太大,对于他们来说,最大的矛盾不是汉人,反而是这些蒙人兄弟,眼下遭灾,许多部族磨刀霍霍,想要狠狠洗劫一把,自然也有一些人,并不希望战争,反而希望从其他的渠道,为过冬做好贮备。
郝风楼听了,身躯微微一震,事情的严重性,远远超出了他此前的想象。
假若只是……只是私藏兵器,招募些三教九流,尚且可以说,是下头的人擅作主张,汉王根本就不知情,汉王终究是天子嫡子,这件事的处置,尚处在可控范围之内,无非就是王府的长史以及所有的佐官全部清洗一遍,天子下诏申饬,强行命汉王就藩,至多,也就是监视居住,异常荣华富贵,终究还是保住,性命无忧。
可是龙袍出现在汉王府,这事情就更加不简单了,难道你偷偷在无人的角落里,试穿龙袍,去体验做皇帝的感觉,这也是下头的人怂恿,也可以说自己完全不知情,把所有的罪责,通通推诿给其他人?
这已经是过分到了极点的事了,超出了为人臣子,为人儿子的本份,你的父亲,你的君王这还没死呢,你就有如此多的非分之想,到底想做什么?莫非真把别人当成了白痴?
郝风楼心里颇有点烦躁,其实他清楚,一旦汉王完了,形势就会一面倒的有利于太子,太子的地位将空前的稳固,天子之位,将来虚位以待,等的就是太子这个正主儿。
而后呢?这世上,多得是趋炎附势之人,那些尚且犹豫观望的人,还会再犹豫?那些原本,不愿意牵涉进夺嫡之争的人,还肯继续恪守自己的中立?
不可能!答案既然揭晓,那么即便是杨士奇、杨荣这些和太子若即若离之人,也会毫不犹豫的倒向东宫,因为太子代表的就是未来,代表的是长远,没有一个朝中的大佬,只会看到眼前的利益,在这朝中立足,就必须得有更加长远的谋划。
甚至于宫中的宦官。乃至于那些平素和太子并不和睦的勋贵武将,都会立即一改态度,巴不得卖身投靠,去给太子充当爪牙。
喜好是一回事,可是至少在郝风楼所处地这个圈子里,或许会有人凭喜好去做出自己的选择,但是绝对不会因为喜好。去葬送自己的未来。
那么郝风楼自己呢?
郝风楼几乎可以想象,未来的格局,将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在这个变化之中,自己能做的只有两个选择,一个是卖身投靠。从此之后,给那太子充作马前卒,只不过……这个世上,是不会有无缘无故的信任的,这个世界,许多的芥蒂,也不会轻飘飘的揭过去。太子告诉自己,从前的事已经忘了,那是因为,太子现在还需要自己,可是等到异日,这个人不再需要自己,而是君临天下,一言可定家族的兴衰。可定一人的生死的时候,谁能保证,这个人会不会突然想起什么,而后……
想到这里,郝风楼便透着一股子寒意,更可怕的是,自己假若不愿屈身投靠。那些无数巴结着东宫的人,为了表现自己的立场,会如何?
对郝风楼来说,最凶残的。绝不是那些所谓的太子党,而是那些从前恪守中立,又或者是从前的汉王党,这些人为了表现自己,为了体现自己的价值,为了证明自己愿意为太子赴汤蹈火,他们什么事都做得出,甚至根本不需要太子发号司令,用不了多久,这些人就会像饿狼一般,恨不能立即扑向自己,咬向自己的喉咙。
汉王……这一次是真的完了,对汉王,郝风楼并没有太多感情,可是当赵忠说到龙袍的时候,郝风楼便知道,这件事已经成了定局,因为赵忠如此谨慎的人,若是没有铁一般的证据,是绝不可能信口开河,东厂这边,急需要一件事来证明自己的存在意义,可是在汉王这样的人物面前,若是没有足够的把握,是更不可能出言‘诽谤’的。
郝风楼心里不由思索,汉王理应不会有这样愚蠢,私藏龙袍,他未必有这样的胆子,因为郝风楼能明显感觉到,汉王再怎样骄横,可是对那个父皇,汉王有一种深深的敬畏之心,若说将来太子登基,汉王或许敢做这样的事,可是现在在这永乐朝,汉王即便再如何,也断不敢如此。
那么……是谁这样愚蠢……
汉王世子……
郝风楼想到了这个人,汉王世子,素来目中无人,无人管束,在京师,是出了名的无人敢惹,这样的人,自信心膨胀,且又没有敬畏之心,做出这样的事来,并不意外。
甚至郝风楼很阴暗的想,汉王的弱点,怕也只有这位世子爷了,太子若是想对汉王动手,这个世子,绝对是极好的切入点。
说来实在可笑,天子在儿子之中,喜欢汉王多一些,对太子却是不满。偏偏在孙儿辈里喜爱的却是嫡长孙朱詹基,对这汉王世子,却分明有一些疏离。
夺嫡之争,最后分出胜负的,竟不是两个儿子,居然是两个孙儿。而这两个人的家教,高下立判。
赵忠如此大喇喇的对自己说出这番话,某种意义,是已经认为这件事已经分出了结果,汉王完了,所以他并不避讳,嚼嚼舌根子,正好,拿这个来给自己卖个好,赵忠这样的人,当然不会凭着自己的感觉去做事,唯一的可能就是,天子的心思,他已经摸透了,汉王解送入京,无论是软禁或者是削为平民,都已经成了定局。
心里一番唏嘘,郝风楼虽有些气闷,却并没有显得太过颓丧,郝风楼一向不是个轻易会信冷意的人,他旋即打起精神,对赵忠道:“这件事,陛下知道么?”
赵忠深深看了郝风楼一眼:“陛下没有问,不过杂家以为,陛下已经知道了。”
郝风楼点点头,没有再问下去,他很能理解朱棣,这个人的性格之中,或许有太多的缺憾,可是他相信,此时的朱棣,就如一只野兽,静悄悄的躲起来,舔舐自己的伤口。
想必过不了多久,陛下就会采取最直接的手段,去解决这些‘麻烦’了。
…………………………………………………………………………………………………………………………………………………………………………………………………………………………………………………………………………………………………………………………………………、
进了朝阳门,郝风楼便和赵忠人等分道扬镳,回到北镇府司,北镇府司这儿,气氛紧张,如今拿了这么多人,虽然乍看上去,司中有条不紊,可是大家的心里,想必都有一颗心悬着,七上八下。
等郝风楼出现的时候,许多人才松一口气,对他们来说,郝风楼便是他们的主心骨,郝大人在,大家实在没有什么可担心的。某种意义来说,锦衣卫的集权,也使所有人对郝风楼产生了某种依赖,大家渐渐不再去思考,自己应该怎样去做,遇到任何事,大家的第一个念头,就是郝大人有什么吩咐。这种家长式的管理风格,大大的提高了锦衣卫的效率,比如这一次,捉拿近千读书人,其效率就今非昔比,雷厉风行,短短三两天,便已完成,这在从前,是很难想象的。
郝风楼在公房坐定,照以往的规矩,周司吏便会捡一些重要的奏报呈上,今日周司吏送来的是两份消息,一份出自锦衣卫,一份却是出自神武卫。
而且,由于是周司吏的特意挑选,几乎所有的奏报都出自同一个地方——大同。
郝风楼不露声色,心里却有些急迫,先是捡了锦衣卫的奏报来看,锦衣卫这边,报告的消息都是稀松平常,无非是说,蓟镇指挥使马虎入大同拜会汉王,汉王大喜,与他把酒言欢,勉励他要为朝廷效命,若有鞑靼叩关而击,恰是建功封侯的时机云云,醉酒之下,不免吹嘘几句,大意就是当年如何如何,宾主尽欢。
同时,又有奏报,说是有大漠部族使节入关,想要与大明进行互市,结果抵达大同,汉王勃然大怒,直接抽了这使节一顿鞭子,赶了出去。
汉王和那些边镇军将勾肩搭背、饮酒作乐的事,郝风楼已经不知看了多少了,对于这种事,郝风楼只能认为,这是汉王不知检点,更不懂得避嫌的重要。
倒是这鞭挞使节,倒是让郝风楼眉头皱的更深。
其实蒙人并非是铁板一块,北元到了如今,气数已尽,各个部族,如朵颜三卫,就投靠了大明,充当了大明出关北伐和靖难的先锋,也因此,得到了诸多好处。也有一些部族,与大明势不两立,声称要光复大元,对大明无比仇视,当然,会有一部分部族,他们在大漠之中,受某些部族压迫太大,对于他们来说,最大的矛盾不是汉人,反而是这些蒙人兄弟,眼下遭灾,许多部族磨刀霍霍,想要狠狠洗劫一把,自然也有一些人,并不希望战争,反而希望从其他的渠道,为过冬做好贮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