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4满足孩子的期望心理,给他一个好的定义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弃宇宙、夜的命名术、最强战神、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花娇
一秒记住【阿里文学 www.alwx.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第三篇第八章4满足孩子的期望心理,给他一个好的定义
韩国18岁少女喜儿弹奏的钢琴曲非常动听,吸引了不少听众。
喜儿的双腿比正常人短,而且每只手上只有两根手指头,她并不聪明,只有七岁小孩的智力。但这个少女似乎对自己的命运很满意,她丝毫没有察觉自己的缺陷,还经常面带微笑和别人交流,而且非常刻苦地练习弹奏钢琴。在她看来,正是因为自己只有4根手指头,所以很多人才喜欢听她演奏,她觉得幸福极了。
她喜欢自己,接纳自己,丝毫不在意旁人怪异的目光。这种健康心态取决于她有一位懂得教育的妈妈。
曾经有记者采访喜儿的妈妈:“当您第一次看到孩子的手指时,您是什么感受?”
妈妈说:“我觉得我们家喜儿的很漂亮,当她晃动两根手指时,就像绽放的花朵一样美丽,我经常对喜儿说,‘宝贝,你的手指真漂亮,咱们换手指,好吗?’”
喜儿的妈妈丝毫不在意别人对喜儿的评价,她总是不停地告诉喜儿:“你的手指是世界上最漂亮的手指。”因此喜儿丝毫没有被身上的缺陷所伤害,她总是快快乐乐的。
喜儿的快乐来源于她对自己的接纳心理。试想,一个连自己都不肯接纳的人,他的生活又怎么会五彩缤纷呢?
自我接纳是人对自身以及自身的一些特征所持的一种积极的态度,即能欣然接受现实中的自己,无论自己是完美无瑕还是有一定缺陷,都去接纳自己,喜欢自己。在这一点上,拿破仑可是一个反例,拿破仑身材矮小,因而对这一点非常敏感,如果周围人的话或者行为让他觉得是在嘲笑自己的身材,他就会很生气,也正因为如此,他的画师在画肖像的时候总是把他画得威风凛凛,深得他的欢心。
自我接纳是孩子心理健康成长的前提。小孩子最初的评价源自于父母、老师以及其他长辈。如果这些人对他的评价是肯定的,如:“真漂亮!”“是个好孩子!”“好聪明!”那么孩子的自我接纳就是正面的,他会肯定自己,不断自我完善,并最终具备自信;相反的,一些人无意中指责孩子,说:“你很笨!”“不可爱!”,对孩子人格进行贬低,孩子就会接受这些负面信息,认为自己真的不如别人,他对自己的认识逐渐发生一些偏差。
一个不懂得教育的爸爸整天指责一个淘气的孩子,说他得了“多动症”,尽管孩子不理解多动症是什么,他也会真的以为自己的爱动是一种难以克制的疾病,就会消极地配合家长的教育。在这一方面,《窗边的小豆豆》中的校长小林老师就做得非常好。
每年的秋天,巴学园都要召开运动会,但是这个运动会的项目和通常的不一样,小林老师设计了很多有趣的项目,而这些项目对患有小儿麻痹症的高桥君来说,正好合适。因此,当别的健康的孩子在比赛过程中吃力地爬行时,高桥君却能来去自如。正是这样,高桥君几乎拿走了所有比赛的第一名!他从来没有想过自己能做得如此好,因此也不再觉得自卑了,同学们也非常佩服高桥君。
小豆豆是一个容易惹麻烦的孩子,她的行为有点古古怪怪,但校长总是对她微笑着说“你真是个好孩子!”小林老师还常常对高桥君说“你一定能做到!”这样的话在巴学园的每个孩子心目中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小豆豆从刚上学就被退学的淘气包变成了联合国的亲善大使,得了小儿麻痹症永远长不高的高桥君最后成为公司专门负责协调工作的人。
孩子身上的特质是优点还是缺点,全看家长们如何来定义。这时候,爸爸不要轻易使用自己的评判权,让孩子多多地接纳自己,喜欢自己,他才能去热爱生活。给孩子一个积极的评价,一个喜欢自己的理由,这不是很容易做到么?
孩子容易产生的“期望效应”,人人都会有。所谓期望效应是指积极正确的期望暗示,会给个人的工作、学习带来更大的进步和更好的效果。换句话说,别人传递的期望信息,会使你的状态随之发生变化,积极的期望会使你向好的方向发展,反之,消极的期望会使你向不好的方向发展。用形象的话来形容,期望效应便是:“说你行,你就行;说你不行,你就不行。”要想使一个人向更好的方向发展,就应该不断向他传递积极的期望。
期望成真的奇迹是如何发生的?心理学家经过研究认为,这是通过对对方的暗示作用实现的。暗示的结果会使一个人发生改变,甚至是很巨大的改变。
心理学家在对少年犯罪的研究中发现,许多孩子成为少年犯的原因之一,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不良期望的影响。这些少年因为在小时候偶尔犯过错误而被贴上了“不良少年”的标签,这种消极的期望心理一直在影响和引导着孩子们,他们也越来越相信自己就是“不良少年”,最终走向了犯罪的深渊。
在教育中,爸爸的积极期望对有效教育有重要的影响。那么,在教育中爸爸如何利用期望效应呢?
1.相信孩子会学得更好
“相信孩子会学得更好”的信念,应是爸爸必须具备的教育观。例如:孩子第一次考试得50分,第二次考试得55分,爸爸要看到他有“5分的进步”,挖掘他的潜能,而不是看到他的“不及格”。不要说“你为什么又没有及格,你真是个笨蛋”,这样会伤了孩子的自尊与自信。可以说“这次有了进步,一定要继续加油!”之类激励的话。积极的外部信息能使孩子看到自己的进步,肯定自己,激发出蕴藏于自身的巨大学习力量。
2.确定合理的期望值
期望效应的实质是激发孩子内在的学习动机。如果孩子认为通过努力能够达到目标,就会产生强大的力量。如果孩子认为高期望的目标高不可攀,自然会望而却步;期待的目标太低,又会缺乏激励性,难以发挥潜力,合理的期望对孩子来说很重要。
心理学家认为,孩子的发展有两种水平,即现有的发展水平和潜在的发展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区域称为“最近发展区”。爸爸的期望目标也应建立在每个孩子的“最近发展区”的基础上,即建立的期望目标应该让孩子明确认识到经过自己的努力可以达到的目标,激励他“跳一跳才可以摘到果子”。
在教育中,期望效应能最大限度地为孩子搭建充分发展的平台,给孩子更多的欣赏与喝彩,使他得到充分的发展,这正是需要爸爸来做的事情。
第三篇第八章4满足孩子的期望心理,给他一个好的定义
韩国18岁少女喜儿弹奏的钢琴曲非常动听,吸引了不少听众。
喜儿的双腿比正常人短,而且每只手上只有两根手指头,她并不聪明,只有七岁小孩的智力。但这个少女似乎对自己的命运很满意,她丝毫没有察觉自己的缺陷,还经常面带微笑和别人交流,而且非常刻苦地练习弹奏钢琴。在她看来,正是因为自己只有4根手指头,所以很多人才喜欢听她演奏,她觉得幸福极了。
她喜欢自己,接纳自己,丝毫不在意旁人怪异的目光。这种健康心态取决于她有一位懂得教育的妈妈。
曾经有记者采访喜儿的妈妈:“当您第一次看到孩子的手指时,您是什么感受?”
妈妈说:“我觉得我们家喜儿的很漂亮,当她晃动两根手指时,就像绽放的花朵一样美丽,我经常对喜儿说,‘宝贝,你的手指真漂亮,咱们换手指,好吗?’”
喜儿的妈妈丝毫不在意别人对喜儿的评价,她总是不停地告诉喜儿:“你的手指是世界上最漂亮的手指。”因此喜儿丝毫没有被身上的缺陷所伤害,她总是快快乐乐的。
喜儿的快乐来源于她对自己的接纳心理。试想,一个连自己都不肯接纳的人,他的生活又怎么会五彩缤纷呢?
自我接纳是人对自身以及自身的一些特征所持的一种积极的态度,即能欣然接受现实中的自己,无论自己是完美无瑕还是有一定缺陷,都去接纳自己,喜欢自己。在这一点上,拿破仑可是一个反例,拿破仑身材矮小,因而对这一点非常敏感,如果周围人的话或者行为让他觉得是在嘲笑自己的身材,他就会很生气,也正因为如此,他的画师在画肖像的时候总是把他画得威风凛凛,深得他的欢心。
自我接纳是孩子心理健康成长的前提。小孩子最初的评价源自于父母、老师以及其他长辈。如果这些人对他的评价是肯定的,如:“真漂亮!”“是个好孩子!”“好聪明!”那么孩子的自我接纳就是正面的,他会肯定自己,不断自我完善,并最终具备自信;相反的,一些人无意中指责孩子,说:“你很笨!”“不可爱!”,对孩子人格进行贬低,孩子就会接受这些负面信息,认为自己真的不如别人,他对自己的认识逐渐发生一些偏差。
一个不懂得教育的爸爸整天指责一个淘气的孩子,说他得了“多动症”,尽管孩子不理解多动症是什么,他也会真的以为自己的爱动是一种难以克制的疾病,就会消极地配合家长的教育。在这一方面,《窗边的小豆豆》中的校长小林老师就做得非常好。
每年的秋天,巴学园都要召开运动会,但是这个运动会的项目和通常的不一样,小林老师设计了很多有趣的项目,而这些项目对患有小儿麻痹症的高桥君来说,正好合适。因此,当别的健康的孩子在比赛过程中吃力地爬行时,高桥君却能来去自如。正是这样,高桥君几乎拿走了所有比赛的第一名!他从来没有想过自己能做得如此好,因此也不再觉得自卑了,同学们也非常佩服高桥君。
小豆豆是一个容易惹麻烦的孩子,她的行为有点古古怪怪,但校长总是对她微笑着说“你真是个好孩子!”小林老师还常常对高桥君说“你一定能做到!”这样的话在巴学园的每个孩子心目中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小豆豆从刚上学就被退学的淘气包变成了联合国的亲善大使,得了小儿麻痹症永远长不高的高桥君最后成为公司专门负责协调工作的人。
孩子身上的特质是优点还是缺点,全看家长们如何来定义。这时候,爸爸不要轻易使用自己的评判权,让孩子多多地接纳自己,喜欢自己,他才能去热爱生活。给孩子一个积极的评价,一个喜欢自己的理由,这不是很容易做到么?
孩子容易产生的“期望效应”,人人都会有。所谓期望效应是指积极正确的期望暗示,会给个人的工作、学习带来更大的进步和更好的效果。换句话说,别人传递的期望信息,会使你的状态随之发生变化,积极的期望会使你向好的方向发展,反之,消极的期望会使你向不好的方向发展。用形象的话来形容,期望效应便是:“说你行,你就行;说你不行,你就不行。”要想使一个人向更好的方向发展,就应该不断向他传递积极的期望。
期望成真的奇迹是如何发生的?心理学家经过研究认为,这是通过对对方的暗示作用实现的。暗示的结果会使一个人发生改变,甚至是很巨大的改变。
心理学家在对少年犯罪的研究中发现,许多孩子成为少年犯的原因之一,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不良期望的影响。这些少年因为在小时候偶尔犯过错误而被贴上了“不良少年”的标签,这种消极的期望心理一直在影响和引导着孩子们,他们也越来越相信自己就是“不良少年”,最终走向了犯罪的深渊。
在教育中,爸爸的积极期望对有效教育有重要的影响。那么,在教育中爸爸如何利用期望效应呢?
1.相信孩子会学得更好
“相信孩子会学得更好”的信念,应是爸爸必须具备的教育观。例如:孩子第一次考试得50分,第二次考试得55分,爸爸要看到他有“5分的进步”,挖掘他的潜能,而不是看到他的“不及格”。不要说“你为什么又没有及格,你真是个笨蛋”,这样会伤了孩子的自尊与自信。可以说“这次有了进步,一定要继续加油!”之类激励的话。积极的外部信息能使孩子看到自己的进步,肯定自己,激发出蕴藏于自身的巨大学习力量。
2.确定合理的期望值
期望效应的实质是激发孩子内在的学习动机。如果孩子认为通过努力能够达到目标,就会产生强大的力量。如果孩子认为高期望的目标高不可攀,自然会望而却步;期待的目标太低,又会缺乏激励性,难以发挥潜力,合理的期望对孩子来说很重要。
心理学家认为,孩子的发展有两种水平,即现有的发展水平和潜在的发展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区域称为“最近发展区”。爸爸的期望目标也应建立在每个孩子的“最近发展区”的基础上,即建立的期望目标应该让孩子明确认识到经过自己的努力可以达到的目标,激励他“跳一跳才可以摘到果子”。
在教育中,期望效应能最大限度地为孩子搭建充分发展的平台,给孩子更多的欣赏与喝彩,使他得到充分的发展,这正是需要爸爸来做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