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九章 面子和里子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弃宇宙、夜的命名术、最强战神、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花娇
一秒记住【阿里文学 www.alwx.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仁祖想清楚利害关系后,下定了决心,说道:“寡人认为领相说得很有道理,不能因为小小的铁山得罪大明皇帝。那么,就请领相选派人员,赶赴铁山,确认对方的身份和圣旨的真假,如果属实,对于其屯田一事,只要不占夺民田,便听之任之。”
群臣纷纷附和。毕竟没人愿意得罪宗主国,而且国君拍板了,就更没必要唱反调。
金尚宪有些不甘心地建议:“就算默许他们屯田,那么,毕竟是我国的疆土,收取赋税也是可以的吧?”
仁祖沉默了片刻,或许是不愿意让臣子认为他的态度过于软弱,他同意了金尚宪的观点:“那么,就让铁山郡守向其征收赋税吧。记住,只按正赋征收,不许加收其他杂税。”朝鲜虽然没有大明地方官府那么夸张的浮收、火耗,但是五花八门的杂税也不算少,对于百姓来说也是一个沉重的负担,仁祖并不想激怒对方,收取正赋保住了面子就行。
这个决定让温和派和强硬派都能接受,于是对于铁山屯田的事情,就这么定下来了。
陈雨也没有想到,屯田的事情居然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就惊动了朝鲜的中央政府,而且在国王的直接授意下派来了调查组。
当然,调查组是陈雨私下给对方的称谓,他们自称是国王仁祖的特派使者。
在刚建好主体,还没有刷墙的农庄议事厅内,几名特派使者尽量挤出和善的笑容,以确保自己看上去没有恶意,客气地对陈雨说:“将军,我们奉仁祖大王之命,来核对一下您和麾下天兵的身份真伪。请务必放心,这只是走个过场,好让大王对朝野有个交代。”
陈雨倒是挺配合,他马上命张富贵取来了自己的告身,给对方过目。只要同意他屯田,面子问题上顾忌一下朝鲜方面的感受,他还是很愿意的。
朝鲜的官员和士大夫阶层都以会说汉话、写汉字为荣,几个使者阅读告身上的文字自然毫无问题。他们仔细查验了告身,确认无误后,陪笑道:“如果可以的话,能不能让我们瞻仰一下天朝皇帝陛下的墨宝?”
陈雨轻轻一笑,说得这么委婉,还不是想看看圣旨是真是假?反正这份密旨十足真金,也不怕对方看,便对张富贵说:“请出陛下的密旨。”
在朝鲜的官方使者面前,对待密旨,陈雨自然不会像之前那么随意,破天荒用了一个“请”字。他看得出朝鲜君臣对明朝皇帝的旨意极其重视,那么自己也要做做样子,配合对方的态度。
为首的使者架起一张案几,点燃了自己带来的熏香,跪在地上,恭恭敬敬接过了密旨,然后轻轻地打开阅读。
对于内容,他们只是一扫而过,重点落在了落款和印玺的章印上。
这几个使者中有两个来自礼曹(等同于明朝的礼部),对于明朝圣旨的格式、印玺字样和花纹都很熟悉。他们反复辨认后,用朝鲜话叽里咕噜讨论了几句,然后将密旨恭恭敬敬递还给了陈雨。
“将军,这是天朝皇帝陛下的旨意无疑,这样我们回到汉城就能交差了。”
陈雨将密旨卷起来递给张富贵保管,然后笑眯眯地说:“既然都确认无误,那几位的差使也就算了办完了吧?这样,几位从汉城来一趟铁山也不容易,今天我做东,宴请几位,吃饱喝足。如果明天不急着回汉城,那就请诸位逗留几日,让本官好好招待。”
使者们面面相觑一番,他们还有件棘手的事情没有告知对方呢,怎么能安心地接受宴请?为首的人谨慎地说:“将军,奉大王之命,将军组织人手垦荒所得屯田,必须按照本国的规矩缴纳粮赋……”
说出这番话时,使者们心里是忐忑不安的。按照他们的理解,毛文龙还只是个小小的参将时,就在朝鲜的国土上飞扬跋扈,眼前这位指挥同知手握皇帝的密旨,尾巴还不翘到天上去?让对方老老实实缴纳粮赋,只怕会吃个闭门羹,自取其辱。
万万没想到,陈雨毫不犹豫地一口答应:“既然是在贵国的土地上垦荒屯田,理当如此。不知道需要缴纳多少粮赋?”
在陈雨看来,缴纳粮赋等于这些凭空出现的田亩得到了朝鲜官方的认可,还可以办理田契,合法地转变为集体农庄的资产,将来进行分配也没有障碍。所以只要赋税的比例合理,这其实是好事,让朝鲜人得了面子,自己得了里子。
虽然凭借手里的火铳和刺刀,加上崇祯的密旨,一口回绝对方赋税的要求轻而易举,但是从长远来看,不是明智之举。既然打算把这里作为分基地,那么和朝鲜官方维持相对友好的关系,是很有必要的,人家再积弱,也是地头蛇,总有办法阴你。毛文龙那样桀骜不驯的人,最后也不是在后金军队的攻击和朝鲜君臣的排挤下出走皮岛吗?这可是前车之鉴。
使者们闻言如释重负,陈雨这么配合,他们的任务就可以轻松完成了,接下来安安心心赴宴即可。
为首之人笑道:“大王交代,杂税一概不管,只交正赋,也就一亩三斗而已。”
陈雨对这个数字比较满意,点点头:“没问题。但是缴纳赋税之后,必须给这些田办理田契。”
“呵呵,这个自然,请将军放心。凡是征收赋税的田亩,都要更改鱼鳞册,田契肯定是要颁发的。”
当晚,各自达到目的的双方在宴席上觥筹交错,喝得不亦乐乎。陈雨一手打造的屯田计划,就这样轰轰烈烈地推行了,不仅进展顺利,而且获得了官方认可。
很快就到了农历新年,时间来到了崇祯七年(1634年),铁山的集体农庄基本建成,总人口接近一万,陈雨设想的农业合作社模式和半农业半军事的农兵也成功推行,一切都按照他的计划顺利进行。
:。:
仁祖想清楚利害关系后,下定了决心,说道:“寡人认为领相说得很有道理,不能因为小小的铁山得罪大明皇帝。那么,就请领相选派人员,赶赴铁山,确认对方的身份和圣旨的真假,如果属实,对于其屯田一事,只要不占夺民田,便听之任之。”
群臣纷纷附和。毕竟没人愿意得罪宗主国,而且国君拍板了,就更没必要唱反调。
金尚宪有些不甘心地建议:“就算默许他们屯田,那么,毕竟是我国的疆土,收取赋税也是可以的吧?”
仁祖沉默了片刻,或许是不愿意让臣子认为他的态度过于软弱,他同意了金尚宪的观点:“那么,就让铁山郡守向其征收赋税吧。记住,只按正赋征收,不许加收其他杂税。”朝鲜虽然没有大明地方官府那么夸张的浮收、火耗,但是五花八门的杂税也不算少,对于百姓来说也是一个沉重的负担,仁祖并不想激怒对方,收取正赋保住了面子就行。
这个决定让温和派和强硬派都能接受,于是对于铁山屯田的事情,就这么定下来了。
陈雨也没有想到,屯田的事情居然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就惊动了朝鲜的中央政府,而且在国王的直接授意下派来了调查组。
当然,调查组是陈雨私下给对方的称谓,他们自称是国王仁祖的特派使者。
在刚建好主体,还没有刷墙的农庄议事厅内,几名特派使者尽量挤出和善的笑容,以确保自己看上去没有恶意,客气地对陈雨说:“将军,我们奉仁祖大王之命,来核对一下您和麾下天兵的身份真伪。请务必放心,这只是走个过场,好让大王对朝野有个交代。”
陈雨倒是挺配合,他马上命张富贵取来了自己的告身,给对方过目。只要同意他屯田,面子问题上顾忌一下朝鲜方面的感受,他还是很愿意的。
朝鲜的官员和士大夫阶层都以会说汉话、写汉字为荣,几个使者阅读告身上的文字自然毫无问题。他们仔细查验了告身,确认无误后,陪笑道:“如果可以的话,能不能让我们瞻仰一下天朝皇帝陛下的墨宝?”
陈雨轻轻一笑,说得这么委婉,还不是想看看圣旨是真是假?反正这份密旨十足真金,也不怕对方看,便对张富贵说:“请出陛下的密旨。”
在朝鲜的官方使者面前,对待密旨,陈雨自然不会像之前那么随意,破天荒用了一个“请”字。他看得出朝鲜君臣对明朝皇帝的旨意极其重视,那么自己也要做做样子,配合对方的态度。
为首的使者架起一张案几,点燃了自己带来的熏香,跪在地上,恭恭敬敬接过了密旨,然后轻轻地打开阅读。
对于内容,他们只是一扫而过,重点落在了落款和印玺的章印上。
这几个使者中有两个来自礼曹(等同于明朝的礼部),对于明朝圣旨的格式、印玺字样和花纹都很熟悉。他们反复辨认后,用朝鲜话叽里咕噜讨论了几句,然后将密旨恭恭敬敬递还给了陈雨。
“将军,这是天朝皇帝陛下的旨意无疑,这样我们回到汉城就能交差了。”
陈雨将密旨卷起来递给张富贵保管,然后笑眯眯地说:“既然都确认无误,那几位的差使也就算了办完了吧?这样,几位从汉城来一趟铁山也不容易,今天我做东,宴请几位,吃饱喝足。如果明天不急着回汉城,那就请诸位逗留几日,让本官好好招待。”
使者们面面相觑一番,他们还有件棘手的事情没有告知对方呢,怎么能安心地接受宴请?为首的人谨慎地说:“将军,奉大王之命,将军组织人手垦荒所得屯田,必须按照本国的规矩缴纳粮赋……”
说出这番话时,使者们心里是忐忑不安的。按照他们的理解,毛文龙还只是个小小的参将时,就在朝鲜的国土上飞扬跋扈,眼前这位指挥同知手握皇帝的密旨,尾巴还不翘到天上去?让对方老老实实缴纳粮赋,只怕会吃个闭门羹,自取其辱。
万万没想到,陈雨毫不犹豫地一口答应:“既然是在贵国的土地上垦荒屯田,理当如此。不知道需要缴纳多少粮赋?”
在陈雨看来,缴纳粮赋等于这些凭空出现的田亩得到了朝鲜官方的认可,还可以办理田契,合法地转变为集体农庄的资产,将来进行分配也没有障碍。所以只要赋税的比例合理,这其实是好事,让朝鲜人得了面子,自己得了里子。
虽然凭借手里的火铳和刺刀,加上崇祯的密旨,一口回绝对方赋税的要求轻而易举,但是从长远来看,不是明智之举。既然打算把这里作为分基地,那么和朝鲜官方维持相对友好的关系,是很有必要的,人家再积弱,也是地头蛇,总有办法阴你。毛文龙那样桀骜不驯的人,最后也不是在后金军队的攻击和朝鲜君臣的排挤下出走皮岛吗?这可是前车之鉴。
使者们闻言如释重负,陈雨这么配合,他们的任务就可以轻松完成了,接下来安安心心赴宴即可。
为首之人笑道:“大王交代,杂税一概不管,只交正赋,也就一亩三斗而已。”
陈雨对这个数字比较满意,点点头:“没问题。但是缴纳赋税之后,必须给这些田办理田契。”
“呵呵,这个自然,请将军放心。凡是征收赋税的田亩,都要更改鱼鳞册,田契肯定是要颁发的。”
当晚,各自达到目的的双方在宴席上觥筹交错,喝得不亦乐乎。陈雨一手打造的屯田计划,就这样轰轰烈烈地推行了,不仅进展顺利,而且获得了官方认可。
很快就到了农历新年,时间来到了崇祯七年(1634年),铁山的集体农庄基本建成,总人口接近一万,陈雨设想的农业合作社模式和半农业半军事的农兵也成功推行,一切都按照他的计划顺利进行。
:。: