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拒绝孩子宜合情合理(2)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弃宇宙、夜的命名术、最强战神、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花娇
一秒记住【阿里文学 www.alwx.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用肯定代替否定。“不”说多了会增加孩子的逆反和亲子的冲突,甚至随着孩子的成长和这个词的反复,会大大降低它的效力。因此,家长不如用其他语言表达你希望他做的事情。比如,说“我相信你会做得更好”要比“你不听话,看吧,饭洒了一地”更能让孩子增加对你的信任。
以有意义的事转移孩子的不良行为。当孩子在从事一种不好的行为时,除了给孩子语言的告诫外,还要引导孩子去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使孩子慢慢脱离不好的行为,而用有意义的行为取而代之。例如,当孩子沉迷于电视的时候,不能用简单的关电视或者埋怨孩子来解决,如果用手工(玩具)、出去玩球来吸引孩子,效果要好得多。也可以给孩子安排一些家务劳动,如洗洗碗、整理小房间、给种植的花浇浇水等,孩子会渐渐对家庭有责任感,视野就不会仅仅局限在某一不好的行为上。
不要心疼孩子的哭闹。有的父母不忍心看见孩子的哭闹。只要孩子一哭闹就无条件地满足他的要求。如孩子到了商场闹着要买价格昂贵的玩具。爸爸说:“不行,这玩具太贵了。”于是孩子就大哭起来,爸爸立刻心软了,对孩子说:“好好好,我们买吧。”一场闹剧立刻停止了,孩子的欲望得到了满足。但是,孩子在眼泪中也明白了一个道理:哭闹是管用的。
说了“不”就要坚持到底。对父母来说,最难的就是将拒绝态度坚持到底。你可以给孩子一些警告,也可以对他的哭闹置之不理,还可以让孩子在某个地方冷静十分钟……既然说了“不”,就一定要坚持到底,绝不可因其他因素而反悔。有些家长经不住孩子的反复纠缠,最终又同意了孩子的要求。这种出尔反尔的做法,容易使孩子产生错觉:只要我坚持要求,父母一定会满足我的。这样就会养成孩子通过“死缠硬磨”达到目的的不良习性。如果孩子被拒绝之后出现不良情绪,家长可以采取冷处理的方法,让孩子自己去消化内心的不良情绪;当孩子发现自己的不良情绪无法挟制父母的时候,家长再想办法引导孩子。
4.拒绝孩子,因人而异
已经快中午1点了,昭昭还在兴致勃勃地看动画片,妈妈几次催促让她睡午觉,她都只应声但并不去。妈妈强行关掉电视,昭昭大哭起来。爸爸看见了便把她抱在怀里哄她。这时昭昭说:“爸爸,我不想睡觉,如果不让你做喜欢的事,你会不会很伤心?”爸爸被问住了,妈妈也诧异,不知如何回答。
从这件小事中,我们看到了现在孩子的智慧。昭昭的父母哑口无言,错过了一个良好的教育时机。
面对同一个问题,另外一对父母所选择的处理方式就很值得借鉴。这对父母不是沉默不答,而是告诉孩子不让他做喜欢的事他会感到痛苦,但一个人不是喜欢什么事情都可以去做的,要看这事对自己和别人的影响。不让你看电视是因为你要午睡了;不按时午睡,对自己的身体健康不利。父母把一些道理融于孩子的实际体验中,大部分孩子是可以理解和接受的。
孩子虽小,但都有自己的感情需要和意识需要。从孩子自身发展来说又有其年龄特征、气质特征。孩子不能很好地表达自己的情感、思想,这就要求父母用智慧去读懂和感受孩子的内心世界,读懂和感受孩子的独特思想,真正做到“知子莫如父,知女莫如母”。在读懂孩子的前提下,选择有效的说“不”方式。
孩子年龄不同,父母拒绝方式有异。
面对不同年龄的孩子,有不同的教育方法,当然也有不同的拒绝方式。
比如,对两岁以前的孩子,宜采用直截了当的拒绝方式。因为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语言功能还不完善,如果父母对他讲比较复杂的道理的话,孩子可能会听不明白,所以对这个阶段的孩子应采取直截了当的拒绝,如直接对孩子说“不可以”或是对他摇头。当孩子有危险举动时,例如去拿打火机玩,父母就要马上制止,甚至可以给孩子一点小苦头吃,如取消孩子的下午甜点等。
对2到4岁的孩子可采用“冷却处理”的方式予以拒绝。因为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正处于人生第一个“反抗期”,不再像以前那样听话,经常和大人“闹独立”,叛逆性十足。对这个时期孩子的不合理要求,父母要采用适当方式加以引导,尽量避免采用强硬的处理手段。“冷处理”是对付这阶段孩子不错的办法。当孩子大吵大闹的时候,你可以不去理睬他,等事后双方都冷静下来了,再同他讲道理。如果孩子是在公众场合哭闹,父母可以先把孩子安抚回家,再进行冷处理。这样还能保护孩子的自尊心。
对4到6岁的孩子,在拒绝时应晓之以理。因为这个时期的孩子在心理特征上处于一个过渡期,正从自我中心发展到认识周围的环境事物,同时,孩子在语言上的智能也有了相当的提高。父母这时就可以采取讲道理的方式来同孩子沟通了。坦白而简单地向孩子说明为什么不能这么做,这么做会有什么后果,来帮助他提高分辨是非的能力。“冷处理”的方式也同样适用于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在冷处理之后再晓之以理,最后别忘了给孩子一个爱的表达来抚慰他。
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其感情和思想更加复杂,这就要求父母要懂一些成长心理学,研究孩子的年龄特征,灵活地运用有效地说“不”方式。
孩子气质不同,父母拒绝方式有异。
孩子有不同的性格脾气,爸爸妈妈也可以针对自己孩子独特的气质,摸索出一套孩子易于接受的拒绝方式。
对容易兴奋、听不进劝的孩子,可以把孩子带到另一个场所,让他脱离使他兴奋的环境,两眼冷静地看着他,强制他休息片刻。
对好奇心强的孩子,要善于把他的注意力从他坚持的事情上转移到其它新奇、有趣的地方。这样,孩子很快会忘记刚才的要求和不愉快。
对胆小而又依赖的孩子,可用轻柔的暗示法予以拒绝。比如:孩子不愿意睡觉,缠着妈妈,你不妨问他:“妈妈明天还要上班,你觉得妈妈累不累?”“你该怎么做呢?”
对好胜心强的孩子,可采取激将法,充分利用孩子的好胜心理,让拒绝变成鼓励。如:孩子不愿打针,父母可以说:“奥特曼连怪兽都不怕,一定也不怕打针。你呢?”
父母有技巧地拒绝孩子,可以使自身的发展和子女的成长形成螺旋式的良性过程。孩子的成长过程有其自身规律和年龄特征,父母必须了解掌握,这就需要父母不断地学习思考,增长智慧,做智慧型父母。
5.这样拒绝孩子不可取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需要父母来规范其言行,需要父母给他建立各种规则。小孩子一般都喜欢无拘无束,自由自在,被规矩左右的滋味最初肯定不好受。如果父母拒绝孩子的方式不恰当,就会激起孩子的愤怒,反抗。以下一些拒绝孩子的方式是不可取的,因为如此拒绝,不能更好地帮助孩子接受规则,进而形成自律行为。
父母拒绝孩子时,规则飘忽不定不可取。
有些父母对孩子执行规则不严谨,今天不可以,明天又可以,完全看自己的心情而定,或者看孩子反抗程度而定。如果家长心情好就可以,心情不好就不可以,这样对孩子其实很不公平。孩子时刻看家长的脸色,揣摩家长的心思,哪还有精力心思去发展自己?如果看孩子反抗程度而定,那等于变相鼓励孩子变成“滚地雷”,撒泼打滚就能对付家长,于是家长受到了孩子的控制,哪还能执行规则,有效拒绝孩子?
父母拒绝孩子时,居高临下、颐指气使不可取。
有些家长为了过当领导的瘾,把在外面受的气全部撒给孩子,把自己的心理垃圾转移给了孩子。这是满足了家长,倒霉了孩子。遇到性情倔强的,双方势必剑拔弩张,亲子关系恶化。长此以往,感受不到家长的温暖,孩子的心渐渐远去,再也不回头。遇到个性温和的,虽然表面顺从,但心理会受伤,变得谨小慎微,看人脸色,迷失自我。一旦脱离家长的控制,前者如脱缰野马,行为失控;后者则不知道自己是谁,应该做什么,只会等着别人下命令,只能当可怜的“应声虫”。
父母拒绝孩子时,对孩子进行情感勒索不可取。
家长动不动就说,你再怎么怎么样,妈妈就不喜欢你了,就不要你了。对三四岁以内的孩子来说,这简直就是恐怖分子在要挟人质。这么大的孩子,爸爸妈妈就是全部的世界,是自己生存的依靠。爸爸妈妈不喜欢自己了,不要自己了,对他们来说意味着无法生存,那会带来怎样的心理恐惧啊?所以,家长这样说等于把刀架在孩子脖子上进行勒索。而对于大一些的孩子,这句话又显得超级“孩子气”,也许第一次管用,多用几次,孩子就知道其实你是在虚张声势。孩子知道你在说谎,你又给孩子做了个什么榜样?
其实,合情合理地拒绝孩子真的不难。只要父母能放下身段,蹲下来,理解并尊重孩子,用爱心、耐心和决心来执行规则,孩子对你的拒绝就能理解并乐于接受。
6.不要拒绝来自孩子的爱
作为父母,对孩子什么都可拒绝,但有一件事情不可轻易拒绝,那就是孩子给予父母的爱。
常常有一些家长埋怨说,现在的孩子太自私,根本不知道爱父母!也常常看到这样的情景:当幼小的孩子正津津有味地吃自己喜欢的东西时,妈妈会逗孩子:“宝贝,让妈妈吃一口!”这时,孩子会举起小手,把好吃的送到妈妈嘴边。妈妈只用嘴碰一下食物,然后又拒绝说:“妈妈不吃,宝贝吃!”
孩子将自己喜欢吃的东西送到妈妈嘴边,说明孩子爱妈妈,妈妈没有吃孩子送到嘴边的食物,是因为妈妈爱孩子,不忍心吃掉食物。看来,孩子是知道爱妈妈的;但是妈妈不吃孩子送到嘴边的东西,却在爱孩子的同时,无情地拒绝了孩子的爱。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正是因为有无数次的这样的拒绝,最终遏制了孩子爱的天性,以致扼杀了孩子爱的能力。于是,随着父母一次次不经意地拒绝,孩子逐渐习惯了被爱,淡化了给予别人的意识。因此,孩子自私,不知道爱父母的根本原因,在于父母自身——总是拒绝来自孩子的爱。
从心理学上讲,既能接受爱、又能给予爱的人格才是健全的人格。如果孩子在婴幼儿时期的情感发展遇到障碍,失去给予爱的能力,长大后他就不会珍惜父母给予他的爱,甚至会无视父母对他的爱。同时,其友爱、合作等品质的发展也会因此受挫,严重影响孩子在社会生活中实现自我价值的能力。
作为家长,不要再责怪孩子太自私,因为孩子在家庭中被爱的处境是家长创设的,孩子“小皇帝”的地位是家长用爱心筑牢的,这足以引领孩子走向自私的深渊。孩子也是家庭中的普通一员,应让孩子担负起其在家庭中给予别人爱的责任,让其在爱别人的过程中练就爱的能力,培养其健全的人格。
在孩子面前,父母一定要记住:爱是一种双向的情感交流,是人类固有的朴素情感。孩子在接受爱的同时,也渴望付出爱,渴望得到他应有的情感体验的满足。因此,父母怎么能轻易拒绝来自孩子的爱呢?愉快地接受孩子给你的爱,就是对孩子的一种大爱!
用肯定代替否定。“不”说多了会增加孩子的逆反和亲子的冲突,甚至随着孩子的成长和这个词的反复,会大大降低它的效力。因此,家长不如用其他语言表达你希望他做的事情。比如,说“我相信你会做得更好”要比“你不听话,看吧,饭洒了一地”更能让孩子增加对你的信任。
以有意义的事转移孩子的不良行为。当孩子在从事一种不好的行为时,除了给孩子语言的告诫外,还要引导孩子去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使孩子慢慢脱离不好的行为,而用有意义的行为取而代之。例如,当孩子沉迷于电视的时候,不能用简单的关电视或者埋怨孩子来解决,如果用手工(玩具)、出去玩球来吸引孩子,效果要好得多。也可以给孩子安排一些家务劳动,如洗洗碗、整理小房间、给种植的花浇浇水等,孩子会渐渐对家庭有责任感,视野就不会仅仅局限在某一不好的行为上。
不要心疼孩子的哭闹。有的父母不忍心看见孩子的哭闹。只要孩子一哭闹就无条件地满足他的要求。如孩子到了商场闹着要买价格昂贵的玩具。爸爸说:“不行,这玩具太贵了。”于是孩子就大哭起来,爸爸立刻心软了,对孩子说:“好好好,我们买吧。”一场闹剧立刻停止了,孩子的欲望得到了满足。但是,孩子在眼泪中也明白了一个道理:哭闹是管用的。
说了“不”就要坚持到底。对父母来说,最难的就是将拒绝态度坚持到底。你可以给孩子一些警告,也可以对他的哭闹置之不理,还可以让孩子在某个地方冷静十分钟……既然说了“不”,就一定要坚持到底,绝不可因其他因素而反悔。有些家长经不住孩子的反复纠缠,最终又同意了孩子的要求。这种出尔反尔的做法,容易使孩子产生错觉:只要我坚持要求,父母一定会满足我的。这样就会养成孩子通过“死缠硬磨”达到目的的不良习性。如果孩子被拒绝之后出现不良情绪,家长可以采取冷处理的方法,让孩子自己去消化内心的不良情绪;当孩子发现自己的不良情绪无法挟制父母的时候,家长再想办法引导孩子。
4.拒绝孩子,因人而异
已经快中午1点了,昭昭还在兴致勃勃地看动画片,妈妈几次催促让她睡午觉,她都只应声但并不去。妈妈强行关掉电视,昭昭大哭起来。爸爸看见了便把她抱在怀里哄她。这时昭昭说:“爸爸,我不想睡觉,如果不让你做喜欢的事,你会不会很伤心?”爸爸被问住了,妈妈也诧异,不知如何回答。
从这件小事中,我们看到了现在孩子的智慧。昭昭的父母哑口无言,错过了一个良好的教育时机。
面对同一个问题,另外一对父母所选择的处理方式就很值得借鉴。这对父母不是沉默不答,而是告诉孩子不让他做喜欢的事他会感到痛苦,但一个人不是喜欢什么事情都可以去做的,要看这事对自己和别人的影响。不让你看电视是因为你要午睡了;不按时午睡,对自己的身体健康不利。父母把一些道理融于孩子的实际体验中,大部分孩子是可以理解和接受的。
孩子虽小,但都有自己的感情需要和意识需要。从孩子自身发展来说又有其年龄特征、气质特征。孩子不能很好地表达自己的情感、思想,这就要求父母用智慧去读懂和感受孩子的内心世界,读懂和感受孩子的独特思想,真正做到“知子莫如父,知女莫如母”。在读懂孩子的前提下,选择有效的说“不”方式。
孩子年龄不同,父母拒绝方式有异。
面对不同年龄的孩子,有不同的教育方法,当然也有不同的拒绝方式。
比如,对两岁以前的孩子,宜采用直截了当的拒绝方式。因为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语言功能还不完善,如果父母对他讲比较复杂的道理的话,孩子可能会听不明白,所以对这个阶段的孩子应采取直截了当的拒绝,如直接对孩子说“不可以”或是对他摇头。当孩子有危险举动时,例如去拿打火机玩,父母就要马上制止,甚至可以给孩子一点小苦头吃,如取消孩子的下午甜点等。
对2到4岁的孩子可采用“冷却处理”的方式予以拒绝。因为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正处于人生第一个“反抗期”,不再像以前那样听话,经常和大人“闹独立”,叛逆性十足。对这个时期孩子的不合理要求,父母要采用适当方式加以引导,尽量避免采用强硬的处理手段。“冷处理”是对付这阶段孩子不错的办法。当孩子大吵大闹的时候,你可以不去理睬他,等事后双方都冷静下来了,再同他讲道理。如果孩子是在公众场合哭闹,父母可以先把孩子安抚回家,再进行冷处理。这样还能保护孩子的自尊心。
对4到6岁的孩子,在拒绝时应晓之以理。因为这个时期的孩子在心理特征上处于一个过渡期,正从自我中心发展到认识周围的环境事物,同时,孩子在语言上的智能也有了相当的提高。父母这时就可以采取讲道理的方式来同孩子沟通了。坦白而简单地向孩子说明为什么不能这么做,这么做会有什么后果,来帮助他提高分辨是非的能力。“冷处理”的方式也同样适用于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在冷处理之后再晓之以理,最后别忘了给孩子一个爱的表达来抚慰他。
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其感情和思想更加复杂,这就要求父母要懂一些成长心理学,研究孩子的年龄特征,灵活地运用有效地说“不”方式。
孩子气质不同,父母拒绝方式有异。
孩子有不同的性格脾气,爸爸妈妈也可以针对自己孩子独特的气质,摸索出一套孩子易于接受的拒绝方式。
对容易兴奋、听不进劝的孩子,可以把孩子带到另一个场所,让他脱离使他兴奋的环境,两眼冷静地看着他,强制他休息片刻。
对好奇心强的孩子,要善于把他的注意力从他坚持的事情上转移到其它新奇、有趣的地方。这样,孩子很快会忘记刚才的要求和不愉快。
对胆小而又依赖的孩子,可用轻柔的暗示法予以拒绝。比如:孩子不愿意睡觉,缠着妈妈,你不妨问他:“妈妈明天还要上班,你觉得妈妈累不累?”“你该怎么做呢?”
对好胜心强的孩子,可采取激将法,充分利用孩子的好胜心理,让拒绝变成鼓励。如:孩子不愿打针,父母可以说:“奥特曼连怪兽都不怕,一定也不怕打针。你呢?”
父母有技巧地拒绝孩子,可以使自身的发展和子女的成长形成螺旋式的良性过程。孩子的成长过程有其自身规律和年龄特征,父母必须了解掌握,这就需要父母不断地学习思考,增长智慧,做智慧型父母。
5.这样拒绝孩子不可取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需要父母来规范其言行,需要父母给他建立各种规则。小孩子一般都喜欢无拘无束,自由自在,被规矩左右的滋味最初肯定不好受。如果父母拒绝孩子的方式不恰当,就会激起孩子的愤怒,反抗。以下一些拒绝孩子的方式是不可取的,因为如此拒绝,不能更好地帮助孩子接受规则,进而形成自律行为。
父母拒绝孩子时,规则飘忽不定不可取。
有些父母对孩子执行规则不严谨,今天不可以,明天又可以,完全看自己的心情而定,或者看孩子反抗程度而定。如果家长心情好就可以,心情不好就不可以,这样对孩子其实很不公平。孩子时刻看家长的脸色,揣摩家长的心思,哪还有精力心思去发展自己?如果看孩子反抗程度而定,那等于变相鼓励孩子变成“滚地雷”,撒泼打滚就能对付家长,于是家长受到了孩子的控制,哪还能执行规则,有效拒绝孩子?
父母拒绝孩子时,居高临下、颐指气使不可取。
有些家长为了过当领导的瘾,把在外面受的气全部撒给孩子,把自己的心理垃圾转移给了孩子。这是满足了家长,倒霉了孩子。遇到性情倔强的,双方势必剑拔弩张,亲子关系恶化。长此以往,感受不到家长的温暖,孩子的心渐渐远去,再也不回头。遇到个性温和的,虽然表面顺从,但心理会受伤,变得谨小慎微,看人脸色,迷失自我。一旦脱离家长的控制,前者如脱缰野马,行为失控;后者则不知道自己是谁,应该做什么,只会等着别人下命令,只能当可怜的“应声虫”。
父母拒绝孩子时,对孩子进行情感勒索不可取。
家长动不动就说,你再怎么怎么样,妈妈就不喜欢你了,就不要你了。对三四岁以内的孩子来说,这简直就是恐怖分子在要挟人质。这么大的孩子,爸爸妈妈就是全部的世界,是自己生存的依靠。爸爸妈妈不喜欢自己了,不要自己了,对他们来说意味着无法生存,那会带来怎样的心理恐惧啊?所以,家长这样说等于把刀架在孩子脖子上进行勒索。而对于大一些的孩子,这句话又显得超级“孩子气”,也许第一次管用,多用几次,孩子就知道其实你是在虚张声势。孩子知道你在说谎,你又给孩子做了个什么榜样?
其实,合情合理地拒绝孩子真的不难。只要父母能放下身段,蹲下来,理解并尊重孩子,用爱心、耐心和决心来执行规则,孩子对你的拒绝就能理解并乐于接受。
6.不要拒绝来自孩子的爱
作为父母,对孩子什么都可拒绝,但有一件事情不可轻易拒绝,那就是孩子给予父母的爱。
常常有一些家长埋怨说,现在的孩子太自私,根本不知道爱父母!也常常看到这样的情景:当幼小的孩子正津津有味地吃自己喜欢的东西时,妈妈会逗孩子:“宝贝,让妈妈吃一口!”这时,孩子会举起小手,把好吃的送到妈妈嘴边。妈妈只用嘴碰一下食物,然后又拒绝说:“妈妈不吃,宝贝吃!”
孩子将自己喜欢吃的东西送到妈妈嘴边,说明孩子爱妈妈,妈妈没有吃孩子送到嘴边的食物,是因为妈妈爱孩子,不忍心吃掉食物。看来,孩子是知道爱妈妈的;但是妈妈不吃孩子送到嘴边的东西,却在爱孩子的同时,无情地拒绝了孩子的爱。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正是因为有无数次的这样的拒绝,最终遏制了孩子爱的天性,以致扼杀了孩子爱的能力。于是,随着父母一次次不经意地拒绝,孩子逐渐习惯了被爱,淡化了给予别人的意识。因此,孩子自私,不知道爱父母的根本原因,在于父母自身——总是拒绝来自孩子的爱。
从心理学上讲,既能接受爱、又能给予爱的人格才是健全的人格。如果孩子在婴幼儿时期的情感发展遇到障碍,失去给予爱的能力,长大后他就不会珍惜父母给予他的爱,甚至会无视父母对他的爱。同时,其友爱、合作等品质的发展也会因此受挫,严重影响孩子在社会生活中实现自我价值的能力。
作为家长,不要再责怪孩子太自私,因为孩子在家庭中被爱的处境是家长创设的,孩子“小皇帝”的地位是家长用爱心筑牢的,这足以引领孩子走向自私的深渊。孩子也是家庭中的普通一员,应让孩子担负起其在家庭中给予别人爱的责任,让其在爱别人的过程中练就爱的能力,培养其健全的人格。
在孩子面前,父母一定要记住:爱是一种双向的情感交流,是人类固有的朴素情感。孩子在接受爱的同时,也渴望付出爱,渴望得到他应有的情感体验的满足。因此,父母怎么能轻易拒绝来自孩子的爱呢?愉快地接受孩子给你的爱,就是对孩子的一种大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